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幽門螺桿菌的基礎實驗研究--大鼠實驗性幽門螺桿菌感染

2021-01-09 生物谷

2.幽門螺桿菌的基礎實驗研究

大鼠實驗性幽門螺桿菌感染

  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與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胃部疾患密切相關,為此,我們對某些實驗性動物進行實驗,結果發現Wistar大鼠經口感染Hp,可導致實驗性感染。從其胃組織中檢查到並分離出Hp,黏膜組織亦顯示某些病理變化。從而為研究Hp實驗性感染提供較為合適的一種動物模型。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 幽門螺桿菌Hp379及Hp404株,系北京市積水潭醫院消化內科就診的胃病患者,經由內窺鏡取得的胃黏膜進行細菌培養分離到的。經過鑑定,由本室傳代保存。

  1.2 動物 Wistar大鼠,購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紐西蘭種家兔,C57和BALB/小鼠,由本所動物室供給。

  1.3 感染方法 Wistar大鼠的實驗分2次進行。第1次用出生5個月(體重175g~254g)的成年鼠,第2次用出生兩個月(體重152g~174g)的幼齡鼠。動物先禁食12h~14h,用胃管餵以5%Na2HCO32ml,15min後用胃管注入Hp379或Hp404株的菌液1.5ml(1010CFU/ml,30min後給食。每周感染1次,共4次。對照組動物不感染Hp,飼養條件與實驗組相同。用以感染的家兔為幼齡兔(體重1200g~1500g)。C57小鼠為4周齡幼鼠(10g~12g),BABL/C用成年鼠(18g~20g)。感染方法同大鼠,家兔每次感染量為2ml,小鼠為0.5ml(1010CFU/ ml),每周感染1次,共5次。動物在最後1次感染後的第7d~10d,禁食12h~14h後,乙醚麻醉處死,無菌操作取出胃,用滅菌PBS洗去胃內容物,從靠近幽門端的不同部位剪取胃黏膜3~4小塊,加含10%小牛血清的布氏肉湯2ml,用組織研磨器製成漿,用以做尿素酶試驗,直接塗片檢菌和細菌培養。其餘的胃組織用10%甲醛(PBS配製)固定,供病理學檢查。

  1.4  細菌學檢查 ①尿素酶試驗基本參考Morris等的方法。②胃黏膜直接塗片檢菌法:取黏膜勻漿滴推成塗片,用甲醇固定10min,0.3%鹼性復紅染色,鏡檢Hp菌。③Hp菌培養:以布氏瓊脂為基礎,加入6%脫纖維羊血及脫氧胸苷酸(TMP)5mg/L,萬古黴素6mg/L,兩性黴素2mg/L,製成血平板後,置4°C保存備用。取胃黏膜勻漿0.2ml於血平板後,塗勻後放入含10%CO2、5%O2及85%N2的混合氣體培養箱中,57°C培養72h後觀察結果。

  1.5 病理學檢查  甲醛固定的胃組織,石蠟包埋,切成6μm厚的組織切片。分別用蘇木素-伊紅和Warthin-Starry鍍銀染色,觀察病理改變和檢查組織切片中的Hp。

  2 結果

  2.1 尿素酶試驗 經口感染Hp的8隻大鼠,其胃黏膜做尿素酶試驗,多數在4h內,個別的24h出現陽性反應。對照組大鼠的胃黏膜呈陰性反應。經哭喊Hp的家兔、C57和BALA/C小鼠的胃黏膜,均呈陰性反應。

  2.2  塗片細菌檢查  感染Hp的8隻大鼠的胃黏膜勻漿,製成塗片染色後鏡檢,均檢查到Hp。未感染的大鼠胃黏膜塗片未找到Hp。感染Hp的兔、C57和BALB/C小鼠的胃黏膜塗片亦未檢查到Hp。

  2.3 細菌培養 各組動物的胃黏膜組織都做了Hp培養,結果只有感染Hp的大鼠胃組織,分離出Hp。其他各組均款培養出Hp。

  2.4 組織切片細菌檢查 胃黏膜組織切片用Warthin-Starry染色,背景為淡黃色,Hp染色成黑色。感染Hp的大鼠,無論是幼齡鼠或是成年鼠,其胃黏膜切片中均可找到Hp,它們主要分布於粘液層。黏膜上皮細胞的表面和黏膜的隱窩處。切片中的Hp形成呈半圓、S或螺旋狀,未感染Hp的正常大鼠,胃組織中未找到Hp。感染Hp 的家兔、C57和BALB/C小鼠的胃切片中,亦未檢到Hp。

  2.5 病理組織學檢查 感染Hp大鼠的胃組織切片中,可見黏膜上皮細胞變性病灶,細胞腫脹而變得不規則,胞漿內結構不清或消失。黏膜層見有單個核細胞浸潤病灶。

  3 討論

  上述結果表明Wistar大鼠對Hp易感。經口感染Hp,可從其胃黏膜中檢查到並分離出Hp,胃黏膜亦出現病變。與之相反,家兔、C57和BALB/C小鼠,示能引起Hp的實驗性感染。Ehler曾用Lewis大鼠,C57BL/6和BALB/C小鼠做實驗,試圖建立Hp的動物模型,未獲成功。他們的小鼠實驗結果與我們的結果相同,都是陰性。但大鼠的實驗結果不同。可能是因為實驗條件不同的緣故。

  自從1983年首先從人胃中分離到Hp以後,相繼從水貂和恆河猴的胃組織中分離出Hp樣細菌。那麼,我們從感染的Wistar大鼠胃組織中分離到的Hp是否亦是自然存在的呢?看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如前所述,未感染的對照組大鼠,用各種方法檢測,都沒有檢查到Hp菌

  最近報導悉生仔豬經口感染Hp,可從胃組織中分離出Hp。但用悉生仔豬做實驗,不但費用昂貴,而且不方便。根據本實驗結果,我們認為Wistar大鼠,尤其是幼齡鼠,是研究Hp菌較為理想的動物模型。但是,多次感染是必要的。

陳晶晶 姚楚錚 莊弢 盧文紅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北京 1022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

相關焦點

  • 胃病的元兇——幽門螺桿菌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有聽到關於幽門螺桿菌的話題,尤其是在各類醫院、診所的宣傳欄。那麼,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什麼,又有什麼症狀呢?一、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Hp),是寄生在胃黏膜上,有鞭毛的,螺旋形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如果進到了胃裡,就開始瘋狂的繁殖,即便胃裡的強酸也能立刻適應,並且會迅速的將強酸轉變為滋養幽門螺旋桿菌繁殖的營養物質液。它們能在強酸中很滋潤的活著。
  •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北大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成虹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近幾年體檢項目日益增多,每天都有患者是因為在體檢時發現呼氣試驗檢查結果陽性,認為自己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而來就診。那麼如果在體檢中發現呼氣試驗陽性該怎麼辦呢?呼氣試驗陽性=幽門螺桿菌感染?
  • 好不容易根除了幽門螺桿菌,外出吃頓飯又感染了,怎麼辦?
    當前我國幽門螺桿菌復發情況如何呢?祝蔭教授介紹了一項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復發多中心、開放隊列、觀察性研究。該研究納入2012-1-1至2018-12-31,在全國18個研究中心成功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者[1]。幽門螺桿菌根除標準:根除治療後停藥4-8周後C-UBT檢測陰性。
  • 幽門螺旋桿菌多久惡化?自測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
    人一旦感染上幽門螺桿菌,若不進行治療,幾乎終生置於持續感染的狀態當中,而且感染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持續的感染狀態將導致胃黏膜逐漸出現癌變,但是並不是人人都會發生惡化,這個大概是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可能是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
  • 健康科普——幽門螺桿菌
    如何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發病密切相關,因此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治療是很重要的,醫生會嚴格掌握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適應證,給予規範化治療,必要時根據抗生素的藥物敏感性試驗選用抗生素,以減少耐藥的發生,在根除治療中,患者務必遵醫囑進行規律服藥,即使胃部症狀有所好轉,也要堅持服藥,直至將幽門螺桿菌根除,以免出現幽門螺桿菌耐藥株
  • 幽門螺桿菌需要根除嗎
    僅1%-2%感染者發展為胃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微需氧的微生物,是目前所知唯一一種能夠在胃中生存的革蘭陰性桿菌。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大約為50%。感染幽門螺桿菌後,胃的上皮細胞表面pH值升高,在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引起黏膜損傷,導致胃炎、胃潰瘍,甚至黏膜上皮細胞的癌變。
  • 幽門螺桿菌的「救星」已找到,飯後常喝,消滅幽門螺桿菌
    很多胃病的根源,都有著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因素,幽門菌值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胃腸的健康,若是被感染的時間越長,對胃部的傷害就越大,甚至還可能會導致胃癌。
  • 「超過50%中國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是真的麼?
    01<br>自從馬歇爾和沃倫發現了幽門螺桿菌,研究胃腸病的專家紛紛開展臨床試驗。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既然是真的,那幽門螺桿菌到底可不可怕,到底要不要治療呢?幽門螺桿菌最大的特點是它能夠在酸性極強的胃環境中生長、繁殖,這是由於它可以產生尿素酶。
  •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幾個表現很明顯,希望你早點發現
    在2017年10月27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一級致癌物」。正是因此,一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會擔心得胃癌。但是檢測到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意味著罹患胃癌嗎?我看未必!所以,對於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關係研究,對於我國胃癌的診斷、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的關係通過上文描述,大家都知道了幽門螺桿菌是是人類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的致病因素,也是誘發胃癌的原因之一。那麼這個誘發胃癌的「壞細菌」該不該被「趕盡殺絕」呢?
  • 幽門螺桿菌檢測報告單怎麼看?發現感染怎麼辦?
    因為儘管檢查證實你被幽門螺桿菌感染,但不做胃鏡不能明確幽門螺桿菌對你造成什麼影響。 幽門螺桿菌可以引起一般消化不良,也可以引起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還可以引起消化性潰瘍、胃淋巴瘤、胃癌等等,關鍵有時患者不一定有症狀。有些情況根除幽門螺桿菌就行了,有些情況除了根除幽門螺桿菌外,還需要進一步治療,甚至手術。
  • 幽門螺旋菌會自愈嗎 幽門螺桿菌的症狀有哪些
    據說在我國有50%以上的人都有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大多是因為飲食不規律,不吃早飯,暴飲暴食等問題導致。那麼這種疾病有什麼症狀特點呢?幽門螺桿菌能夠自愈嗎?患有幽門螺桿菌該吃些什麼有什麼藥注意的。接著就跟小編來看一下。幽門螺旋菌會自愈嗎首先,幽門螺桿菌是無法自愈的。需要經過專業的治療才有可能會徹底的殺死。
  • 不想被幽門螺桿菌纏身,堅持4個好習慣,幽門螺桿菌悄悄溜走
    很多人的之所以會患有胃病,就和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直接的關係,所以,若是想要胃部健康,那麼清除幽門螺桿菌至關重要。感染幽門螺桿菌,身體會出現幾個症狀,自查一下你是否也有一、食欲不振當身體被幽門螺桿菌入侵的時候,或多或少會導致胃部功能下降,這樣對食物的消化也會出現問題,經常消化不良的話就會出現食欲不振、吃什麼東西夠沒有胃口,可能還會伴隨著頻繁脹氣、噁心想吐的症狀。
  • 幽門螺桿菌發現史
    >發現史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最先是由澳大利亞醫師Barry J.14天時服用替硝唑,每次500mg ,每天2次,服用1周。在治療開始後24小時內,他的症狀得到了完全的緩解。長期隨訪表明,Marshall的感染已被根除。Marshall的這一工作證實了幽門螺桿菌感染確實可引起急性胃炎。如果宿主的免疫系統不能清除這一感染,或感染未經治療根除,那麼這類急性胃炎就將進展為慢性胃炎。
  • 幽門螺桿菌很「狡猾」,及時科學根治是關鍵
    在施瑞華主任的建議下,張先生全家四人同時接受了2周左右的幽門螺桿菌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一家人治療結束後,複查幽門螺桿菌結果都轉為了陰性。現狀:7 億中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殺傷力」太強據統計,中國人群幽門螺桿菌(Hp)感染率達到55%,將近7億中國人感染這種細菌。也就是說,身邊每五個人中,就有三個人感染過幽門螺桿菌。
  • 口臭,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了?你需要知道的 10 個真相
    第二種情況,即使 TA 被感染了,口腔裡的幽門螺桿菌含量也比較少,很難通過接吻傳播。研究表明,成年人新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機率或者根除幽門螺桿菌後再感染的機率都比較低,根除成功後的年再感染率僅為 1.5%。當然,如果你心裡十分在意,而你的 TA 又恰好是感染者,那就讓 TA 在醫師指導下根除掉吧。
  • 幽門螺桿菌很「狡猾」 及時科學根治是關鍵
    作為胃癌的頭號致癌因素,幽門螺桿菌困擾著許多胃病患者。數據顯示,中國人感染率高達55%以上,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大國。到底怎樣治療、如何預防這一胃病的「罪魁禍首」?在施瑞華的建議下,張先生全家四人同時接受了2周左右的幽門螺桿菌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一家人治療結束後,複查幽門螺桿菌結果都轉為了陰性。現狀:7 億中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殺傷力」太強據統計,中國人群幽門螺桿菌(Hp)感染率達到55%,將近7億中國人感染這種細菌。也就是說,身邊每五個人中,就有三個人感染過幽門螺桿菌。
  • 辦公室一半人「幽門螺桿菌」超標,是聚餐惹的禍?
    " 日常生活中,大家常有在外聚餐的飲食習慣,導致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比較高。" 張軍告訴記者," 這種細菌百分之百是吃進去的,因為人們聚餐形式多,導致交叉感染。" 據了解,中國整體人群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比例將近 50%,目前很多體檢機構已經將幽門螺桿菌檢測項目納入體檢。
  • 接吻會傳染幽門螺桿菌嗎?
    傳言:接吻可以傳染幽門螺桿菌。 真相: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發生的事。 鑑 別 要 點 幽門螺桿菌傳染發生的過程離不開三要素
  • 幽門螺桿菌感染對兒童上皮內淋巴細胞數量影響甚微
    IELs增加和幽門螺桿菌感染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一直存在爭議,在兒童中十二指腸上皮內淋巴細胞增多很常見。近期,發表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用來評估幽門螺桿菌感染和十二指腸IELs之間的關係,採用了大型兒童隊列研究,這些兒童包括患和不患乳糜瀉疾病(點擊下載全文
  • 關於幽門螺桿菌這 10個問題很常見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感染,它定植於人類胃黏膜,是人類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河南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接近60%,由於幽門螺桿菌和胃癌有一定的相關性,很多人對此十分恐慌。    劉女士經常在家帶孫子,最近查出幽門螺桿菌,10歲的孫子一查也有,兒媳婦埋怨是她傳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