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種抗HIV藥物國內獲批上市 本土藥企仿製為主

2020-12-01 新京報

第一例愛滋病病例被報告至今已有39年,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攻克愛滋病難題。雖然「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的「功能性治癒」帶有偶然性,卻讓我們看到愛滋病被治癒的希望。

今年的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新京報記者盤點近兩年抗HIV藥物研發及上市進展發現,不僅進口創新藥陸續獲批進入中國,國內自主研發的創新藥也已上市。不過,與抗HIV藥物的全球巨頭相比,國內企業多以仿製為主,在創新藥研發上仍需發力。

今年2款國產原創新藥申報上市

丁香園Insight資料庫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獲批上市的抗HIV藥物有37種,包括替諾福韋酯、拉米夫定、依非韋倫、利託那韋等。國內涉足抗HIV仿製藥的企業40餘家,如齊魯製藥、迪賽諾等,包括豪森藥業、前沿生物在內的一些企業則在研發抗HIV創新藥。

艾博衛泰(商品名「艾可寧」)是我國第一個治療愛滋病的原創新藥,也是全球首個長效HIV融合抑制劑,由今年10月剛登陸科創板的前沿生物自主研發,填補了我國愛滋病治療方案中針對住院及重症患者的臨床空白,具有一定臨床不可替代性。2018年5月獲批上市後,艾可寧8月開始上市銷售,2018年及2019年,艾可寧實現銷售收入分別為191.11萬元、2086萬元。前沿生物正在積極推動該藥進入醫保目錄,提高藥物可及性。

進入Ⅲ期臨床的3個抗HIV創新藥物中,拉米夫定/多替拉韋由葛蘭素史克和ViiV醫療保健聯合提交上市申請,屬於進口原研藥,已在國外上市。ACC007為江蘇艾迪藥業研發的1類創新藥,是一種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Ⅲ期臨床試驗結果良好、到達主要臨床終點指標,被列入國家十三五「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和優先審評品種,於2020年7月25日申報上市。

還有包括愛滋病疫苗在內的4款藥物處於Ⅱ期臨床階段。其中,北京協和藥廠和河南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阿茲夫定在完成Ⅱ期臨床試驗後,獲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批准,以Ⅱ期臨床試驗結果提前申報上市。該藥是全球首個抗HIV雙靶點抑制劑藥物。

此外,還有6個藥物處於I期臨床。其中,豪森藥業的1類新藥艾美酚胺替諾福韋片的B肝適應症今年9月申報上市,但愛滋病適應症仍處於I期臨床階段。

國內抗艾藥物市場被三大外企壟斷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抗HIV藥物以外資企業為主,基本被吉利德、默沙東和葛蘭素史克3大製藥企業壟斷。如葛蘭素史克,自1999年首個抗HIV藥物在中國獲批以來,截至目前已有8款抗HIV藥物獲批上市。

2018年至2019年兩年裡,共有6款重磅抗HIV新藥在中國集中上市,除上述提及的前沿生物艾可寧外,其餘均為進口抗HIV藥物,分別為葛蘭素史克的「綏美凱」(國內首款單片複方製劑)、吉利德的「捷扶康」(國內首個抗HIV單一片劑方案)和必妥維、楊森的恩臨和普澤力。

今年11月,默沙東多拉韋林片在中國的新藥上市申請獲得批准,該藥是一種每日一次的口服創新非核苷逆轉錄酶抑制劑,適應症為與其他抗反轉錄病毒藥物聯合治療HIV-1感染且無NNRTI(非核苷逆轉錄酶抑制劑)類耐藥的既往或現有證據的成年患者。2018年8月,多拉韋林單藥及其複方製劑獲得美國食藥監局(FDA)批准上市,此次在中國獲得批准上市的是多拉韋林單藥片劑,該上市申請曾被CDE納入優先審評。該藥物可以作為單片製劑與其它抗病毒療法靈活組合,或者與拉米夫定和替諾福韋組合形成固定劑量複方製劑。

今年進博會上,葛蘭素史克也攜其抗HIV雙藥方案亮相進博會,這種二聯簡化的療法是首個完整的、每日一次、單片、雙藥治療方案,能在減少HIV感染者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種類的同時,達到良好的病毒學抑制療效,該方案有望明年在中國上市。

據灼識諮詢報告預測,預計到2023年,全球抗HIV藥物市場將達到467.5億美元,2019年至2023年期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6%。業內預計,伴隨國內持續湧現的新型抗HIV藥物,抗HIV藥物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

校對 王心

相關焦點

  • 百濟神州擬2021年登陸科創板,或將成為首家三地上市藥企
    繼成為首個美、港兩地雙重上市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後,百濟神州即將變成首家在三地上市本土藥企。11月16日,百濟神州早間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並將該等股份於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建議發行人民幣股份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完成。百濟神州於2016年赴美上市,成為首家登陸納斯達克的的中國創新藥公司,後於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
  • 2020 年這些新藥在國內獲批:抗腫瘤、罕見病藥物佔比近半
    從獲批企業來看,輝瑞和默沙東是最大贏家,有 3 款新藥在國內獲批上市,羅氏、賽諾菲、武田和協和發酵麒麟株式會社次之,各有 2 款新藥獲批上市。 從治療領域看,這些新藥主要集中在抗腫瘤、抗感染、免疫系統、呼吸系統和罕見病等領域,其中抗腫瘤藥有 16 個,罕見病藥物和抗感染藥物各有 9 個,免疫系統藥物有 5 個,呼吸系統和血液系統藥物各 3 個,內分泌系統和代謝藥物、神級系統藥物和顧客藥物各 2 個,精神障礙疾病藥物和心血管系統藥物各 2 個。
  • 國內首個PD-1腫瘤藥獲批上市 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6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消息,百時美施貴寶PD-1單抗藥物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英文名:Nivolumab Injection,Opdivo)的中國上市申請正式獲得批准。這將是中國第一個獲批上市的以PD-1為靶點的單抗藥物。
  • 信達生物「抗癌殺手鐧」創新PD-1單抗上市
    達伯舒為信達生物與禮來公司共同開發的一種創新PD-1抑制劑,至此,國內市場共有四個PD-1上市。因與傳統癌症治療的放化療方法不同,PD-1作用於人體免疫系統,通過激活人體免疫力來對抗癌細胞,屬於免疫療法藥物,也被認為是抗腫瘤治療的「殺手鐧」。
  • 上市藥企密集砸重金研發腫瘤靶向藥物
    對此,多名與會的專家與產業人士也表示,「這對本土創新技術和藥物的發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行業人士介紹說,近年來,對創新研發風險的考慮使得國內靶點研究扎堆現象突出,因為藥物研發推進到II期與III期過渡階段失敗率非常高。
  • 創新型多肽藥物獲市場青睞
    目前,全球範圍內有近70個多肽藥物獲批上市,涉及消化道、血液、心血管、泌尿生殖、中樞神經、呼吸及感覺器官等系統疾病治療,以及抗腫瘤與免疫調節、系統性激素、抗感染等領域,其中以全身性激素、抗腫瘤與免疫調節劑居多。隨著生物科技和遺傳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多肽藥物成為許多公司新藥研發的重要方向之一。
  • 新藥研發僅次於美國 日本這33款藥物只在本土上市!
    日本藥品市場中包括抗體在內的生物藥銷售佔比僅為全球範圍內生物藥的約1/3,批准的抗體藥物約70%也來自非日本藥企,且僅在日本上市的新藥中小分子化藥佔90%。日本由於激勵生物技術研究商業化政策不夠完善,主要新藥研發企業還是以內部開發為主,生物新藥研發速度與歐美小型創新藥企相比較慢。
  • 2020年,中國共獲批13款
    13款獲批藥物:▲2020,NMPA獲批的13款創新藥物①進入此次醫保有 4個凱因科技的鹽酸可洛 —— 本次醫保談判唯一進入醫保的C肝藥物豪森藥業的阿美替尼 —— 全球第二個獲批上市的三代EGFR-TKI藥物,直接 VS 阿斯利康的奧希替尼(泰瑞沙)諾華多發性硬化口服藥物西尼莫德 —— 實現全球同步上市,另外諾華此次醫保進入7個,位居跨國藥企Top1
  • 中國本土創新藥上市提速 與進口藥同臺PK不示弱
    羊城晚報記者根據公開資料研究發現,近年來,在深化藥品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優先審評審批等政策的引導下,本土藥企正在加碼科研投入,國產創新藥上市速度加快、種類明顯增多,與進口藥企同臺PK不示弱,顯示出了強勁的創新能力與前景。
  • 2019年國內抗體藥物市場和臨床研究現狀
    作者:彭夢娟抗體藥物已經成為治療腫瘤的重要產品。國內各大藥企也將抗體藥物作為研發重點,也是藥企開拓市場的明星產品。本文主要分析了國內抗體藥物的市場潛力和熱門靶點抗體藥物的研發進展。
  • 首個納米抗體藥物獲批上市
    2018年9月3日,EMA批准賽諾菲納米抗體藥物Cablivi(Caplacizumab)用於治療成人獲得性血栓性血小板紫癜(aTTP)。Cablivi成為首個特異性的aTTP治療藥物,也是首個上市的納米抗體藥物。此外,FDA已經授予Caplacizumab優先審評資格,目標審評決策時間為2019年2月6日。
  • 我國抗艾藥物實現零的突破 首個自主研發抗愛滋病新藥獲批上市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長期以來,我國愛滋病治療藥物都是舶來品,沒有自主研發的抗愛滋病新藥,但臨床對抗愛滋病新藥的需求卻日益增長。昨天(13日),記者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我國自主研發的抗愛滋病新藥——艾博韋泰長效注射劑獲批准上市。這是我國首個抗愛滋病長效融合抑制劑,並擁有全球原創智慧財產權,該藥的上市表明我國抗艾藥物實現了零的突破。那麼,這將給愛滋病毒感染者的治療帶來哪些改變?愛滋病是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傳染病。
  • 2019年中美十大暢銷抗腫瘤藥對比
    從創新能力來看,海外醫藥巨頭碾壓本土藥企。美國十大暢銷抗腫瘤藥的研發藥企均是默沙東、羅氏、BMS、艾伯維、輝瑞這些海外醫藥巨頭,同樣,中國十大暢銷抗腫瘤藥大部分也被這些巨頭瓜分佔有,只有安羅替尼一枝獨秀,成唯一上榜國產藥物。
  • 正大天晴「氟維司群注射液」首仿即將獲批
    近日,Insight 資料庫顯示,正大天晴新 4 類仿製藥「氟維司群注射液」上市申請進入在審批狀態,預計即將獲批成為國內首仿。Insight 資料庫顯示,目前國內有 3 家藥企該品種仿製藥正在審批中。印度藥企 Dr.Reddy's 最先在 2017 年遞交國內上市申請,2018 年顯示已發批件,至今尚無結論。正大天晴最先遞交氟維司群 4 類仿製藥上市申請,並在 2019 年 1 月 26 日獲藥審中心承辦;一年後,2020 年 3 月 13 日,第二家豪森藥業的仿製藥才報上市。
  • 抗腫瘤藥物現狀及其趨勢
    而我國則仍以傳統化藥為主,2015年國內樣本醫院中使用抗代謝類佔比16%,烷化劑和鉑類佔比10%,幹擾蛋白合成及DNA轉錄生物鹼類藥佔21%,調節激素類佔比16%,包括抗雄激素類、抗雌激素類、芳香化酶抑制劑、GnRH類似物等。雖然經CFAD批准上市的單抗藥不多,但其市場佔比13%,增速快,2010-2015年的複合增長率為11.99%。
  • 新一輪醫保談判落地 西安楊森新增產品最多 藥企未來競速開始
    從入選企業來看,跨國藥企中,西安楊森及旗下愛可泰隆公司和諾華(2個為續約)均有7個產品突出重圍,可以說是本輪醫保談判的最大贏家!羅氏有5款藥品入選,阿斯利康、吉利德有4款藥品入選,賽諾菲、拜耳有3款產品入選;本土藥企中,恆瑞醫藥有3個產品入選,是入圍最多的本土企業。
  • ...補助標準提高,績效獎勵有變;正大天晴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獲批在即
    2、15億降血脂藥 南京長澳製藥即將入局6月11日,南京長澳製藥的匹伐他汀鈣片(受理號CYHS1800199)仿製4類上市申請進入行政審批階段,有望在近期獲批上市。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匹伐他汀銷售額為15.52億元,同比增長47.50%。
  • 中國首款原研創新抗HER2單抗上市,三生國健入局數十億抗HER2單抗...
    國內乳腺癌領域眾多著名專家及三生製藥董事長婁競博士等出席會議,共同見證了由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民族創新抗HER2單抗——伊尼妥單抗(賽普汀)的成功面世。伊尼妥單抗的上市,標誌著中國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正式迎來了首個中國原研創新藥。賽普汀(伊尼妥單抗)是由三生國健自主研發的中國首個Fc段修飾,生產工藝優化,具有更強ADCC效應的創新抗HER2單抗。
  • 目前熱門藥物靶點有哪些?研發趨勢是什麼?
    EGFR單抗 目前,我國上市的抗EGFR的尼妥珠單抗由百泰生物研發,在2008年獲批上市,是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EGFR類單克隆抗體藥物。目前,百泰生物正在開展3項Ⅲ期臨床試驗以拓寬其適應症。
  • 中國首個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李亞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9日發布消息稱,齊魯製藥有限公司研製的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可達)上市註冊申請近日獲批。該藥是中國獲批的首個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主要用於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非小細胞肺癌、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