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3月16日,美國海軍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將望遠鏡對準天狼星的方向進行拍照。當科學家們在不同時段觀察同一區域時,就會發現有一些當時存在的物體小時不見了,這或許在同區域中潛伏這其他物質的有力證據。

在舊圖像中可見的恆星(左,被視為正方形中心處的明亮光源)在後來的圖像中消失了。
早在2016年,瑞典的研究人員就報導稱:有一顆恆星已經從視線中消失。即便使用如今最先進,最靈敏的數字天空成像系統,也無法再看到上一世紀USNO圖像中可見的那顆恆星。
研究小組當時還發表了一篇關於這一發現的論文,但當時僅稱「非常不確定」。並試圖繼續搜尋舊的USNO觀測結果,以尋找那顆已經「丟失」的恆星。

直到三年後,任然沒有任何的結果,並且並不清楚1950年發現的那顆恆星在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據(Vasco)項目背後的團隊稱:他們通過這種方法還發現了另外約100顆像這樣的失蹤恆星。
儘管他們還沒有發現任何外星人的跡象,但多顆恆星消失的空間部分可能是尋找外星情報(ETI)的最佳區域。
「除非恆星直接坍縮成黑洞,且沒有已知的物理過程,導致其身體直接消失」一項新的研究發表在天文學雜誌表示「發現這樣的天體的意義從傳統的天體物理學領域擴展到了對技術先進文明證據的搜索。」

該項目小組認為,通過尋找大量「丟失」恆星的空間中的「熱點」,這將對尋找外星情報(SETI)起到較大的作用。
他們寫道:「放大SETI搜索中的(熱點),我們可以確定最有可能承載外星情報的位置。」
這裡的想法是,一個非常先進的外星文明可能夠構造一個假想的巨型結構,稱為戴森球體,該球體完全圍繞一顆恆星,以捕獲其大部分的能量。他將一顆恆星視為巨大的能量來源。
不過,到目前為止,已經看到的約一百顆恆星已經變得暗淡,但任然沒有發現任何外星人的蛛絲馬跡。

加納利群島加納裡亞斯空間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馬丁·洛佩斯·科雷多伊拉在一份聲明中說到:「這些事件均未直接顯示出任何外星人的活動痕跡,我們認為,這僅僅只是自然物理現象。」
對於其他表現異常的恆星,已經提出了外星人的巨結構作為合理的解釋。例如波雅金的恆星時常地變暗和變亮,但到目前為止,自然物理現象說的認可者要比外星人的巨結構說法者要多的多。
然而茫茫宇宙,浩瀚無垠,任何一切的可能,甚至不可能都會在這裡發生。科學研究本就是一場場的假設,然後又一次次的推翻,最終得出最後的結論,但是這個時間未曾可知,可能一年兩年,可能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宇宙之大難以想像,即使存在更為高級的智慧生命體,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中,出現過太過的非人類所能造成的現象,這或許足以證明,高智慧生物是存在的,亦或許我們正處於它們的監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