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首次構建出全球土壤細菌圖譜

2021-01-08 生物谷

2018年1月20日/生物谷BIOON/---是什麼生活在你的泥土中?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和英國的研究人員編制出首個全球土壤細菌群落圖譜和鑑定出大約500種世界範圍內常見的和大量存在的關鍵物種,這就為解答這個問題向前邁出了一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1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global atlas of the dominant bacteria found in soil」。

圖片來自CC0 Public Domain。


這項新的研究將土壤細菌的巨大多樣性縮小到「最想要」的清單,這將為未來對影響養分循環、土壤肥力和其他重要的生態功能的細菌進行研究和操縱提供指導。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環境科學合作研究所(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IRES)博士後研究員Manuel Delgado-Baquerizo說,「通過這項研究,我們已開始打開黑盒子,並且正在更好地理解生活在我們的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細菌佔地球生物量中的很大一部分,並且促進關鍵的土壤過程,如碳循環和養分有效性。但是,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研究,生活在土壤---即便是北美普通後院的土壤---中的細菌仍未獲得較多的理解,這是因為這些細菌物種有數萬種。大多數細菌物種仍未得到描述---它們並不與現有的基因組記錄相匹配,並且在實驗室中尚未成功地培養。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CIRES研究員Noah Fierer說,「不可思議的是,即便是在土壤中發現的最具優勢的細菌,我們知道的仍然不多。迄今為止,它們中的很多細菌甚至還沒有名字。」

為了開展這項研究,這些研究人員從六大洲十八個國家的237個不同地點收集了土壤樣本,涵蓋了從沙漠到草原到溼地的全部氣候區。隨後,他們利用DNA測序鑑定出在每個地點發現的細菌類型,並確定哪些細菌物種存在於不同類型的土壤中。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在所有細菌分類群中,僅2%的細菌物種---或者說大約500種物種---幾乎佔全球土壤細菌群落的一半。

通過被鑑定出為是優勢的和無處不在的,這些可預測的常見細菌如今能夠作為未來研究的靶標。

Fierer 說,「鑑於我們擁有這個清單,我們真地能夠把我們的研究工作的重點放在這些主要細菌群體的分類上,觀察它們存在於哪裡,它們發揮什麼作用。」對土壤細菌的身份和功能的持續研究可能導致未來的農業應用。

Delgado-Baquerizo說,「最終,更多地了解這些細菌可能允許我們改善土壤健康和肥力。如今,我們能夠做很多事情,我們有一些易於理解的信息。」(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Manuel Delgado-Baquerizo, Angela M. Oliverio, Tess E. Brewer et al. A global atlas of the dominant bacteria found in soil. Science, 19 Jan 2018, 359(6373):320-325, doi:10.1126/science.aap9516

相關焦點

  • 首份全球土壤細菌群落圖譜繪成
    首份全球土壤細菌群落圖譜繪成 五百餘種細菌成科學家未來研究重點 2018-01-22 科技日報 劉海英 【字體:大 中 小】
  • Science:首次構建出人腦細胞結構數字圖譜---Julich-Brain
    2020年8月1日訊/生物谷BIOON/---Julich-Brain是第一個人腦三維圖譜的名稱,它以微觀解析度反映了大腦結構的變化。該圖譜有近250個結構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是基於對10個大腦的分析。24000多張極薄的大腦切片由專家們進行數位化處理、三維組裝和繪製圖譜。
  • 兩篇Science論文構建出胎兒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2020年11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在兩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和布羅特曼-巴蒂精準醫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構建出兩個細胞圖譜,用於追蹤人類細胞類型和組織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和和染色質可及性(chromatin accessibility,也譯為染色質可訪問性)。
  • Science:構建出真渦蟲細胞類型轉錄組圖譜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海德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分離出來自一種真渦蟲(具體而言是地中海圓頭渦蟲,學名Schmidtea mediterranea)的5個身體區域的總共66783個細胞,並利用單細胞RNA測序術系統性地分析了這些細胞,揭示出一個完整有機體中幾乎每種類型細胞的全部活性基因(或者說「轉錄組」),包括罕見的真渦蟲細胞類型(比如在由大約
  • Science:首次從結構上揭示細菌細胞器如何組裝
    來自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獲得原子水平的完整細菌微區室結構圖。圖片來自Markus Sutter/Berkeley Lab and MSU。2017年6月2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有史以來一種完整的被稱作細菌微區室(bacterial microcompartments, BMC)的細胞器的最為清晰的圖片,從而揭示出這種細胞器的蛋白外殼(protein shell)在原子水平解析度下的結構和組裝過程。
  • 南京土壤所在土壤生物體型影響群落構建研究中獲進展
    土壤中生物體型大小是生物的基本屬性之一,決定生物個體的生活史特徵,影響生物物種的生理屬性及其與周圍環境間的相互作用,並最終影響生物群落的動態變化,例如選擇、擴散、漂變等。然而,在土壤微生物生態學中,關於體型大小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微生物的群落構建仍缺乏研究,從而制約了對土壤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多功能性之間協同機制、以及土壤生物系統對環境變化響應機制的深入認識。
  • 土壤生物體型影響群落構建—新聞—科學網
    通常在少量的土壤中就能發現數百萬個物種和數十億個生物個體,包括一些微小的生物,例如細菌、真菌、原生動物和線蟲等,以及一些肉眼可見的土壤動物,例如馬路、蜈蚣等。體型大小是生物的基本屬性之一,決定了生物個體的生活史特徵。通常,較小的生物具有較短的代時和較快的突變速率,從而導致其具有較大的種群數量和物種多樣性。
  • Science最新研究:大規模單細胞測序構建首個人腦神經元表達圖譜
    UCSD生物工程系張鵾教授表示:"這項研究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去觀察以及比較單個神經元細胞;這可以幫助我們認清究竟有多少類亞型的腦神經元細胞存在。"通過對這些神經元細胞亞型的認知,研究人員可以構建出人腦細胞"參考圖譜";這是我們理解正常健康大腦與異常疾病大腦的基礎。"未來,腦部疾病或異常患者可以根據與'參考圖譜'比對的差異,而獲得更精準的診斷及個體化的治療。
  • 中國科學家首次構建豬脂肪和肌肉DNA甲基化圖譜
    由四川農業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主導,中、美、英、加等四國共12個單位的50多位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豬脂肪和肌肉組織的基因組甲基化圖譜》,22日在國際著名學術雜誌《自然-通訊》上發表。
  • 中國科學家首次構建高效節水穀物糜子全基因組精細圖譜—新聞...
    讀懂糜子的「初心」
  • 華北平原麥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構建研究取得進展
    生物群落如何構建是生態學中的核心問題之一,生態學家對植物的群落構建過程已進行大量研究,然而在微生物群落構建方面的研究則相對滯後。當前,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主要關注微生物的空間分布格局及其驅動因子,而對不同空間尺度下微生物的群落構建過程研究較少。
  • Science:重大突破!利用細菌CRISPR/Cas系統構建出世界上最小的磁帶...
    2017年11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一些巧妙的分子黑客技術,將一種天然的細菌免疫系統轉化為一種微型數據記錄器,從而為開發將細菌細胞用於疾病診斷和環境監測等用途的新技術奠定基礎。
  • 首次構建出人類大腦皮層神經發生的基因調控圖譜
    2018年1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構建出人類神經發生(neurogenesis)的基因調控圖譜,其中在神經發生中,神經幹細胞轉化為腦細胞並且大腦皮層在尺寸上擴大。他們鑑定出調控我們的大腦生長並且在某些情形下為在生命後期出現的幾種大腦疾病奠定基礎的因子。
  • Science:利用CRISPR構建出細胞事件記錄器---CAMERA
    Liu開發出一種利用CRISPR構建細胞事件記錄系統的技術。在他們於2018年2月15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標題為「Rewritable multi-event analog recording in bacterial and mammalian cells」的論文中,他們描述了這種技術和利用它開發出的兩種記錄系統。
  • Science:構建出真渦蟲的完整細胞圖譜和譜系樹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MDC)和亥姆霍茲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將複雜的單細胞RNA技術與核酸測序和計算方法相結合,構建出一種完整而又複雜的成年動物---具體而言是地中海圓頭渦蟲,學名Schmidtea mediterranea---的詳細細胞圖譜,並重建出所有被鑑定出的細胞的譜系樹。他們的研究結果也為細胞再生功能提供了新的見解。
  • 中國科學家繪製出全球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全球首個哺乳動物細胞圖譜(創新前沿)  本報杭州2月23日電(記者江南)浙江大學醫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郭國驥教授團隊研發出低成本、高效率、完全國產化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平臺「Microwell—seq」,對來自小白鼠近50種器官組織的40餘萬個細胞進行了系統性的單細胞轉錄組分析
  • 揭示那些科學家們獲得的「首次」研究發現
    Science:首次構建出人腦細胞結構數字圖譜—Julich-Braindoi:10.1126/science.abb4588ulich-Brain是第一個人腦三維圖譜的名稱,它以微觀解析度反映了大腦結構的變化。
  • Science:利用多色染料揭示細菌細胞分裂機制,有助精準抵抗超級細菌
    2017年2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哈佛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非常詳細地揭示出促使細菌發生細胞分裂的生化時鐘運作機制。
  • Nature:首次構建出線蟲神經系統的完整連接圖譜
    2019年7月8日訊/生物谷BIOON/---一種稱為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動物被全球科學家用作一種模型生物。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描述了這種動物的神經系統的首個完整的連接圖。該研究包括這種動物的雌性和雄性個體,並揭示出它們之間的實質性差異。
  • Science:浙大張興團隊等首次解析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
    光合生物利用光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同時釋放出氧氣 (或者生成硫單質),是自然界最高效的太陽能固定「機器」。該研究首次報導了綠硫細菌Chlorobaculum tepidum內周捕光天線FMO-反應中心複合體 (FMO-GsbRC) 的2.7埃的冷凍電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