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閱讀03【類木行星】

2021-02-15 LifeSpark

學術閱讀適合

小託福/託福/雅思/ACT/SAT備考夥伴

愛好文學&科普閱讀的夥伴

03.  Jovian Planets

國家地理《Science101》系列

學術閱讀專欄旨在為國際備考的夥伴們提供閱讀/聽力練習題材,幫助備考的夥伴們拓寬知識面,提升學術詞彙量。

此次博士為大家整理了Science101天文系列中的15個內容。其中包含了大家所熟知的太陽系、太陽、9大行星、恆星、流星雨、日食、外系行星和黑洞。

感謝國家地理推出的Science101,為大家提供了優質的學習資料。

Section 1: 12個天文詞彙

Section 2: 閱讀內容

點擊下方視頻號看上一期內容

《Terrestrial Planets》

Section 3: 中文解讀

除了太陽系內部的四顆類地行星外,還有太陽系邊緣的類木行星。類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這樣的氣態巨星和天王星、海王星這樣的冰質巨星。氣態巨星主要由氦和氫組成,冰質巨星是冰巖石和水、甲烷以及氨組成的液體混合物。所有這四顆類木行星都有許多衛星,它們的環系統沒有固體表面,且體積龐大。木星是最大的類木行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旁邊是太陽系第二大行星--土星。土星的標誌性光環的寬度足以覆蓋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但光環的厚度卻僅只有一公裡。土星向外是冰質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些冰質巨星中稍大的天王星以其側轉而聞名。天王星旁邊是海王星,它是太陽系最外層的行星,也是最冷的行星之一。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類木行星的誕生
    上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四顆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的誕生,它們都是基於星子的碰撞合併,本來這樣的過程應同樣適用於剩下的四顆類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誕生,但科學家們在經過研究之後發現,類木行星的誕生並非那麼簡單。
  • 《類木 行星綜述》
    類木行星,是類似於木星成分構成的行星的總稱。包括土星和它的衛星、木星和它的衛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和它們的衛星,都是類木行星。它們的共同點是由氫氦甲烷等氣體有機物構成。另一類行星跟地球一樣,由巖石金屬構成主體,叫類地行星,包括火星、金星、水星、月球、地球五個星體。  類木行星來源於太陽的中子衰變過程。太陽中子衰變的時候,把所有衰變產物炸飛開來,瀰漫了幾百億公裡半徑的龐大區域。其中接近太陽核心的物質,在萬有引力作用下,返回太陽。
  • 關於類木行星
    類木行星為類似木星的氣體行星,體積較其他巖質的行星來的大,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以及海王星等四個行星。然而,天王星和海王星有許多地方和木星與土星不同,有時只指木星和土星這種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稱為類木行星,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其主要由氫、氦、冰、甲烷、氨等構成,石質和鐵質只佔極小的比例,它們的質量和半徑均遠大於地球,但密度卻較低。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類木行星的誕生(二)
    上篇文章中,我們講到了三種關於類木行星形成的假說,前兩種假說已經做了介紹,還剩最後一種沒有說,而這一種假說也是十分有趣,有些科幻的味道。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些科學家就提出了類木行星,比如木星,它可能是從八大行星軌道的外圍遷移進入目前軌道位置的,而造成遷移的原因是木星在原有位置運行時,會與大量的星際塵埃和氣體發生摩擦,因此運行軌道會發生一定程度上的偏轉,時間一長,就有可能進入內側,拉近與早期太陽之間的距離。
  • 銀河系中還有很多質量和半徑比木星更大的類木行星
    根據定義,行星本身不會通過核聚變發光,它們都繞著恆星運動。行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類地行星,其主要成分為金屬和矽酸鹽巖石,核心是由金屬構成,表面覆蓋著呈現固態的矽酸鹽巖石;另一類是類木行星,其組成與恆星相似,主要成分為氫和氦,表面沒有固態的矽酸鹽巖石。由於星雲主要是由氫和氦組成,所以類木行星的質量和半徑都會大於類地行星,例如,木星是太陽系中的行星,它的質量和半徑分別是地球的318倍和11倍。
  • 科學網—錢聲幫等發現看得見兩個「太陽」的類木行星
    近日,中科院雲南天文臺研究員錢聲幫等人發現了繞快速脈動的B型亞矮星雙星轉動的類木行星。這是人們首次發現繞這種奇特天體轉動的太陽系外行星天體。 B型亞矮星是一類中心氦核在燃燒且具有很薄的氫殼層的表面有效溫度極高(25000℃~35000℃)的天體。關於其形成和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天文和天體物理研究的難點。
  • 氣態巨行星「內心」首次發現 有望揭示類木行星形成演化之謎
    諸如木星和土星等氣態巨行星被稱為「類木行星」。研究人員稱,諸如木星和土星等氣態巨行星被稱為「類木行星」,在這些行星上,濃厚的氫氣和氦氣包裹著一個固體內核,但以前從未有人看見這些固體內核,最新天體據信是一顆氣態巨行星濃厚大氣層被剝奪後留下的固體內核。
  • 【天文小課】講義3.4太陽系的類木行星
    接下來我們來深入了解這四顆類木行星的特點。    首先是木星。木星可以說是太陽系行星家族的巨無霸它的肚子裡能裝下1300個地球,它的重量比其他7顆行星重量總和還重兩倍半。木星有濃厚的大氣層,大氣層之下是更加稠密達到液體狀態的氫氣海洋。在望遠鏡中觀察木星我們會發現不同顏色的條狀線條,這其實是木星的雲層,並不是液體的星球表面。
  • 氣態巨行星「內心」首次發現 有望揭示類木行星形成演化之謎
    該天體可能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的內核,讓他們得以首次管窺此類行星的「內心」,從而揭示其形成演化之謎。 研究人員稱,諸如木星和土星等氣態巨行星被稱為「類木行星」,在這些行星上,濃厚的氫氣和氦氣包裹著一個固體內核,但以前從未有人看見這些固體內核,最新天體據信是一顆氣態巨行星濃厚大氣層被剝奪後留下的固體內核。
  • 非常之旅,漫遊太陽系類木行星
    從地球上看去,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木星亮度僅次於金星。它是一個沸騰的星球,它的大氣像波浪一樣上下翻滾,其中還夾著大大小小的氣旋。天文愛好者十分熟悉的大紅斑位於木星的南半球。這是一個按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氣旋,呈紅色。在大多數天文學家眼裡是一個能裝下3個地球的大「颱風」。在其背陽面,還能見到極光、流星和閃電,豔麗奪目。和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一樣,木星也有光環,但木星的光環十分暗弱。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類地行星的誕生
    上一篇文章我們把太陽系的凝聚理論大概的講了一遍,但細節之處並沒有仔細介紹,為此這篇文章將介紹一下八大行星的形成,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星子,是如何形成並累積成行星的過程。,而我們知道八大行星分為四顆類地行星和四顆類木行星,它們的物質構成比例是完全不相同的,因此當初的星子至少在物質成分上也是有差異的。
  • 「類地行星」或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據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公開的一篇論文稱,科學家們以新研究得出結論,地球這種尺寸的行星可以在整個宇宙範圍內尋找得到,而不用像此前理論所固守的,認為只能在金屬含量豐沛的恆星周圍發現。
  • 關於類地行星的知識
    類地行星是以矽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們跟類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別,因為那些氣體行星主要是由氫、氦和水等組成,而不一定有固體的表面。類地行星的結構大致相同: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中心,外層則被矽酸鹽地幔所包圍。
  • 《自然》:「類地行星」或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新結論引發了討論,人們猜測是否正是理論的誤區,使得總是又熱又大的類木行星被找到,而不是一顆真正小而溫度適宜的類地行星。天文學所描述的「金屬量」,含義與人們一般認知的不同,它是指恆星之內除了氫、氦元素之外的其他化學元素所佔的比例。
  • 【科學種子科技英語】科學家發現首顆無雲類木行星
    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在觀測時未發現雲層或雲霾的類木行星。這項發現發表在本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這顆被命名為WASP-62b的氣態巨星是2012年通過廣角搜尋行星系統(WASP)南巡時第一次被發現。然而直到現在,人們才開始對它的大氣層進行深入的研究。
  • 盤點國內『測繪類』學術期刊
    盤點國內『測繪類』學術期刊 2020-07-09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何為類地行星?
    簡單地說:類地行星(八大行星分為三類:類地行星(包括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及遠日行星(天王、海王).)是與地球相類似的行星.它們距離太陽近,體積和質量都較小,平均密度較大,表面溫度較高上世紀80年代起,地球人的眼睛,開始瞄準太陽系外的行星.從1995年2月開始,&34;開始利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的帕克斯64米射電望遠鏡,觀測200光年以內約1000顆鄰近的類日恆星,但至今找到的100多顆太陽系外行星,幾乎全都是由熾熱的氣體組成,而不是由巖石和礦物組成的類地球行星
  • 科學家證實 類地行星在宇宙中廣泛存在
    新結論引發了討論,人們猜測是否正是理論的誤區,使得總是又熱又大的類木行星被找到,而不是一顆真正小而溫度適宜的類地行星。    天文學所描述的「金屬量」,含義與人們一般認知的不同,它是指恆星之內除了氫、氦元素之外的其他化學元素所佔的比例。
  • 銀河系中類地行星有萬億顆,美發射衛星尋找,宜居星球或將被發現
    類似地球一樣的星球,天文學上被稱為類地行星。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水星、金星和火星以及地球都被叫做類地行星,這類行星跟類木行星相比有較大的分別,類木行星都是氣態行星,沒有固態的表面,類地行星卻都是有固態表面的。
  • 行星可以分成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
    在分類上,行星可以分成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巖質行星又稱為類地行星,就是像我們的地球這樣由巖石表面的行星,氣態行星又稱為類木行星,是沒有巖質表面的行星。在我們太陽系中,我們的地球就是一顆巖質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也是巖質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屬於氣態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