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關節切除術

2020-12-05 生物谷

肘關節切除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肘關節切除術即將肘關節的組成骨(肱骨下端和橈、尺骨上端)切除,形成假關節,以期切除病灶,改善關節功能。肘關節切除術簡單、安全、效果還算滿意,能保留較大的關節活動度,也無假體置換後的併發症。切除後雖然關節不很穩定,但肘並非負重關節,無很大影響,僅力量較差,提舉重物力量有一定限制。肘關節切除術後不如關節成形或人工關節置換術後穩定,也不如融合術後有力量,因此術前必須根據病人的年齡、職業等來慎重決定。肘關節切除術一般適合於輕勞動、年齡較大的病人。兒童骨骺未閉合,不宜施行此術,以免影響上肢發育。

  [適應證]

  1.有嚴重破壞或後遺強直的肘關節結核。

  2.嚴重疼痛及活動障礙的損傷性關節炎。

  3.其他原因如陳舊性肘關節骨折、脫位、化膿性關節炎等所引起的強直。

  [術前準備]

  1.肘關節結核應在術前行抗結核藥物治療,化膿性關節炎應在術前給足量的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復發。

  2.術前應對病人說明肘關節切除術及肘關節融合術的利弊,根據病人的職業、願望等,和病人共同慎重選擇手術種類。

  [麻醉]

  臂叢麻醉或全麻。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臥位,病側肩部墊高,病肘置胸前。

  2.切口、顯露 上臂安置充氣止血帶。在肘後作S形切口,其2/3位於肘上。分離出尺神經,範圍宜稍長些,用溼紗布保護拉開。對肌腱攣縮者應作∧形切開,以便延長(見肘關節後側顯露途徑)。

⑴肘關節後方切口,顯露關節後方 ⑵切除後方關節囊

  3.分離骨端,切除病灶 切開肱三頭肌腱後,即可顯露肘關節的後部[圖1 ⑴]。如為肘關節結核,關節囊、滑膜增厚,可先切除後側的關節囊和滑膜,進入關節,將關節腔內肉芽或瘢痕切除[圖1 ⑵]。然後在骨膜下剝離顯露肱骨髁部、橈骨頸部、尺骨鷹嘴及冠突。前臂伸肌、屈肌在內外髁部的起點、肘內、外側副韌帶及周圍的軟組織,應一起在骨膜下剝離,保持完整。待完全顯露肘關節兩側後,屈曲肘關節使之脫位,骨膜下剝離肱骨下段前面的肱分肌,分離出整個肱骨下端,然後切除肘關節前方的病理組織[圖1 ⑶]。在肘前內側有肱動、靜脈及正中神經,外側有橈神經,應注意避免損傷。

⑶脫位肘關節,切除前側關節囊 ⑷鋸除骨端

  4.切除骨端 用線鋸或咬骨鉗切除肱骨內、外上髁平面以下的骨質[圖1 ⑷]。在橈骨頭下緣平面切除橈骨、尺骨的上端(使肱、尺兩骨端間距2~3cm),切骨線應與肘關節面平行[圖1 ⑸],為使關節增加穩定度,可保留二側髁部,切骨區呈八形,保留部分鷹嘴[圖1-⑹ ⑺]。然後將骨端銼圓,用骨蠟止血。

⑸肘關節切除範圍 ⑹八形切除範圍

  如肘關節強直,可在關節部位先予以切斷,然後按上述步驟分離骨端,切除病灶。或先在肱骨髁部預定切除的平面切斷,逐步屈肘,骨膜下剝離前側肌肉,分離橈、尺骨上端,鋸除肘關節後再將滑膜、瘢痕和病灶組織全部清除。

⑺肘關節八形切除 ⑻用克氏針內固定維持關節位置和間距 圖1 右肘關節切除術

  5.縫合 衝洗傷口後鬆開止血帶,徹底止血,清除碎骨片。橈骨近端應用附近軟組織縫合覆蓋。為維持假關節穩定,保持切骨端間距,可用2支克氏針穿過關節[圖1 ⑻]在屈肘位鈄三頭肌腱切開緣或舌形瓣在適當張力下縫合。將尺神經放回原處(如局部瘢痕多,應移置於肘的前內側),然後縫合。

  [術中注意事項]

  1.尺神經與肘關節關係密切,本手術中切除肘關節的骨質又較多,故宜重視將尺神經在肘關節平面上、下分離足夠的長度,並注意保護,以免損傷。尺神經在尺側屈腕肌近端即分出肌支,難以分離,可以在骨膜下剝離該肌,尺神經即可隨之牽開。對肘關節破壞嚴重有變形者,或有大量瘢痕收縮者,尺神經也隨之變位而粘連緊密,術中應細心分離保護。最好在較高位的肱三頭肌內側緣無粘連處先顯露尺神經,然後向下分離,比較穩妥。

  2.肘關節切除後的功能恢復與切除範圍及肌肉的緊張度有密切關係,切除過多會發生不穩定關節;切除不足,則活動範圍小,甚至會發生骨性融合而強直。避免這些併發症的要點是:①要根據局部的畸形來決定切除骨質的範圍,不能千篇一律。肘關節屈曲攣縮或強直的骨切除要多些;軟組織瘢痕多的骨質切除也要適當增加。②橈、尺骨要在冠突稍下平面切除,可以增加屈曲活動度(但不要損傷肱肌、肱二頭肌的止點,以免術後屈肘無力)。肱骨上髁的擴張部分應予保留,有利於前臂肌群的起點再附著,以保持側向的穩定性。③肱骨內、外上髁的肌肉起點、韌帶和軟組織,應一起從骨膜下剝離,以保持其解剖整體,當恢復其髁上附著處後,仍可發揮原功能,有利於保持關節穩定。④肘關節切除後的穩定性和活動關節的肌肉(特別是肱三頭肌)的緊張度有關,過松必定發生無力與不穩,過緊則活動限制。因此,肱三頭肌腱的長度需要根據情況作必要的縮短或延長。對前臂肌肉也應保持一定張力,在骨質切除較多的病例,應將兩側髁上的起點適當提高,縫於肱三頭肌腱膜的兩側。

  [術後處理]

  術後用石膏託固定於屈肘90°、前臂中立位2~4周。瘢痕較多者應施行前臂皮膚牽引,以保持切骨間有一定的距離。還應注意抬高病肢,防止腫脹。10日後拆線,2周可逐步鍛鍊活動。但不要操之過急,以免引起疼痛、腫脹,反而影響鍛鍊。開始時病人多感伸屈肘關節無力,特別是肘關節強直病例,肌肉萎縮比較嚴重,應多鼓勵,加強鍛鍊。肘關節結核術後應繼續抗結核治療,活動鍛鍊宜推遲到6~8周後開始。

相關焦點

  • 肘、腕關節的基礎解剖
    今天簡要給大家科普一下肘、腕關節的基礎解剖,有興趣的可以留言或者私下交流學習。 1這是整個手臂的外形,包括肘、腕關節,前臂和手指。,主要包括橈腕關節和腕掌關節,腕關節其間還有手舟骨、月狀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和勾骨這八塊腕骨。
  • 怎樣保護肘關節
    舉重物會導致肘關節損傷,同時做伸臂和旋轉這樣的動作,也會拉傷肘關節附近的韌帶。此外,很多人都知道「網球肘」或「高爾夫肘」,這是反覆用力做肘部運動造成的。      7、泥水工或油漆工因工作而引起網球肘的,應立即減少工作量,以免病情惡化。      8、抓東西時最好將把手換成大號的,這樣就不會太費勁。使用電腦時,滑鼠最好離身體近點,以免拉伸肘關節韌帶。每天彎曲伸直手臂10次,可以讓肌腱和韌帶保持柔軟。
  • 大手拉小手,小心「牽拉肘」
    現在談談牽拉肘「牽拉肘」學名叫做「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是兒童常見外傷之一,大多是家長對孩子胳膊的提拉不當所引起。最易發生在2~5歲的孩子身上,其原因大多是家長對孩子胳膊的提拉不當。比如:不正確的牽手方式、危險發生時猛拽孩子胳膊、脫衣服用力過猛、拉著手爬樓梯、錯誤的抱姿等舉動,都很容易造成孩子肘關節脫位。
  • 犬貓肘關節脫位的診斷和治療
    並發關節內或關節周圍骨折的動物禁止使用閉合復位術,含有嚴重肘關節退行性疾病的動物可以考慮使用補救措施,如全關節置換術或關節融合術,而非復位肘關節。肘關節復位後,對關節進行物理和放射學評估,以確定是否存在關節不穩定的跡象。坎貝爾試驗能夠可靠地區分副韌帶是否具有功能性。坎貝爾試驗期間如果再次發生脫位表明側韌帶功能缺陷,這是一種手術指徵。
  • 雙肘關節左側臀部膝關節踝關節痛案
    雙肘關節左側臀部膝關節            踝關節痛案陳XX 男  75歲 板江鄉蛇家衝人 2017年6月20日就診  患者自述近月來不明原因雙肘關節疼痛逐漸加重,左手為甚,活動疼痛加重藥用:黃芪20g、桂枝10g、白芍10g 大棗10g、乾薑12g、茯苓15g、炙甘草6g、當歸10g 、川芎10g 、杜仲10g 、續斷10g、川牛膝10g、  巴戟天10g;總10付,水煎服,日一付        藥後雙肘關節、左側臀部、膝關節、踝關節疼痛減輕,運動易出汗,疲乏,雙手指叉,雙足趾叉潰瘍流水,夜尿3-4次,脈沉細,舌質淡,苔薄白。
  • 肘管症候群的研究進展
    第1組患者保守治療肘管症候群,夜間戴支具3個月,限制肘關節於屈曲45°體位;第2組是指導尺神經的滑動鍛鍊;第3組是接受肘管症候群的限制性活動的教育。在此研究中89.5%患者症狀改善。結果顯示輕度或中度的肘管症候群的患者能通過保守治療得到好轉。組間沒有統計學差異,顯示教育患者也是有效的治療。手術治療目前治療肘管症候群的手術方法有許多,但最佳的治療方法仍然存在爭議。
  • 中英文字幕:關節鏡下肘關節清理術(Arthroscopic Debridement of the Elbow)
    Arthroscopic Debridement of the Elbow關節鏡下肘關節清理術Overview(概述)During this outpatient procedure, the surgeon examines the inside of the elbow joint
  • 肘管症候群的研究進展(二)
    保守治療輕度的肘管症候群經常能通過保守治療治癒。對於輕度的肘管症候群的患者有一定的緩解趨勢,但是避免長時間屈肘動作。當患者有持續性症狀和出現肌肉萎縮時,需要手術治療。最常用的保守治療是制動,夾板阻止肘關節的最大程度和反覆的屈曲,以及物理治療。
  • 肘關節脫位要如何急救?
    肘關節脫位要如何急救?   肘關節脫位是骨科比較常見的病症之一,對於肘關節脫位的原因,你清楚嗎?你知道肘關節脫位的表現和急救方法嗎?一起看下!   第二種原因可能就是隨著年齡的增大,一些人骨骼鈣化明顯,關節內缺少關節潤滑液,由於人們經常活動,加上平時生活中不太注意關鍵的使用力度。從而導致摩擦力增強,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肘關節脫位。   第三種原因是直接暴力引起的關節脫位,有可能是生活中受到一些意外比如說車禍或者其他原因導致肘關節脫位,第四種原因是肘關節分裂脫位,這種原因是能夠把繞環運動過度導致的。
  • 橈骨頭切除術
    橈骨頭切除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適應證]   成人的橈骨頭粉碎性骨折超過1/3周徑者和陳舊性橈骨頭脫位有功能障礙者,皆應早期切除。   [麻醉]   臂叢麻醉。
  • 老太太一跤摔「碎」右肘,換了全肘關節才能自理
    原標題:老太太一跤摔「碎」右肘,換了全肘關節才能自理 日前,80多歲的李女士在家不慎摔倒,導致右肘粉碎性骨折,市立醫院為她成功進行了「全肘關節置換」。目前,老人已經能夠用右手自如地吃飯、穿衣了。前段時間,年逾八旬的李女士在家不慎摔倒,導致右肘粉碎性骨折,家人迅速將她送到市立醫院本部院區就診。
  • 【肘關節鏡】治療僵硬肘、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這次又治上了礦工肘
    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等,還有 「礦工肘」。 礦工肘又稱「鷹嘴滑囊炎」,是指鷹嘴與皮膚間的鷹嘴皮下囊和肱三頭肌深淺肌腱之間的腱下囊的炎性病變和粘連。礦工肘的發病原因以創傷多見,常因撞傷或經常摩擦而導致,解放前煤礦工人在礦井中運煤時,用肘支撐著匍匐前進,長期碰撞、擠壓和鷹嘴摩擦而導致炎症者甚多,故稱為「礦工肘」。男性較女性發病率高,屬創傷性勞損性病變。
  • 強直性脊柱炎的手術治療--滑膜切除術(有聲版)
    作者:醫庫君,來源:為了家人學點醫當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出現駝背後凸畸形,髖、
  • 即墨人民醫院成功實施即墨首例橈骨頭關節置換手術
    這是即墨人民醫院成功實施的即墨區首例橈骨頭關節置換手術,這項手術為複雜的、難以固定的橈骨頭粉碎性骨折的治療開闢了新途徑。患者是名建築工人,日前幹活時不慎自高處摔下,左肘無法活動。來即墨人民醫院後,經X線、CT檢查顯示「左橈骨頭粉碎性骨折」。
  • 【中醫科普】如何防治肘管症候群
    肘管症候群又稱肘尺管症候群,是指尺神經在肘管內受到慢性壓迫或牽引而引起的以手部肌肉萎縮無力及手尺側麻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尺神經進行性損害
  • 【技術】鎖骨遠端切除術新思路——關節鏡手術顯優勢
    1941 年鎖骨遠端開放切除術首次應用於臨床,此後一直被公認為肩鎖關節頑固性疼痛的標準治療方案。 開放切除術的優勢在於直視下操作,可以確保足夠的切除範圍,但其對軟組織的損傷較大,易影響肩關節的穩定性,因而,部分外科醫師近年來傾向於用關節鏡來完成鎖骨遠端切除術。對於兩種術式的優劣,各家意見尚未統一。
  • 關節穿刺技巧「髖、膝、踝、肩、肘、腕」
    膝關節積液患者可將關節液抽出,當抽盡後,回注藥物適量。如果有關節積液,則應將積液抽盡,然後注入適量的藥物。若關節內有積液,可用空針管抽液,然後注入適量的藥液。(一)肘關節腔後側進針法,注藥1~2ml,並用拖曳注藥法退針,使肘管內充滿藥物。
  • 全肘關節置換 青島市立醫院助高齡右肘粉碎性骨折老人活動如初
    魯網青島2月8日訊  80多歲的李奶奶不慎摔倒,導致右肘粉碎性骨折,市立醫院本部骨關節與運動醫學科,為她成功進行了「全肘關節置換」。  術後二周,老人的右肘關節就能伸展活動,順利出院。高齡老人摔倒,致右肘粉碎性骨折  前段時間,年逾八旬的李奶奶在家不慎摔倒,導致右肘粉碎性骨折,家人迅速將她送到市立醫院本部院區就診。  「她的髁間粉碎非常嚴重,根本無法通過常規手術,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
  • 肘關節前側入路框架鋼板內固定治療尺骨冠狀突骨折
    1.手術:患者取平臥位,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患側上臂根部扎氣囊止血帶,充氣至250 mmHg(1 mmHg =0.133 kPa),定時l h,取肘前側「S」形切口,長約8 cm,自肘屈側橫紋上方3 cm處開始,沿肱二頭肌外側向下至肘屈側橫紋,冉沿此橫紋向內延伸至肱橈肌內側,沿肱橈肌內側繞向下延伸3cm。
  • 沒受傷出現肘關節疼痛—可能是網球肘(一)
    >在前臂背側,控制我們把手指伸直和手腕背伸的肌肉連接在肘外側的肱骨外上髁上控制我們關節屈曲和伸直的肌肉處於關節相對的兩側,彼此拮抗、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穩定、順暢而準確的動作。比如我們拿一個雞蛋,手指屈曲的同時伸直手指的肌肉也要收縮才能控制力度,否則一下就捏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