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到底是誰拖累了世界經濟?

2020-12-05 環球網

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的復甦也會發生外溢效應。但是,世界經濟復甦緩慢,是中國拖累的嗎?當然不是。讓我們細數一下。

美國是第一大國,經濟復甦緩慢,決定了世界經濟不可能快速好轉

2011年到2015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分別是1.6%、2.2%、1.5%、2.4%、2.6%。2015年4季度美國GDP不變價環比折年率增長1%,消費對美國GDP增長的拉動佔據主導地位,其中個人消費支出拉動貢獻了1.38個百分點。美國的經濟增長,主要惠及於美國國內人民,相較而言,對世界福利貢獻不大。美國雖然有大量進口,但進口商品的價格水平較低,幫助降低了美國的通脹預期。

海外投資者2015年12月份合計持有美國國債61,658億美元,較上月增加401億美元。中國和日本是美國國債海外主要的持有者, 12月份兩國分別持有20.21%和18.21%。另外,石油輸出國持有4.74%,英國持有3.54%。美聯儲去年12月17日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提升至0.50%,聯邦基金利率隨之走高,國際資本回流美國,引發多國金融市場動蕩。美國經濟發展依然利用了大量的國際資本。

按百分比計算,美國在1996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28.3%,1997年為29.6%,而到1998年則飆升到47%。世界銀行預測,未來三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在3%左右波動。美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2016年為20.9%,2017年降到17.4%,到2018年進一步降到15.7%。

歐元區經濟增長乏力,各國協調繁雜,不可能短期恢復活力

2011年到2015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分別是1.8%、-0.4%、0.2%、1.5%、1.9%。歐元區2015年三季度GDP季調同比上漲1.6%,增長乏力。歐元區基準利率維持在0.05%,實際利率為-0.25%,繼續執行寬鬆貨幣寬鬆政策。2016年1月份,歐元區M1、M2和M3同比增長分別為10.4%、5.4%和5.0%,當月歐元區CPI同比上升0.30%。

2016年1月份,歐元區19國一般政府債務未償還餘額佔GDP比例為75.99%,較上月增加0.24個百分點;歐元區19國一般政府債務未償還餘額平均利率為2.83%。

歐元區作為當前一體化最高的區域化經濟組織,在制定措施、應對危機上,依然不如一個主權國家便利。所以,雖然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技術也處在領先地位,但在對世界的貢獻率上卻屢創新低。

日韓在拉動世界經濟貢獻率上日漸邊緣化

2011年到2015年,日本經濟增長率分別是-0.5%、1.7%、1.6%、-1.0%、0.6%。日本作為第三大主權國家經濟體,2015年4季度,GDP同比增長0.5%,增幅較上季度放緩1.2個百分點;2016年1月份工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3.84%。

2015年12月份,日本失業率為3.1%,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當月日本勞動人口有6588萬人,1997年6月勞動人口為6908萬人,整體呈下降態勢。

2015年4季度,韓國GDP同比增長3.04%,比上季度走高0.32個百分點。2016年1月份,韓國進口額同比下降20.0%,降幅擴大0.8個百分點。當月對中國實現貿易順差25.87億美元。

日韓雖然在亞洲經濟增長中發揮作用較大,但體量在世界經濟中已經下降,在拉動貢獻率上日漸邊緣化。

金磚國家出現些許分化

2011年到2015年,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率分別是6.3%、5.2%、5.0%、4.6%、4.0%,增長速度明顯快於同期發達經濟體。2016年1月,俄羅斯CPI同比上漲9.8%,為近15個月以來首次跌入個位數增長;工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2.59%,製造業企業家信心指數小幅走高至-7,3季度GDP同比下降4.15%,4季度恐延續收縮態勢。

2016年1月巴西廣義消費者物價指數(IPCA)同比上升至10.71%。2015年12月份工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1.9%,3季度巴西GDP同比收縮4.45%,4季度跌幅恐加大。

2016年1月,南非CPI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至6.23%,去年3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緩至1.01%,為2010年以來的最低增速。

2015年4季度GDP同比上漲7.26%,12月CPI同比上升6.32%,比上月走低0.4個百分點,當月工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34%,連續2個月負增長。

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中重要的發動機和穩定器

2015年4季度,當季美國GDP同比增長1.88%,日本增長0.66%,印度增長7.26%,中國增長6.8%。美國、中國、印度、日本較上季均有所放緩。中國依然是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實際有效匯率顯示,2016年1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為129.62,美元和英鎊分別為115.99、112.32,日元和歐元分別為74.81、90.82。從2010年以來看,人民幣仍是最強貨幣,而日元表現最弱。

日前國務院公布了《2015年量化指標任務完成情況》,除進出口增長指標外,25項主要指標任務完成了24項,其中2/3以上超目標完成。唯一沒有完成的指標是進出口增長,其中價格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比如單就原油來說,雖然進口總價值有所下降,但進口數量卻是上升的。鐵礦石的情況也很類似。中國保持了世界第一貿易大國的位置,這使得中國雖為第二大主權國家經濟體,但它對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繼續處在美國之上。

2009年到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分別是0.03%、5.4%、4.2%、3.4%、3.3%、3.4%、3.1%,中國為9.2%、10.6%、9.5%、7.7%、7.7%、7.3%、6.9%,遠高於同期全球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增大,居全球第一。

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直接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進口了世界各國大量的商品。我們的進口額仍然高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去年增長了8.8%,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增長了2.2%,礦物肥料和化肥增長了16.7%,天然及合成橡膠進口增長了15.3%,糧食和其他一些產品進口也都有增長。

二是對其他國家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我們去年非金融類對外投資1180億美元,增長了14.7%;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增長了18.2%。

如果計算我們的貢獻率,2015年度我國GDP的增量,除以世界GDP的增量,已經超過25%,我們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我國2014年、2015年的貢獻率已經連續高於美國。

事實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全球近10年來各種「下行」壓力中相對最健康的一個。中國的放緩還包括了減排等正效應,不像美國、歐洲那樣,通過貨幣寬鬆向其他國家轉嫁危機。中國股市相對封閉,其波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都很有限,說它傷害了世界經濟,就更加經不起推敲。

所以「中國經濟拖累世界經濟」這個說法沒有道理,站不住腳。世界經濟恢復緩慢,原因很多。本輪衰退的嚴重程度決定了復甦的困難程度,全球經濟失衡不會短時期內得到矯正,結構性改革也不會在短時期內順利完成;同時信貸需求疲弱、銀行去槓桿化的順周期操作以及本輪美聯儲加息對國際資本流動的擾動,都增加了復甦的難度。

(中央黨校世界經濟室主任 劉東)

相關焦點

  • 經濟觀察:中國外貿「全球第一」是怎樣煉成的?
    原標題:經濟觀察:中國外貿「全球第一」是怎樣煉成的?   14日,中國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績單:全年進出口總值超過3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出口總值達17.93萬億元,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國際市場份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成為全球貨物貿易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更加鞏固……   用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的話說,2020年中國外貿
  • 「雙11」帶來國際共振效應 成為觀察中國經濟活力的窗口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雙11」帶來國際共振效應——「觀察中國經濟活力的一扇窗口」「『雙11』已經成為一場國際盛會,觸角遍及世界各地。」巴西聖保羅大學經濟學教授亞歷山大·菲格雷多表示。在「雙11」巴西推廣活動中,菲格雷多以「非常優惠的價格」搶購了一部華為手機。
  • 經濟觀察報經濟學人問卷調查:2019年中國經濟三大考題是什麼?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實習記者 吳培源 經過2018年的劇烈調整,中國宏觀經濟在2019年會聚焦在三個問題上:如何穩住基建投資,如何調整去槓桿的方向和節奏,如何真正落地改革。2018年4月,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發生了變化。
  • 高善文經濟觀察:美元指數震蕩,人民幣大幅貶值
    好買說: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全球經濟復甦從今年年初開始分化,美國經濟保持強勁,而歐元區、日本經濟復甦放緩,人民幣貶值從六月下旬開始加速。權益市場除受到信用緊縮和中美貿易摩擦的壓制外,近期資本外流的憂慮擾動市場情緒。
  • 「雙11」帶來國際共振效應—— 「觀察中國經濟活力的一扇窗口」
    「『雙11』已經成為一場國際盛會,觸角遍及世界各地。」巴西聖保羅大學經濟學教授亞歷山大·菲格雷多表示。在「雙11」巴西推廣活動中,菲格雷多以「非常優惠的價格」搶購了一部華為手機。「我向許多朋友推薦了這場購物盛宴,『雙11』拉近了中國和我們的距離。」
  •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成功舉辦《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
    中國發展網訊 2020年11月20日,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中國商務出版社、中央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黃埔)研究院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會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貿發展機遇與挑戰高峰論壇,來自中商智庫、商務部研究院、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山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特邀嘉賓以及校內外師生共
  • 觀察到底對微觀世界有啥影響?
    上一期我們談到量子力學和人的意識有啥關係,其實目前科學家只認可「觀察」會影響到微觀世界,並不承認人的意識會影響到微觀世界。但是不少網友認為「觀察」本身也是起源於人的意識,所以並不能立即否定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影響,今天我將進一步揭示「觀察」對微觀世界到底有啥深刻影響。
  • 世界經濟面臨哪些「灰犀牛」?
    原標題:世界經濟面臨哪些「灰犀牛」?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製造業與貿易的周期性復甦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相對穩定的發展下,世界經濟出現向好勢頭。進入二季度後,多家機構調高了對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速的預期。但是,世界經濟中的深層次問題仍未解決,威脅增長的主要風險存在已久,乃至於人們幾乎習以為常。
  • 回顧:2012年1月國際形勢觀察(6大事件)
    (二)敘利亞局勢日趨惡化,國際社會密切關注 從2011年3月至今,敘利亞國內動亂已有10個多月,至今仍然僵持不下。儘管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已經向敘利亞派遣了觀察團,但敘利亞局勢仍日趨惡化,衝突不斷升級,甚至觀察團成員也遭到襲擊。在國內局勢僵持不下、國際壓力持續不斷的情況下,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於1月10日在大馬士革大學發表公開講話,爭取民眾和國際社會的同情。
  • 《中國經濟觀察》論壇:經濟學理論前沿問題探討
    《中國經濟觀察》論壇:經濟學理論前沿問題探討1月8日在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舉辦了「《中國經濟觀察》論壇:經濟學理論前沿問題研討會」,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陳寶生、著名經濟學家林崗、李曉西、何自力、黃桂田、張宇、沈坤榮、黃少安等首都1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經濟每月談:一季度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分析
    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到現在八年了,世界經濟增長仍然是復甦乏力。今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另外我們自己是面對著持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究竟怎麼樣,大家都很關心。第一,國際貿易和投資放緩,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動力弱化。大家知道世界貿易和投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但是這個引擎在弱化。剛才曉強主任也提到IMF的預測,多年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都快於GDP增長速度。按照過去30年,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是全球GDP增長速度的2倍,按照1997年到2006年,國際上全球GDP增速平均是4%,但是國際貿易增速是6.8%,也大大快於GDP的增速。
  • A股:券商、科技拖累指數!A股震蕩回落,意味著什麼?
    觀察今天A股盤面上的表現,其中民航機場、旅遊酒店、石油行業、白酒等板塊表現相對較為搶眼,而黃金,汽車行業等跌幅居前。 這其中民航機場、旅遊酒店以及石油行業的走強,主要是和市場預期經濟恢復速度會有所加快有關。
  • 蔡昉:觀察中國經濟要走出經驗主義誤區
    ——訪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  觀察經濟現象的方法、理論偏好,往往會對觀察結果產生影響。近期,兩家國際評級機構下調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引起廣泛關注。如何從理論的層面撥開悲觀論調的重重迷霧?
  • 宏觀和微觀,到底該信誰?——兼評4月份經濟數據(海通宏觀姜超、於博)
  • 這個悲慘世界,喪鐘到底為誰而鳴?
    今天,庫叔帶庫友們重讀海明威,看當下的「喪鐘」到底是「為誰而鳴」。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文:關山遠編輯:謝芳 瞭望智庫1喪鐘到底為誰而鳴?這個比喻的最後幾句是,「無論誰死了,都使我察覺到自己的末日即將來臨,因為我是人類中的一員。然而,喪鐘到底為誰而鳴?它是為你敲響的。」這正切合海明威小說的主旨,即戰爭給人們帶來了災難,卻促使人們醒覺和更緊密地團結。
  •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 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動能
    大部分國際機構與國際媒體也認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將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動能。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明年有望達8.2%;世界銀行的預測顯示,中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1.6%,在2021年增速將達7.9%。
  • 專家: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特點分析
    2010年,世界經濟在經濟刺激計劃和寬鬆貨幣政策的支撐下,復甦勢頭較為強勁。2011年,儘管國際經濟環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國經濟刺激計劃基本結束,世界經濟、貿易和工業生產難以保持2010年的反彈性增長,增速可能明顯放緩;就業、赤字、債務、產能過剩、通脹、資本流動等引發的不確定性風險可能繼續釋放,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可能進一步分化。
  • 疫情後的世界發展格局觀察
    疫情引發的問題、分歧、矛盾或衝突,是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再次嚴重衝擊了二戰之後形成的世界發展格局和全球經濟秩序。從全球治理體系、投資貿易體系、發展模式、科技顛覆、地緣政治等諸多方面看,世界已處於劇烈動蕩的大變局中。面對當前局勢,中國審時度勢提出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思路。發展離不開更為穩定與友善的國際環境。
  • 兩會每日觀察丨看中國經濟,有這樣三個維度
    兩會每日觀察丨看中國經濟,有這樣三個維度兩會議題很多,經濟無疑是重中之重。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中國經濟該怎麼看和怎麼幹?習近平總書記5月23日上午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此前一天他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
  • 西部世界第三季:黑爾體內的本體到底是誰?
    在《西部世界》第三季中,關於黑爾(Hale)體內的本體到底是誰 引起了大家的熱議!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 這個神秘的角色到底是誰?在第二季結尾,德妹以黑爾的形態帶著五個心智球離開了西部世界。來到人類世界後,德妹重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