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7年!我國《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完成

2020-12-03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6日消息(記者張佳琪)近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牽頭負責的《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完成。該圖系是我國首次統一組織編制的地質環境圖系,對國土資源大調查以來開展的環境地質調查、監測數據資料和研究成果進行集成和提升,為環境地質學科建設和理論創新、地質環境管理和地質災害防治、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生態修復等領域提供了數據支持和科學依據。

該圖系編制工作始於2013年,歷時7年。截至目前已完成了《中國地質環境圖系》的編制工作,圖系包含地質環境條件類圖件19張、地質災害類圖件5張、地下水類圖件8張、礦山地質環境類圖件2張、地質遺蹟類圖件2張,近期已全部公開出版。同時,31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環境圖系也已經編制完成,共計編製圖件270張,包括地質環境條件類圖件43張、地質災害類圖件71張、地下水類圖件78張、礦山地質環境類圖件61張、地質遺蹟類圖件17張,其中山西、寧夏等省(區)地質環境圖系已相繼公開出版發行。

此外,該圖系還統一了全國地質環境圖系地理信息底圖庫,編制了《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技術要求》《全國地質環境圖係數據庫建設技術要求》《全國地質環境圖系專業術語彙編》等技術文件。

相關焦點

  • 歷時7年,《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完成
    地質環境是生態文明建設之基,其承載能力是國土空間開發利用的約束底線之一。當前,在全國各地加快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加緊進行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之際,全面反映我國地質環境背景特徵和發育演化規律的《全國地質環境圖系》全部編制完成。
  • 《寧波市地質環境圖系》編制完成,為全國首套地市級地質環境圖系
    近年來,依託寧波市「國家級地質環境綜合監測與管理示範區」建設框架合作協議及「寧波市公益性基礎性地質工作合作協議」兩大協作平臺,瞄準重大需求、強化基礎支撐,開展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補白」行動,有力支撐有關重大工程建設,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 《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1∶200萬)》出版
    近日,《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1∶200萬)》(中英文版)出版發行。圖系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組織編制,是30年來我國對南海地質調查工作最為系統全面的總結,對開展南海地質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等具有重要作用,已被列入中國地質調查局百項成果。圖系運用現代地學理論指導編繪而成,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 青藏高原區域地質圖出爐 我國陸域地質調查實現全覆蓋
    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 中國地質調查局12日宣布完成了110幅青藏高原空白區的1:25萬區域地質圖,這標誌著我國首次實現陸域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的全面覆蓋。「這是中國地質工作歷史上的裡程碑,」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張洪濤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 《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 實現地質基礎圖系更新換代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聯合承擔的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編研」項目開花結果。項目成果之一,1:300萬比例尺《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實現了中國海全海域海洋地質基礎圖系的更新換代,是該學科領域的成果集大成和重要裡程碑。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編制完成並發布
    國家歷來重視行政區劃圖的編制,把它作為一種重要地圖和行政區劃專題地圖加以管理。早在1954年和1956年,內務部兩次發出通知,要求各級民政部門加強對行政區劃地圖編繪出版工作的管理。國家《地圖編制出版管理條例》也明確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管理本部門專題地圖的編制工作。這次民政部會同國家測繪局聯合編製圖集,體現了行政區劃工作和行政區劃專題圖集主管部門與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雙重權威性。
  • 《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我國管轄海域海洋基礎圖系實現更新換代
    本報訊 (記者 王中建)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吳自銀研究員和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溫珍河研究員共同主編的《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以下簡稱《系列圖》)出版發行,標誌著我國管轄海域海洋基礎圖系實現了更新換代,也是該學科領域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果。
  • 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編制過程
    1953-1957年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我國大規模現代經濟建設的開端,對工業化起步具有決定性作用,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本文回顧了「一五」計劃歷時四年,五易其稿,不斷進行修訂、調整、補充的編制過程。
  • 薦書丨中國地質圖(西北)(1:150萬)及說明書
    ,編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圖(西北),劃分了西北地區地質構造單元,比較系統地闡述了西北地區地質構造特徵及演化歷史,為西北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地質環境治理和地質災害預防提供基礎資料,對促進我國大陸造山帶對比研究、開展國際交流等具有一定的科學意義。
  • 中國地質圖(1:150萬)
    地質圖上突出表達了蛇綠構造混雜巖帶、鹼性花崗巖、晶洞花崗巖等重要構造及地質體;藍片巖等特殊巖性以點圖元標識等。本次更新編制的東北地區1∶150萬地質圖為全國1∶250萬地質圖編制提供了基礎,為國土資源管理規劃、地質調查、重大工程建設和地下空間利用、資源保障、環境保護、軍事安全、國際合作等提供快捷有效的基礎地質信息。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斬獲全國海洋科技特等獎
    33個項目獲獎,青島有11個項目上榜,佔全國獲獎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牽頭完成的項目「中國海-西太平洋地質地球物理特徵綜合研究與系列圖編制」獲得特等獎。海洋科學技術獎是全國海洋行業的綜合性科學技術獎,是海洋領域最為權威的國家獎勵之一。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李廷棟:探索地質奧秘的腳步不停歇
    職業生涯早期他熱衷於野外找礦致力於地質編圖1976 年9 月,李廷棟(右2)參加第25 屆國際地質大會歷時30年他陸續主持或參與主持了1:500萬亞歐地質圖上世紀70年代,中國恢復在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的合法席位後,在國際地質舞臺的首次亮相是參加了1976年的第25屆國際地質大會。在那次大會上,由我國編制的《中國地質圖》《亞洲地質圖》《中國構造體系圖》得到了國際地學界的高度評價。其中的《亞洲地質圖》就是由李廷棟主持編制的。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李廷棟:探索地質奧秘的腳步不停歇
    1957年6月,李廷棟「出野外」的申請得到批准,作為中蘇合作「黑龍江流域綜合考察」項目中的一名地質科技骨幹,走進了大興安嶺的莽莽群山。經過4年艱苦的野外工作,李廷棟與同事們在大興安嶺北部填制了約10萬平方千米的1∶100萬比例尺地質圖,填補了該區地質研究的空白。特別是得爾布幹大斷裂、前寒武系和熱河動物群的發現,對於東北地區乃至全國地層對比和構造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 薦書| 中國地質圖(中南)(1:150萬)及說明書
    、1∶50萬各省(區)區域地質志所編制的地質圖成果。本次更新的中南地區1∶150萬地質圖為全國1∶250萬地質圖編制提供了基礎資料,為自然資源管理規劃、地質調查、重大工程建設和地下空間利用、資源保障、環境保護、國際合作等提供基礎地質信息。本圖及說明書可供地球科學領域科研、教學、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查等相關人員閱讀參考。
  • 勘探線設計地質剖面圖的編制方法
    一般是依據礦區地形地質圖和剖面上已有工程揭露資料編制;開發勘探階段則多依據已有若干中段地質平面圖、相鄰勘探線剖面圖等切制、轉切或通過適當的內插、外推計算作圖方法編制。在平面圖上投剖面的起止點A和B並連接成直線。該直線或其延長線與x座標和y座標交角(銳角)分別為α和β。 繪剖面座標線。一般選取z(高程)以及x或y座標中的一種。
  • 全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調查評價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近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部署、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承擔實施的全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調查評價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研究提出的《國土資源優化配置對策與建議》,為編制《全國國土規劃綱要》提供了重要基礎支撐和依據。
  • 溫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
    完成蒼南、平陽、大羅山、洞頭等地縣域地質遺蹟調查評價或地質遺蹟集中區調查評價,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順利通過中期評估,編制完成《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規劃》(2015-2030)。地質環境監測網絡日趨完善。開展以溫瑞平原為中心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動態監測工作,監測控制面積530 平方公裡。完成樂清、瑞安、平陽、蒼南四個專門監測井的建設,著手開展國家級地下水監測工程。
  • 撫仙湖保護與治理8個重點儲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地質勘察及...
    4)區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4個,包括尖山河、路岐河、牛摩河、玉帶河等重點入湖河流的環境綜合治理。2.3資金來源:自籌。 2.4可研編制、工程勘察及工程設計總周期:共180日曆天(包括地勘、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初設、施工圖設計等)。
  • 國土資源部出臺《地質勘查單位質量管理規範》
    《規範》對地勘單位質量管理基本要求、組織機構和職責、人力資源管理、基礎設施管理、工作環境管理、立項、投標及合同管理、實物採購管理、外包管理、項目實施過程的質量管理、項目質量檢查與驗收、質量管理活動的評價與改進等,都作出了明確規定。《規範》定位為地質勘查行業標準,是對地質勘查單位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 中國科學家正繪製月球數字地質圖 有望3年後公布
    第一版尚未公開出版的全月球地質圖(中科院地化所供圖)日前,記者從中科院地化所獲悉,該所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家正牽頭研製和完善1:250萬全月球數字地質圖,細緻描繪月球的地質面貌及其歷史演變。地質圖有望於2020年與公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