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流域白鰭豚保護區內電拖網捕魚,這夥人栽了!

2021-01-17 荊楚網

明知長江新螺段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常年禁捕區,漁民肖某海等六人仍受僱頻繁以電拖網捕魚方式在上述水域大肆非法捕撈,單次捕撈漁獲物最高達1.8噸。2020年9月、12月,經武漢市江漢區檢察院依法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提起公訴,法院兩次開庭審理此案。

深夜作業

兩船間拉起百平米的電拖網

長江,陸水河。三國時期,東吳名將陸遜曾駐軍屯田於此。它是湖北注入長江的第四大支流,更是長江新螺段白鰭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水域。

2019年8月19日22時30分,湖北嘉魚縣漁政部門會同該縣反電魚工作站志願者例行巡查至長江陸水河口水域時,發現兩艘相距百米的漁船,各拖拽著電拖網的一端,在江上同向緩行。見狀,漁政快艇疾馳靠近,喊話對方停止作業,接受調查。

行蹤暴露,漁船慌不擇路。追逐途中,一艘漁船拖網被纏,執法人員順利將其攔截,並控制住了船上兩名男子。見勢不妙,另一艘漁船砍斷電拖網後逃離現場。

拖網被江中異物掛住,漁政人員拖起20餘米後再也無法起出,只得從近水面處剪斷拖網和漁獲物一併回收。為防止意外發生,工作人員迅速報警,將執法艇和漁船捆綁到一起後,往江邊駛去。

(資料圖)

船靠岸後,長江航運公安局武漢分局民警抵達現場。經查,該漁船為機動鐵質帶艙漁船,長約12米,寬約4米;主要電魚工具是柴油發動機、發電機、逆變器、電拖網;起獲漁獲物93.42公斤,主要是鱅魚、鰱魚、鯿魚等。

據反電魚工作站人員介紹,電拖網是在普通漁網中貫穿裸銅絲製成,長約幾十米,網面近百餘平方,一般由兩艘船各拽一端在水中拖行,具有高壓強、流面大的特點。拖網入水,所經之處所有水產品非死即暈,即便逃脫也將失去生殖繁衍能力,對江中魚類形成滅絕性傷害,是國家明令禁止的捕撈方式。

團夥作業

六位漁民受僱多次江中電捕魚

被現場抓獲的兩名男子名叫肖某海、肖某倫,都是湖北潛江人,今年58歲。

案發前兩日,肖某海接到肖某華(另案處理)的電話,讓他通知肖某萬和肖生某開工捕魚。8月19日中午,肖某海三人及肖某華堂兄肖某倫乘汽車從潛江趕到洪湖,按指示住進肖某華提前租好的房間。

下午5點,肖某華來到出租屋,安排好車將四人送至江邊漁船停泊處。清理好拖網,天色已晚。肖某海開著自己的船和肖某倫一組,肖某萬啟動自己的船和肖生某一組,一齊駛向陸水河口水域。21時許,兩船抵達。四人先將兩具長30米,寬3米的拖網捆接成一體,兩端分別掛在兩艘船上,再將拖網連上發電機後沉入江中開始電魚,直至被執法人員發現,肖某萬、肖生某棄網駛離。

隨著調查深入,警方發現肖某海等人背後,是一個組織性較強的非法捕撈犯罪團夥,「8.19」案僅是冰山一角。據嫌疑人供述,他們和逃跑的肖某萬、肖生某以及未參與本次作業的肖某朋、肖某定是同鄉,以前都是漁民,2018年開始陸續受僱於肖某華,而肖某華背後還有老闆譚某(另案處理)。

該團夥共有四條漁船,分別屬於肖某海、肖某萬、肖某華和譚某。每次開工,都是肖某華聯繫組織,安排吃住,預先確定非法捕撈的時間、地點,並提供電拖網、逆變器、銅絲、電線等作案工具。

根據肖某華安排,肖某海等人自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間,曾多次在湖北長江新螺段白鰭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的洪湖螺山水域至赤壁陸水河水域之間從事電拖網捕撈活動。每次作業完畢,漁船在規定地點靠岸,漁獲物就會被等待在旁的罐車運走,由專人記錄捕撈數量並統一銷贓。銷售所得利潤分成相對固定,譚某抽四成、肖某華抽一成,其餘由肖某海、肖某朋、肖某定、肖生某均分。肖某倫及肖某萬屬於臨時僱傭,每人每天獲取報酬150元。

引導取證

檢察機關發揮訴前主導作用

2019年9月27日,犯罪嫌疑人肖某萬被警方抓獲。11月27日,肖某海、肖某倫、肖某萬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一案移送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通過閱卷、提訊,承辦檢察官發現該團夥非法捕撈一年多,但能證實既往作案漁獲物情況的僅有少量言辭證據。主犯在逃,嫌疑人肖某海心存僥倖,拒不提供同案人員身份及犯罪事實,其他二人系受僱參與捕撈,又對主犯所知甚少。

針對這一情況,承辦人積極發揮訴前主導作用,多方面引導公安機關調取證據。

通過電子數據比對,被告人肖某海聲稱「非法捕撈多少次記不清了」的供述被確鑿的證據推翻,其參與非法捕撈的天數從2018年9月15日到2019年8月19日,不斷被累計至23天,捕撈漁獲物從510.5公斤至1841公斤不等,單次銷贓金額最高達1.5萬。

考慮到本案破壞的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水生生物環境,承辦人還建議公安機關及時調取該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證明材料及全年禁捕文件,以全面反映本案獨特的社會危險性。

隨著公安機關加大對同案犯的追抓力度,2019年12月17日,犯罪嫌疑人肖某定、肖生某、肖某朋被刑事拘留;主犯肖某華(另案處理)隨後歸案。

釋法說理

六被告自願認罪認罰

審查起訴階段,承辦檢察官依法告知嫌疑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起初,肖某海不認罪,肖某倫、肖某萬認為自己受僱傭捕魚獲利較少,檢察機關提出的量刑過重。但承辦人沒有放棄,耐心地為三人解釋電拖網捕魚的危害性、各自的量刑情節及量刑比例;起訴後,又與三名被告人的法律援助律師多番溝通。最終,在控辯雙方的努力下,肖某海等三人籤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

2020年9月22日上午,法院一審開庭審理此案。作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護航美麗長江」集中調研宣傳行「湖北站」的重要活動,最高法環境資源審判庭相關負責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新聞媒體記者旁聽庭審。法庭之上,公訴人通過循序漸進的訊問及分組舉證,完整地展示定罪量刑證據的同時,深刻揭露了本案非法捕撈的社會危害性。

最終,法院當庭宣判,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判處被告人肖某海有期徒刑兩年一個月,退出違法所得59731元;判處被告人肖某倫、肖某萬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各退出違法所得1000元;並沒收扣押的漁船、電捕魚工具。三人均表示服判不上訴。

2020年8月24日,該案另外三名嫌疑人肖某定、肖生某、肖某朋被江漢區檢察院依法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提起公訴。12月1日,法院公開審理此案,三名被告人當庭表示認罪認罰。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本案是截至目前長江航運公安局武漢分局辦理的漁獲物數量最大的非法捕撈案件。」據承辦檢察官周恩靜介紹,該案的成功公訴,有力打擊了在長江重點水域的非法捕撈行為,對推動長江流域十年禁漁計劃順利實施意義重大。

作者丨付靜宜

相關焦點

  • 救救長江江豚
    進入現代後,捕撈技術發展迅速,還出現了電魚、炸魚、毒魚、密眼拖網、迷魂陣等等不可持續的捕魚方式,導致江豚經常吃不飽飯,甚至連江豚也被誤捕。高壩工程、圍湖造田則直接破壞了野生魚類的產卵地,野生魚群數量急劇下降。最直接的傷害來源於過往船隻,特別是類似挖砂船這樣噪音大、和快艇這種運動速度快的船隻。
  • 「長江女神」白鰭豚存亡風波(圖)
    位於武漢的白鰭豚館自從一頭叫「淇淇」的白鰭豚去世後一直閒置著,因為這5年來再沒有人見過活著的白鰭豚……此前,該物種已經在地球上,在長江裡生存了2000萬年左右。科學家認為,白鰭豚處於長江水生生物食物鏈的頂端,在長江水域中沒有任何天敵,因此其滅絕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它所面臨的所有威脅都來自人類。
  • 安徽警方破獲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案 查獲刀魚300餘公斤
    新華社合肥11月21日電(記者陳諾)無視長江「禁漁令」,利用電拖網等工具在江豚保護區等地瘋狂捕撈野生魚類。記者日前從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公安局了解到,當地警方破獲一起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案,查獲長江刀魚300餘公斤,抓獲犯罪嫌疑人29名。
  • 江豚是否會像白鰭豚一樣,從長江流域中消失呢?
    事實上,除了白鰭豚外,長江中的四種珍稀魚類,如施氏鱘、虎魚、魟、柚子等,已經多年沒有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因此,江豚可能是長江中唯一的淡水哺乳動物。近20年來,與白鰭豚體型相似、習性相似、活動水域相同的江豚種群數量迅速下降。資料顯示,1991年長江江豚數量約為2700隻,2006年不足1800隻。現在,長江中江豚的數量可能只有1000多隻。
  • 白鰭豚保護區內非法捕撈案宣判!昔日漁場捕魚員入獄2年1個月
    江漢區檢察院公訴人指控,他們在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間,分別受他人招募、僱傭,在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長江洪湖螺山水域至赤壁陸水河口水域之間,多次以電拖網捕魚方式進行非法捕撈,並對所捕撈的漁獲物統一銷贓。他們是採取什麼方式捕撈的?在法官詳細詢問下,肖修海稱,他是潛江人,一直以打魚為生,還是當地一家漁場的捕魚員。
  • 銅陵淡水豚保護區:冀擴大「水中大熊貓」種群
    中新社合肥9月8日電 題:銅陵淡水豚保護區:冀擴大「水中大熊貓」種群中新社記者 吳蘭從安徽銅陵大通古鎮的和悅渡口,乘輪渡過鵲江,來到坐落於長江中間的和悅洲上,穿過曾經盛極一時三街十三巷,來到生活著11頭野生長江江豚的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域
  • 銅陵淡水豚保護區: 冀擴大「水中大熊貓」種群
    中新社合肥9月8日電 題:銅陵淡水豚保護區:冀擴大「水中大熊貓」種群  中新社記者 吳蘭  從安徽銅陵大通古鎮的和悅渡口,乘輪渡過鵲江,來到坐落於長江中間的和悅洲上,穿過曾經盛極一時三街十三巷,來到生活著11頭野生長江江豚的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域。
  • 長江流域重慶段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
    新華社重慶1月1日電 為保護水生生物資源,修復以生物多樣性為指標的長江生態系統,從1日起,長江流域重慶段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記者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獲悉,2019年12月31日前,重慶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完成漁民退捕,2020年1月1日零時起,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簡稱禁捕),包括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烏江—長溪河魚類市級自然保護區、酉陽三黛溝大鯢縣級自然保護區、合川大口鯰縣級自然保護區這4個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嘉陵江合川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江重慶段四大家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 拖網捕魚對海床造成持久破壞
    世界各地的商業捕魚船隊都在進行海底拖網捕魚,即在海底拖拽重型漁具和巨大漁網,以最大限度地捕撈魚類。為了研究這種方法的影響,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的Sarah Paradis和同事分析了從地中海西北部拖網漁場採集的沉積物,他們的研究時間分別是拖網季節(有密集的拖網作業)以及季節性的休漁期。
  • 堅決落實「禁漁令」,武漢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範圍確定
    6月24日,全市召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視頻調度會議,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要求,加快推進我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曹裕江出席會議並講話。
  • 重慶加大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區禁漁力度
    新華社重慶7月16日電(記者韓振、劉博偉)近日,針對長江流域禁漁期非法捕魚屢禁不止的現象,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所在地,重慶市江津區農業、公安、交通、林業、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強化聯動,同時積極發揮社會力量,加大對保護區乃至長江流域非法捕魚的打擊力度。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國內豚類保護專家和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現,儘管採取了野外保護、遷地保護等措施,江豚種群仍在經歷「過山車一樣的衰退」。目前,非法捕魚、船隻幹擾、保護區措施執行不力等,都對江豚保護構成威脅。專家判斷,保護長江江豚已經進入最後的10年機遇期,要防止江豚重蹈白鰭豚消失的覆轍,從現在起加強保護已刻不容緩。
  • 一電魚團夥捕魚1.3萬斤,被罰款157萬!江蘇拉開「反電魚」大幕
    這個由10人組成的團夥在禁漁期使用「電拖網」非法捕撈,已查明的漁獲物就達到1.3萬餘斤。隨著審判長的一錘定音,這個電魚團夥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被罰款157萬元!10名電魚者也分別被處以9至27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同時需承擔生態修復責任。庭審結束後,在眾人的見證下,500萬尾魚苗被放入高郵湖中,以修復湖區的漁業資源。
  • 南京再現江豚 被稱「水中大熊貓」15年內或消失
    在江邊釣魚的李師傅介紹,這些江中油亮的黑脊背,其實是叫江豬子(江豚的俗名),在長江流域江豬子數量正急劇減少的情況下,有幸能看到它們非常難得。聽聞李師傅的介紹,一旁散步的市民趕緊用照相機長鏡頭將江豚拍攝下來。  記者了解到,俗稱「江豬子」的江豚,生活在長江中,因其稀少曾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白鰭豚已經處於滅絕邊緣
    白鰭豚於2500萬年前由太平洋遷徙至長江;1996 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列為極危動物。英國《獨立報》等報導,生存於長江的白鰭豚已經滅絕。,認為這是第一個由人類行為導致滅絕的鯨類動物。這一結論引自英國皇家學會的同行評議期刊《Biology Letters》發表的「2006長江豚類考察」報告…[詳細]  一位安徽市民在歷史上白鰭豚經常出沒的長江銅陵段拍攝到白鰭豚。因為錄像非常模糊,水生所在仔細研究後並沒有得出肯定的答案。
  • ...質量發展】石首江豚「守護者」:不想看到「微笑天使」步白鰭豚...
    一頭小江豚在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覓食這是「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看到的溫情一幕從白鰭豚功能性滅絕,到長江江豚數量驟減,加上普通魚類種群和數量的大幅減少,讓本應是物種多樣性的長江水域面臨巨大壓力。捕魚、排汙、採砂……等都會對江豚生存造成威脅,實行更為嚴格的保護成為必然。江豚的生存狀況,也是長江水域生態環境重要參照之一。為加速整改全市長江大保護生態環境問題,石首下定決心整改和解決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 長江從古至今,滅絕了多少水生物
    這個問題看似時間尺度比較長,可是我們仔細想一想,有些物種的滅絕也就是近30多年的事情,由於生態環境變化,長江流域內生產企業過量排放汙染物,破壞了生態環境;人類的捕魚設備種類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水利工程設施修建阻止個別魚種的洄遊等,才導致長江物種的滅絕,可以這樣說,長江水生生物滅絕,用了幾十年時間,走過上億年之路,例如,近期長江白鱘滅絕是1.4億年前與中生代恐龍同時代的物種。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安徽省安慶市漁政巡護員錢明勝表示過去自己捕魚的時候也見過很多白鰭豚,中華鱘和江豚也都有見過。中科院水生所博士 王利民: 這個世界上只有兩條河流生活著兩種哺乳動物,一條是長江,另外一條就是亞馬遜河。長江裡面的白鰭豚和江豚是我們的國寶。白鰭豚已經離我們而去,沒能步入2020年,江豚現在是長江裡面唯一的哺乳動物。
  • 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消減受多重因素影響,過度捕撈只是冰山一角
    對當地人民的激勵是支持保護項目的積極方法,但是須建立這類激勵機制,從而使得漁民仍是保護努力整體中的一部分。三十萬漁民蘊含著大量的本土知識,不應被遺失,應該用於生態系統恢復。禁止所有漁民進入長江流域不僅造成社會影響,還會導致非法捕魚活動劇增。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會」)統計,2017年共有3000餘人因非法捕撈被抓獲,2800多套電魚設備和4700多件非法捕魚工具被沒收。
  • 最後一隻人類呵護下的白鰭豚"淇淇"3D"復活"
    「淇淇」是世界上人工飼養時間最長的白鰭豚,1980年1月11日在洞庭湖口附近被漁民捕獲後送至水生所,2002年7月14日自然死亡。從此,人們再也沒有見過一頭活的白鰭豚。據悉,這是我國自然博物館首次對珍稀動物標本3D建模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