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帶來國際共振效應 成為觀察中國經濟活力的窗口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雙11」帶來國際共振效應——「觀察中國經濟活力的一扇窗口」

「『雙11』已經成為一場國際盛會,觸角遍及世界各地。」巴西聖保羅大學經濟學教授亞歷山大·菲格雷多表示。在「雙11」巴西推廣活動中,菲格雷多以「非常優惠的價格」搶購了一部華為手機。「我向許多朋友推薦了這場購物盛宴,『雙11』拉近了中國和我們的距離。」

邁入第十二個年頭,「雙11」購物節再一次在全球掀起消費熱潮。美國市場觀察網站日前報導,「雙11」購物節是一年中最繁忙的網購日之一,而且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時尚界和零售業人士從這一購物節中看到未來巨大的消費潛力。

據菲律賓ABS—CBN電視臺報導,廚具、裝飾品、床上用品等居家用品在今年的「雙11」購物節中更受歡迎。據東南亞電商巨頭來贊達統計,今年有超過35萬個品牌和賣家加入「雙11」活動,吸引8000萬消費者選購。來贊達泰國跨境電商負責人藍其說,今年來贊達泰國加大了海外倉儲的建設步伐,讓跨境商品可以更快到達泰國消費者手中。

「雙11」促銷活動的範圍之廣、力度之大也吸引了歐洲媒體關注。歐盟「零售詳情」網站分析稱,全球6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有4個在中國,「中國電子商務已開始向海外拓展,在這一領域,中國企業處於領先地位 」。不少歐洲電商企業開始「跟風」舉辦「雙11」活動。歐洲最大電子商務企業之一mediamarkt推出了「單身日」黑色11月促銷活動,比利時電子電器網站「範登博雷」在官網首頁張貼大幅促銷海報,並解釋「雙11」的含義。

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並率先實現經濟復甦,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增長的重要力量。今年「雙11」前,編組50輛、滿載乳製品的火車從波蘭馬拉舍維奇出發,抵達武漢吳家山站。這是波蘭至中國的首趟「乳製品專列」,主要為中國電商企業備戰「雙11」提供充足穩定的貨源保證。

「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中國經濟迅速恢復,這對我們以出口為主的公司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捷克策爾瓦波西米亞水晶公司董事長策爾瓦說。日前,他們把產品帶到第三屆進博會上,希望捷克水晶能俘獲更多中國消費者的心。

「今年的『雙11』活動是有史以來國際影響力最大的一次,許多美國商家藉此進軍中國市場。」彭博社認為,對正處於恢復階段的美國品牌而言,中國市場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雙11』銷售持續火熱,再次證明『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泰國法政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阿頌西對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光明前景充滿信心,「中國市場內需強勁,是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後疫情時代,消費者轉變消費方式,為電子商務的成長帶來更多機會。「消費能力的釋放將推動中國經濟優化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實現良性循環。」菲格雷多表示,中國市場不斷發展壯大,消費能力的提升讓民眾對多樣化、高品質的進口商品有了新的需求,這為其他國家和地區帶來巨大發展機遇。

「『雙11』已經成為經濟學家和國際輿論觀察中國經濟活力的一扇窗口。」比利時賽百思中歐商務諮詢公司執行長弗雷德裡克·巴爾丹指出,「雙11」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和消費的強勁復甦態勢。「作為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中國消費者在『雙11』釋放的巨大消費潛力,顯示出中國經濟的龐大體量和蓬勃活力。中國強勁的內生動力不僅將有力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也將為全球各地的商家提供新機遇,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動力。」

(本報北京、裡約熱內盧、曼谷、布魯塞爾、華沙11月12日電 記者俞懿春、李曉驍、趙益普、張朋輝、于洋)

相關焦點

  • 「雙11」帶來國際共振效應—— 「觀察中國經濟活力的一扇窗口」
    「『雙11』已經成為一場國際盛會,觸角遍及世界各地。」巴西聖保羅大學經濟學教授亞歷山大·菲格雷多表示。在「雙11」巴西推廣活動中,菲格雷多以「非常優惠的價格」搶購了一部華為手機。「我向許多朋友推薦了這場購物盛宴,『雙11』拉近了中國和我們的距離。」
  • 「雙11」火爆消費折射中國經濟巨大潛力
    從11月1日至11日0點09分,京東「11.11全球熱愛季」累計下單突破2000億元,均創造了新的消費紀錄。和往年不同,從10月下旬開始,許多電商平臺已經陸續啟動預熱活動,將種類繁多的商品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相關分析指出,「雙11」的消費熱點將為市場回暖帶來更多積極因素,成為點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 「雙11」等購物節相繼興起 交易額屢攀新高
    「雙11」等購物節相繼興起,交易額屢攀新高——  借力購物節 激活大消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華林  當前,以「雙11」為代表的各類購物節已不僅是社會消費的一次性集中釋放,更重要的是為供需聯動提供紐帶,為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提供難能可貴的測試機會。
  • 顫振效應帶來的危害比共振大?
    (圖片來源:Pinterest)1940年11月7日上午,塔科馬海峽吊橋戲劇性地坍塌了,成為了現代橋梁的失敗案例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塔科馬海峽吊橋是當時世界排名第三的懸索橋,緊隨喬治華盛頓大橋和金門大橋之後,它將塔科馬連接到普吉特灣的吉薩普半島,並於1940年7月1日正式開放通車。而僅僅過了四個月,在適當的風力下,橋梁在共振頻率的驅動下產生了不可控的振蕩和扭轉。
  • 700億件快遞背後的中國潛力 折射出中國經濟活力
    500億、600億、700億……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從9月10日到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實現了「三連跳」。今年人均快遞量已達50件,再創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際,中國快遞業的表現分外亮眼。這是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國內消費回暖的直觀體現,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蓬勃活力。
  • 連平:四重因素將產生共振效應 協同支持2021年中國經濟穩步回升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範子萌)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今日在2021年宏觀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上表示,全球疫情很可能在明年年中前後出現拐點;四重深層次因素將產生共振效應,協同支持中國經濟穩步回升。  展望明年全球經濟走勢,連平表示,全球疫情很可能在明年年中前後出現拐點。
  • 一諾千金創未來——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觀察
    新華社上海11月8日電題:一諾千金創未來——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觀察新華社記者季明、齊中熙、姚玉潔、周蕊這也許是三年來最為「特殊」的一屆進博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逆全球化趨勢加劇,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能否如期舉辦進博會、辦好進博會,舉世矚目。這確實也是一屆「不一般」的進博會。
  • 社會大協同進化史:從阿波羅計劃、蘋果智慧型手機到「天貓雙11」
    11月11日24時,2017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落幕,新零售能量全面爆發,「全球共振」效應凸顯,全天成交額再次刷新紀錄達到1682億元,無線成交佔比90%,全天支付總筆數達到14.8億,全天物流訂單達8.12億,交易覆蓋全球225個國家和地區。
  • 雙11天貓國際讓消費者足不出戶雲逛全球,海外品牌得以迎來爆發增長
    2020年11月11日,第12個"雙11"如約而至,這場疫情期間全球最大的消費節,是賣家大促、買家"剁手"的消費狂歡。25萬個品牌、500萬商家參與其中。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激活全球活力,吸引著萬千品牌、全球好物。海外品牌在今年天貓雙11迎來"回血"機遇。今年,有2600多個海外新品牌通過天貓國際首次參加雙11。
  •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 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動能
    大部分國際機構與國際媒體也認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將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動能。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路透社11月30日評論說,隨著產需兩端的協同發力與進出口形勢的穩步向好,中國11月官方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指數分別創下逾3年和近8年半的高位,顯示中國國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加快,經濟恢復態勢明確,有望在預期中穩定上行。美國摩根史坦利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認為,個人消費將取代出口和基礎設施投資,成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催化劑,並預測中國GDP明年將增長9%。
  • 經濟觀察報經濟學人問卷調查:2019年中國經濟三大考題是什麼?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實習記者 吳培源 經過2018年的劇烈調整,中國宏觀經濟在2019年會聚焦在三個問題上:如何穩住基建投資,如何調整去槓桿的方向和節奏,如何真正落地改革。2018年4月,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發生了變化。
  • 新華國際時評:「雙新高」折射中國經濟「穩」與「進」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雙新高」折射中國經濟「穩」與「進」  新華社記者韓墨  兩項新紀錄,為中國經濟穩中有進增添了新註腳,也生動刻畫出當今中國與世界經濟的強聯繫。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30萬億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8856.1億元,均創出歷史新高。
  •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成功舉辦《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
    中國發展網訊 2020年11月20日,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中國商務出版社、中央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黃埔)研究院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會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貿發展機遇與挑戰高峰論壇,來自中商智庫、商務部研究院、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山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特邀嘉賓以及校內外師生共
  • 從黃金周消費透視中國經濟活力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環境下,種種「報復性消費」點燃了國內旅遊、餐飲、航空等多個市場,在黃金周消費的數據和場景背後,是日漸回歸正軌的生活,是經濟加快復甦和回暖的腳步,顯示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巨大的內需潛力,折射著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消費市場強勁復甦「大家默契的笑聲、久違的感覺又回來了。」
  • 活力 在入世效應中加速釋放
    現代經濟在某種意義上已是「信心經濟」。權威人士指出:加入世貿組織給中國帶來的最大影響,主要來自信心效應與觀念效應。    信心指數一路「飄紅」    世界看好中國:全球1000家大企業看好中國,中國企業家信心指數高開高走,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走強。這一「中國經濟的信心」當作何解?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親歷者龍永圖解釋:入世給中國帶來的最大影響,主要來自信心效應與觀念效應。
  • 國際觀察:到底是誰拖累了世界經濟?
    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的復甦也會發生外溢效應。但是,世界經濟復甦緩慢,是中國拖累的嗎?當然不是。讓我們細數一下。美聯儲去年12月17日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提升至0.50%,聯邦基金利率隨之走高,國際資本回流美國,引發多國金融市場動蕩。美國經濟發展依然利用了大量的國際資本。按百分比計算,美國在1996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28.3%,1997年為29.6%,而到1998年則飆升到47%。世界銀行預測,未來三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在3%左右波動。
  • ​呼籲大合作應對大考驗,外媒聚焦讓世界讀懂開放中國和活力廣州
    從貨物貿易進出口額持續增長到利用外資的逆勢增長,從對外投資的有序發展到繼續深入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從繼續放寬市場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與14國籤訂RCEP到出臺《外商投資法》、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時間和數據都不斷見證中國堅持開放共贏,勇於變革創新,推出一系列擴大開放重大舉措,兌現了「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鄭重承諾,更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各國帶來更多市場機遇
  • 兩會每日觀察丨看中國經濟,有這樣三個維度
    兩會每日觀察丨看中國經濟,有這樣三個維度兩會議題很多,經濟無疑是重中之重。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中國經濟該怎麼看和怎麼幹?習近平總書記5月23日上午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此前一天他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
  • 無錫:物聯網與集成電路如何實現「共振效應」? - 南風窗網
    在這種強烈的共振效應下,各產業間的融合正激發出市場的活力,資源源源不斷向無錫聚集。2009年11月13日,國家將搶抓物聯網發展機遇的機會率先交到無錫手中—國務院批准在無錫建設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這是「信息化」時代發展到成熟階段後,迎來的又一輪技術革命。
  • 瑞思英語成為淘寶教育戰略合作夥伴 引爆雙11教育營銷新勢能
    近日,素質教育行業領軍品牌瑞思教育與淘寶教育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將基於瑞思優質內容和淘寶平臺支持,在接下來的雙11活動中,從「內容聯合」、「營銷聯動」、「教育互聯」三個層面創新合作,引爆教育領域營銷新勢能,全線推動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