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多次貶黜範仲淹,不是因為糊塗,而是這2個不便明說的原因

2021-01-08 蕭邦老師的課堂

前幾天《清平樂》改名大賽上了熱搜,其中一個名字讓人忍俊不禁,叫《官家再貶我一次》。相信大家一看就知道,這說的是範仲淹,因為他總是被貶。

而歷史上的範仲淹確實是,多次被貶出京城,又多次被召回京都。

很多人認為範仲淹為人耿直,不給皇帝面子,所以經常被貶。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宋仁宗為什麼要反覆貶黜範仲淹,又反覆召回他的呢?下面我們就根據史實,來分析一下。

1、被貶的原因

範仲淹被貶,第一個原因就是他為人性格很直率。範仲淹精通儒家經典,因此他認為為官就要剛正不阿,敢於直言進諫,但是他的這種想法很容易得罪人。

比如說,在宋仁宗成年後,劉太后仍然把持朝政,沒有還政於宋仁宗。於是範仲淹上疏太后,請求還政於宋仁宗,結果沒有任何回復。

晏殊知道後,責備範仲淹過於草率。範仲淹卻認為有益於朝廷的事,就要秉公直言,有性命之憂也在所不惜。

因為一直沒有得到宋仁宗和太后的批覆,於是範仲淹就請求離京,宋仁宗也就同意了。

劉太后去世後,範仲淹被召回京都,但是不久,呂夷簡提出廢后的事,又遭到範仲淹的反對。但這次宋仁宗同意廢后,與範仲淹的想法相反,所以宋仁宗就把範仲淹貶出了京城。

第三次被貶是因為範仲淹與朝臣的矛盾。由於範仲淹在蘇州治水有功,又被召回京城。這次回京,範仲淹仍然還是範仲淹。

他對呂夷簡把持朝政很不滿,於是向宋仁宗獻《百官圖》痛斥呂夷簡的問題,呂夷簡也反過來誣衊範仲淹,說他「越職言事,勾結朋黨,離間君臣」。

宋仁宗為了息事寧人,把範仲淹再次貶出京城。有人說宋仁宗是非不分,明明是呂夷簡的問題,居然貶範仲淹。其實這次宋仁宗貶範仲淹是為了保護範仲淹。

因為呂夷簡在朝中的勢力很大,又是宰相,大臣們都很畏懼他。如果範仲淹留在朝廷可能被呂夷簡加害,這對範仲淹不利,對朝廷也不利。

但是貶黜呂夷簡又沒有十足的證據,而且朝中事務還得靠他,所以宋仁宗乾脆把範仲淹貶出京城,等待日後有機會再召他回來。

所以我們看到,宋仁宗雖然對範仲淹的性格不是很滿意,但是他作為歷史上有名的仁君,對朝臣的直言進諫是可以接受的。

他把範仲淹貶出京城是用心良苦,一是為了保護他,二是為了讓他熟悉了解地方事務,為日後在朝廷工作打下基礎。

宋仁宗貶範仲淹其實也是一步高招,但卻不方便在朝堂之上明說罷了。

2、被召回的原因

為什麼宋仁宗貶黜範仲淹之後,又屢次召回他呢?

第一,是範仲淹具有大公無私的思想。範仲淹在泰州時,由於海堤年久失修,經常出現海水倒灌,淹沒良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範仲淹建議重修捍海堰。

範仲淹在應天府(商丘)丁憂時,晏殊請他去執掌應天書院教席,範仲淹身體力行,矯正了風尚品德。他還向朝廷建議改革吏治,在晏殊和王曾的舉薦下,範仲淹回京了。

不久範仲淹得罪了劉太后,就再次遭貶,範仲淹在貶往陳州時,他又建議朝廷停止修建太一宮和洪福院;削減郡縣,精簡官吏;保留職田(用租田收取的糧食來作為官員的俸祿)等措施。

範仲淹的一片忠心打動了宋仁宗,劉太后去世後,宋仁宗就把範仲淹召回了京城。

第二,是範仲淹有能力。範仲淹因為與呂夷簡,在廢后問題上不和,導致他和呂夷簡爭鬥不休,宋仁宗只好再次貶了範仲淹。

但是不久,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並率軍進攻北宋。因戰事吃緊,宋仁宗就再次召回範仲淹,宋仁宗的舉動說明他對範仲淹的能力很了解,此時正是範仲淹發揮作用的時候。

範仲淹多年在地方上工作,所轄之處都能得到很好地治理。於是宋仁宗想要範仲淹去西北管理軍隊。

果然範仲淹到了西北後,採用分布訓練,輪流禦敵;然後修建城池,作為軍事基地等一系列措施,使得西夏軍不敢侵犯北宋邊境。

範仲淹的思想和能力,使宋仁宗必須重用他。而這些也說明了,宋仁宗是一個明君,還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能夠知人善用,人盡其才。

他知道範仲淹性格直率,為了免他被人陷害,貶黜他;又知道範仲淹是治國大才,在需要時,召回他,給他大展拳腳的機會。

可以說,宋仁宗和範仲淹是彼此成就了對方。宋仁宗有範仲淹這樣的能臣,所以天下大治,也為朝廷樹立了清廉之風;而範仲淹有宋仁宗這樣的明君,所以畢生才華得以展現,成為千古表率。

宋仁宗讓我們明白了,給我們製造困難的人,不一定心懷惡意,有時是出於保護之心。範仲淹讓我們明白了,我們要學會在困難中成長,只要不氣餒,烏雲總會散去,陽光總會出現。

參考文獻: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

《續資治通鑑·卷三十八—卷五十二》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四—卷一百七十二》

作者介紹:

蕭邦:喜歡中國歷史,對歷史人物、事件有獨到見解。希望通過文字還原歷史的真相,揭開歷史中鮮為人知的秘密。了解歷史,掌握現在,擁有生活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絡

往期文章連結:

歐陽修的才華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這3個因素決定的

糜芳兩次易主,1次被曹操所逼,1次與關羽不和,最後結局慘痛

相關焦點

  • 以範仲淹之才及士人中的名望,為什麼沒有入中書省為相呢?
    可範仲淹這個人性格太過耿直,這是影響他仕途的主要原因,但他已經作到參政知事,即副宰相,可在「慶曆新政」中得罪人太多,再加上宋仁宗對改革的決心不堅定,最終慶曆改革失敗,範仲淹被貶到地方。任何人都喜歡阿諛奉承之人,包括英明的皇帝也不例外,李世民表面上喜歡魏徵直諫,內心裡其實恨死他了,只不過是互為利用吧了!
  • 範仲淹的一首邊塞詞,最後一句充滿了人生的悲涼,令人讀後落淚
    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四大發明中的三項(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都誕生在宋仁宗時代。其中北宋名臣範仲淹就是其中一位德才兼備的全才。範仲淹當真是文武雙全,他是一位心憂天下、悲憫蒼生的將軍,同時還是一位詩人、詞人。宋仁宗時代相對是太平的,但是邊境的騷擾依然存在。而範仲淹就是能委以重任的大將。
  • 《宋仁宗》:庸常君主與巨公輩出的時代
    差不多同步,吳鉤先生第四部釋宋作品《宋仁宗:共治時代》出版。該書《楔子》第一句,作者就給出了新聞導語般抓人的論斷:「中國曆朝帝王之中,宋朝第四位君主——宋仁宗趙禎,可謂是一位在位時間很長、存在感極低的皇帝。」
  • 範仲淹一次嶽陽樓都沒去過,他是怎樣寫出名篇《嶽陽樓記》的?
    他是個挺有能力的人。修嶽陽樓時,因為擔心被人舉報利用公款大興土木,於是滕子京想了一個點子—治理老賴。利用行政手段為民間處理壞帳死帳,代價是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做為重修嶽陽樓的資金來源。範仲淹是滕子京的死黨,特意在文章裡來了句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這不僅僅是他給好朋友戴高帽子,也是防範有心小人藉此大做文章。
  • 被眾人稱讚的範仲淹,到底好在哪裡?有什麼偉大的事跡
    宋仁宗趙禎是歷代君王裡最仁慈的一位君主,只要人沒有犯什麼十惡不赦的大罪,幾乎不會要其性命,不僅虛心納諫,而且也非常的善用人才。 宋仁宗重用的人才有很多,比如範仲淹,範仲淹字希文,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但是其中範仲淹最『慘』,因為直言納諫慘遭貶斥,宋仁宗因生母之事與養母章獻皇后劉娥產生間隙,在宋仁宗少時登位
  • 由《嶽陽樓記》看範仲淹的寬廣胸懷和遠大抱負
    同樣,嶽陽樓也因為範仲淹的記而聞名遐邇。《嶽陽樓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流傳千古,依然讓人百讀不厭,歷久彌香。這篇曠世雄文寫就的背景是範仲淹為了應好友之邀而作。當時是,慶曆四年(公元 1044 年),御史梁堅彈劾滕子京(滕宗諒)「處理戎事,用度不節」,滕子京因而被貶為嶽州(嶽陽縣)知州。
  • 《知否知否》中的韓大相公是範仲淹的好友,曾連任三朝宰相
    而在宋仁宗時期,有一個文官就出徵過西夏,這個文官就是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韓大相公。韓大相公原名叫韓琦,他從小是通曉古今文書。韓琦也是貧困出身,在他年僅3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就相繼去世了,韓琦一直寄養在兄長的家中,長兄為父,長嫂為母就發生在韓琦身上。
  • 宋仁宗是被忽略的「巨星製造機」?他身上有哪三個悖論?
    但是,在這些故事演義中,宋仁宗總是充當「背景板」,出演「路人甲」,從未唱主角。就連講仁宗身世的民間傳說《狸貓換太子》,仁宗扮演的還是小配角,真正的主角是包公。也就是說,我們在宋仁宗身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悖論:以宋仁宗朝為歷史背景的文藝作品是很多的,但宋仁宗本人卻從來不是主角,而是跑龍套、背景板。
  • 藝惠藏·朱非書法作品賞析:範仲淹《嶽陽樓記》句
    (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詩 詞 鑑 賞範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後諡號文正,史稱范文正公。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蘇州吳縣(江蘇市吳縣人)。
  • 紅杏尚書路遇宮女,愛而不得寫了首詞,宋仁宗看後:賜給你了
    仁宗一朝,承平已久,經濟發達,又因為重視科舉,由此誕生了許多風流蘊藉的文人名士。範仲淹文武兼備,以仁義之心、清正之德名傳後世。晏殊溫文儒雅,字裡行間皆有北宋的華麗富貴氣象。歐陽修一代文宗,才華橫溢、放浪形骸,北宋士子莫不為之傾倒。
  • 範仲淹沒有登過嶽陽樓?
    第二個依據是什麼呢?範仲淹的老家是在吳縣,吳縣就是今天蘇州市吳中區。吳縣在哪裡呢?不就詩在太湖邊上嗎?範仲淹雖然不是在吳縣出生的,也不是在吳縣長大的,但是他的家庭在吳縣,他的親生父親範墉去世之後,就埋在吳縣的天平山的祖墳裡面。範仲淹晚年的時候,他還在吳縣建了一個義莊,用來資助他們範家的族人。
  • 《嶽陽樓記》那麼牛,卻有人說範仲淹不該寫它,他們的說法有理嗎
    滕子京是範仲淹的多年好友,兩人同科中的進士,後又同朝為官,守望互助,感情自是不一般。滕子京任慶州知州時,被彈劾公錢私用,金額達十六萬貫。這件事觸怒了宋仁宗,按這樣的金額他本難逃一死,幸虧範仲淹和歐陽修替他求情,他才保住了小命,被貶至嶽州。到任第二年,滕子京重修了嶽陽樓,並請範仲淹為自己寫了《嶽陽樓記》。
  • 《清平樂》中宋仁宗的寶貝女兒徽柔,名字從哪兒來的?
    沐沐 中華書局1912電視劇《清平樂》播到現在,劇情在能把宋仁宗催眠了的朝堂論政和後宮沒有太大波瀾的小情小緒中,緩慢推進著。就在前幾天,萬眾期待的大宋公主終於上線了,這是一個官家期盼了許久,帶著全天下人祝福降生的天之嬌女。
  • 怪論俠義(次章)原來包公並非文曲星下凡,而是奎木狼轉世
    各位讀者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想必有些差異,這似乎與大家心裡原來的想法不同。在絕大多數中國人心中,包公是文曲星下凡,這是千百年來固有的觀念。直到科技昌明的今天,很多地方的學子在高考前都會拜包公,就是為了自己在高考時有個好的發揮。
  • 範仲淹作《嶽陽樓記》時到過嶽陽樓嗎
    範仲淹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描述了嶽陽樓和洞庭湖優美的自然風光,而其中所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境界,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畢生努力追求的目標。自此之後,嶽陽樓便名冠天下,使人們無不嚮往之。但是誰又能想到,寫下這篇奇文,為人們介紹和宣傳嶽陽樓的范文正公,自己當時卻還沒親臨過煥然一新的嶽陽樓。這又是為什麼呢?
  • 這是謊言,看趙匡胤和趙光義的行為就知道了
    據說,誓碑留言是每一位宋朝皇帝登基時必須要先看一遍的,這個誓碑留言的真假,現在已經很難辨明,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是真的,但小編以為,這是杜撰出來的,原因就在於,傳說中寫下這些規定的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期間,殺掉的士大夫及文官就不在少數。
  • 範仲淹是北宋哪個皇帝之間的人 十殿閻羅都是誰轉世
    範仲淹時代的皇帝是宋仁宗趙禎。範仲淹,字希文,漢族。吳郡吳縣人。北宋時期名臣,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更名朱說。範仲淹的朝代是哪一個朝代在傳說中陰曹地府共有十位閻羅,號稱是陰間的天子,並稱十殿閻羅,他們每人掌管一殿,職責不同,分工明確。其中包拯就是第五殿的閻羅王,那你知道其他九殿的閻羅都是誰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十殿閻羅的位置並不是固定的,只要人間有至忠至孝的人,都可以到下界去做天子。
  • 與唐太宗齊名千古一帝,不是秦皇漢武!他去世時萬民痛哭
    與唐太宗齊名千古一帝,不是秦皇漢武!他去世時萬民痛哭,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宋仁宗趙禎,據史書記載,宋仁宗去世時,舉國上下都是一片哀嚎,都城陷入癱瘓,各家各戶上街奔走相告,表達對他的不舍。甚至連乞丐和小兒都知道一位偉大的皇帝去世也都是默默落淚,在遠離都城的山區都有人看見許多垂淚的婦人。
  • 《嶽陽樓記》範仲淹千古名篇,有著神秘莫測的色彩,原來是青樓
    這是《嶽陽樓記》最為經典的一段,可以說範仲淹已經達到了一個頂峰!為古今文人樹立了道德情操的標尺,安邦濟世為我所願,這是一種酣暢淋漓的精神寫照。可以說我和許多人都被老師逼迫背誦古文,唯有《嶽陽樓記》背起來真的很酸爽!   這篇文章,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重修嶽陽樓,請求範仲淹寫的。
  • 貓咪臨死前會躲起來,並不是要默默離去,而是因為這四個原因!
    而養過貓咪的人也會發現,當貓咪生命垂危,意識到自己可能要死的時候,貓咪就會找個地方躲起來,不讓別人看到。很多鏟屎官認為,這是貓咪不想讓主人傷心難過才這樣的,但其實並不是這樣。貓咪在臨死之前總會找地方躲起來,背後原因是這樣的,我們都誤解貓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