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癌細胞的代謝途徑「變異」的秘密

2020-11-22 生物谷

2019年10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由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為什麼癌細胞消耗和使用營養物的方式與健康細胞不同,以及這種差異如何促進癌細胞的生存和生長。

 

所有細胞都需要產生能量來維持生命,但是癌細胞為了快速生長和繁殖而對能量的需求不斷增加。了解不同類型的細胞如何自我維持或代謝是一個有吸引力的研究領域,因為可以通過開發新的藥物來中斷和利用這一過程。此外,代謝在免疫細胞的反應性中也起著作用。數十年來,生物學家們一直致力於揭示細胞新陳代謝如何影響其功能的複雜性。

 

這項新的研究發表在10月23日的《Nature》雜誌上,表明乳酸(一種新陳代謝的終產物)改變了巨噬細胞的功能,從而改變了它的行為。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大約90年前,德國生理學家和內科醫生奧託·沃伯格(Otto Warburg)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即為什麼某些細胞吸收營養的方式與其它細胞不同。他知道正常細胞會利用氧氣,並通過稱為「氧化磷酸化」的過程將食物轉化為能量。但是當他觀察癌細胞時,他發現癌細胞更喜歡通過糖酵解來促進其生長,該現象被稱為「Warburg效應」。糖酵解的發現為癌症新陳代謝領域奠定了基礎,Warburg醫生也於1931年獲得諾貝爾獎。

 

乳酸是Warburg效應的最終產物,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代謝廢物。最近的研究表明,乳酸可以調節許多細胞類型(免疫細胞和幹細胞)的功能。因此,乳酸不僅不是廢物,而且可能是影響細胞功能的關鍵調節劑。近年來,儘管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乳酸調控細胞功能的機制仍是未知的。而且,由於Warburg效應實際上在癌症類型中均存在,因此闡明其機制對於開發可能針對多種類型的癌症的廣泛性靶向療法提供了可能。

 

在最近的研究中,Yingming Zhao博士和Lev Becker博士使用質譜技術分析了驅動Warburg效應的機制。他們注意到,在此過程中生成的乳酸也起著非代謝的作用。

 

乳酸鹽是目前發現的組蛋白的新型修飾類型,稱之為「組蛋白乳化作用」。組蛋白是在真核細胞核中發現的一組蛋白質,它們將DNA組織成結構單元並控制基因的表達。而特定的基因表達圖譜則決定了細胞的類型和功能。研究人員證明,組蛋白乳酸化可以改變這些結構單元,從而改變巨噬細胞中基因的表達特徵。

 

巨噬細胞產生的乳酸是由細菌感染或腫瘤中缺乏足夠的氧氣供應(缺氧)觸發的,這兩種均能夠刺激糖酵解反應。研究人員使用接受細菌刺激的巨噬細胞作為模型,發現組蛋白的乳酸化作用將細胞從促炎和抗菌狀態(稱為M1)改變為消炎和修復狀態(稱為M2)。

 

響應細菌感染,巨噬細胞必須與迅速變得「促炎性」,以幫助殺死細菌並將其他免疫細胞募集到感染部位。在此過程中,巨噬細胞轉換為有氧糖酵解,並產生包括特定細胞因子在內的促炎性免疫物質。然而,研究人員表明,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代謝轉換也會增加乳酸的合成,從而刺激組蛋白的乳酸化與基因的表達變化,這些基因可能修復感染期間對宿主的造成的附帶損害。

 

儘管這種修復性M2巨噬細胞表型可能有助於控制感染期間的損害,但已知它在腫瘤中的存在會促進癌症的生長,轉移和抑制免疫反應呢。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在從小鼠黑素瘤和肺腫瘤中分離出的巨噬細胞中檢測到了組蛋白乳化現象,並觀察到組蛋白乳化與修復性M2巨噬細胞產生的促癌基因之間存在正相關。這些發現表明巨噬細胞中高乳酸和組蛋白的乳酸化水平可能有助於腫瘤的形成及惡化。

 

作者說,研究這些對巨噬細胞的影響僅僅是個開始。他們推測癌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例如T細胞,可以通過這種機制進行調節。除癌症外,在其他疾病中也觀察到了Warburg效應,包括敗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和衰老等等。因此,需要對這種新的組蛋白修飾的作用和調控進行更多研究。(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Di Zhang, Zhanyun Tang, He Huang, Guolin Zhou, Chang Cui, Yejing Weng, Wenchao Liu, Sunjoo Kim, Sangkyu Lee, Mathew Perez-Neut, Jun Ding, Daniel Czyz, Rong Hu, Zhen Ye, Maomao He, Y. George Zheng, Howard A. Shuman, Lunzhi Dai, Bing Ren, Robert G. Roeder, Lev Becker & Yingming Zhao.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Histone Lactylation. Nature, 2019 DOI: 10.1038/s41586-019-1678-1

相關焦點

  • Nature:癌細胞壓力和細胞自噬存在關聯
    2015年8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很多腫瘤中,癌細胞其實是受到了很大的應激壓力的。這些應激壓力來自很多方面,例如細胞環境中的過氧化物刺激、細胞核變異,同時細胞之間的接觸抑制消失導致細胞分布過密而供氧和能量物質不充分。
  • Leukemia:如何利用促進癌細胞生長轉移的代謝過程抑制癌細胞?
    2017年2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癌細胞的代謝狀態會產生控制細胞增殖的信號。德國生物學家、諾獎得主Otto H.正常細胞中STAT5的活化是很短暫的,但是依賴STAT5的癌細胞則會通過長期磷酸化產生持續的STAT5激活信號,這會導致STAT5控制的基因表達發生改變,從而導致細胞不受控制的分裂,最終導致依賴STAT5的白血病。腫瘤細胞代謝改變為了生存,細胞不僅需要能量,還需要「建築材料」,而複雜的代謝過程為細胞提供了生長和分裂必需的物質。
  • 腫瘤代謝機制突破性進展研究一覽
    發現促進癌症存活的新代謝開關doi:10.1038/nature1739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兒童醫學中心研究所(CRI)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新的代謝途徑,這種途徑在對正常細胞是致命性的條件下協助癌細胞生長繁殖。
  • Nature:AKT1基因突變可引發癌細胞增殖
    PI3-激酶/AKT途徑是人類腫瘤中最為活躍的細胞途徑之一,導致癌細胞的生存和增長,途徑中的許多成分是新藥研發的候選靶標。AKT1是該途徑的活性中心,在癌症中是聯繫上遊突變調控蛋白和下遊存活信號途徑蛋白的中間環節。此次研究人員首次在在癌症患者的臨床樣本中發現AKT1直接突變,還未經細胞檢測。
  • Nature:重磅!揭示貪婪的胰腺癌細胞逃避飢餓機制
    了解這一點可能有助這個領域的科學家們設計出藥物來幹擾令人吃驚的讓這些癌症變得如何獨特的代謝靈活性。」面臨飢餓考慮到胰腺癌細胞繼續在低營養的環境中生長,研究人員試圖確定胰腺星狀細胞是否能夠給這些腫瘤細胞提供能量。實驗表明確實,胰腺星狀細胞分泌代謝物導致癌細胞中的線粒體代謝增加了20%到40%和促進癌細胞生長。
  • Nature子刊: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硒,竟是癌細胞毒藥,美科學家發現癌...
    該研究正證實硒半胱氨酸生物合成途徑中的代謝酶——SEPHS2,具有硒解毒作用,而這一解毒作用是癌細胞生存所必須的。通過抑制SEPHS2,進而擾亂腫瘤組織中的硒利用,最終導致癌細胞因硒中毒而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嗜硒癌細胞提高了SLC7A11基因的表達,這促使癌細胞依賴SEPHS2進行硒化代謝和解毒。事實上,SLC7A11基因的敲除抑制了細胞內硒的積累,並拯救了SEPHS2敲除細胞。
  • Nature綜述珍藏版!腫瘤中的免疫細胞代謝
    Cancer上發表了重磅綜述,詳細闡述了癌細胞代謝和免疫代謝之間的相互作用。 緒 論 研究表明,激活的免疫細胞可以利用多條代謝途徑幫助癌細胞生長(圖1),同時二者也會在腫瘤微環境(TME)中競爭營養。但是,癌細胞與免疫細胞之間,以及不同免疫細胞之間的代謝存在根本差異,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腫瘤的有效治療。
  • 肝臟NADH還原應激是代謝性狀常見變異的基礎
    肝臟NADH還原應激是代謝性狀常見變異的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9 13:07:44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Vamsi K. Mootha研究團隊發現,肝臟NADH還原應激是代謝性狀常見變異的基礎。
  • 微量元素硒或為癌細胞的毒藥?
    值得注意的是,代謝改變是腫瘤組織的標誌之一,由於代謝活動增加、線粒體功能障礙以及腫瘤微環境的影響,多種癌症表現出高活性氧(ROS)的特徵。為了防止活性氧(ROS)對自身造成損傷作用,癌細胞通過某些應激反應和激活抗氧化機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s)、硫氧還蛋白和過氧化氫酶等,以此清除細胞內積累過多的活性氧(ROS)。
  • 癌細胞無限分裂,暗藏人類永生的秘密?
    看見有人在提問,「癌細胞的無限分裂,這裡面是不是隱藏著人類永生的秘密?」下面,我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人類中的絕大多數皆渴望永生,活在世上才能享受美好。但是,自然規律讓人很絕望,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個人,哪怕可以長命百歲,但是到了一定年齡,其身體機能都會逐漸老化、衰退。
  • 癌細胞太狡猾?代謝可塑性了解一下
    這個模型顯示了基因調控和代謝通路之間的直接聯繫,以及癌細胞如何利用它來適應惡劣環境,這一過程被稱為代謝可塑性(metabolic plasticity)。萊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家Herbert Levine領導的團隊重點研究了氧化磷酸化(OXPHOS)和糖酵解(glycolysis),這些代謝過程提供了細胞增殖所需的能量和化學元件。
  • 【Nature】封面文章:博德研究所科學家創建第一代癌細胞轉移地圖——MetMap
    MetMap源於博德癌症計劃的科學家Xin Jin的研究,他和他的合作者給代表21種不同癌症的500種癌細胞系都貼上了獨特的DNA條形碼分子,使他們能夠識別和追蹤癌細胞。然後,研究人員將各種組合的細胞系注射到小鼠的循環系統中。Jin和他的團隊監測了細胞的擴散路徑,並在五周後從腦、肺、肝、腎和骨骼中收集了樣本,以確定哪些細胞系在哪個器官中駐留。
  • Nature:當心!體外培養的癌細胞系存在著廣泛的遺傳變異
    此外,迄今為止還沒有人進行過系統的努力來測量癌細胞系中的細胞隨時間的推移如何在遺傳上發生變化和在多大程度上發生變化,以及這些變化是否會影響藥物反應。論文第一作者、Golub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Uri Ben-David說,「你能夠在文獻中找到許多例子,指出細胞系實驗中的藥物敏感性數據存在著不一致性。
  • 楊小魯團隊發現細胞癌變的兩個關鍵代謝途徑
    但是,有的細胞由於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完成細胞分化,因而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細胞的畸形分化,與癌細胞的產生有直接關係。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從正常的細胞向癌細胞的轉化涉及兩個關鍵途徑的增強:抗氧化防禦和核苷酸合成。
  • Nature七月代謝研究亮點
    通過鈉/鈣離子交換器抑制鈉離子進入線粒體足以阻斷這一途徑,並抑制細胞對缺氧的適應性。這些結果表明鈉離子通過與磷脂分子相互作用調控氧化磷酸化及氧化還原信號,從而對細胞代謝產生重要影響。(note:棕色脂肪中線粒體鈉/鈣離子交換體NCLX可以PKA依賴的方式促進鈣離子從線粒體排出,在維持產熱中起重要作用。具體內容請見我們往期代謝薦讀:(連結:Nat.
  • 癌症免疫療法的下一波熱潮——調節代謝 | Nature深度好文
    ,並討論了這些代謝途徑中的弱點,而這些弱點可能被用來增強癌症免疫療法。 代謝改變是腫瘤的重要特徵之一,為了維持持續的增殖,腫瘤細胞必須調整其代謝和營養獲得方式。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腫瘤微環境(TME)中的代謝改變能夠通過產生免疫抑制代謝物抑制免疫細胞浸潤等抗腫瘤免疫力。癌細胞的代謝失調會進一步影響細胞表面標誌物的表達,從而幹擾免疫監測。
  • 微量元素硒:癌細胞的「天敵」!
    該研究發現硒半胱氨酸生物合成途徑中的代謝酶——SEPHS2,具有解毒作用,而這一解毒作用是癌細胞生存所必須的。通過抑制SEPHS2,進而擾亂腫瘤組織中的硒利用,最終導致癌細胞因硒中毒而死亡。圖片來源:Nature Metabolism人體中硒的來源?
  • 腫瘤治療之:靶向胺基酸代謝
    大量基礎及臨床試驗研究表明,靶向腫瘤依賴性胺基酸的代謝,發展新型藥物,可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本文就為大家介紹靶向胺基酸代謝治療腫瘤的幾種途徑。 抑制關鍵酶阻斷穀氨醯胺代謝途徑 目前不少針對GLS的抑制劑,具有抗腫瘤活性。雙-2-(5-苯基乙醯氨基-1,2,4-噻二唑-2-基)乙基硫醚(BPTES)為選擇性的GLS1變構調節劑,在體外抑制穀氨醯胺依賴性癌細胞的增殖,並減緩移植性動物腫瘤和致癌因子c-Myc驅動的小鼠腫瘤的生長。
  • 糖的主要分解代謝途徑概覽
    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的分解代謝所供給,成人每天所需熱能的60%-70%來自糖類。
  • 科學家揭示葉酸代謝與轉錄調控之間的聯繫
    科學家揭示葉酸代謝與轉錄調控之間的聯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7 11:10:13 奧地利科學院分子醫學CeMM研究中心Stefan Kubicek團隊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