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刺蝟號」火星車 欲將其發往火衛一

2020-12-03 中國日報網

近日,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合作,開發了名叫「刺蝟號」的火星車。這輛沙灘球大小的火星車很快就能在火衛一的表面上移動。

這套系統是由史丹福大學航空航天系助理教授馬爾科·帕沃尼開發的。該系統由母太空飛行器(「火衛一探測者號」)和火星車(「刺蝟號」)組成。二者將共同工作,來確定後者的位置和方向。「探測者號」一次只放出一輛火星車。與母太空飛行器脫離後,每個火星車在火衛一上都能完成跳、翻轉等動作,並傳遞關於火衛一起源、土壤及其表面物質的信息。火星車將把測量信息傳回「探測者號」,「探測者號」繼而將數據傳回地面。研究人員對數據進行分析,並指揮母艦部署下一個火星車。

研究人員稱,「刺蝟號」火星車的研發將成為探測火衛一的第一步。「在進行更深入、更昂貴的探測活動之前,我們需要這項技術。」帕沃尼說,「在採樣前,我們需要知道在哪裡降落,因此我們需要這些火星車為我們獲取火衛一的地表信息。」

整項任務預計將持續兩到三年,其中,僅「探測者號」飛往火衛一就需要2年的時間。

目前,該項目還在測試中。在十到二十年之內,「火衛一探測者」任務將被付諸實踐。

帕沃尼希望,該任務能幫助科學家們朝人類遷往火星任務更邁進一步。「至少,可以讓人們對小型探測器愈加感興趣。」帕沃尼說。

(中國日報記者 劉葉丹)

...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籤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300聯繫;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繫,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提出史上登陸火星最全過程!火衛一將是重中之重!
    這樣人類就可以不必直接從地球到火星表面,而是可以在這些多巖石的衛星上建立一個基地營地,進行更嚴密、更安全的火星探索。火衛一火衛一是火星上較大的衛星,其最長的維度為27公裡。火衛一繞火星軌道高度5989公裡,只需7小時39分鐘就能繞火星一周。它的組成類似於碳性,或碳質球粒隕石。
  • 俄火衛一土壤號太空飛行器將把中國微型衛星帶上火星
    俄火衛一土壤號太空飛行器將把中國微型衛星帶上火星 2008年07月30日 07: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7月30日電 俄羅斯媒體稱,俄「火衛一土壤」號太空飛行器將把一顆中國微型衛星帶上火星。
  • 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探測火星的兩顆衛星 並登陸火衛一後採樣返回
    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挑戰火星的兩顆衛星,並登陸火衛一(Phobos)後採樣返回。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該項任務、負責漫遊車結構和移動系統開發這一重任的德國航天中心(DLR)近日披露,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了漫遊車的初版模型,正在不萊梅進行初始的登陸試驗。
  • 劍走偏鋒,日本繞開火星「本星」登陸探測火衛一有何挑戰?
    日本劍走偏鋒,宣布將在2024年挑戰火星的兩顆衛星,並登陸火衛一(Phobos)後採樣返回。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該項任務、負責漫遊車結構和移動系統開發這一重任的德國航天中心(DLR)近日披露,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了漫遊車的初版模型,正在不萊梅進行初始的登陸試驗。
  • 英國欲發射兩微型探測器探測火衛一和火衛二
    東方網4月6日消息:英國科學家們表示,他們準備向火星發射兩個微型探測器以實現對其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的探測,並以此來填補火星衛星探測的空白。   科學家們在其中的一個探測器上將安裝上對火星衛星進行遠程觀測及從火星軌道進行測量的各類必需儀器,另一個探測器將實施登陸火衛一或火衛二表面的計劃。這兩個探測器都將裝備依靠太陽能支撐的離子發動機,這可以大大增強它們的有效負荷。
  • 小行星撞擊火星「拋出」火衛一和火衛二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8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的新模型顯示,火星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可能由一顆小行星撞擊火星表面拋出的碎片生成。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首個確定碰撞大小和類型的自洽模型。西南研究院研究員羅賓·肯納普解釋說,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討論這兩顆衛星的起源。一個模型表明,它們可能由火星從小行星帶「偷來」;另一個則認為,它們由火星周圍的碎片盤形成。事實上,兩顆衛星赤道附近都有一個近乎環形的軌道,這為它們源於碰撞說提供了堅實證據。衛星由撞擊後產生的碎片形成絕非首例。
  • 火衛一從哪裡來?或與火星撞擊有關
    ▲火星周圍有個兩個衛星,火衛一是其中較大的那一個,同時它也是太陽系中最暗的衛星。火星的兩個小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怪異的形狀和顏色引發了人們關於其起源的長期爭論。該研究的作者稱,該數據集保存了尚未充分探究的關於火衛一成分的線索,這些線索顯示火衛一的成分可能更類似於火星的地殼。紐約石溪大學的地球科學家、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Tim Glotch說:「對我來說,有趣的地方在於,利用一個未被充分利用的舊數據集,對一些想法進行了分析。」。
  • 火衛一是外星人的火星飛船?
    實際上俄方這次飛行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直接軟著陸和探測火星本身,而是直接對準火星的最大衛星火衛一,進行軟著陸並且取樣返回。如果能夠順利實現,那麼將是月球取樣之外的第二個被取樣的外星球。當時俄方的取樣飛船上有對火衛一的土壤進行研磨篩分進行深度分析的儀器。而且還攜帶了國際行星協會的一套深空生命測試裝置。而螢火一號當時預計可以被釋放進入火星環繞軌道長期探測。
  • 他們2024年又要去探測火衛一
    據美國今日宇宙新發現新聞網近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近日表示,其「火星衛星探索」(MMX)任務
  • 火星正在撕裂「沙包」火衛一
    原標題:火星正在撕裂「沙包」火衛一   火星這顆較大衛星表面的神秘凹槽表明,其行星母星——火星正在撕裂該天體。   眾所周知,火衛一註定要走向毀滅。它距離火星的距離是如此之近,後者的潮汐引力會作用於這顆衛星,減緩其運轉速度,並使其軌道不斷縮小。再過數千萬年,等不到火衛一撞擊火星,它就已經被火星的引力撕成碎塊。   事實上,火衛一現在看起來已經顯現出磨損跡象。
  • 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火衛二
    說道巨人國,我就想到《格列佛遊記》,作者猜想火星上有兩個月亮,即火星擁有兩顆衛星,在書中,格列佛一位科學家,這位科學家告訴他:(火星上)有兩顆較小的星星,衛星繞火星旋轉,前面的一顆每雖然與火星真實的數據有偏差,但是作為一個猜想,已經是很偉大的,150年之後,科學家才發現了火星衛星。
  • 火衛一每天繞火星轉3圈,4000萬年後或墜入火星,人類將能看到火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的「水手9號」火星探測器就為人類拍下了火衛一的正面照片,從照片上可以看出,火衛一的外觀好像是一顆表面斑駁的「土豆」,而且它和火星之間的距離也越遠越近,當時科學家就曾經推算,大約4000萬年後,火衛一將重重的撞擊到火星之上。
  • 日本火星探測:首次失敗,目標轉向火衛一
    該任務計劃發射一顆探測器訪問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並且計劃登陸火衛一採樣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首次前往火星的衛星進行採樣返回,有助人類進一步認識火星。 命運多舛的「希望」號 日本最早深空探測活動是1985年的彗星探測。
  • 2024年軟著陸火星衛星,進入引力井採樣回地球
    最近,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火星衛星探測任務(MMX)已經獲得批准,其目標是在2024年發射具有樣本返送能力的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及火星探測車。MMX擬對火星、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進行為期大約三年的探測。
  • 天問·探路火星|日本火星探測:首次失敗,目標轉向火衛一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劉一鳴今年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計劃在2024年向火星發射一顆探測器,這是日本「希望」號後第二次向火星發起衝擊。該任務計劃發射一顆探測器訪問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並且計劃登陸火衛一採樣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首次前往火星的衛星進行採樣返回,有助人類進一步認識火星。
  • 俄羅斯科學家將再次嘗試從火衛一帶回土壤樣品
    俄羅斯科學家將再次嘗試從火衛一帶回土壤樣品  中國網10月25日訊 據俄新網消息,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所長列夫·澤列內表示,俄羅斯科學家將於2020至2022年間再次嘗試從火星衛星火衛一上向地球運送土壤樣品
  • 日本為何要登陸火衛一?居高臨下可監視火星,戰略地位不亞於月球
    編者按:日本這次要前往火衛一,將成為全球第一個登陸火衛一的國家。日本探測火衛一的成功概率是比較大的,因為隼鳥二號已經能夠在小行星上採樣,具備改變推力下降高度的發動機技術。如果日本捷足先登,那麼以後火衛一很可能變成日本的火星基地,居高臨下可監視火星,戰略地位不亞於月球。
  • 火星正在撕裂「沙包」火衛一—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ESA 火衛一正在分崩離析火星這顆較大衛星表面的神秘凹槽表明,其行星母星——火星正在撕裂該天體。 眾所周知,火衛一註定要走向毀滅。它距離火星的距離是如此之近,後者的潮汐引力會作用於這顆衛星,減緩其運轉速度,並使其軌道不斷縮小。再過數千萬年,等不到火衛一撞擊火星,它就已經被火星的引力撕成碎塊。 事實上,火衛一現在看起來已經顯現出磨損跡象。
  • 「火星快車」在飛越過程中拍下火衛一照片
    在歐空局(ESA)發布的新圖像序列中,火衛一緩慢旋轉,使我們可以很好地觀察其明亮的表面,「火星快車」在距離火衛一僅2400公裡(1500英裡)的地方拍下了這些圖片。由於「火星快車」的移動,該圖像序列中的火衛一也緩慢地上下移動。視頻還展現了火衛一在不同「月相」時的變化。
  • 火星曾經有環,但變成了火衛一,之後會再變成......
    科學家在發現火星的兩個小衛星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認為它們是被捕獲的小行星,直到有證據顯示,這兩個小衛星是在同一時間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