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貓肘關節脫位的診斷和治療

2021-03-04 寵醫客

Dr. Hannes Bergmann

寵醫客編譯,如需轉載請與寵醫客聯繫

本文章是寵醫客ISVPS 外科專科證國際書課程相關學習資料,由課程講師Dr. Hannes Bergmann匯總整理。

肘關節脫位是指肱骨髁脫出關節窩,不能復位,從而引起運動障礙。犬肘關節脫位多發生於小型犬貓,常伴有側韌帶的不同程度損傷,在臨床上多見,但有關這方面的報導不多,且大多採用的是常規性復位。

犬生性活潑好動,單純的外部矯正復位常引起反覆性脫位,為了增加肘關節的穩定性,有效防止習慣性、反覆性脫位,一般都是採用手術療法進行治療,同時研究發現安裝人工側韌帶可以有效幫助關節活動,保證動物健康,同時良好的術後護理也是治療的關鍵。

本文將犬貓常見的肘關節脫位進行整理匯總,以幫助醫生們在臨床上更好的應對這些病例。

肘關節內外側的穩定性取決於鷹嘴窩內肘突的伸展性以及內、外側副韌帶是否能夠完全伸展和屈曲。副韌帶起於肱骨內、外上髁延伸至橈、尺骨,尺骨和橈骨之間的環狀韌帶位於副韌帶的深處,這能防止橈骨向頭側移位。必須用很大的力旋轉肘關節才會引起犬的外側副韌帶(至少)和貓的內、外側副韌帶發生異常,最終導致脫位。橈骨和尺骨通常發生外側脫位,因為肱骨滑車可以防止內側脫位。

患有外傷性肘關節脫位的犬和貓是無法不負重的,跛行肢的肘關節輕微屈曲,前臂表現為外展和外旋。通常會出現關節腫脹和疼痛。也許能夠在外側觸診橈骨和尺骨,肱骨外上髁不如正常動物明顯。需要拍攝肘關節的正交位X線片來確診肘關節脫位並評估是否並發骨折和先前是否存在退行性關節疾病。應評估患病動物是否有其他外傷,如胸部和其他骨科或神經損傷。

全身麻醉後施行閉合復位術,然後評估關節的穩定性。並發關節內或關節周圍骨折的動物禁止使用閉合復位術,含有嚴重肘關節退行性疾病的動物可以考慮使用補救措施,如全關節置換術或關節融合術,而非復位肘關節。肘關節復位後,對關節進行物理和放射學評估,以確定是否存在關節不穩定的跡象。坎貝爾試驗能夠可靠地區分副韌帶是否具有功能性。坎貝爾試驗期間如果再次發生脫位表明側韌帶功能缺陷,這是一種手術指徵。

坎貝爾測試能夠評估犬貓肘關節副韌帶的功能完整性。

腿應擺為使關節的旋轉穩定性只能依賴於側韌帶(肘突在鷹嘴窩的尾側)的位置,並確定關節內旋和外旋的角度。

內旋關節能夠測試內側副韌帶的功能完整性,外旋關節能夠測試外側副韌帶的功能完整性。

將肘關節和腕關節屈曲90°,並將前臂(即將前爪外翻和內翻)最大限度地內旋和外旋。 

用量角器測量前臂長軸與掌骨的內旋和外旋角度。

嚴重韌帶功能障礙和需要手術治療的適應症包括:

-患側和正常的一側相比,內旋角度或外旋角度或兩者均顯著增加(數個10度)。

-坎貝爾測試期間肘關節脫位。

對於同一隻患病動物,需要比較正常側和患病側肘關節的旋轉穩定性。不同動物的基礎值差異很大,這取決於它們的體重。

如果發現關節穩定或只是輕微不穩定,可以嘗試保守治療,用繃帶夾板固定腿4周,直到軟組織癒合。

如果無法使用閉合復位術,或閉合復位術治療後再脫位或持續性關節不穩定,則需要手術治療。手術需要通過骨隧放置假體縫合線或使用骨螺釘,如果可能的話,使用不可吸收縫合線修復主要的韌帶。

 

關於手術復位並穩定肘關節後是否需要進行關節固定術,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共識。假體已成功運用於該病的治療,同時需要嚴格籠內靜養4-6周,然後逐漸正常運動,不需要進行關節固定術。另有一些關於繃帶夾板或骨外固定技術,以及成功使用可調節關節外固定器的報導,在肘關節內側和外側使用緊的彈性帶,這能讓關節在一定範圍內活動,但報導的病例量非常少。

閉合性和開放性肘關節復位在生活質量和肢體功能方面的總體預後良好,但所有病例都有可能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退行性關節疾病,這需要與動物主人溝通。如果病例能通過早期閉合復位術成功治療,預後似乎優於那些需要手術治療的動物。  

先天性肘關節脫位會導致尺骨近端外旋,肱尺關節半脫位或脫位。

先天性肘關節脫位的病因尚不清楚。在動物年幼時骨骼的位置就不正確,由於骨骼的關節形成異常,導致關節表面形成不一致。大約3月齡時,發生二次重塑,並開始出現退行性變化。病理狀況隨病程的延長而有不同的表現。鷹嘴向肱骨遠端外側旋轉,滑車切跡不與肱骨髁相接觸。結果可能是:(1)肱骨滑車和滑車切跡發育不全和重塑;

(2)肱骨內側髁發育不全伴內側副韌帶及關節囊牽張;

(3)肱骨外側髁增生伴外側關節囊及外側副韌帶攣縮;

(4)三頭肌攣縮、移位;

(5)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

患病比例較高的小型犬:巴哥犬、約克夏梗、波士頓梗、迷你貴賓犬、博美犬、吉娃娃、可卡犬、英國鬥牛犬的比例過高。這種疾病可能是單側的,也可能是雙側的,通常是在小狗3~6周齡的時候,開始行走時才會被發現。

 

病史調查發現動物無法伸展一條或兩條前腿,並且會因為蹲坐姿勢而行走困難。體型較小的狗對畸形的耐受性更高,在某些情況下僅表現出輕微或沒有步態異常或疼痛。

有這種情況的幼犬在行走時,前肢會屈曲並內旋(肘部外旋)。如果這種情況是雙側的,幼犬會用前肢的中下部承重。肘關節不能伸展。鷹嘴位於肢體外側,可能會被誤認為是肱骨外側髁。這種情況通常並不痛苦。

保守治療(夾板和繃帶)不能改變疾病的進程。在繼發退行性改變和發生關節重塑之前(通常在動物4月齡之前),應儘快復位並穩定關節。採用的復位手術類型取決於當前的病理狀況。如果能將關節推到正確位置,則閉合復位術就成功了。閉合復位術只適用於只有輕微骨骼和軟組織變化的犬。鷹嘴應向內側旋轉到正確位置,並放置一根關節穿刺針來固定關節,針從鷹嘴尾側,穿過鷹嘴,最後進入肱骨,針保留10至14天。

如果不能徒手將關節復位,則應採用切開復位術和截骨矯正術。根據關節病變的嚴重程度,切開復位術和固定技術也有所不同。手術過程包括釋放外側軟組織(包括關節囊和肘肌)、採用關節囊重疊術和牽引縫線以支撐內側鷹嘴、切開並移動鷹嘴或尺骨以重建關節,以及調整三頭肌的拉力方向從而使關節能夠伸展。

術後應拍攝X光片,以評估尺骨與肱骨的相對位置和所有植入物的位置。應用繃帶包紮患肢2~3周,夾板固定在肘關節活動的位置,應限制活動並牽繩行走4~6周。

截骨術癒合後應拔除克氏針,理療是維持肌肉量、關節運動範圍和舒適度的關鍵。

可能的手術併發症包括關節脫位、醫源性感染、植入物移位和軟組織刺激。

如果不做手術,狗可能會學會用後肢支撐和運動來補償前肢功能的喪失,但是,行走是不正常。手術預後良好,功能恢復良好,但對於關節正常發育方面則不良


更多學習資料,請關注CertSAS 外科專科國際證書課程!

相關焦點

  • 肘關節脫位有哪些表現? 肘關節脫位要如何急救?
    原標題:肘關節脫位有哪些表現? 肘關節脫位要如何急救?   肘關節脫位是骨科比較常見的病症之一,對於肘關節脫位的原因,你清楚嗎?你知道肘關節脫位的表現和急救方法嗎?一起看下!
  • 上脛腓關節脫位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上脛腓關節是一個微動關節,它的功能是分散踝關節的旋轉應力及脛骨外側的支撐力,同時在身體負重時傳導軸向負荷。上脛腓關節脫位的及時診斷和治療對於預防膝關節慢性疼痛和不穩是極其重要的。Hey等研究2984例膝關節X線指出:腓骨小頭在正位片總是指向股骨外側髁外緣,側位片則指向股骨髁間窩頂線,這對診斷上脛腓關節脫位有高度的特異性,最佳膝關節正位片應在負重條件下,側位片應至少屈膝20°。雙膝對比片有利於明確診斷,但此方法受投照角度影響較大,有時並不準確。三維CT是明確診斷的金標準,MRI可以評估關囊及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情況,還可用於鑑別慢性不穩和半月板損傷。
  • 給大家介紹下手部關節脫位的診斷與治療
    在相應的脫位均有不同程度的腫脹,疼痛,局限性壓痛及畸形。常見有月骨脫位,月骨周圍脫位,掌指關節脫位,指間關節脫位等。
  • 關節脫位了怎麼辦?
    這不就是在公園、戶外、遊樂場等地方經常看到的家長們和孩子們互動的場景。這一拉一甩不要緊,孩子們的關節可就堪憂了。以下以肩、肘關節為例,講解常見的關節脫位如何識別。我們常說的「脫臼」,也就是醫學上的關節脫位,是指構成關節的上下兩個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發生了錯位。多暴力作用所致,以肩、肘、下頜及手指關節最易發生脫位。
  • 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表現? 關節脫位應該如何治療?
    原標題: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表現? 關節脫位應該如何治療?   如果說起關節脫位,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是什麼,其實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脫臼,這種情況多是因為暴力作用而導致,關節脫位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極大的傷害和痛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節脫位有哪些臨床表現,了解一下關節脫位的治療方法。
  •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和治療?該注意什麼?一起來看看龍脊康楊繼恆醫生的解讀。如果是落枕,在配合治療的情況下,緩解應該是比較快的,但本案例中的患者接受治療2周後症狀緩解但反覆,是落枕的可能性較小。診斷依據:CT報告顯示,寰椎順時針旋轉45度,寰齒椎間隙不等,右寬左窄。再結合頸椎疼痛伴活動受限,可以診斷為寰樞關節半脫位。
  • 橈骨小頭半脫位的診斷及治療!
    發生半脫位時肘部劇烈疼痛,患兒哭鬧,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後和屈肘,不肯舉起和活動患肢,橈骨頭部位壓痛,肱橈關係正常。本病X線檢查陰性,一般根據臨床表現和病史可確診,不需要輔助檢查。具體診斷方法:1、本病多為間接暴力所致,如用雙手牽拉幼兒腕部走路跌倒;穿衣服時由袖口牽拉幼兒腕部;在床上翻動時身體將上肢壓在身下,迫使肘關節過伸等外力造成。2、受傷後不願抬患肢,前臂不能旋後。3、肘關節多處於輕度屈曲位、前臂旋前下垂位。
  • 什麼是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有什麼體徵?
    關節脫位是指關節脫離了原有的解剖位置,從而出現了一系列的功能受損和障礙。關節脫位以後患者會出現一系列的特有體徵,臨床上比較容易辨別。關節脫位以後必須儘早就醫,促進關節功能的回覆。什麼是關節脫位?關節脫位,又稱脫臼,是指構成關節的上下兩個骨折端發生錯位,大多由暴力作用引起,多見於肩、肘、手指和下頜關節。關節脫位表現為腫脹畸形、彈性固定、活動受限,還可以引起關節周圍的關節囊、韌帶、軟骨的損傷,以及關節腫脹、血腫。臨床上,根據脫位損傷的類型,可以分為先天性脫位和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有什麼特有體徵?關節脫位主要包括三大體徵:1、畸形。
  • 常見關節脫位的診療策略,都在這裡啦!
    暴力性質和作用力的方向不同,所引起的關節脫位的類型亦不相同。(二)內因先天性發育不良、體質虛弱或關節囊及其周圍的韌帶鬆弛者,較易發生脫位。治療不當,關節囊及其周圍的韌帶未能很好的修復,易發生習慣性脫位;關節本身的病變(如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可引起病理性脫位。
  • 2020甘肅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複習資料:關節脫位
    (2)彈性固定 關節脫位後,未撕裂的肌肉和韌帶可將脫位的肢體保持在特殊的位置,被動活動時有一種抵抗和彈性的感覺。(3)關節盂空虛 較初的關節盂空虛較易被觸知,但腫脹嚴重時則難以觸知。3.關節正側位片 可確定有無脫位及脫位的類型。【鑑別診斷】主要與骨折、關節畸形等相鑑別。
  • 肘關節切除術
    肘關節切除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肘關節切除術即將肘關節的組成骨(肱骨下端和橈、尺骨上端)切除,形成假關節,以期切除病灶,改善關節功能。肘關節切除術簡單、安全、效果還算滿意,能保留較大的關節活動度,也無假體置換後的併發症。
  • 肘關節系列-肘管綜合症(遲發性尺神經炎)的診斷與治療
    · 肘管綜合症的診斷臨床症狀和體徵是診斷為肘管綜合症的金標準,患者常常主訴小指和環指尺側半感覺異常,肘關節和前臂內側灼痛,嚴重時表現為「爪形手」、手內在肌萎縮、Froment徵和Wartenberg徵陽性。但電診斷檢查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確定神經壓迫的部位,還可以鑑別其它神經系統疾病(上運動神經元疾病和周圍神經系統疾病)。
  • 100%不能錯過的關節脫位處理常識
    對應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關節脫位: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肩關節前脫位者很多見,常因間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著地,外力沿肱骨縱軸向上衝擊,肱骨頭自肩胛下肌和大園肌之間薄弱部撕脫關節囊,向前下脫出,形成前脫位,肱骨頭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脫位,如暴力較大,肱骨頭再向前移致鎖骨下,形成鎖骨下脫位,後脫位很少見,多由於肩關節受到由前向後的暴力作用或在肩關節內收內旋位跌倒時手部著地引起
  • 【專家推薦】陳洪濤:肩鎖關節脫位的微創治療
    1.運動損傷疾病的診治,包括膝關節前後叉韌帶、半月板損傷、髕骨脫位、膕窩囊腫的微創治療,肩關節不穩及脫位、肩袖損傷、肩鎖關節脫位的鏡下治療,肘關節及踝關節韌帶損傷的治療。2. 股骨頭壞死的保髖治療(帶血管蒂腓骨移植及股骨頭壞死的髓芯減壓),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保膝治療(膝關節周圍截骨術)。3.嚴重複雜的骨折(關節周圍骨折,多發骨折)、骨折不癒合、骨髓炎的治療。
  • 這6種關節脫位復位,你學會了麼?
    肘關節前脫位復位手法與之相反。手法復位成功後肘關節屈曲90°固定4周後行功能鍛鍊。臨床表現及診斷:有被他人牽拉史,肘部疼痛,患兒拒絕用患肢取物,並保持於半屈曲位。前臂呈旋前位。肘部無明顯腫脹,X線檢查多無明顯改變。治療一般不需麻醉,手法復位即可。
  • 揭秘 | 什麼是肩關節脫位和復發性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鬆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範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
  • 關節脫位怎麼辦?
    臨床上可分為: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後,關節囊、韌帶、關節軟骨及肌肉等軟組織也有損傷,另外關節周圍腫脹,可有血腫,若不及時復位,血腫機化,關節粘連,使關節不同程度喪失功能。  1.閉合性脫位 脫位關節無創口與外界相通。  2.開放性脫位 脫位關節經創口與外界相通。  對本病的診斷有以下幾個要點:  (1)有明顯外傷史。  (2)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與腫脹、畸形、彈性固定及關節盂空虛,以及由此所導致的功能障礙。
  • 遠側尺橈關節脫位的治療進展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DRUJ)是連接手和前臂的重要關節,對維持手和前臂的正常旋轉功能和腕關節的穩定具有重要作用,DRUJ脫位嚴重影響前臂和腕關節正常功能。按照持續時間可分為急性脫位和慢性脫位,這是行保守治療的重要依據之一,目前,保守治療仍是急性DRUJ脫位的首選治療方法,若伴有尺橈骨遠端骨折,則先行骨折治療;而對於慢性DRUJ脫位,通常是經保守治療後效果不明顯,往往會選擇手術治療;按照脫位方向不同可分為橫向脫位、縱向脫位、背側脫位和掌側脫位[13]。掌側或背側脫位往往合併有尺橈遠端的橫向分離,此時CT平掃可明確。
  • 肩關節脫位與肩關節半脫位的鑑別診斷與治療(下)
    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多見於青壯年,究其原因,一般認為首次外傷脫位後造成損傷,雖經復位,但未得到適當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用手術治療,目的在於增強關節囊前壁,防止過分外旋外展活動,穩定關節,以避免再脫位。手術方法較多,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關節囊重疊縫合術(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點外移術(Magnuson氏法)。
  • 《中醫傷科按摩學》:關節脫位概述
    凡是構成關節的骨端關節面相互之間的關係越出正常範圍,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礙者,即謂之脫位。脫位可分為脫臼與錯位兩種。全身除肩關節、髖關節、顳頜關節脫位稱脫臼外,其餘關節脫位均稱為錯位。脫位多發生於活動範圍較大的關節。在全身關節中,以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和顳頜關節脫位較為常見。【病因病理】關節脫位,多數是由直接或間接暴力所引起,其中以間接暴力所致者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