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Hannes Bergmann
寵醫客編譯,如需轉載請與寵醫客聯繫
本文章是寵醫客ISVPS 外科專科證國際書課程相關學習資料,由課程講師Dr. Hannes Bergmann匯總整理。
肘關節脫位是指肱骨髁脫出關節窩,不能復位,從而引起運動障礙。犬肘關節脫位多發生於小型犬貓,常伴有側韌帶的不同程度損傷,在臨床上多見,但有關這方面的報導不多,且大多採用的是常規性復位。
犬生性活潑好動,單純的外部矯正復位常引起反覆性脫位,為了增加肘關節的穩定性,有效防止習慣性、反覆性脫位,一般都是採用手術療法進行治療,同時研究發現安裝人工側韌帶可以有效幫助關節活動,保證動物健康,同時良好的術後護理也是治療的關鍵。
本文將犬貓常見的肘關節脫位進行整理匯總,以幫助醫生們在臨床上更好的應對這些病例。
肘關節內外側的穩定性取決於鷹嘴窩內肘突的伸展性以及內、外側副韌帶是否能夠完全伸展和屈曲。副韌帶起於肱骨內、外上髁延伸至橈、尺骨,尺骨和橈骨之間的環狀韌帶位於副韌帶的深處,這能防止橈骨向頭側移位。必須用很大的力旋轉肘關節才會引起犬的外側副韌帶(至少)和貓的內、外側副韌帶發生異常,最終導致脫位。橈骨和尺骨通常發生外側脫位,因為肱骨滑車可以防止內側脫位。
患有外傷性肘關節脫位的犬和貓是無法不負重的,跛行肢的肘關節輕微屈曲,前臂表現為外展和外旋。通常會出現關節腫脹和疼痛。也許能夠在外側觸診橈骨和尺骨,肱骨外上髁不如正常動物明顯。需要拍攝肘關節的正交位X線片來確診肘關節脫位並評估是否並發骨折和先前是否存在退行性關節疾病。應評估患病動物是否有其他外傷,如胸部和其他骨科或神經損傷。
全身麻醉後施行閉合復位術,然後評估關節的穩定性。並發關節內或關節周圍骨折的動物禁止使用閉合復位術,含有嚴重肘關節退行性疾病的動物可以考慮使用補救措施,如全關節置換術或關節融合術,而非復位肘關節。肘關節復位後,對關節進行物理和放射學評估,以確定是否存在關節不穩定的跡象。坎貝爾試驗能夠可靠地區分副韌帶是否具有功能性。坎貝爾試驗期間如果再次發生脫位表明側韌帶功能缺陷,這是一種手術指徵。
坎貝爾測試能夠評估犬貓肘關節副韌帶的功能完整性。
腿應擺為使關節的旋轉穩定性只能依賴於側韌帶(肘突在鷹嘴窩的尾側)的位置,並確定關節內旋和外旋的角度。
內旋關節能夠測試內側副韌帶的功能完整性,外旋關節能夠測試外側副韌帶的功能完整性。
將肘關節和腕關節屈曲90°,並將前臂(即將前爪外翻和內翻)最大限度地內旋和外旋。
用量角器測量前臂長軸與掌骨的內旋和外旋角度。
嚴重韌帶功能障礙和需要手術治療的適應症包括:
-患側和正常的一側相比,內旋角度或外旋角度或兩者均顯著增加(數個10度)。
-坎貝爾測試期間肘關節脫位。
對於同一隻患病動物,需要比較正常側和患病側肘關節的旋轉穩定性。不同動物的基礎值差異很大,這取決於它們的體重。
如果發現關節穩定或只是輕微不穩定,可以嘗試保守治療,用繃帶夾板固定腿4周,直到軟組織癒合。
如果無法使用閉合復位術,或閉合復位術治療後再脫位或持續性關節不穩定,則需要手術治療。手術需要通過骨隧放置假體縫合線或使用骨螺釘,如果可能的話,使用不可吸收縫合線修復主要的韌帶。
關於手術復位並穩定肘關節後是否需要進行關節固定術,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共識。假體已成功運用於該病的治療,同時需要嚴格籠內靜養4-6周,然後逐漸正常運動,不需要進行關節固定術。另有一些關於繃帶夾板或骨外固定技術,以及成功使用可調節關節外固定器的報導,在肘關節內側和外側使用緊的彈性帶,這能讓關節在一定範圍內活動,但報導的病例量非常少。
閉合性和開放性肘關節復位在生活質量和肢體功能方面的總體預後良好,但所有病例都有可能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退行性關節疾病,這需要與動物主人溝通。如果病例能通過早期閉合復位術成功治療,預後似乎優於那些需要手術治療的動物。
先天性肘關節脫位會導致尺骨近端外旋,肱尺關節半脫位或脫位。
先天性肘關節脫位的病因尚不清楚。在動物年幼時骨骼的位置就不正確,由於骨骼的關節形成異常,導致關節表面形成不一致。大約3月齡時,發生二次重塑,並開始出現退行性變化。病理狀況隨病程的延長而有不同的表現。鷹嘴向肱骨遠端外側旋轉,滑車切跡不與肱骨髁相接觸。結果可能是:(1)肱骨滑車和滑車切跡發育不全和重塑;
(2)肱骨內側髁發育不全伴內側副韌帶及關節囊牽張;
(3)肱骨外側髁增生伴外側關節囊及外側副韌帶攣縮;
(4)三頭肌攣縮、移位;
(5)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
患病比例較高的小型犬:巴哥犬、約克夏梗、波士頓梗、迷你貴賓犬、博美犬、吉娃娃、可卡犬、英國鬥牛犬的比例過高。這種疾病可能是單側的,也可能是雙側的,通常是在小狗3~6周齡的時候,開始行走時才會被發現。
病史調查發現動物無法伸展一條或兩條前腿,並且會因為蹲坐姿勢而行走困難。體型較小的狗對畸形的耐受性更高,在某些情況下僅表現出輕微或沒有步態異常或疼痛。
有這種情況的幼犬在行走時,前肢會屈曲並內旋(肘部外旋)。如果這種情況是雙側的,幼犬會用前肢的中下部承重。肘關節不能伸展。鷹嘴位於肢體外側,可能會被誤認為是肱骨外側髁。這種情況通常並不痛苦。
保守治療(夾板和繃帶)不能改變疾病的進程。在繼發退行性改變和發生關節重塑之前(通常在動物4月齡之前),應儘快復位並穩定關節。採用的復位手術類型取決於當前的病理狀況。如果能將關節推到正確位置,則閉合復位術就成功了。閉合復位術只適用於只有輕微骨骼和軟組織變化的犬。鷹嘴應向內側旋轉到正確位置,並放置一根關節穿刺針來固定關節,針從鷹嘴尾側,穿過鷹嘴,最後進入肱骨,針保留10至14天。
如果不能徒手將關節復位,則應採用切開復位術和截骨矯正術。根據關節病變的嚴重程度,切開復位術和固定技術也有所不同。手術過程包括釋放外側軟組織(包括關節囊和肘肌)、採用關節囊重疊術和牽引縫線以支撐內側鷹嘴、切開並移動鷹嘴或尺骨以重建關節,以及調整三頭肌的拉力方向從而使關節能夠伸展。
術後應拍攝X光片,以評估尺骨與肱骨的相對位置和所有植入物的位置。應用繃帶包紮患肢2~3周,夾板固定在肘關節活動的位置,應限制活動並牽繩行走4~6周。
截骨術癒合後應拔除克氏針,理療是維持肌肉量、關節運動範圍和舒適度的關鍵。
可能的手術併發症包括關節脫位、醫源性感染、植入物移位和軟組織刺激。
如果不做手術,狗可能會學會用後肢支撐和運動來補償前肢功能的喪失,但是,行走是不正常。手術預後良好,功能恢復良好,但對於關節正常發育方面則不良。
更多學習資料,請關注CertSAS 外科專科國際證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