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在小暑和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時間而言,三伏主要在公曆7、8月,具體的日期按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
在英文裡,7月初到8月中這段一年中最熱的日子被稱為「dog days of summer」,也就是我們說的三伏天,網友把它直譯為「熱成狗」。
「熱成狗」的翻譯真的很形象了哈哈哈,但這個叫法卻跟狗狗沒有關係,而是源於16世紀羅馬天文學家的發現。
每年天氣最炎熱的幾個星期,天狼星(the dog star)總是與太陽共升共落,所以這段酷熱期就被稱為「canicular days」(天狼星的日子),民間用了更通俗的說法,即「dog days」。
I can do nothing except for swimming in the dog days of summer.
在三伏天裡,除了遊泳,我什麼事也做不成。
了解了「dog days」的意思,你知道「熱成狗」的英文怎麼說嗎?
其實,「...成狗」是形容一種極致情況的,如果你冷得不行,就可以說「凍成狗」;如果你困得不行,就可以說「困成狗」;如果你累得不行,就可以說「累成狗」,所以「熱成狗」是形容我們熱得不行的表達,千萬別翻譯成「I feel hot like dog.」
It’s hot with a capital 「H」.
今天真是大寫的熱。
「with a capital」是英文裡一個非常地道的表達,劍橋詞典對它的釋義如下:
這裡是用「trouble」的首字母「T」來強調某個人麻煩的特質。
值得注意的是,形容天熱我們用的是「It’s」而不是「I’m」。如果你對老外說「I’m so hot.」,人家可能會被你嚇到,因為在形容人的時候,「hot」是「火辣、性感」的意思,直接對別人說「我很性感」,你有夠自信哦~
It’s scorching weather.
這天可太熱了。
scorching這個詞是從動詞scorch變化而來,scorch表示「烤焦、燒焦」,scorching自然比hot更熱。scorch的名詞形式scorcher也可以表示天氣很熱。
It’s a scorcher out there.
外面是個大熱天。
除了scorching,roasting和boiling也是用現在分詞作形容詞,既可以形容天氣很熱,也可以形容人很熱。
It was a roasting summer day.
那是一個炙熱的夏日。
I wish I'd worn something cooler - I'm boiling.
我真希望我穿了件涼快點的衣服——我熱壞了。
The room is like an oven.
這個房間簡直就是個烤箱。
人類的聯想能力真的很強,除了烤箱這樣的經典比喻,「煎蛋」這個段子也是全國通用。
You can fry eggs on the sidewalk.
人行道上都可以煎蛋了。
I’m sweating like a pig.
我汗流浹背。
我們說「熱成狗」,外國人說「熱成豬」,但就像我們的「熱」跟狗毫無關係,美國人的「汗」跟豬八竿子達不到一塊兒,因為豬沒有汗腺,無法像很多動物那樣全身流汗,所以豬感到熱的時候,會到泥坑裡打滾降溫。小夥伴把它們看作不同文化約定俗成的表達就行啦~
It’s raining fire outside.
外面就跟正在下火似的。
這個說法跟漢語中「驕陽似火」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
三伏天裡,很多高溫作業者都容易中暑,所以大家一定要學會避暑,那麼問題來了,「中暑」和「避暑」的英文又要怎麼說呢?
heatstroke/sunstroke 中暑
You'll suffer heatstroke running about at noon under the sun.
大中午在太陽底下跑來跑去會中暑的。
beat/escape the heat 消暑/避暑
Chengde is a good place in China to escape the summer heat.
承德是中國避暑的好地方。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不要再把dog days理解成狗日子啦~
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