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賦予了海南經濟特區改革開放新的使命。海南新一輪深化改革開放,推進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離不開市場主體的參與。
吸引企業、留住企業、發展企業、培育企業,都需要良好的營商環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省委書記劉賜貴在省委七屆四次全會上的總結講話中,就解決營商環境問題,從高效審批、廉潔守法、守住風險底線和營造和諧社會環境等方面,作出了詳細部署。省長沈曉明主持召開了3場專題座談會,與行業龍頭企業代表、外商及外籍人士代表、企業界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就優化營商環境進行面對面交流。
與會人士這樣形容省政府召開的3場營商環境座談會:規格很高、規模很小。規格高,是指省長及所有在瓊副省長均參加;規模小,是指每次邀請的企業代表只有7到8人,沒有廳局和市縣領導幹部參加,這是為了讓大家有充分的時間發言,且能夠毫無顧忌地說問題、說真話。
海南為何如此重視營商環境?海南營商環境建設目標是什麼?優化營商環境將從哪些方面入手?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梳理,讓大家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海南優化營商環境的新觀念和新思路。 (本報海口7月26日訊)
1個目標
對於企業來講,好的營商環境,最終都落到一個目標:有生意做,能賺到錢,能僱到人
1個主題
對於政府來講,好的營商環境,最終都落到一個主題:把制度交易成本降到最低,促進市場主體健康成長
3個「W」
首先了解一下海南優化營商環境的基本信息,也就是why、when、what 3個「W」。
「why」(為什麼重視營商環境?)
海南優化營商環境,可以說是中央有要求、自身有需求、企業有期盼。我們就從這3個層面來解釋海南為何重視營商環境。
1 中央有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4·13」重要講話中要求海南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中央12號文件則5次提到營商環境,對海南營商環境建設目標、方向都作出了明確要求
2 海南發展有需求
在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記者見面會上,省長沈曉明對海南為何重視優化營商環境作了解釋。他說,海南要發展,必須要吸引儘可能多的市場主體來海南投資興業,海南只能通過推動市場主體的發展來實現自身的發展。海南靠什麼來吸引市場主體呢?一沒市場,二沒原料,三沒足夠的產業配套,勞動力價格也不便宜,只能在營商環境上下功夫
3 企業有期盼
雖然,近年來海南營商環境有了明顯優化,但是與發達地區相比、與企業的期望相比、與自貿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省政府召開的座談會上,與會企業代表就從政策穩定性和公平透明度、智慧財產權保護、支持企業創新、中小企業融資、網上外語信息服務、國際金融業務、公共服務體系國際化、事中事後監管、政府執行力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問題和建議
「when」(什麼時候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中央12號文件對海南營商環境建設明確了兩個階段性目標。
到2025年
營商環境
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到2035年
營商環境
躋身全球前列
「what」(主要建設內容是什麼?)
營商環境涉及方方面面,海南從哪裡入手?梳理相關文件和報導可知,海南營商環境在宏觀方面致力於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微觀方面突出公平、高效、透明和可預期3個因素。對海南營商環境建設要求和內容,省委書記劉賜貴、省長沈曉明在多個場合分別作出了詳細詮釋。
宏觀方面
法治化:要有覆蓋面廣、條文詳細、操作性強的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嚴格的監管執法程序,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由裁量權
國際化:要符合國際水平,經濟活動遵循相關的國際慣例、國際公約和相關協定
便利化:要確保市場在經濟活動中的決定性作用,奉行「寬進嚴管」的理念,不幹預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主動和高效地擔負服務與監管職責
微觀方面
公平:遵循市場規則,對國有、民營、內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促進企業主體公平有序競爭
高效:高效審批,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便捷流動
透明和可預期:政策透明,向政府申報的項目能不能批,大概多長時間能批,要讓企業心中有數,並且八九不離十。可預期還表現在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防止「新官不理舊帳」
3種企業
3種需求
各類屬性企業對營商環境需求的側重點不同
外企 更關注會計、法律、仲裁等專業服務
國企 更加關注政府辦事效率
民企 更加關注政府誠信度,也就是新官理不理舊帳
4個新觀念
硬優惠VS軟環境
談起營商環境,以往很多人會聯想到硬優惠,例如減免稅收、財政補貼、以優惠價格或零地價出讓土地等。海南優化營商環境已經明確了不追求優惠政策「窪地」,而是打造軟環境「高地」。
所謂軟環境,主要體現在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和公平、高效、透明和可預期。具體而言,例如優化政府服務管理、鼓勵和支持企業創新、保持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引進國際專業服務機構、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配套環境、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等
財政補貼VS融資環境
在省政府營商環境座談會上,不少企業對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提出了意見。香港海南商會會長陳明謙指出,企業需要透明、公平、公開的市場環境,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是短期的,對某些行業和某些企業給予優惠會對其他企業造成不公平。
融資難成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普遍反映的問題。相較於給予財政補貼,企業更希望政府能夠優化融資環境,讓企業能夠方便、快捷地貸到款、融到資
高效快捷VS公平可預期
優化營商環境,不能只把重點放在審批加快、流程簡化等方面,還要營造公平可預期的市場環境。相比幾天還是幾個星期能夠註冊好公司,企業更加關注能否擁有公平競爭環境、能否通過市場透明度來實現合理預期、發生糾紛後能否及時有效得到解決等。現實生活中,市場「玻璃門」「彈簧門」依然存在。這些隱形障礙是看不見的,恰恰是決定營商環境優劣的重要因素
資助供給方VS培育需求方
在省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上,與會人員「碰撞」出來的一個觀點值得關注。即相較於財政補貼吸引企業,不如花錢幫助企業培育市場。有生意,企業就會進來;沒有生意,給再多的補貼也很難長久留住企業。以人力資源服務業為例,政府與其把錢貼給人力資源企業(供給方),不如把錢補給需求方的企業,鼓勵他們和人力資源公司合作。隨著企業形成了與人力資源公司合作的觀念和習慣,市場也就形成了,就能夠吸引人力資源公司進駐海南、留在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