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11月16日,參與海南長臂猿大調查的工作人員在海南霸王嶺的熱帶雨林中行走。

近期,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舉行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來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海南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和貴州師範大學等多家單位的調查人員,對海南霸王嶺內的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家庭群結構及棲息地猿食植物等展開調查。

海南長臂猿是中國特有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極度瀕危,現僅存於海南霸王嶺的熱帶雨林中。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11月12日在海南霸王嶺熱帶雨林中拍攝的海南長臂猿。

11月16日清晨,調查人員在海南霸王嶺熱帶雨林中監聽海南長臂猿鳴叫,希望根據猿聲找到海南長臂猿。

11月12日,由於海南長臂猿突然出現,調查人員叼起正在吃的火腿腸,立即開始拍攝遠處的海南長臂猿。

11月16日,工作人員在海南霸王嶺調查海南長臂猿期間吃乾糧補充體能。

11月12日,參加海南長臂猿大調查的工作人員在海南霸王嶺的熱帶雨林中行走。

11月13日,調查人員展示在海南霸王嶺熱帶雨林中採集的海南長臂猿糞便樣本。

11月16日,調查人員在海南霸王嶺的熱帶雨林中尋找海南長臂猿猿食植物樣本。

11月15日在海南霸王嶺拍攝的一處有海南長臂猿棲息的熱帶雨林(無人機照片)。

相關焦點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全景掃描的「猿」口普查結束 它們都挺好
    11月11日,2020年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正式啟動。13家國內科研機構、73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朝著霸王嶺進發,為海南長臂猿尋找更好的生存之路。海南長臂猿的生境如何?食物夠嗎?新發現的幼猿狀況如何?諸多問題,都需在這次大調查之後,根據所收集的數據找到答案。
  • 儋州在看丨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啟動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73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開展為期7天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將對海南長臂猿的的生存狀況、熱帶雨林生態、棲息地保護等情況開展調查,對改善海南長臂猿瀕危現狀具有重要意義。海南首次由科研機構組織、參與機構最多、調查人員最多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背景下的海南長臂猿調查
    為改善海南長臂猿的瀕危現狀,今年11月中旬開展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行動中,專家學者們根據各自的學科特長開展了聯合攻關。這天是11月12日,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的第二天。儘管多加小心,在隊伍最前面負責開路的海南長臂猿監測隊隊員謝贈南還是一腳踩空,整個人直挺挺摔倒在地,鮮血頓時從右腿一道20釐米長的傷口汩汩冒出。
  • 海南長臂猿E群幼猿生存狀況良好
    海南長臂猿E群的母猿和幼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11月18日上午,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暨數據總結大會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結束。海南日報記者從多方獲悉,海南長臂猿最新家庭種群E群的第一隻幼猿生存狀況良好。
  • 海南長臂猿,一生要「變身」幾次?
    受颱風影響,13日夜間颳起了大風,並且下起了小雨,由於溼度大、溫度高,山上起了大霧,但這並沒有影響我們期待和長臂猿相遇的熱情,14日仍然早早地起來,吃過早飯,趕往林區監測點,在六點半左右的時間,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
  • 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恢復之路 猿來一線牽
    自2002年起,海南每年安排專項經費強化野外巡護監測,指導保護區與周邊社區籤訂社區共管協議書;2003年,《海南長臂猿保護狀況調查及保護行動計劃》編制出臺;2005年,海南長臂猿棲息地改造工程啟動;2014年,「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研討會」召開,探討保護新策略……從中央到地方,從各級政府到各類科研機構,這些年來海南長臂猿獲得越來越有效的保護與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 海南長臂猿也有「哀悼會」!時間竟然這麼長……
    目送離去的同伴這是它們之間的「哀悼」↓↓↓海南長臂猿 成年雌性海南長臂猿成年雄性。因為氣候原因,本該結束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又往後延了幾日,我趕過來做了後面的補充調查,今天下山來了。想來,從2002到現在,我一直在從事著海南長臂猿的學術研究,這十多年一晃就過去。與海南長臂猿緣起於2002年的一次「徒步穿越五指山」的活動,那時我還是剛入門的一名動物學工作者,對海南長臂猿這一群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就堅持做了下來,初心仍在。
  • 「極度瀕危」物種海南長臂猿竟有這樣的習性
    ◎王祝華 「現在幾乎每天清晨,坐在村裡能都聽見山上長臂猿的啼叫聲。」4月3日,在海南省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腳下的一個苗族村落裡,調查隊員李文永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加強海南長臂猿法律保護的思考
    海南長臂猿是目前全球20種長臂猿中唯一保持穩定且呈現緩慢增長趨勢的物種。  海南長臂猿法律保護的制約因素  海南長臂猿保護採取的一系列舉措雖然取得了重要成效,但大多屬於政策性措施,沒有轉化成法律制度,難以行穩致遠。
  • 「人類孤獨的近親」——海南長臂猿喜添加「新丁」
    今天上午,從海南省新聞辦公室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喜添幼猿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海南長臂猿家族第5個家族群中的雌猿誕下一隻幼崽,至此基本確定,這一全球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種群數量增長至5群33隻。
  • 長臂猿「小吃貨」——愛吃「水果」也講「禮儀」
    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斧頭嶺,正在進食的長臂猿。 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大花五椏果。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供圖大果榕。 本報記者 於偉慧 攝「快抬頭!」11月14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管轄的紅河谷片區,一隻海南長臂猿突然出現在營地帳篷的正上方,讓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紅河谷分組組長謝贈南不禁低聲叫了起來。連日來受颱風影響,紅河谷分組的成員們始終只聞猿聲不見其影,不免有些失落。「每天跑大老遠追猿,沒想到『小吃貨』居然在這裡等我們。」
  • 海南長臂猿生活習性有多獨特?猿來相識
    毛色轉變的整個過程,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也就是說,在海南長臂猿幼崽至性成熟期前,很難從外貌上判斷出它們的性別。  海南長臂猿看似毛茸茸的,其實也怕冷。海南大學林學院劉輝博士介紹,海南長臂猿的體表溫度在31度左右,它們一般選擇與體表溫度相近、靠近河流的地方生活。
  • 野生動植物保護|國內外專家匯智聚力破解海南長臂猿種族存續密碼
    本號訊(9月3日)近日小編獲悉,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自組建以來,邀請國內外一流專家團隊成立聯合攻關課題組,從物種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棲息地保護、保護威脅因素等多方面開展科研工作,正努力破解海南長臂猿種族存續密碼。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猿家趣事多
    ……11月17日午後,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東崩嶺調查小組的組員們剛下山,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項目「海南長臂猿繁殖生物學研究」課題負責人周江便立即上前,朝他們拋出了一連串問題。數量、狀態或毛色,這些看似細枝末節的信息,在周江看來都至關重要,「海南長臂猿不會說話,但我們可以從猿群的體態、習性變化中,知道它們過得好不好。」
  • 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獲批!將吸引全球頂尖專家團隊和科研院所參與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孫慧 陳雪怡 傅人意 實習生李大武8月20日晚, 記者從在海口召開的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研討會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已批覆同意,依託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設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致力於吸引全球頂尖靈長類專家團隊和科研院所參與海南長臂猿保護。
  • 全球最瀕危靈長類物種海南長臂猿喜添新丁 (1/2)
    全球最瀕危靈長類物種海南長臂猿喜添新丁) "← →"翻頁 9月1日,海南省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形成新的家庭群並新添一隻幼猿
  • 俄賢嶺上聽到豪豬叫聲野生動物調查發現大量珍稀動物,但未發現海南...
    為期一周的海南俄賢嶺首次野生動物調查於今天結束。調查隊因為沒有聽到海南長臂猿的叫聲而遺憾,同時為這片神奇林地裡猖獗的盜獵行為深深擔憂。  今天在調查隊結束調查下山的途中,隊員們發現了海南山鷓鴣大約在一星期前遺棄的鳥窩,窩裡還留有兩枚殘破的蛋殼,白色,如鵪鶉蛋大小。調查過程中,幾乎天天都有隊員在密林中看到海南山鷓鴣的身影。俄賢嶺上經常被見到的,與海南山鷓鴣一樣是國家I級保護動物的還有海南孔雀雉和原雞,另有包括藍背八色鶇、白鷳、厚嘴綠鳩等在內的國家II級保護的鳥類。有一個海南新記錄是金頭扇尾鶯。
  • 比大熊貓還瀕危的長臂猿,雲南啟動種群數量調查
    據云南無量山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東管護局消息,日前,來自國內相關院校的專家及當地相關工作人員一起,在雲南省景東縣啟動了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西黑冠長臂猿的種群數量調查。據了解,西黑冠長臂猿數量比野生大熊貓還稀少,絕大部分分布在雲南省無量山、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 2200年前古墓現已滅絕長臂猿遺骸 屬長臂猿新屬種
    當年參與發掘工作的考古人員丁巖介紹,長臂猿的遺骸出土於一處陪葬坑中,墓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  長期對當時出土的長臂猿遺骸進行研究的動物考古專家胡松梅表示,經過3D建模和多年的對比分析,最終確認這些遺骸屬於一種已滅絕的長臂猿。「這也提醒我們,長臂猿滅絕的速度很快,需要我們加強對還生存著的長臂猿的保護。」
  • 海南霸王嶺雨林首次監測到淡紫鳾
    魏亞情 供圖海南日報霸王嶺11月16日電 (記者於偉慧)11月16日上午,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傳來喜訊:調查小組在霸王嶺雨林中監測到淡紫鳾(shī)這一珍稀鳥類,並拍攝到照片。淡紫鳾在我國僅分布在海南地區,據發現此鳥的監測隊員魏亞情介紹,當天早上在監測完長臂猿之後,一隻小鳥進入他的視野,中等體型、色彩豔麗,鳥喙黃色,他迅速按下了相機快門。拍攝的照片經參與此次調查活動的多名鳥類專家鑑定,為淡紫鳾海南亞種,在我國僅分布在海南,越南、寮國偶有發現,但平時很難發現,這也是在霸王嶺雨林中首次監測到此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