長城故事會 ▏指間春秋②:卷制大師李秋月:集腋成裘十二春秋

2021-01-09 封面新聞

大師李秋月正在卷制雪茄

她,神情專注,手法流暢,一支支雪茄在手掌下緩緩旋轉、慢慢成形,形狀優雅而標準。

她,從平凡的卷制工到卷制大師,用了十二個春秋,被稱為「中國第一蓋帽手」。

李秋月,80後,長城雪茄的手工卷制大師,開宗立派「月派」。

從新手到高手的蛻變

父母均是什邡光明捲菸廠(現長城雪茄廠)的工人,從小,李秋月就對雪茄有一種親切感。

2001年,李秋月進入令人羨慕的某事業單位就職,工作輕鬆而規律,但一直找不到人生的價值。2005年恰逢工廠招聘新員工,李秋月毫不猶豫辭去工作來應聘,「我總感覺自己與雪茄有某種緣分。」

通過招聘考試,李秋月正式進入什邡煙廠雪茄製造部,成為一名手工雪茄卷制工。最初的工作,是為迷你小雪茄上茄衣,初出茅廬,即便是最簡單的上茄衣,也並不簡單。上茄衣之前,還需要自己去梗、理皮、分左右手,其次才是上茄衣。作為新手,李秋月別說選煙胚,連菸葉的左右手也分不清,加之手上的力度控制不好,一天辛苦卷制出來的100餘支雪茄,不合格的就有二三十支。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三個月。

在這三個月裡,李秋月每天的重點,都放在了怎麼動手上——向師傅學、向同事學、回家從網上下載視頻學,就是在這樣沒日沒夜的反覆練習中,出自李秋月手中的雪茄,開始有了質的飛躍。三個月之後,她一天可以卷制一千多支,幾乎沒有不合格的產品。

2006年,李秋月的卷制生涯,有了新的轉變。

從那年起,公司開始計劃大規模地生產手工雪茄,一支好的純手工雪茄,裝填菸葉要適當、從頭到尾撫摸時有一致的堅固感、而且橫斷面在形狀上要規則。但當時有卷制手工雪茄經驗的工人鳳毛麟角,加之近乎苛刻的成品標準,卷制工作很難直接進行。於是,工廠決定從卷制迷你小雪茄的工人中選拔一批出來培訓。當時一共選拔了80多人,李秋月便是其中之一。

李秋月回憶,剛開始最不容易拿捏的,是對於菸葉紋理的感覺,以及對茄芯比例的掌控、擺放的部位和對於煙支鬆緊度的把握。在那個各方面卷制技巧還在摸索階段的年代,工人本身的手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李秋月和同伴們每天都在反覆練習,不斷對比,他們用自己的手在反覆的觸摸揣摩中,確定茄芯比例的多少,選取最佳的擺放位置,感受煙支鬆緊的程度,煙支圓周的大小。

最重要的是,李秋月必須在不斷的練習中,建立起自己的感知標準,創造出手中的完美雪茄。

由於考核標準的嚴格苛刻,每批次產品首次合格率必須達到99%以上。一年下來,培訓班只有三十多人被留了下來,包括李秋月。

自成一派的非遺傳承人

2008年,是李秋月進入雪茄行業的第三年。此時的她,已經成為了長城雪茄廠手工卷制團隊中的佼佼者。日復一日的進步,終於迎來行業內外的肯定。「同樣的原料,經她之手就會成為一件『藝術品』,迅速獲得生命力」。這是同事們對李秋月卷制手法的評價,「看她工作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2013年,在「首屆海南雪茄文化旅遊節雪茄配方及卷制交流」比賽中,李秋月卷制「雙魚雷雪茄」作品獲得「最佳外表獎」。古巴九級卷制大師稱讚李秋月的作品為「大家的作風、均衡的架構、優美的外觀」,阿塔迪斯公司的卷制大師則給予了「渾然天成的完美雪茄」的高度評價。

從熟悉技術到操作頓悟,從學徒工到首席操作工,李秋月僅用了7年就「青出於藍」,進步之快連經驗最豐富的師傅也覺得驚訝。2015年,李秋月獲得了「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稱號,卷制事業邁上了新的臺階。

2016年,李秋月又多了一個身份:她成為了「132」小組成員黃炳福的嫡傳弟子。同年,以李秋月命名的「李秋月大師工作室」正式投入使用。

在傳承老一輩大師的經驗上,李秋月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和技術創新,將「長城」秘制132手工雪茄做到極致,建立了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和質量檢查體系。

不僅如此,卷制手法創新也是李秋月的強項。作為女性卷制師,李秋月發揮女性獨有的溫柔細膩,將東方元素融入到卷制雪茄當中,開創了「單葉成束重疊卷製法」、「旋轉填充上茄衣卷製法」,自成一派,形成了獨特的「月派」手法。

不斷超越終成世界之最

不過,人生總是充滿挑戰。

2018年,李秋月和另外兩位大師接到一個特殊的任務,在四川中煙百年華誕、長城雪茄創牌60周年之際,卷制世界上最長的雪茄。普通的雪茄卷制對他們來說,並無困難,可世界最長雪茄,卷制的難度實在太大!「我們三人在卷制過程中,必須保持高度協調,確保旋轉和上茄衣的速度拿捏一致,否則可能導致煙支粗細不勻,甚至在卷制過程中變形、斷裂。」

為此,李秋月和其他兩位大師不斷探索,經過20多天不分晝夜的研究試驗,終於將可能面臨的卷制難題一一攻克。之後,李秋月與兩位大師一同協作,耗時11天,完美完成了這支世界最長雪茄的卷制工作。

當這隻耗用118公斤茄衣、茄套、茄芯菸葉,總長119.18米、環徑60的雪茄呈現在大眾面前時,所有人都被卷制大師們精湛的技藝折服,也讓大家看到了長城雪茄世界級的卷制工藝。

在李秋月眼中,每一件產品都獨具生命,每一次創造都要達到極致高度,馬虎不得。這種對工作的專注與投入,也影響著她身邊的人。同時,她對自己的技法也從不打埋伏,對徒弟傾囊相授。

「在老師傅們的經驗基礎上,我有所創新,同時也更希望徒弟們超越我,再次創新。」李秋月說,「我要用窄窄一方工作檯,卷出中國雪茄的寬廣影響力。」

李秋月,「月派」創始人,「中國雪茄第一蓋帽手」

相關焦點

  • 長城故事會 ▏指間春秋⑦:廖天亮:長城雪茄 世界雪茄又一極
    在一次雪茄展覽會上,廖天亮看到現場有大師卷了一支手工雪茄,雖然價錢不菲,他還是收入囊中。回到單位,關上門,他用抽吸捲菸的方式抽了那支雪茄,結果當場醉煙,比醉酒還難過。「還有一次,參加持灰比賽,沒有經驗,也不知道快速抽雪茄,會導致血糖下降,等到測長短的時候,我已經完全眩暈了,過了好一會才緩過勁來。」
  • 春秋左傳注——隱公②
    這一句話先解釋了【繼室】的相關用法,名詞用作了動詞,緊接著說魯世家謂聲子為賤妾的相關依據,那為什麼【毋以妾為妻】會在盟約之中,這中間又發生了什麼事情?據我猜測這可能是為了維護正室的地位,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      隱公非太子,十一年傳【公子為公子也】,不言為太子,可證。
  • 怎樣讀經典 |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共八卷,分為內篇和外篇兩個部分,內篇六卷即劉向所謂的「義理可法,皆合《六經》之義」者,有諫上、諫下、問上、問下、雜上、雜下等;外篇二卷即劉向所謂的「復重,文辭頗異」及「頗不合經術,似非晏子言,疑後世辯士所為者」各一篇(《晏子敘錄》)。全書共二百一十五章,各章長者數百字,短者幾十字。
  • 故裡春秋(十二)
    蘇州評彈裡向有隻曲目叫做「開篇」,就是演唱故事前先彈唱個短篇唱詞,作為正書個引子。張昌楣花樣翻新,撥《徐文長》拿過來當作開篇,擺勒《三國》前頭來娛樂聽眾。一看今朝講到好朋友個老祖宗了,謝之光精神一振,洗耳恭聽。
  • 孔子著《春秋》?孔子和《春秋》有關係嗎?孔子表示自己很委屈
    春、秋,原本指的是一年四季中的春季和夏季。把「春」、「秋」二字組合成一個詞:「春秋」,又被用來指代中國古代歷史上從周平王東遷(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的那一段長達295年的特殊歷史時期。
  • 半部春秋史,一座孝裡城
    「半部春秋史,一座孝裡城」。濟南市長清區孝裡孝裡街道辦事處現在建制上是長清區的一個街道,但在歷史上,孝裡卻是一座城,一座春秋「邊城」。「魯襄公十八年,冬十月,會於魯濟,尋湨梁之言,同伐齊。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裡。」齊國做為春秋第一霸主。齊國當然會被周邊小國羨慕、嫉妒、恨。
  • 張毅 | 《春秋》、《左傳》以及春秋時代
    [編者按:本文刊於《古典研究》第27-28合期,感謝張毅老師授權「古典學研究」公號推送編者按:本文刊於《古典研究》2016年秋冬季合卷(總第27、28期),系張毅老師為其著作《左傳故事》所寫的前言。感謝張毅老師授權「古典學研究」公號推送。
  • 《春秋少年風雲傳》開播|聽春秋爭霸故事,品少年處世智慧
    新銳兒童小說家王磊傾力創作「春秋少年風雲傳」,以幽默的手法講述紛繁複雜的春秋故事,為孩子普及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知識。 「春秋少年風雲傳」是一套以神奇的想像滿足少年兒童讀者對歷史文化好奇的小說。圖書以春秋時代為歷史背景,小讀者不僅可以通過小說學到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因此而體悟到那個奮發有為的時代精神、推陳出新的進步思想、百家爭鳴的多元文化。
  • 春秋戰國時期君王霸主相關的成語故事
    「攘夷」,即對遊牧於長城外的戎、狄對中原諸侯的侵擾進行抵禦。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退避三舍,晉文公,重耳,逃到楚國。
  • 春秋五霸到底是指哪五個人?
    時間到了春秋時期,周王走向末路,無法有效控制天下,各諸侯國趁機搶奪地盤,壯大自己,企圖稱霸。
  • 《春秋》這部經典,為什麼取春秋兩個季節為書名?
    《春秋》是正經的儒家經典,是所謂「四書五經」中的「五經」之一。甚至它還被稱為《春秋經》。但作為儒家經典,《春秋》有它的特殊性,因為它同時也講歷史,有歷史故事,雖然故事非常簡單,簡直連故事梗概都算不上,但仍然是「五經」裡邊最具「可讀性」的經典。
  • 春秋時期的史書,《乘》《檮杌》和《春秋》
    春秋這個詞,既指《春秋》這部史書,也指春秋這一時期。那麼,春秋時期各國的史書都叫什麼名字呢?一、春秋時期的史書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部分。東周的前半段叫作春秋,後半段叫做戰國。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的史官記錄本國的歷史。那麼,這些諸侯國的史書都叫什麼名字呢?大部分國家的史書也叫春秋。但是,也有些國家用其他的名字。孟子就曾經說,「晉之乘(shèng),楚之檮杌(táo wù),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就是說,晉國的史書叫作《乘》,楚國的史書叫作《檮杌》,魯國的史書叫作《春秋》。
  • 呂不韋主編《呂氏春秋》丨出版史話
    《呂氏春秋》以前,談到音樂,只有一個「樂」字,包括音樂、樂舞、享樂等意思;《呂氏春秋》之後,專門音樂意義上的「音樂」和「樂」才開始平行使用。由於《呂氏春秋》是一項集體編輯活動,所以既不像諸子百家的著述那樣排斥他說,又不像專門史書那樣嚴謹端正,因此,許多有趣的神話傳說、頗具文學意味的先秦作品得以保存下來。
  • 春秋時代的主要特點
    隨著北方政局的緩和,南方吳、越進行混戰,並先後北上爭霸,春秋時代至此結束。綜觀春秋大國爭霸,主要是晉楚之間的長期爭霸,到後期由南、北爭霸變為南方吳、越爭霸,這種歷史重心的轉移,正是春秋時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三) 春秋時代是宗族公社瓦解時期中國是否經過奴隸社會一直是史學界爭論的問題。
  • 粵語歌曲《春秋》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我沒有為你傷春悲秋不配有憾事你沒有共我踏過萬裡不夠劇情延續故事「傷春悲秋」是指因季節、景物的變化而引起悲傷的情緒,用來形容多愁善感的情緒。男主安慰自己,這連一件事情都說不上。事有前因後果,而他只是「被拒絕」。沒有原因,沒有結果。他反問自己,我為什麼愛女主呢?她有什麼地方值得我愛呢?
  • 《呂氏春秋》:呂不韋主編的一部「數位化」奇書
    其二,《呂氏春秋》十二紀末有一篇《序意》(今本已殘),是對全書大義的總結,相當於《呂氏春秋》的序。而與今人通常把序放在書的開頭不同,古人著書的體例,序一般都放在最後。例如前面提到的《太史公自序》,就是《史記》的最後一篇,其他如我們熟悉的《漢書》《文心雕龍》也是如此。由此推論,《序意》應該是《呂氏春秋》的最後一篇,而十二紀也應該是《呂氏春秋》的最後一部分。
  • 中國各朝代帝王——春秋戰國
    春秋時期天子和國王在接待外國使者或商討國家大事時,要在大庭中燃起火炬,叫「庭燎」,這是最高規格的接待禮儀。齊桓公因求賢若渴而「庭燎招士」,但一年過後,沒有一個賢士前來。這時,東野那裡有個地位低下的人求見,齊桓公很高興地登堂接見,他問來人有何才能,來人回答:「我會九九算術。」桓公譏笑說:「會九九算術也能算一技之長嗎?齊國這樣的人到處都是。」
  • 豈止於遊戲——論「中藥小說」《草木春秋演義》
    作者:高日暉    白話小說《草木春秋演義》(亦稱《草木春秋》)是一部曠古絕今之作,是唯一一部將中藥藝術化的小說,可稱之為「中藥小說」。小說中的人物全部用中藥命名,個別國名、物名也用中藥之名,在神魔故事的框架下,構築了一部中藥大全。
  • 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第十二集:春秋爭霸(含解說詞)
    春秋時期,出自不同國家的諸侯先後成為了霸主,而其中最為出名的五位被稱為春秋五霸,關於春秋五霸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影響最大的說法有兩種,一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種說法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 《重耳傳奇》:一場「春秋愛情故事」
    現如今一部《重耳傳奇》橫空出世,以一代霸主晉文公的故事為背景,滲透了春秋時期治國安邦的頗多哲理,一經播出立刻引發熱議。有人對劇中色彩豔麗的服裝不適應,有人卻對其中的人生道理十分著迷……總的來說,《重耳傳奇》達到了它的創作目的——傳遞了多元文化與多角度的社會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