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感染對兒童上皮內淋巴細胞數量影響甚微

2020-11-26 醫脈通

十二指腸上皮內淋巴細胞數量增多(IELs)可以表徵乳糜瀉,但是也可以用來描述非乳糜瀉症狀。IELs增加和幽門螺桿菌感染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一直存在爭議,在兒童中十二指腸上皮內淋巴細胞增多很常見。


近期,發表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用來評估幽門螺桿菌感染和十二指腸IELs之間的關係,採用了大型兒童隊列研究,這些兒童包括患和不患乳糜瀉疾病(點擊下載全文)。



研究人員對在2006年1月到2013年2月在以色列的Schneider兒童醫學中心(以色列最大的醫療保健組織轉介中心),由於反覆發作腹痛(RAP)或者疑似乳糜瀉接受胃鏡檢查兒童的胃和十二指腸活檢進行回顧。每一個標本根據十二指腸IEL數量和胃竇部呈現的幽門螺旋桿菌活檢進行確認。





患有PAP(n=693)或者CD(n=306)的兒童均被納入研究。在RAP兒童中,有33.8%的孩子出現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陽性RAP組中平均IEL數量是17.8(±8.8)/100腸細胞單位,vs 幽門螺桿菌陰性RAP組15.8(±8.3)。有15.7%的幽門螺桿菌陰性,非乳糜瀉兒童被發現IEL數量增加(≥25 IELs/100腸細胞單位)。乳糜瀉兒童中,根據幽門螺桿菌狀態IEL數量沒有明顯差異: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73.1(±26.1) vs幽門螺桿菌陰性患者72.6 (±26.5)。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輕度升高的十二指腸上皮內淋巴細胞數量在兒科人群很常見。幽門螺桿菌感染對反覆發作腹痛兒童或者乳糜瀉兒童的上皮內淋巴細胞數量沒有重大影響。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
    多數情況下,尿素呼氣試驗陽性,尤其當其檢測值在正常參考值上限2倍以上時,提示被檢測者存在幽門螺桿菌活動感染。但呼氣試驗陽性,被檢測者未必一定都存在有幽門螺桿菌活動感染。任何檢測方法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準確,而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的原因很多,如檢測的設備、試劑、操作方法、患者的身體狀態,正在服用的藥物影響等。呼氣試驗實際上檢測的是尿素酶,而不是幽門螺桿菌本身。
  • 幽門螺桿菌檢測報告單怎麼看?發現感染怎麼辦?
    因此,胃鏡檢測幽門螺桿菌的結果,受採集部位的影響,如果採集部位的幽門螺桿菌菌群恰好不是很集中,就會影響到檢測結果。 此外,胃鏡檢測幽門螺桿菌還會受溫度影響,因此,胃鏡檢測的靈敏度僅為80%,而呼氣檢測的靈敏度可以達到90%。 因此,我們更推薦大家用呼氣的方式檢測幽門螺桿菌。
  • 幽門螺桿菌需要根除嗎
    雖然幽門螺桿菌感染被視為胃炎、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的病因之一,但僅有10%到20%的感染者發生消化性潰瘍,1%到2%的感染者發生胃癌,小於1%的感染者發生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由此可見,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的發生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繫,但是我們不用過分在意這種微小的聯繫,並不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發展成胃癌。
  • 胃病的元兇——幽門螺桿菌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有聽到關於幽門螺桿菌的話題,尤其是在各類醫院、診所的宣傳欄。那麼,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什麼,又有什麼症狀呢?一、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Hp),是寄生在胃黏膜上,有鞭毛的,螺旋形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如果進到了胃裡,就開始瘋狂的繁殖,即便胃裡的強酸也能立刻適應,並且會迅速的將強酸轉變為滋養幽門螺旋桿菌繁殖的營養物質液。它們能在強酸中很滋潤的活著。
  • 六種食物是幽門螺桿菌的天敵,每天堅持吃一點,有效滅菌還養胃
    隨著各種健康知識在微信、微博以及養生節目上的廣而告之,許多人對於幽門螺桿菌都有所認識。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也很高,全球自然人群感染率達到50%,發展中國家感染率高於發達國家。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人群幽門螺桿菌檢出率達到30%~80%,其感染率受到種族、年齡以及生活經濟狀況等的影響。
  • 關於「幽門螺桿菌」的最全科普,一文解決所有疑問!
    約有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為什麼感染率這麼高? 感染了就一定會得胃癌嗎? 要不要查?要不要治? 別急,咱們一條一條解答~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 體檢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怎麼辦?
    那麼,下面就讓我們認識一下幽門螺桿菌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危害吧。 一.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HP)是一種螺旋狀、革蘭陰性、微需氧性細菌,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腸球部黏膜內。在空氣中或者絕對厭氧環境下很難生存。
  • 大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家裡的小孩怎麼辦?一文全弄懂!
    體檢出「幽門螺桿菌陽性」,好像聽說有這個細菌容易得胃癌,而且會傳染。家裡還有小孩,我該怎麼辦?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黏在胃的細胞間隙之間。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約50%,有也就是說一半的中國人感染了這個細菌。
  • 關於幽門螺桿菌的最全科普,一篇終結你所有疑問!
    大魔頭胃癌的忠實小弟——幽門螺桿菌確實是1類致癌物!約有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為什麼感染率這麼高?感染了就一定會得胃癌嗎?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微厭氧,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黏附於胃黏膜及細胞間隙。
  • 幽門螺旋桿菌多久惡化?自測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
    人一旦感染上幽門螺桿菌,若不進行治療,幾乎終生置於持續感染的狀態當中,而且感染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持續的感染狀態將導致胃黏膜逐漸出現癌變,但是並不是人人都會發生惡化,這個大概是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可能是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
  • 74家幽門螺桿菌檢測試劑相關IVD生產企業一覽
    幽門螺旋桿菌最初是由澳大利亞學者Warren和Marshall發現的,1983年他們從人胃內成功分離出一種微需氧革蘭陰性彎曲桿菌,1989年正式將其命名為幽門螺旋桿菌。 胃癌的危險因素 幽門螺桿菌感染Hpylori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致病菌,主要寄居在人的胃部。在世界範圍,人群Hpylori感染很普遍,東歐和日本感染率高達82%和71%,中美洲感染率為62%,中國為58%。
  • Mol Cell:特殊小RNA分子在幽門螺桿菌感染人類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
    2020年10月22日 訊 /生物谷BIOON/ --全球有超過一半人機體的胃黏膜都攜帶有幽門螺桿菌,其在人的一生中通常並不會引發任何健康問題,但有時候幽門螺桿菌卻會引發機體炎症發生,甚至會導致胃癌的發生。
  • 「大夫,我們夫妻幽門螺桿菌都是陽性,孩子怎麼辦?」
    在我國,因為共餐的習慣,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非常高,約有56%的人群感染,其中,老人和兒童屬於易感人群。 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口口途徑傳播,比如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糞便中存在幽門螺桿菌,如果汙染水源,健康人飲用了含幽門螺桿菌的水,可以被傳染。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可能存在細菌,一起吃飯、接吻、使用不潔餐具都有可能傳染幽門螺桿菌。特別是口對口餵小孩,極容易將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小孩。
  • 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身體會出現3種跡象,若沒有,胃部還算健康
    很多人,有各種胃病不適,卻不知道自己感染上了幽門螺桿菌,還一直在傳染給別人,最後一家子都感染上了。 從感染,到胃癌,它會一步一步摧毀你的胃。 首先,幽門螺桿菌進入胃後,可以運動並穿過胃黏液層,到達上皮表面後牢牢地與上皮細胞黏附在一起,避免隨食物一起被胃排空。
  • 感染8億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一文終結所有疑問
    體檢時看報告上「幽門螺桿菌陽性」的診斷是不是有點驚慌失措?大魔頭胃癌的忠實小弟——幽門螺桿菌確實是1類致癌物!約有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為什麼感染率這麼高?感染了就一定會得胃癌嗎?別急,咱們一條一條解答~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微厭氧,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黏附於胃黏膜及細胞間隙,是一種螺旋形、微需氧、對生長環境十分苛刻的革蘭氏陰性桿菌,1983年首次從胃黏膜組織中分離出來,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
  • 根除幽門螺桿菌,就能緩解的癌症——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大名叫「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病因並不是特別明確,但是目前普遍認為,主要和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一、發病機理正常胃黏膜沒有淋巴組織,胃黏膜淋巴樣組織是HP感染的結果,HP可能提供胃MALT瘤生長的抗原性刺激Eck等用免疫印跡法、純化重組CagA蛋白對68例胃MALT瘤患者進行檢測,幾乎所有患者均有CagA+ HP感染,說明在胃MALT瘤發病過程中,表達CagA蛋白的菌株起重要作用,Isaacson和Spmencer
  • 好不容易根除了幽門螺桿菌,外出吃頓飯又感染了,怎麼辦?
    幽門螺桿菌根除後復發不應是影響幽門螺桿菌治療的原因幽門螺桿菌復發是指成功根除Hp(完成根除治療方案4周後Hp檢查陰性),後續檢測Hp再次陽性。其中,幽門螺桿菌復燃/再燃是指原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菌株再現,也就是初次幽門螺桿菌根除失敗;幽門螺桿菌再感染是指感染了新的幽門螺桿菌菌株。那麼,如何區分幽門螺桿菌再感染還是再燃?
  • 口臭,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了?你需要知道的 10 個真相
    也就是說,身邊每五個人中,就有三個人感染過幽門螺桿菌。這麼多人感染,是不是因為幽門螺桿菌特別狡猾,生活中很容易中招?很多人忍不住擔心:聽說,和對象接吻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咀嚼餵飯,會讓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口臭、屁臭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了嗎?
  • 查出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症狀,會不會得胃癌?要不要治療?
    經評估,屬於黏膜內癌,高分化,沒有淋巴和脈管侵潤,病灶在1cm左右,符合內鏡下治療指徵。順利實施了ESD術,手術完美。兩位患者其實在幾年前的常規查體中均已發現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當時因為沒症狀,所以都沒有理會。
  • 關於幽門螺桿菌這 10個問題很常見
    張女士查出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年多了,第三次治療宣告失敗後,她難過地哭了。    孫先生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後緊張不已,生怕會患上胃癌……    這些都是記者在鄭大五附院消化內科主任夏興洲門診上見到的場景。今天,夏主任就大家經常問到的關於幽門螺桿菌的10個問題,一一進行解答。□記者王方方    一、14歲以下兒童為啥不建議查幽門螺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