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今天凌晨5點(北京時間),2020ASCO年會公布了會議摘要,除了LBA外,大部分研究的摘要都已經出爐。今年大會將於2020年5月29號至6月2號正式召開在線虛擬會議。大會上報導的研究琳琅滿目,新方案屢見不鮮,許多我們期待的研究都公布了具體數據。在肺癌中,新靶點藥物、新雙靶組合和免疫新療法更是花樣百出。小編今天挑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小細胞肺癌(SCLC)、消化道腫瘤(肝膽食管胃腸)和乳腺癌等主要癌種的重點數據,進行分享。
肝膽腫瘤
本次ASCO肝膽腫瘤有3項研究榮登ASCO口頭報導,分別為多納非尼,阿帕替尼以及PD-L1單抗Durvalumab聯合CTLA-4單抗tremelizumab的黃金組合。
1、國產靶向新藥多納非尼:高效低毒優於索拉非尼
摘要號:4506
標題:多納非尼對比索拉非尼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開放標籤,隨機,多中心II / III期試驗(ZGDH3)。
該試驗共納入668例既往未接受過全身化療和/或分子靶向治療的不可手術或轉移性肝細胞癌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隨機分成多納非尼組(200mg,一天兩次)和索拉菲尼組(400mg,一天兩次)。該試驗的主要研究終點為總生存時間(OS)。次要研究終點無進展生存時間(PFS)、腫瘤進展時間(TTP)、客觀緩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等。
試驗結果(多納非尼VS 索拉非尼):
1、 mOS:12.1個月vs 10.3個月(危險比為0.831,95%置信區間0.699– 0.988,p = 0.0363)
2、 ITT(意圖治療):12.0個月vs 10.1個月(危險比為0.839, 95%置 信區間0.706–0.996, p = 0.0446)
3、 mPFS:3.7個月vs 3.6個月(p = 0.2824),差別不大
4、 ORR:4.6%vs 2.7%(p =0.2448)
5、 DCR:30.8%vs 28.7%(p = 0.5532)
6、 ≥3級不良反應:57.4%vs 67.5%(p = 0.0082),多納非尼嚴重不良事件報告患者數量較少(16.5% vs 20.2%,p = 0.2307)。
多納非尼的常見不良反應:手足皮膚反應(50.5%),天冬氨酸轉氨酶升高(40.5%), 血膽紅素增加(39.0%),血小板計數減少(37.8%),以及 腹瀉(36.6%)。
多納非尼是中國十年來首次在ASCO大會上向全世界公布創新藥物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大型臨床研究成果和數據,其低毒高效的特性相信會為給更多肝癌患者帶來長生存的希望。
2、國產靶向新藥阿帕替尼:二線單藥治療mOS達8.7個月
摘要號:4507
標題:AHELP研究:阿帕替尼二線治療中國晚期肝癌患者: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III期研究
AHELP研究旨在觀察和評價阿帕替尼二線治療晚期HC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共納入了393例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線系統性治療後失敗或不可耐受的晚期HCC患者,隨機分配:
阿帕替尼試驗組(n=261、口服,750mg/天,28天一療程)
安慰劑對照組(n=132,每天口服,28天一療程)。
主要研究終點為總生存期(OS),次要研究終點包括無進展生存期(PFS)、疾病進展時間(TTP)、客觀緩解率(ORR)、緩解持續時間(DoR)、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等指標。
試驗結果(阿帕替尼VS安慰劑):
1、 mOS:8.7個月[95%可信區間7.5-9.8] vs 6.8個月[95%可信區間5.7-9.1](危險比0.785 [95%置信區間0.617-0.998];p=0.0476)
2、 PFS:4.5個月[95% CI 3.9-4.7] vs 1.9 個月[95% CI 1.9-2.0](危險比0.471 [95% CI 0.369-0.601]; p 0.0001)
3、 ORR:10.7% (95% CI 7.2-15.1) vs 1.5% (95% CI 0.2-5.4)
4、 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s):97.3% vs 70.8%,
阿帕替尼三、四級常見不良反應:高血壓(27.6%),手足症候群(17.9%),血小板減少(13.2%),中性粒細胞減少(10.5%)。
阿帕替尼的mOS與老牌二線雷莫盧單抗(mOS:8.5個月)的試驗結果相當,作為國產藥物更期待價格上能惠及患者。
3、雙免黃金搭檔:D+T治療晚期HCC,mOS達18.7m
摘要號:4508
標題:PD-L1單抗Durvaluamb(德瓦魯單抗,D藥)聯合CTLA-4單抗tremelimumab(T藥)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療效、耐受性和生物學活性
該試驗共納入332名患者,分為四組:
1、 T300+D組:患者使用300 mg T藥+ 1500 mg D藥 1個療程後使用D藥 [Q4W]
2、 T75+D組:患者使用75mg T藥+ 1500 mg D藥4個療程後使用D藥 [Q4W]
3、 單藥D組:患者使用1500 mg(Q4W)
4、 單藥T組:患者使用750 mg(Q4W).
該試驗的主要研究終點是安全性。次要研究終點ORR、反應持續時間(DoR)、循環淋巴細胞和總生存率(OS)。
試驗結果(T300+D組VS T75+D組VS單藥D組VS單藥T組)
1、 mOS:18.7(10.8-NR)vs11.3 (8.4-14.6) 11.7 (8.5-16.9) 17.1個月(10.9-NR)
2、 ORR:22.7%(13.8-33.8) vs 9.5% (4.2-17.9) vs 9.6%(4.7-17.0) vs 7.2%(2.4-16.1)
3、 3/4級不良反應:35.1%vs 24.4%vs 17.8%vs 42.0%
我們不難看出與T75+D或單一療法相比,T300+D方案無論是從mOS還是ORR,都進一步支持了其在晚期肝細胞癌(aHCC)上的顯著療效。正在進行的HIMALAYA III期研究正在評估T300+D和D對索拉非尼一線治療HCC的療效(NCT03298451)。
4、K藥聯合侖伐替尼一線治療肝癌,DCR達88%
摘要號:4519,壁報號127
標題:PD-1單抗keytruda聯合侖伐替尼一線治療晚期不可手術的肝細胞癌的療效、耐受性和生物學活性的Ib期研究
試驗結果(根據mRECIST評估):
1、 ORR:46%,其中CR達11%
2、 DCR:88%
3、 中位DOR:8.6個月(95%CI,6.9-NE)
4、 mPFS:9.3個月。
此外最新一期NEJM公布了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聯合抗血管生成藥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用於治療既往未接受過系統性治療的不可切除的肝細胞癌(HCC)患者的臨床III期試驗——IMbrave150的完整數據:T+A方案使患者一年生存率提高至67.2%!免疫靶向的組合方案真是在肝癌領域怕頻頻給大家帶來驚喜,也希望聽到更多的陽性結果!
5、國產PD-1特瑞普利單抗在肝癌驚喜綻放兩大研究
摘要號:e16602
標題:肝動脈灌注化療聯合阿帕替尼和特瑞普利單抗治療晚期肝細胞癌:來自單中心的真實世界數據
2019年4月-8月,納入6例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6個周期HAIC(序貫給予奧沙利鉑,亞葉酸,氟尿嘧啶)。
試驗結果:
1、 PR:按照RECIST評估,6例均為PR;而按照mRECIST評估,則3例CR和3例PR
2、 中位至緩解時間:1.3個月(0.7-2.0)
3、 血液中的生物標記物:logAFP基線: 3.2±1.6, 末次隨訪: 1.3±1.4; p = 0.029和logPIVKA-II基線: 4.4±0.6, 末次隨訪: 2.0±1.4; p = 0.006均在治療後顯著降低。
4、 最常見的不良事件:高血壓、手足症候群以及厭食症,在所有患者中均觀察到。無4/5級不良事件出現。
拓益在肝癌領域榮登ASCO的第二項研究如下:
摘要號:TPS4658 壁報號:266
題目:一項索拉非尼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治療不可切除肝細胞癌合併門靜脈癌栓患者的探索性研究
6、國產安羅替尼聯合Penpulimab,DCR達84%
摘要:4592,壁報:200
題目:安羅替尼聯合Penpulimab(抗PD-1單抗,AK105)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試驗結果:
1、 ORR:24%(6/25)
2、 DCR:84%(21/25)
3、 TRAEs:93.5%,3級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在9.7%,無4級的不良反應,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穀草轉氨酶升高(35.5%)、谷丙轉氨酶升高(29%)、乏力(22.6%)、血小板計數降低(19.4%)、血膽紅素升高(19.4%), 結合膽紅素增加(19.4%)和皮疹(16.1%)。
Penpulimab(AK105)是由康方生物研發的一款國產抗PD-1單抗,安羅替尼是正大天晴研發的多靶點抗血管口服藥。期待penpulimab聯合安羅替尼(10mg,QD)在HCC一線正在進行的III研究結果。
7、O藥聯合Y90治療晚期HCC,中位OS達15.1個月
摘要:4590,壁報號198
8、MTL-CEBPA聯合索拉非尼一線晚期肝癌,DCR達85.7%
摘要號:4601,壁報號209
9、D±T+化療一線治療BTC腫瘤,mOS達20.7個月
摘要號:4520,壁報號128
標題:PD-L1單抗Durvaluamb(德瓦魯單抗)±CTLA-4單抗tremelimumab聯合吉西他濱/順鉑(GC)一線治療晚期膽管癌的療效、耐受性和生物標記物的II期研究
該試驗共納入121名受試者,被分到三個組中:
1、 BMC組(n=30):在第一天和第八天患者接受1個周期的吉西他濱1000 mg/m2 +順鉑25 mg/m2,然後GC聯合D藥(1120 mg,Q3W)和T藥(75 mg,Q3W),
2、 3C(n=45):GC + D藥
3、 4C(n=46):GC + D藥+T藥
試驗結果:
1、 mOS :15.0 (10.7-19.3)、18.1 (11.3-24.9)和20.7(13.8-27.6)個月
2、 ORR:BMC組、3C 組和4C組分別為50.0%(32.1-67.9)、73.4%(60.5-86.3)和73.3%(60.4-86.2)
3、 DCR:BMC組、3C 組和4C組分別為96.7%(90.3-100)、100%(100-100)和97.8%(93.5-100)
4、 不良事件:最常見的是中性粒細胞減少(54.5%)、噁心(59.5%)和瘙癢(55.44%)。最常見的3/4級不良事件是中性粒細胞減少(50.4%), 貧血(35.5%)和血小板減少症(16.5%)。
我司也有幸接到了Durvaluamb相關的肝膽腫瘤相關試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原文報名
10、O藥聯合化療或者Y藥一線治療晚期不可切除性膽道癌患者的多中心隨機II期研究
摘要:4582,壁報號190
題目:PD-1單抗opdivo(O藥)聯合吉西他濱/順鉑或CTLA-4抑制劑伊匹單抗(ipilimumab,Y藥)一線治療晚期不可切除性膽道癌患者的多中心隨機II期研究(BilT-01)。
該實驗納入39例轉移性BTCs(膽道腫瘤)患者,其中33名(85%)曾接受過系統治療(0-2線)。所有患者都接受O藥(3mg/kg)和Y藥(1mg/kg)治療,每3周一次,共4次,之後接受O藥(3mg/kg)每2周一次。治療持續長達96周。
主要終點為臨床受益率(CBR = CR +PR + SD)。探索終點包括療效與包括PD-L1表達和腫瘤突變負擔在內的生物標誌物的相關性。
試驗結果:
1、 ORR:24%
2、 CBR:45%。
3、 mOS:6.1個月
4、 mPFS:3.1個月
5、 不良反應
22名(56%)患者出現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其中8名(20%)患者出現3/4級不良事件。
研究表明,O+Y聯合免疫治療對進展期微衛星穩定型BTC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與單藥抗pd -1治療的臨床試驗相比,應答率較好。
胃腸癌
1.信迪利單抗治療化療無效的晚期食道鱗狀細胞癌:隨機、開放標籤II期試驗(ORIENT-2)。摘要號:4511
本研究共入組190例受試者,按照1:1隨機入組,分別接受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或研究者在紫杉醇或伊立替康中選擇的治療藥物進行治療,主要終點是總生存期(OS),探索性研究終點為 PD-L1和NLR對療效的影響。
1)中位OS:信迪利單抗組明顯高於化療組(7.2m vs. 6.2m,危險[HR] 0.70,P = 0.034)。在信迪利單抗組中,低NLR(<3)的患者的中位OS(HR 0.54,P = 0.019)比高NLR顯著更長。
2)ORR:與化療相比,信迪利單抗的客觀緩解率(ORR)更高,分別為12.6%和6.3%,其中PD-L1≥1%的患者,信迪利單抗 vs 化療為20.2%對0%,針優於化療,對PD-L1≥10%的患者,信迪利單抗 vs 化療為35.7%對0%。
3)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更長,信迪利單抗 vs 化療為8.3m vs 6.2m。
2.DS-8201治療HER2陽性的晚期胃或食管胃交界處(GEJ)腺癌患者:一項隨機、II期、多中心、開放標籤研究(DESTINY-Gastric01)。摘要號:4513
在TDXd(5.4或6.4 mg / kg)的1期試驗中,晚期HER2 +胃癌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為43.2%(19/44),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為5.6 個月。
DESTINY-Gastric01研究採用開放標籤設計,在日本和韓國的多個中心入組了187例既往接受過2種以上療法(包括曲妥珠單抗和化療)的不可手術切除或轉移性HER2陽性胃癌或胃食管連接部癌患者,其中日本患者79.7%,韓國患者20.3%。先前接受治療線程中位值2,近1半先前接受治療≥3。患者按照2:1隨機分組,分別給予DS-8201(6.4mg/kg,每3周1次,n=125)或臨床醫師選擇的化療(紫杉醇或伊立替康單藥,n=62)。
結果:
1)主要終點ORR為51.3% vs 14.3%(p
2)次要終點:
疾病控制率 DCR ,DS-8201 vs 化療85.7% vs 14.3%(p=0.0005)
中位持續時間mDOR:DS-8201 vs 化療為11.3 vs 3.9 m
中位PFS:DS-8201 vs 化療為5.6 vs 3.5 m (HR, 0.47 ; P = .0003)
mOS :DS-8201 vs 化療為12.5 vs 8.4 m; HR, 0.59 ; P = .0097
DS8201降低了41%的死亡風險,顯著延長OS(先前預設值P = .0202),1年OS 率為52.1% vs 28.9%
3.Pembrolizumab與紫杉醇用於先前治療的PD-L1陽性的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癌(GC)患者:III期KEYNOTE-061 試驗更新。摘要號:4503
KEYNOTE-061研究是一項比較了K藥對比紫杉醇治療鉑類和氟尿嘧啶一線化療後進展的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結合部癌患者療效的全球3期研究。pembrolizumabvs紫杉醇作為GC的二線治療的全球3期研究。在初步分析(數據截止日期:2017年10月26日)時,針對PD-L1陽性(≥1%)患者,K藥與紫杉醇相比沒有顯著延長總生存期(OS)(9.1mvs 8.3m),但確實引起了更長的反應持續時間(DOR)及更好的安全性。本次ASCO匯報了2年的隨訪數據(截止日期:2019年10月7日)。
結果:
1.在PD-L1陽性患者中,對比紫杉醇,K藥延長了OS,但PFS組之間無明顯差異。
2.針對PD-L1≥10%,K藥組的ORR較高,DOR則更長。
3.在整個人群中,K藥的藥物相關不良事件(AEs)少於紫杉醇(53%比84%)。
進一步分析發現tTMB的表達高低與K藥的療效成正相關( P<0.001 ),與化療組的無效沒有顯著性關係(p>0.600)。在K藥和化療組中,tTMB和PD-L1 表達之間的相關性較低(r<0.18)。
4.康奈非尼(encorafenib)加西妥昔單抗(cetuximab)聯合或不聯合比美替尼(binimetinib)治療BRAF V600E轉移性結直腸癌與伊立替康或FOLFIRI聯合西妥昔單抗的療效對比:一項隨機、三組、III期研究。摘要號4001
本次研究納入665例BRAF V600E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其中BEACON CRC研究評估了encorafenib(ENCO)+Binimetinb(BINI)+cetuximab(CETUX)的三聯方案(n=224)和ENCO加CETUX的二聯方案(n=220)與對照組伊立替康+CETUX或FOLFIRI加CETUX(n=221)的療法對比。
結果(三聯組vs二聯組vs對照組):
1)mOS:9.3個月(95%置信區間[CI]:8.2,10.8) vs 5.9個月(95%CI:5.1-7.1)(危險比[HR](95%CI)vs 0.60個月(0.47- 0.75)
2)ORR:26.8%(95%CI:21.1%-33.1%) vs 19.5%(95%CI:14.5%-25.4%) vs 1.8%(95%CI:0.5%-4.6%)
3)三聯方案和二聯方案均表現出更好的OS,從一部分亞組分析表明,一些患者使用三聯方案可能受益更多。
5.新型KRASG12C小分子抑制劑AMG 510在晚期結直腸癌中的活性研究。摘要號4018
試驗納入了42例(21例女性[50%],中位年齡:57.5歲[範圍:33-82])的KRAS G12C突變的結直腸癌患者。
結果:
1)13例(31.0%)患者死亡,8例(42.9%)患者仍在治療中;
2)用藥超過3個月的患者22例(52.4%),用藥超過6個月的患者8例(19.0%),疾病進展是停藥的最常見原因
3)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s)總20例(47.6%):18例(42.9%)有2級或更低的TRAEs;2例(4.8%)有3級TRAEs,分別為腹瀉(2.4%)和貧血(2.4%)。
4)ORR和DCR分別為7.1%(3/42)和76.2%(32/42)。在960mg時,ORR和DCR分別為12.0%(3/25)和80.0%(20/25)。
5)3例PR患者的反應持續時間分別為1.5、4.2和4.3個月,他們的反應仍在數據截止時進行。
6.regorafenib(R)聯合avelumab(A)治療實體瘤的Ⅱ期研究非MSI-H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隊列的結果。摘要號:4019
這是一項單臂、開放式、多中心的II期試驗,評估R(160mgQD3weks/4)+A(每2周 10mg/kg)聯合治療非MSI-HMRC患者(PTS)的療效和安全性。試驗共納入48例非MSI-H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
1)在40例以影像學資料評估的患者中,有12名(30%)的腫瘤負荷減輕了。
2)病情穩定的患者23例(57.5%)和疾病進展的患者17例(42.5%)。PFS和OS的中位數分別為3.6個月(CI95%:[1.8-5.4])和10.8個月(CI95%:[5.9-NA])。
3)R + A組合達到了PFS和OS,與單獨使用R的歷史數據相比具有優勢。
7.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治療中國難治性轉移性結直腸癌。摘要號:4028
試驗共入組52例頑固性mCR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呋喹替尼(3mg,每日1次,用3周停1周)+信迪利單抗(每次200mg,每3周1次)治療。
結果:
1)ORR:15.38%(8/52)
2)DCR:57.6%(30/52)
3)mPFS:108天
在發生以下突變的患者中,PFS顯著變差:AMER1 (p=0.0073)、DNMT3A (p=0.0075)、ETV5 (p=0.012)、EWSR1 (p=0.016)、FANCA (p=0.019)、IKBKE (p=0.0073)、NOTCH1 (p=0.015)、STAG2 (p=0.012)和TCF7L2 (p=0.0073)。複雜性、凝血級聯異常(p = 0.026)、胰腺癌通路異常(p = 0.0098)患者的PFS同樣顯著變差。
8.Nivolumab (NIVO) +低劑量ipilimumab (IPI)一線治療微衛星不穩定性高/錯配修復缺陷(MSI-H/dMMR)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兩年臨床更新。摘要號:4040
CheckMate 142是一項II期研究,患有MSI-H/dMMR mCRC且未接受轉移性疾病治療的患者(pts)接受NIVO(3 mg/kg Q2W)+低劑量IPI(1 mg/kg Q6W)直至疾病進展或停藥。研究主要觀察終點為客觀反應率(ORR)。
結果:
1)ORR:69%(95% CI 53%~82%),CR 13%
2)mDOR:NR (95% CI 1.4+ to 29.0+)
3)mPFS:NR(NE),24個月PFS率為74% (95% CI 57.2–84.5)
4)mOS:NR(NE),24個月OS率為79% (95% CI 64–89)
胰腺癌
1.TAPUR研究:具有BRCA1 / 2失活突變的胰腺癌患者使用Olaparib療效可觀。摘要號:4637
該研究納入30名患有BRCA1 / 2失活突變的胰腺癌患者,其中有20例先前曾用鉑類療法治療。這些患者接受奧拉帕利片劑(300mg,n=27)或者膠囊治療(400mg,n=3)
DCR為31%(90%CI:18%-40%),ORR為4%(95%CI:0%-18%)。7名患者至少有一種3級AE或SAE,至少可能與奧拉帕利有關,包括貧血,腹瀉,發燒,肝酶升高,小腸結腸炎,膽紅素升高和口腔黏膜炎。
單一療法在胰腺癌嚴重預後的種系(OR或SD16 +的5/12 pt)或體細胞(OR或SD16 +的3/16 pt)的BRCA1 / 2失活突變中表現出抗腫瘤活性,擴展了奧拉帕利近期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的研究。
2.Cobimetinib聯合吉西他濱治療KRAS G12R突變的經治的胰腺疾病患者療效不錯。摘要號:4642
胰腺癌患者 KRAS突變的頻率為G12D(40%),G12V(30%)和G12R(15-20%),在我們的單組研究中,有13名KRAS突變的胰腺患者(KRAS G12D,G12V和G12R)接受Cobimetinib聯合吉西他濱,3周然後休息一周。
結果:
第1組由KRAS G12D / G12V突變的7位患者組成,第2組包括6位KRAS G12R突變的患者。在第1組中,有7名接受治療的患者在研究中進展並在兩個月內死亡。在第2組中,一例患者PR,其他人則疾病穩定SD。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6.0個月(95%CI為3-9.3個月),中位OS尚未達到。所有患者均存活8個月。
乳腺癌
1、DS-8201,HER2今年最閃耀的星
今年一大看點就是HER2新型藥物DS-8201的DESTINY-Breast01研究,採用DS-8201後線治療晚期HER2陽性晚期乳癌患者,有效率高達60.9%!創史上之最。
HER2陽性乳癌類型佔比20%左右,目前臨床上雖有多種HER2藥物可用,但對於多線治療耐藥的後線患者的可用藥物少之又少,療效不理想。DS-8201是一種HER2靶向與化療偶聯的ADC型藥物,藥理作用優於T-DM1(高細胞膜穿透性及連接物優化),在臨床研究中表現出強勁的後線挽救能力。在納入的中位線數位6線,赫賽汀和T-DM1均需耐藥的重度治療的HER2陽性乳癌耐藥後,接受DS-8201治療,可以獲得60.9%的有效率!很難被挑戰的數據!
而該藥本期的看點不僅在乳癌,還有胃癌數據、結直腸癌數據、肺癌數據、膽管癌數據均會公布。同時,還有與K藥聯合重磅的研究在開展。已於今年2月份開始招募患者。雙槍聯合,是否創造奇蹟,讓人期待!
2、K藥挑戰三陰乳癌,挫敗中靠預測指標挽救,可惜!
晚期乳癌的首個研究就是KEYNOTE355研究結果呈現,K藥+化療挑戰晚期三陰乳癌一線,整體人群中未見統計學差異,但是PDL1≥10%患者產生PFS差異。另一研究提示TMB預測作用。
鑑於T藥在三陰乳癌的成功,K藥也開啟在晚期三陰乳癌的一線研究,入組了未經治療的局晚或轉移性三陰乳癌患者,以2:1的比例隨機分組至K藥+化療組或單純化療組。PFS為主要研究終點。結果顯示,在PDL1≥10%的患者組,K藥+化療組較單純化療組,PFS顯著提升,分別為9.7:5.6個月,P=0.0012,具有統計學差異。未達到全人群的統計學差異,稍感遺憾。
在本次K藥在三陰乳癌的另一項臨床研究KEYNOTE119研究顯示,TMB是預測K藥+化療在三陰乳癌優勢人群的指標,TMB≥10的患者組,K藥+化療的療效明顯優於K藥組。但TMB<10的患者組,K+化療與單純化療療效無差異。
3、吡咯替尼二線地位落定,碾壓拉帕替尼方案
吡咯替尼是國產研發的HER2的小分子藥物,III期PHOEBE研究探討了包含赫賽汀方案在內的方案耐藥後的晚期乳癌患者,分別接受吡咯替尼+卡培他濱治療或傳統標準拉帕替尼+卡培他濱治療。結果顯示,主要研究終點PFS,吡咯替尼組明顯高於拉帕替尼組,分別為12.5個月:6.8個月[95% CI 0.27–0.56]; P,0.0001)。在赫賽汀耐藥的患者中,吡咯替尼組PFS也明顯優越,12.5:6.9個月。有效率分別為67.2%:51.5%。最常見的3級以上不良反應是腹瀉(30.6%:8.3%)和手足症候群(16.4%:15.2%)。該試驗的披露,將動搖拉帕替尼的二線治療地位,吡咯替尼以全新的療效優勢更替,但不良反應方面需要控制。
4、出現一個強勢腦轉移控制藥物方案,tucatinib
Tucatinib是一種小分子的HER2抑制劑,HER2CLIMB研究納入了經治的腦轉移HER2+晚期乳癌患者,以2:1的比例隨機分組至tucatinibb+赫賽汀+卡培他濱組或單純的赫賽汀+卡培他濱組。結果顯示,ORR上,tucatinib組翻倍,47.3%:20%。中樞病灶的PFS上,兩組分別為9.9:4.2個月,下降了68%的中樞進展風險。在OS上,兩組分別為18.1:12個月,下降了42%的死亡風險。該研究證實了tucatinib的加入,能為晚期重度治療的腦轉移的HER2陽性乳癌患者帶來更高的中樞控制療效和總生存,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