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棟院士到廣州地化所講學

2021-01-11 中國科學院

3月2日,應中科院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邀請,中國地質科學院李廷棟院士到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講學。作為「塗光熾講壇」系列講座第四講,李廷棟作了題為「加強基礎地質研究,提高地質科技水平」的精彩報告。礦物學與成礦學以及其他實驗室的60餘名師生參加了報告會。

李廷棟首先回顧了與塗光熾院士一起工作的經歷,高度讚揚了塗光熾先生的學術水平和人格魅力。隨後,李廷棟從自己60多年地質科研和管理的寶貴經驗出發,首先介紹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地質工作的期望和關懷,接著總結了前沿性、應用基礎性和立典性三種類型的基礎地質研究的特點,重點介紹了地質研究中各大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最後他還為廣大科研人員和研究生解答了疑難問題。

相關焦點

  • 廣州地化所積極參與「中科院第三屆科學節」
    開幕式本次活動,廣州地化所承擔了「科學之美」圖片展的籌備任務,同時精心準備了地質標本、科學海報、科普報告以及參加科普演講比賽國賽的選手秀和科學教育沙龍,為公眾奉獻了一場豐富的科學盛宴觀眾駐足欣賞圖片活動現場還展出了五十餘件礦物、巖石和古生物化石等地質標本,電氣石、黃鐵礦、方鉛礦、烴源巖、矽化木、岫玉、隕石坑撞擊角礫巖等吸引了觀眾的目光;科學海報圍繞廣州地化所的科研方向
  • 廣州華景澤暉幼兒園小朋友到廣州地化所探秘神奇地球
    廣州華景澤暉幼兒園小朋友到廣州地化所探秘神奇地球 2019-01-21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李廷棟:探索地質奧秘的腳步不停歇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區域地質學家李 廷 棟90歲高齡的他與地質打了70年交道從南極到北極從大興安嶺到青藏高原都留下了他不知疲倦的腳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區域地質學家 李廷棟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區域地質學家李 廷 棟探索地質奧秘的腳步不停歇——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區域地質學家李廷棟今年已90歲的李廷棟院士,與地質打了70年交道。
  • 貴陽老街巷之中科院地化所:這裡孕育了14位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成立於1966年,由中國科學院地質所的地球化學部分和中國科學院貴陽化學所、中國科學院地質所昆明工作站等單位合併組成,是中國科學院在貴州省的唯一研究機構,其舊址位於觀水路和寶山南路交界處,現址位於觀山湖區。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李廷棟:探索地質奧秘的腳步不停歇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區域地質學家李 廷 棟90歲高齡的他與地質打了70年交道從南極到北極從大興安嶺到青藏高原都留下了他不知疲倦的腳步探索地質奧秘的腳步不停歇——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區域地質學家李廷棟今年已90歲的李廷棟院士,與地質打了70年交道。
  • 廣州地化所等揭示代表性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明金的直博生陳蘭夏迪,使用蒸汽吸附分析儀測量21種礦質氣溶膠的質量隨相對溼度(0-90%)的變化,從而定量闡明礦質氣溶膠的吸溼性。這21種礦質氣溶膠包括14種常見礦物(如石英、長石、石灰石和伊利石等)以及7種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實際沙塵(如圖1所示)。
  • 挪威大氣研究所Knut Breivik博士訪問廣州地化所
    應副所長張幹邀請,挪威大氣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Research,NILU)高級研究員Knut Breivik博士於6月13日至15日訪問了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袁鵬等主編的礦物學專著《Nanosized Tubular...
  • 廣州地化所開展「小石頭,大秘密」主題科技教育活動
    廣州地化所開展「小石頭,大秘密」主題科技教育活動 2019-05-13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在礦物巖石展廳和古生物化石展廳內,孩子們近距離欣賞到種類豐富、形態美觀奇特的各種巖石、礦物、寶玉石、古生物化石標本,包括埋藏於深海的新型能源「可燃冰」、寶貴的稀土礦石、色彩斑斕的螢石和水晶、寒武紀的三葉蟲化石、奧陶紀的筆石化石、侏羅紀的恐龍蛋化石群以及白堊紀的華夏鳥化石等。
  • 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樊代明來濰講學
    12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樊代明應濰坊市醫學會邀請來濰講學。上午,樊院士與市衛健委主任、書記、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張曉乙進行了座談。市衛健委四級調研員張洪才及部分市直醫院院長、副院長參加了座談會。樊院士對大家提出的專科發展、專業劃分、科研評審等疑惑,結合自己豐富的管理經驗和深刻思考一一進行了解答。
  •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揭示納米硫化零價鐵轉化有機汙染物機制
    【成果簡介】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了納米硫化零價鐵對六溴環十二烷
  • 廣州地化所提出具有高放射成因鉛同位素的殷商青銅器的來源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孫衛東及其領導的團隊,從鉛同位素、錫礦等角度探討了殷商青銅器的物源。提出殷商早期具有高放射成因鉛同位素的青銅器可能來自非洲。論文發表在Nature出版集團的Scientific Reports上。
  • 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院士到湖南第一師範學院講學
    華聲在線6月19日訊(通訊員 王歷晴)6月17日,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受邀來湖南第一師範學院講學。他現任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國際頂尖數學雜誌《微分幾何雜誌》主編,所獲榮譽還有:瑞士皇家科學院的克雷福特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臺灣「中研院」院士、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 傑出校友楊金龍院士回母校講學
    10月25日下午,我校物科院1981級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金龍教授回母校講學。
  • 中科院院士當「中學老師」 地質科普院士工作站落戶黃埭
    近日,經市科協研批准,江蘇省黃埭中學「李廷棟院士蘇州地質科普工作站」正式立項建設。該項目由李廷棟院士專家團隊及市科協、市地學會提供學術顧問指導。據介紹,這也是全國第一家落戶高中的地質科普院士工作站。近日,經市科協研批准,江蘇省黃埭中學「李廷棟院士蘇州地質科普工作站」正式立項建設。該項目由李廷棟院士專家團隊及市科協、市地學會提供學術顧問指導。
  • 廣州地化所揭示銅鎳硫化物礦床中特殊的球狀構造礦石成因
    廣州地化所揭示銅鎳硫化物礦床中特殊的球狀構造礦石成因 2015-12-25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巖漿作用與成礦學科組博士後魏博與合作導師王焰在我國東北紅旗嶺地區的銅鎳硫化物礦床中發現了該種礦石結構,並與國外同行合作,對該結構進行了深入研究。
  • 廣州地化所揭示西崑侖白龍山超大型偉晶巖鋰礦的鋰富集機理
    針對上述科學問題,廣州地化所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巖石學學科組範晶晶博士生和唐功建研究員、王強研究員及其合作者對西崑侖白龍山超大型偉晶巖礦床中的貧礦偉晶巖,含礦偉晶巖及其礦物進行了Li同位素研究。貧礦偉晶巖主要礦物組合為鈉長石、白雲母和石英,含礦偉晶巖主要為鋰輝石、鈉長石、白雲母和石英。
  • 歐洲科學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金雙根來校講學
    5月31日上午,應學校自然科學處和測繪學院邀請,歐洲科學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遙感與測繪學院院長金雙根教授在國家重點實驗室1號報告廳作了題為《智能測繪遙感技術最新進展與應用前景》的報告。    報告會前,校長袁亮院士在行政樓1121會議室會見了金雙根一行。
  • 南京大學教授楊曉志訪問地化所
    南京大學教授楊曉志訪問地化所 2017-03-27 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語音播報   應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代立東的邀請,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曉志於3月23日至25日來地化所進行學術交流與訪問
  • 廣州地化所發現生油窗內I型乾酪根分子模型與化學結構躍變
    廣州地化所發現生油窗內I型乾酪根分子模型與化學結構躍變 2017-11-23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彭平安學科組,通過黃金管高溫高壓封閉體系模擬實驗及13C DP/MAS核磁共振分析技術,對生油窗範圍內茂名油頁巖I型乾酪根的結構變化開展了深入研究,並在乾酪根分子結構模型建立方面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