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上的一個新的旋轉讓科學家更近距離地研究量子的怪異性

2020-11-04 工程學習

藝術家在普林斯頓大學開發的測量和控制量子旋轉的方法的渲染。來源:雷切爾·達維多維茨

當原子非常接近時,它們會開發有趣的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可以利用這些相互作用來創造新一代的計算技術和其他技術。由於光學顯微鏡的基本局限性,量子物理學領域的這些相互作用已被證明是難以進行實驗研究的。

現在,由電氣工程助理教授傑夫·湯普森領導的普林斯頓研究小組已經開發出一種控制和測量原子的新方法,這種原子非常接近,光學透鏡無法區分它們。

在10月30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他們的方法利用納米尺度光電路中微調的雷射激發晶體中緊密空間的鈾原子。研究人員利用每個原子對雷射頻率或顏色稍有不同的反應這一事實,使研究人員能夠解析和控制多個原子,而無需依賴它們的空間信息。

在傳統的顯微鏡中,當兩個原子的分離低於稱為衍射極限(大致等於光的波長)的關鍵距離時,它們之間的空間會有效消失。這類似於兩顆遙遠的恆星,它們出現在夜空中作為單一光點。然而,這也是原子開始相互作用,產生豐富而有趣的量子力學行為的規模。

"我們總是想知道,在最基本的層面上——固體內部,晶體內部——原子到底能做什麼?他們是如何互動的?" 物理學家安德烈·法倫說,他是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沒有參與這項研究。"這篇[紙]打開窗口,研究非常非常接近的原子。

研究原子及其在小距離的相互作用使科學家能夠探索和控制一種被稱為自旋的量子屬性。作為一種動量形式,旋轉通常被描述為向上或向下(或兩者兩者,但這是另一個故事)。當兩個原子之間的距離變得非常小(只有十億分之一米)時,一個原子的旋轉會對另一個原子的自旋產生影響,反之亦然。當旋轉在這個領域相互作用時,它們可能會糾纏在一起,科學家用這個詞來描述兩個或兩個多粒子,這些粒子是密不可分的。糾纏的粒子的行為就像它們共享一個存在,無論他們後來變得多麼遠。糾纏是將量子力學與古典世界分離的基本現象,是量子技術視覺的中心。新的普林斯頓裝置是科學家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研究這些自旋相互作用的墊腳石。

新普林斯頓新裝置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有可能一次處理數百個原子,從而提供一個豐富的量子實驗室來收集經驗數據。對於希望解開現實中最深的奧秘,包括糾纏的怪異本質的物理學家來說,這是一個福音。

這種調查不僅僅是深奧的。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工程師們一直試圖利用量子現象來創造複雜的信息處理和通信技術,從能夠解決其他不可能解決的問題的新興量子計算機的邏輯構建基塊,到能夠將機器連接到不可破解的量子網際網路的超安全通信方法。為了進一步開發這些系統,科學家需要可靠地糾纏粒子,並利用它們的糾纏來編碼和處理信息。

湯普森的團隊看到了機會。研究人員稱,傳統上在雷射和磁體中使用過,由於難以觀測,因此在量子系統中並沒有被廣泛探索。該團隊在2018年取得了突破,開發一種增強這些原子發出的光的方法,並極其有效地檢測該信號。現在,他們已經表明,他們可以通過集體做到這一切。

當雷射照亮原子時,它激發它們,使它們以獨特的頻率發出微弱的光,但足夠細膩地保持和讀出原子的自旋。這些頻率會根據原子的不同狀態如此巧妙地變化,因此"向上"有一個頻率,"向下"有另一個頻率,並且每個原子都有它自己的一對頻率。

"如果你有這些量子位,它們都會以非常不同的頻率發出光。因此,通過仔細調整雷射的頻率,一個或另一個的頻率,我們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即使我們沒有能力空間解決他們,"湯普森說。"每個原子都看到所有的光,但它們只聽它們被調諧的頻率。

然後,光的頻率是旋轉的完美代表。上下切換旋轉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種計算方法。它類似於在經典計算機中打開或關閉的電晶體,產生我們數字世界的零和零。

為了形成一個有用的量子處理器的基礎,這些量子位需要更進一步。

湯普森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論文的兩位主要作者之一陳松濤說:"這種相互作用的強度與兩個旋轉之間的距離有關。"我們希望將它們關閉,以便我們可以進行這種相互交互,並使用此交互創建量子邏輯門。

量子邏輯門需要兩個或兩個多糾纏的量子位,使其能夠執行獨特的量子操作,如計算蛋白質的摺疊模式或在量子網際網路上路由信息。

湯普森在美國能源部新的1.15億美元量子科學計劃擔任領導職務,他的使命是讓這些量子位達到軌道。在量子優勢聯合設計中心的材料推力中,他領導了計算和聯網的子量子。

他的 erbium 系統是一種在網絡應用中特別有用的新型量子位,可以使用現有的電信基礎設施運行,通過矽器件和光纖以編碼光的形式發送信號。這兩種特性使 erbium 比當今最先進的固態量子位具有工業優勢,這些量子位通過可見光波長傳輸信息,這些波長與光纖通信網絡不通用。

不過,要大規模運行,還需要進一步設計 erbium 系統。

雖然團隊可以控制和測量其量子位的自旋狀態,無論他們有多近,並使用光學結構來產生高保真度測量,但他們還不能根據需要排列量子位以形成雙量子位。為此,工程師需要找到不同的材料來承載原子。這項研究的設計是銘記未來改進的。

"我們做這個實驗的主要優點之一是,它與電子學的主機是什麼有關,"電氣工程六年級研究生、論文的兩位主要作者之一穆克提克·拉哈(Mouktik Raha)說。"只要你能在裡面放 erbium, 它不緊張, 你就可以走了。

相關焦點

  • 利用雷射觀察原子的旋轉使得科學家可以清楚的看透量子的神奇性
    《科學》雜誌上,發表了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的研究論文,開發出了一種控制和測量原子的新方法,新方法可以更進一步地了解量子世界的怪異。 他們的方法是在納米級光學電路中,使用微調雷射器來激發晶體中間隔很近的原子。
  • 中美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分子與原子糾纏建立混合量子系統
    中美兩國科學家通過連接或「糾纏」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增強了他們在量子水平上對分子基本性能的控制,展示了一種通過構建可混合的量子信息系統來操作、存儲和傳輸不同形式數據的方法。這一題為:「原子與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 between an atom and a molecule)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今天剛出的《自然》雜誌上。
  • Science:利用雷射使得科學家可以清楚地看透量子的神奇性
    這些相互作用在量子物理的真實王國中的研究被證明是在實驗研究中非常難以開展相應研究的,這是因為光學顯微鏡技術的限制。但這一困境被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團隊攻克了,Jeff Thompson,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的助理教授,發展了一個新的控制和測量原子的辦法,可以實現非常近距離的清晰的觀察原子並區分他們,卻不需要採用光學透鏡來觀察。
  • IBM量子計算研究取得突破 科學家可以控制單個原子
    IBM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突破,它展示了一種控制單個原子量子行為的方法。這一發現為量子計算展示了一個新的基石。研究小組演示了利用單個原子作為量子信息處理的量子位。量子位是量子計算機處理信息能力的基本要素。
  • 物理學家將15萬億個原子連接在一起,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
    物理學家將一種15萬億個原子連接在一起,從而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這是一種稱為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這一發現可能是一個重大突破,它可以創造出更精確的傳感器來檢測時空中的波動,稱為重力波,甚至可以認為是遍布宇宙的難以捉摸的暗物質。
  • 「人造原子」賦予量子計算機更穩定的計算
    早在2013年,科學家就在矽材料上首次製造出了量子比特的雛形,但真正讓人興奮的是,最新的研究發現,擁有更多電子的人造原子,其量子位元比之前認為的要強大得多。更多的電子意味著在量子計算機中進行計算時更可靠。「這很重要,因為僅基於一個電子的量子位可能非常不可靠。
  • IBM 量子計算研究取得突破,科學家可以控制單個原子 | 每日安全資訊
    IBM 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突破,它展示了一種控制單個原子量子行為的方法。這一發現為量子計算展示了一個新的基石。
  • 全球量子信息資訊周報(7.13-7.19)
    (圖片來源:新浪科技)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物理學家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他們將15萬億個原子組成的「熱雲」通過量子糾纏的方式關聯起來。該發現或許將成為一項重大突破,幫助科學家製造更精確的傳感器,用於探測引力波或可能遍布宇宙的神秘暗物質。
  • 近期科學家在450開爾文高溫下實現15萬億個原子的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一個微觀對象(如電子或原子)失去了獨立性的過程,通過該過程從而變得更好地相互協調。糾纏是量子技術的核心,它有望在計算、通信和傳感(例如檢測引力波)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眾所周知糾纏狀態是非常脆弱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很小的幹擾也可以消除糾纏。基於這個原因,當前的量子技術需要非常費力地將與它們一起工作的微觀系統分離,並且通常需在接近絕對零的溫度下運行。
  • 重大研究成果:首次成功測量單個原子質量的無窮小變化
    量子力學打開了世界的新門:當原子通過電子的量子躍變吸收或釋放能量時,它變得更重或更輕。這可以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E = mc2)來解釋。但是,對單個原子質量的變化來講影響甚小。最近,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還是成功地首次測量了單個原子質量的這種極為微小的變化。
  • 原子世界的基本理論,物理學家創造出:創紀錄的量子運動!
    原子世界的基本理論,物理學家創造出:創紀錄的量子運動!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使離子(帶電原子)精確地顯示量子級運動的數量——任何特定的100包能量或「量子」,是之前17包能量的5倍多。量子力學,原子世界的基本理論,指出能量被釋放或吸收在被稱為量子的小塊或包中。
  • 科學家第一次看到量子物理直接影響細胞中生化反應的證據
    關於它們的視覺系統,能"看到"我們星球的磁場,這是量子物理學和生物化學的一個巧妙的技巧,能幫助它們導航很遠的距離。現在,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直接觀察到一種假設的關鍵反應,該反應被認為是鳥類以及許多其他生物背後的才能,它們可以感知行星兩極的方向。重要的是,這是量子物理直接影響細胞中生化反應的證據——我們早就假設了這一點,但之前從未見過如此。
  • 矽「量子點」中的人造原子為量子計算創建穩定的量子位
    在今天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中 ,新南威爾斯州量子計算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在矽「量子點」中創建人造原子,矽是量子電路中的一個微小空間,其中電子被用作量子位(或量子位),即電子的基本單位。量子信息。
  • 新研究實現15萬億個原子量子糾纏
    當量子糾纏發生的時候,兩個電子或原子將損失各自的「個性」,與另一方實現協調。量子糾纏是量子技術推動計算機、通信和偵測引力波等領域發展的核心基礎。因此,科學家花很多力氣隔離系統,讓它們互不幹擾,比如常見的手段是將系統溫度降至接近絕對零度。西班牙光子科學研究所(ICFO)的一份新研究,成功地讓原子在450開爾文的高溫下實現量子糾纏。這個溫度比多數現有量子系統使用的溫度高出幾百萬倍。而且,這個系統內原子之間沒有任何隔離,它們互相之間每幾微秒就會發生碰撞,每次撞擊都會隨機改變原子周圍的電子旋轉方向。
  • 澳科學家製作無核的「人造原子」:電子越多,量子計算越穩定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安德魯德祖拉克(Andrew Dzurak)團隊自2013年起就在矽材料中製造沒有原子核的「人造原子」,電子們在一個平面上圍繞圓心旋轉。他們發現,隨著電子數的增加,這些人造原子的電子也會組成不同級別的殼層,表現出特定的規律。
  • 成功構建混合量子系統,量子計算機更近一步
    NIST實驗成功地將原子離子中電子的性質與分子的旋轉態糾纏在一起,因此對一個粒子的測量將控制另一個粒子的性質。這項研究建立在該小組2017年展示的分子量子控制的基礎上,該演示將長期以來用於操縱原子的技術擴展到由多個原子結合在一起的分子提供的更複雜、可能更富有成效的領域。分子和原子一樣,具有不同的內部能級,但也以許多不同的速度和角度旋轉和振動。
  • 科學家玩「旋轉木馬」,把量子態相干性提高了上萬倍
    8月13發表在《Science》[1]的一篇文章,使用了一個簡便的方法,讓量子態的相干性提高了上萬倍。相干時間是「魂」所謂相干時間,指的是量子比特保持其疊加狀態的持續時間的長短。在進行量子計算實驗室,所有的量子操作要在量子退相干之前完成,才能保證量子操作的保真度。
  • 世界上第一臺只有三個原子大小的量子冰箱誕生
    據 Nanowerk News 2 月 1 日報導,新加坡的研究人員建造了一個只有三個原子大的冰箱。這種量子冰箱不會讓你的飲料冷卻,但它是它是物理學在最小尺度上運行的絕佳證據。
  • 「令人驚奇的結果」:450開爾文高溫的15萬億個原子的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一個微觀對象(如電子或原子)失去了獨立性的過程,通過該過程從而變得更好地相互協調。糾纏是量子技術的核心,它有望在計算、通信和傳感(例如檢測引力波)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眾所周知糾纏狀態是非常脆弱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很小的幹擾也可以消除糾纏。
  • 科學家成功讓量子比特相干時間延長一萬倍
    多虧了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的努力,量子比特(qubits)現在可以更長久地保存量子信息。通過結合軌道運動和原子內部旋轉,研究人員將保持時間(或相干時間)提高到了10毫秒,比之前的記錄長了1萬倍。由於相干時間的延長使得自旋軌道量子位成為製造大型量子計算機的理想對象,因此信息保留能力的提高對信息技術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他們於7月20日在《自然材料》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