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臨集團神經母細胞瘤再利用候選藥物取得顯著進展 擬於下半年提交...

2020-11-30 錢訊網

  致力於開發創新療法以解決全球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的生物製藥公司知臨集團(納斯達克股票代碼:APM),宣布其再利用候選藥物SACT-1相關的積極數據和開發進展,該藥物用於治療嬰幼兒中的罕見兒童癌症——神經母細胞瘤。知臨集團計劃待當前的驗證研究完成後,於2020年下半年循505(b)(2)途徑向FDA提交SACT-1的IND申請。

  SACT-1是Smart-ACTTM藥物發現平臺開發出的第一個再利用候選藥物,該平臺採用系統化的方法識別、再利用並開發已獲批准的藥物,以治療當前已有的7000多種(並持續增加的)孤兒疾病。

  知臨集團計劃通過該平臺加速和推進再利用候選藥物——通常具有完善的人類安全性與毒性特徵和數據——的開發和臨床研究過程,以應對快速增長的孤兒疾病市場。 知臨集團旨在篩查多個孤兒疾病領域,包括但不限於腫瘤、自身免疫、代謝和遺傳性疾病。

  知臨集團已成功通過Smart-ACT[TM]平臺確定了SACT-1的潛在療效並開發其用於治療神經母細胞瘤,這是該藥物所獲批准適應症以外的全新治療領域。在近期研究中,我們證明了SACT-1可有效地對抗多個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系,其中包括2個MYCN擴增的細胞系,代表了高危神經母細胞瘤患者群體。此外,運用組合指數作為定量藥物相互作用的指標,知臨集團觀察到SACT-1在體外與傳統化學療法之間存在強而穩固的協同作用,表明其可能具有增強傳統化學療法的藥效/降低劑量的作用。另外,近期研究中,我們在齧齒動物模型中觀察到SACT-1的最大耐受劑量高於400mg / kg。與標準化療如紫杉醇(20-30mg / kg)、順鉑(6mg / kg)的MTD相比,SACT-1的安全性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SACT-1的再製劑即為兒科配方,以便更好地滿足5歲以下兒童成神經細胞瘤患者的需求。基於我們內部對已獲批准藥物既有信息的觀察,SACT-1具有良好的安全特性——即在先前的臨床研究中,150mg /天劑量下死亡率為0%且沒有出現與劑量相關的不良事件。

  關於神經母細胞瘤

  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癌症,屬孤兒疾病,形成於特定類型的神經組織中,最常見於腎上腺以及脊柱、胸部、腹部或頸部,主發於兒童,尤其是5歲及以下的兒童。 美國癌症協會觀察到接近每年新患者總數20%的高危人群,其5年生存率約為40-50%。目前,高風險患者的高昂藥物費用可達平均200,000美元/治療方案(共6個療程)。 此外,通常大多數兒科患者不能耐受或倖存於相關的化療。如上所述,因與標準化療共同使用時可能產生協同作用,SACT-1候選藥物——取決於進一步的臨床研究——或許能夠積極地解決上述問題。

相關焦點

  • 岑智勇:美股知臨集團赴歐上市 前景可期
    知臨集團專注於當前未滿足的醫療需求,包括孤兒疾病、傳染病、新陳代謝疾病和女性健康,在研候選藥物超15種。知臨傳染病研發領域具有強勁優勢,其ACTICULE平臺專注開發傳染病相關的創新藥物。先導項目ALS-4是一種抗毒力而非殺菌方法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超級細菌)引起的細菌感染的非抗生素創新口服藥物;目前進行口服製劑治療研究,預計2020年第三、四季度提交新藥臨床試驗申請,一旦批准,將於2020年在北美展開一期臨床研究。除ALS-4候選藥物試驗研究取得正面數據外,ACTICULE系列另一先導項目ALS-1是一種針對甲型流感的新型抗病毒治療藥物。
  • 被稱為「生命終結者」的膠母細胞瘤,有可能長期生存嗎?
    ,手術全部切除是非常困難的;再加上大腦存在著一種叫做血腦屏障的系統,很少有藥物進入大腦組織,直接作用於腦瘤細胞,所以治療起來非常棘手,因此它被稱為生命「終結者」。中科院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治療膠母細胞瘤的新療法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其治療策略和機制尚不明確,通過研究神經膠質瘤的異常表達情況,中科院研究員發現GBM 中p -MAPK水平顯著上調,並且是整體存活的有效獨立預後標誌物。DHHC家族通常在神經膠質瘤中表達,與MAPK信號通路的激活密切相關,但是其在GBM形成和惡性進展中的作用和臨床意義尚待確定。
  • 髓母細胞瘤分子分型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髓母細胞瘤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改善,但其病死率仍然很高,即使是治療成功的患者也常常發生神經、內分泌方面的後遺症。髓母細胞瘤的發病率大約為0.71/10萬人,在美國每年有400~500例的兒童患病,該病發病高峰在3~6歲,此病在50歲以後的人群中十分罕見。
  • TP53在髓母細胞瘤分子分型中的臨床意義與相關研究進展
    作者:趙清爽,王守森,福州總醫院神經外科 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之一,總體預後差,其分子機制及臨床治療一直是研究焦點之一。 TP53與髓母細胞瘤之間的關係也已有大量的研究。由於髓母細胞瘤在分子機制和分型方面有較大進展,髓母細胞瘤與TP53之間的關係也需要重新認識。本文複習相關文獻,回顧髓母細胞瘤不同分子類型及其與TP53的關係,探討TP53在髓母細胞瘤中的臨床意義。
  • 「兒童癌王」神經母細胞瘤新藥獲批,無進展生存期達2年
    ▌臨床數據亮眼,無進展生存期可達2年!Danyelza的批准得到了兩項關鍵性研究的臨床試驗證據的支持。這兩項研究在復發性/難治性高危神經母細胞瘤患者中開展。第一項試驗(201)入組28例原發性難治性高危神經母細胞瘤兒童患者,這些患者對強化誘導治療無效,並且超過一半的患者也對二線化療難治。
  • 實現十年無癌生存突破,美國用這些辦法戰勝神經母細胞瘤
    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 NB)是一種侵襲性很強的腫瘤,雖然發病率不高,但卻是嬰幼兒常見腫瘤之一。神經母細胞瘤由多個部位的未成熟神經細胞發展而來,腎上腺起源的神經母細胞瘤較多。該病的發病率在歐洲和北美較高,因此有關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歐美國家的經驗更豐富,其中,美國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水平更加先進。
  •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幹細胞起源和精準幹預研究獲進展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幹細胞起源和精準幹預研究獲進展 來源:生物物理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12-08   今日/總瀏覽:2/1961
  • 膠質母細胞瘤的生物標誌物研究進展
    GBM生長迅速,短期內進展。目前治療模式包括外科手術、放射外科、外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和生物治療等。儘管目前在診斷和治療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患者的預後仍很差。GBM的療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腫瘤的分子特徵,了解患者的基因背景有助於制訂診療決策。深入了解GBM的生物標誌物將有助於GBM的診斷、預後和預測,本文對其研究現狀及進展綜述如下。
  • CAR-T治療實體瘤再邁一小步,背後是這家細胞療法實力「猛將|母細胞...
    一、AUTO6:CAR-T治療實體瘤再邁一步簡單來說,該研究團隊將評估AUTO6NG這一候選產品基於相同的GD2 CAR策略,並利用其他工程設計來增強其有效性和持久性。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癌症,為胚胎性腫瘤,主要由嬰兒在子宮發育過程中留下的特殊神經細胞(神經母細胞)發展而來。目前,對兒童侵襲性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包括手術切除、化療伴隨幹細胞移植、放射治療和抗體治療等,不過即使經過這些強化治療,長期生存率也只有50% - 60%。
  • Nat Commun:發現神經母細胞瘤癌基因,將助力靶向新藥開發
    2019年8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神經母細胞瘤佔兒童癌症死亡總數的15%。高危神經母細胞瘤患者的生存率為50%。澳大利亞兒童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一種名為JMJD6的基因在最具侵襲性的癌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神經母細胞瘤新藥!Y-mAbs公司GD2靶向抗體naxitamab美國申請上市...
    近日,該公司宣布,通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滾動審評程序(Rolling Review)提交naxitamab治療復發/難治性高危神經母細胞瘤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的工作已於3月31日完成。
  • 2020膠質母細胞瘤值得期待研究進展盤點
    近三十年來,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沒有任何新的藥物治療,替莫唑胺是唯一的選擇。近年來,腦瘤的靶向治療取得了重大突破。1、新藥Paxalisib進軍一線治療!有望取代替莫唑胺?近期,paxalisib(代號為GDC-0084)治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II期研究(NCT03522298)陽性中期的數據公布。
  • 天津市腫瘤醫院副院長趙強談小兒神經母細胞瘤
    天津市腫瘤醫院副院長趙強談小兒神經母細胞瘤 健康臺 央視網 2014年12月05日 10:50 A-A+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兒童神經母細胞瘤,這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因其惡性程度高,治療難度大,所以被稱為兒童腫瘤之王。今天我們為您請來的是天津市腫瘤醫院副院長、兒童腫瘤科主任醫師趙強,您好,趙院長。趙強:你好。主持人:跟我們網友打一個招呼吧。趙強:大家好,網友朋友們好。主持人:首先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神經母細胞瘤它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
  • 產婦壓力可增加胎兒神經母細胞瘤的風險
    "據我們所知,這是第一個證據證明產前壓力可以引起神經母細胞瘤的發展," Georgetown大學醫學中心生化及分子細胞生物學系助理教授Joanna Kitlinska博士說。"我們並沒有說,在人體產前壓力本身可以引起神經母細胞瘤,"她說。"但是,至少在動物上,產前壓力可以加劇潛在的遺傳畸變的效果,由此促進了神經母細胞瘤的發展。"
  • 中國科學家發現治療膠質瘤的關鍵小分子藥物
    其惡性進展往往伴隨運動、語言、感覺等多種功能受損,致殘及致死率高,使患者生活和生存質量顯著降低,對患者、家屬及社會危害極大。2、復發率高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旗下組織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成員、世界顱底腫瘤手術大師巴特朗菲教授表示,由於膠質瘤呈浸潤性生長,侵襲方式主要在神經元周圍浸潤或沿白質纖維侵襲,無明確界限,手術一般很難完全切除乾淨。
  • 南充4歲可愛女童患上神經母細胞瘤
    昨(27)日,家住蓬安縣平頭鄉的祝小軍打進本報新聞熱線2225777稱, 在自己四歲的兒女患上神經母細胞瘤後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鼓勵和幫助,他想對這些好心人表示感謝,同時也希望能夠尋找到更好的醫院為孩子進行治療。高燒不退 四歲小女孩突發重病「我爸爸媽媽和醫院的護士阿姨一定是弄錯了,我沒有生病,我想早點回家和哥哥一起去上幼兒園。」
  • 融資頻發臨床進展迅速,腦腫瘤小分子藥物迎來爆發期
    但現有的治療手段療效十分有限,使用以上手段治療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復發率接近 100%,5 年生存率不足 5%;而且,自 2005 年替莫唑胺上市和 2009 年 FDA 批准貝伐單抗用於復髮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後,再無其他療法問世。
  • Celldex腫瘤疫苗在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顯示積極療效!
    【編者按】GBMs遠非單一疾病,是高度混雜的一種腫瘤,Rintega是針對EGFR一種叫做EGFRvIII突變型的疫苗,由13個胺基酸接在一個叫做KLH的載體蛋白組成,已經獲得FDA突破性藥物地位新聞事件:2015.11.25,美國生物技術公司Celldex的腫瘤疫苗Rintega在一個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BMs)的二期臨床中顯示積極療效。
  • 甘肅省年齡最小神經母細胞瘤患兒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成功
    原標題:我省年齡最小神經母細胞瘤患兒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成功  中國甘肅網8月31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記者 劉曉芳)  近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一名年僅3歲的神經母細胞瘤患兒。
  • Nat Commun:乳腺癌基因有望成為開發肝母細胞瘤靶向性療法的潛在靶點
    儘管手術和化療研究的進展意味著肝母細胞瘤患者的預後總體上表現較好,但侵襲性肝母細胞瘤往往會讓患者失去幾乎所有治療選擇,同時患者長期的生存率也較低。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大阪大學的科學家們基於此前研究在理解肝母細胞瘤發病原因上取得了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