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獲批大連市抗病毒小分子藥物工程研究中心!

2021-01-13 大連理工大學

近日,大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關於2020年第一批大連市工程研究中心項目資金申請報告的批覆》(大發改審批字〔2020〕12號),依託我校化工學院建設的「大連市抗病毒小分子藥物工程研究中心」獲得批覆組建。

抗病毒藥物及病毒檢測技術開發基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連理工大學黨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嚴格落實教育部黨組各項工作要求,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加強有效藥品研發,成立「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研發大工攻關突擊隊」。由化工學院院長彭孝軍院士掛帥,快速集結了70餘名科研人員組成協同攻關團隊。學校黨委書記王寒松教授高度關注科研進展和團隊安全,多次看望慰問科研攻關一線科研工作者。校長郭東明院士直接靠前指揮,鼓勵團隊加快關鍵技術突破。副校長宋永臣教授負責統籌協調各方資源,保障團隊科研攻關順利開展。團隊工作得到遼寧省委省政府、大連市委市政府領導的積極支持和高度讚揚,也得到了遼寧省、大連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本次獲批的「大連市抗病毒小分子藥物工程研究中心」以此攻關團隊為核心,依託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工學院藥學系、力學系高性能計算團隊等相關交叉學科的雄厚研究基礎組織建設。工程中心基於手性藥物規模製備、精細化學品清潔製備、分子結構設計等開展技術研發,致力於增強區域應對突發病毒感染的治理能力,積極推動大連市生物醫藥產業技術進步,為助力「東北振興」作貢獻。

抗病毒藥物及中間體多功能製備中試基地

本次獲批的大連市工程研究中心是大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為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圍繞提升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能力,緊急組織實施的2020年第一批市級工程研究中心。自2月發改委發布通知後,技術研究開發院緊密圍繞大連市決策部署,聚焦校內各類科研攻關團隊,與主管部門積極溝通匯報,結合我校抗病毒藥物研發基礎充分整合校內資源,謀劃並推進了相關工作。

內容來源:大連理工大學技術研究開發院 大連理工大學官方微信平臺

封面作者:龍海波

編輯:張杭曉

校對:徐一丹

責任編輯:周學飛

相關焦點

  • 青島市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4月30日訊(記者 孫秀青 通訊員 趙曉峰)今日,記者從青島市科技局獲悉,青島市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入選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名單。省技術創新中心是山東省科技創新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省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和策源地,承擔著推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顛覆性技術、高端跨界融合技術研發與轉化應用,帶動產業邁向高端、搶佔產業技術創新制高點的重要任務。
  • 大連市副市長楊耀威一行來大工看望鍾萬勰院士
    大連市副市長楊耀威一行來大工看望鍾萬勰院士 2020-01-19 2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針對新冠病毒,我們始終堅持多靶點協同的小分子抗病毒藥物研發
    凜冬已至,更適於病毒傳播的寒冷高溼天氣已經籠罩了半個地球。在一片陰霾的疫情當中,「希望之光」開始浮現,新冠疫苗和單一靶標的小分子藥物開始被世界各國政府應急準入市場。這些疫苗和小分子藥物依靠海量的資本,運用最新的技術,將需要長達十年以上的研發周期縮短至數月。
  • 亞盛醫藥聯手君實生物探索小分子藥物與PD-1聯合用藥
    PD-1腫瘤免疫作為一種廣譜抗腫瘤療法,吸引了國內眾多藥企紛紛布局,開發各種各樣的適應症。作為明星藥品,PD-1藥物是大分子抗體類生物藥的一員。當PD-1遇上小分子藥物,會有什麼「化學反應」?大分子藥物(macromolecules),又稱生物製品(biologics),是指採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發酵工程等生物技術獲得的微生物、細胞及各種動物和人源組織和液體等生物材料製備的生物藥,廣泛應用於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治療領域。
  • 我校再次獲批認定三個青島市工程研究中心
    新聞網訊 日前,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認定青島市工程研究中心名單的通知》(青發改高技〔2019〕190號),依託青島大學建設的「青島市微納器件與集成電路工程研究中心」「青島市船舶建造智能精度測量工程研究中心」「青島市重大疾病生物標誌物工程研究中心」獲批認定為2019年青島市工程研究中心
  • 37種抗HIV藥物國內獲批上市 本土藥企仿製為主
    今年的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新京報記者盤點近兩年抗HIV藥物研發及上市進展發現,不僅進口創新藥陸續獲批進入中國,國內自主研發的創新藥也已上市。不過,與抗HIV藥物的全球巨頭相比,國內企業多以仿製為主,在創新藥研發上仍需發力。
  • 遼寧這位院士:一舉打破國外壟斷,助力新冠肺炎藥物研發!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臨床救治、病毒檢測、疫苗研發、物質保障、大數據應用等方面夜以繼日進行攻關,為社會穩定和國民經濟的持續恢復提供了科技支撐。、大連市科學技術局、大連市科學技術協會、大連市群團組織綜合服務中心以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由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財經頻道承辦。
  • 計算模擬加速靶向DHODH抗新冠病毒藥物發現
    前面有大量計算相關研究,但都很少有實驗驗證的案例,華東理工大學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合作,通過虛擬篩選發現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有效的廣譜抗病毒獲選藥物,成為CADD加速藥物發現的成功案例。
  • Nature:大規模篩選發現21種現有抗新冠病毒藥物!
    2020年7月24日,來自美國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醫學發現研究所和國內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Nature》上發表了關於治療COVID-19藥物的最新研究成果,鑑定到100個可抑制SARS-CoV-2複製的小分子,包括21個表現出明顯劑量反應關係的已知藥物,13個分子可以患者體內可達到的劑量抑制病毒複製。
  • 全面供貨至患者,海正藥業抗病毒藥物法維拉韋片全渠道首發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於1月24日在微信公眾號刊發題為《公衛·科普丨武器!面對新型肺炎,我們並非束手無策——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抗病毒治療選擇》的文章認為,其他核苷類似物,例如利巴韋林和法維拉韋,體外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理論上具有一定的抗冠狀病毒活性。
  • 【科技日報】HIV-1新靶點小分子藥物候選物找到
    在愛滋病疫苗研發成功之前,抗HIV藥物是防治愛滋病最有效的手段。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消息,該所研究團隊最新找到了一種HIV-1新靶點小分子藥物候選物,成果已發表在權威刊物《科學報告》上。
  • 附藥物清單
    疫情暴發的同時,相關藥物研究及專利申請的關注度日益上升。2月4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官網發布消息稱,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1月21日申報了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中國發明專利(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並將通過PCT(專利合作協定)途徑進入全球主要國家。
  • 單克隆抗體再顯身手,首個伊波拉藥物獲批
    剛剛獲批的伊波拉抗體藥物。 全球合作抗疫典範伊波拉是致死率可高達90%以上的烈性傳染病,由伊波拉病毒引發。該研究計劃實際上是一項針對伊波拉病毒的多種藥物聯合臨床試驗。該研究還受到剛果民主共和國金夏沙國家生物醫學研究所、剛果民主共和國衛生部,以及國際醫療行動聯盟(ALIMA)、國際醫療隊(IMC)和無國界醫生組織(MSF)等三家醫療人道主義組織的共同監督。
  • 吉利德研發出新HIV候選治療藥物
    一種全新的長效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展現出治療愛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潛力。初步臨床研究顯示,HIV感染者單劑注射這種藥物後,體內的病毒載量減少了,並且藥物在注射6個多月後仍在體內保持活性。相關研究7月1日發表於《自然》。
  • 2020 年這些新藥在國內獲批:抗腫瘤、罕見病藥物佔比近半
    從數量上看,2020 年批准的新藥個數與 2019 年不差上下,似乎並未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這也可能得益於藥審中心審評效率的不斷提高。 從治療領域看,這些新藥主要集中在抗腫瘤、抗感染、免疫系統、呼吸系統和罕見病等領域,其中抗腫瘤藥有 16 個,罕見病藥物和抗感染藥物各有 9 個,免疫系統藥物有 5 個,呼吸系統和血液系統藥物各 3 個,內分泌系統和代謝藥物、神級系統藥物和顧客藥物各 2 個,精神障礙疾病藥物和心血管系統藥物各 2 個。
  • 郝小江院士:植物小分子與創新藥物
    10月17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科技國際論壇在深圳舉辦,中國科學院郝小江院士應邀做學術報告:《植物小分子與創新藥物》。,研發上市的天然藥物有青陽參片、天麻素、宮血寧、露水草等,建立了國內植物天然產物大數據中心,雲南有高等植物17000多種,包括苔蘚類、蕨類和種子植物。
  • FDA共批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僅有13個在國內上市
    實體腫瘤的信號通路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一般同時擁有多個通道,單靶點的阻斷可促使腫瘤細胞啟用替代信號途徑以獲得拮抗能力,因此,多靶點治療研究也成為了抗腫瘤藥研發的新方向。比如索拉非尼,可以用於治療肝癌、腎癌和甲狀腺癌。自從2001年諾華開發的第一個替尼類藥物伊馬替尼上市以來,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就一直成為研究熱點。本文一共統計了45個小分子靶向藥物。
  • 廣譜抗病毒微生物製劑項目簡介
    一、項目背景及企業背景    湖北暢響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系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股份制高新技術企業,成立於1998年7月20日,註冊資金2027萬元,現有總資產4231.85萬元,淨資產3062.09萬元,2002年銷售收入3792.25萬元,利潤720.08萬元,公司擁有28位專家教授,大專以上學歷人員佔員工總數的95%,華中農業大學經濟學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李衛武教授任公司董事長
  • 融資頻發臨床進展迅速,腦腫瘤小分子藥物迎來爆發期
    可喜的是,近年來,溶瘤病毒、抗體、細胞因子和小分子 RNA 等靶向藥物治療腦腫瘤的研究也在國內外逐漸興起,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本文聚焦於近期炙手可熱的腦腫瘤小分子藥物,盤點在今年獲得進展的腦腫瘤小分子藥研發公司的最新動態和研發管線。
  • 清華大學等團隊研究發現抗新冠病毒潛在藥物分子
    記者 | 界面健康3月31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聯合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發表了一項名為Orthogonal genome-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