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武漢市第六醫院建成「智慧病房」,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感

2021-01-15 聯新科技

黨的十八大以來,「信息化」作為國家「四化」同步發展和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內容,「網際網路+醫療」成為大勢所趨。自2018年以來,武漢市第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智慧醫療成為推動醫院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科技與醫療上演著深度交融的生動實踐。近日,長江日報在「高質量發展篇」板塊專題報導了武漢市第六醫院智慧病房建設。

長江日報專題報導

01

智慧病房上線

打造住院新模式

「以後再也不用寸步不離地守在病床旁盯著吊瓶打完了。」說起這次在武漢市第六醫院的陪護體驗,40歲的周女士連稱輕鬆多了。

2019年底,周女士72歲的母親查出膽囊癌,住進了市六醫院。「媽媽病情嚴重時,幾乎24小時都在輸液。「周女士說,擔心母親吊瓶打完了回血,她只能寸步不離地守在床邊,就連晚上也不敢睡得太沉。半個月前,母親第4次入院,驚喜地發現病區變了樣。

病床上方的手寫信息卡被一個巴掌大小的電子屏取代,上面不僅有病人的床號、姓名、年齡、性別、入院時間,還有護理級別、飲食要求和高風險提示。「知道了飲食要求和可能發生的高風險意外,家屬護理起來心中更有底了。」

病床上方為床旁信息交互系統

最讓她感到欣喜的是,病區啟用智能輸液管理系統,輸液袋上精確到毫克級的重力傳感器會自動監測患者輸液的剩餘量和滴速。該換藥了,該拔針了,針堵了,打漏了……都會發出提示,再也不用家屬和患者盯著吊瓶了。

全閉環智能輸液管理系統

這個讓周女士叫好的舉措,得益於醫院新建成的智慧病房交互平臺。2020年11月,武漢市第六醫院在全省首推「智慧病房」,將覆蓋全院所有病區,打造全新的住院模式,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感。

02

智慧交互大屏

實時更新患者信息

在綜合一病區護士站豎著一塊大屏幕,輕點屏幕上患者名字,既往病史、過敏史、醫囑、檢查報告、護理等級及各種注意事項等信息立即彈出。據介紹,智慧病房交互平臺會自動從醫院的HIS管理系統抓取數據,與患者身份匹配。每5分鐘數據更新一次,便於醫護掌握患者最新信息。

智慧病房交互平臺

患者在院所有檢查項目、護理內容、電子病歷等醫療資料,都無需護士手寫錄入,通過平臺一鍵上傳。「過去,每次輸液、護理前需要翻閱多個本子去反覆查看和核對醫囑。」護士萬婭莉說,智慧交互大屏實現了院內數據互聯互通,輕輕一點,所有信息都有了,護理起來省時省力。

03

智能體徵監護

借護士一雙「透視眼」

患者生命體徵採集是護士每天要完成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往這項工作佔用了護士不少時間。醫院上線的生命體徵採集系統通過體徵採集一體機實現多種生命體徵數據智能快速採集,同時系統可將數據一鍵轉錄成護理文書,有效減少護理文書書寫時間。

病情早期評估系統對接生命體徵採集系統,通過人工智慧算法對患者生命體徵進行分析,能夠及時有效地識別出「潛在危急重症」,促使醫護人員及時採取措施,使患者儘早得到救治。

護士使用體徵採集一體機

針對病情特殊或長期臥床的患者,醫院啟動智能床旁監護系統。護士將一塊非接觸式的體徵採集儀放到病床的床墊下,就能自動監測患者的心率、呼吸、活動度,是否離床和離床時間。一旦患者離床,系統就會自動報警,方便護士及時幹預,預防跌倒的發生。對壓瘡高風險患者,根據系統結果,護士能給予個性化的翻身護理。

04

智能搶救車

科技為生命護航

在病區的護士站,擺放著一臺智能搶救車,與以往普通的搶救車不同的是,它首次將搶救車藥品、物品管理納入信息化管理範疇。

「以前每次核對搶救車藥品要半個小時,現在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了,而且每支藥品的效期會智能預警,避免了搶救車內有過期藥品。」在清點搶救車藥品的間隙,護士介紹到智能搶救車在搶救過程中語音播報藥品名稱與劑量,搶救過程實時生成用藥記錄,搶救完成再也不用「回憶式」寫搶救記錄單了。

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

武漢市第六醫院展出智能搶救車

05

精細化藥品管理

提升醫院管理水平

病區智能藥品管理系統將中心藥房前置到病區,省去護士頻繁往返藥房的工作和時間,系統通過多種規格的藥盒,實現病區多種包裝基數藥品按效期、批號的精細化管理。

雙人雙鎖,全封閉式、按支管理,嚴格遵守專人、專櫃、專帳、專冊、專用處方的毒麻藥品五專管理制度的智能麻精藥品管理系統,在武漢市第六醫院手術室上線。全封閉式的藥盒,按支出藥和管理藥品效期與批號,餘液和空瓶回收記錄,有效保障了麻精藥品的取用安全和全程溯源。

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

武漢市第六醫院展出病區智能藥品管理系統

智慧病房落地武漢市第六醫院以來好評不斷。2020年11月,武漢市第六醫院與聯新在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共同展示了智慧病房建設,現場吸引到不少觀展者和媒體聚焦。

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

患者滿意,才是真的滿意。未來,聯新將繼續與武漢市第六醫院繼續合作,為臨床開發更多更好用的產品,協助醫院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不斷提升患者的就醫感受。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長江日報

相關焦點

  • 武漢市門診重症慢病患者可去這些醫保定點醫院就醫購藥
    根據現行規定,零售藥店只能銷售非處方藥、處方藥(非禁止類)、中藥飲片等,而部分重症慢病患者需要的毒麻精神類、放射性藥品及其他高風險藥品在藥店均禁止銷售。同時,武漢市還有一批重症慢病患者中必須要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如:需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常規治療為一周三次)的參保患者、血友病門診重症參保患者均需去醫院定期檢查和接受治療。
  • 全市醫學影像雲中心初步建成 17家市級醫院接入雲中心,放射類影像...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李珩 實習生 王玉英)9月15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全市醫學影像雲中心已初步建成,17家市級醫院接入雲中心,醫生可以跨院調閱放射類影像數據,讓患者少跑路,也讓病情診斷更為準確。
  • 武漢患者請收好這份名單
    根據現行規定,零售藥店只能銷售非處方藥、處方藥(非禁止類)、中藥飲片等,而部分重症慢病患者需要的毒麻精神類、放射性藥品及其他高風險藥品在藥店均禁止銷售。同時,武漢市還有一批重症慢病患者中必須要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如:需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常規治療為一周三次)的參保患者、血友病門診重症參保患者均需去醫院定期檢查和接受治療。
  • 隔離病房關閉,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可提供500間病房收治患者了
    據了解,當天,除了出院之外,還有14名患者將轉入協和醫院西院,繼續接受治療。歷時32天 累計救治患者1022名2月11日,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被徵調為「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定點收治醫院」,總床位數850張。
  • 援漢醫生自製吸管讓危重症患者喝水不停氧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5日訊(記者史強 通訊員彭宇)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9樓ICU病房,48歲的向光明是年齡最大、資歷最老的援漢醫生。從1月28日抵漢第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當成普通一兵,和眾多年輕醫護人員一起奮戰在一線。截至3月5日,他負責的危重症患者已有20多人轉危為安。
  • 湖南省首家智慧病房落戶湘雅醫院全科醫學科
    5月19日上午,「中國移動5G智慧病房應用示範項目」揭牌儀式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標誌著湖南省首家智慧病房正式落戶該院全科醫學科。「智慧病房的應用對醫、護、患三方來說都有極大的益處。」湘雅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張衛茹表示,全息智慧病房整體解決方案整合智能軟硬體,通過以智慧系統(智慧醫生/護士站交互系統、智能病房呼叫系統、智能床旁交互系統等)為核心的移動護理、護理管理、移動查房和護患溝通及護理看板等的軟體平臺;以護士專用PDA為核心的工作站、交互大屏、門口屏、床旁平板終端、智能輸液監測系統(一床一平板一監測)和多參數生命體徵監測儀等智能硬體平臺搭建智慧病,可解決醫囑執行、掃碼核對、治療收費
  • 哈醫大二院啟動腫瘤內科「日間病房」 簡化就醫流程降低住院費用
    人民網哈爾濱7月29日電 近年來,腫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患病人數逐漸增多,對於絕大多數惡性腫瘤患者來說,儘早進行抗腫瘤治療,才是唯一挽救生命的辦法。近日,為切實解決腫瘤患者的住院難題,縮短等候時間,簡化就醫流程,降低住院費用,並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哈醫大二院正式啟動腫瘤內科「日間病房」。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全科醫學科/康復科病房啟用
      半島網12月1日消息   為滿足患者就醫需求,提升醫院慢病及康復醫療服務水平,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在第二住院部新開設全科醫學科/康復科病房,於12月1日正式啟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副院長張彤,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郭媛出席啟用儀式並分別為「全科醫學科/康復科病房」「帕金森病康復治療中心」和「骨質疏鬆專病治療中心」揭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全科醫學科主任譚東、康復科副主任於少平參加活動,由譚東主持儀式。
  • 湖南株洲:健全體系 增強老百姓的就醫獲得感
    近年來,我市紮實推進「健康株洲」建設,建立健全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體系,讓老百姓看病就醫更有獲得感。天元區嵩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 殷建科:「老百姓就醫觀念的轉變,也是推行分級診療的成果,讓老百姓真正能夠在家門口解決基本醫療服務需求。」10月27號上午,在市二醫院腫瘤科病房裡,省腫瘤醫院胸部內二科主任鄔麟正在查房。
  • 加速度奪取防控治療和醫院發展雙勝利
    在充分做好本院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荊州二醫黨委書記、首席醫療專家吳國棟連夜支援洪湖,實地考察調研,提出切實可行的病房改造意見和患者收治原則;醫院從感染、重症、呼吸內科等關聯科室連夜抽調骨幹,迅速組建2個隔離病區醫護隊伍,分別進駐季家臺隔離病區、華廈眼科隔離病區;按照「一人一策」原則,創造性採用抗病毒、中醫藥等聯合治療手段科學施治,開展多學科聯合、個性化診療;醫院抽調傳染病專業優質醫護資源,選擇符合控感要求的感染一科病區
  • 【「十三五」重慶健康答卷②】全方位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全周期...
    醫療衛生資源不斷增加  對於偏遠地區群眾而言,當地醫療衛生資源的多寡、服務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群眾的就醫獲得感。  去年5月,隨著奉節縣康坪鄉衛生院新建綜合樓的正式建成投用,當地群眾享有的醫療資源顯著增加——新綜合樓建築面積達1460平方米,病房條件大大改善,樓層也配備了電梯。
  • 武漢同濟醫院:如何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整體疫情防控水平
    到2018年,同濟醫院完全建成了覆蓋三個院區的基於雲平臺的一體化HIS、EMR、HRP系統,並建成了臨床共享服務中心,為三個院區提供集中的放射、心電、病理診斷服務及臨床檢驗服務,充分利用共享服務中心的思想,兩個分院和主院區的資源可以共享。雲平臺的優勢在這次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在三個院區開展的各種檢查檢驗都可以共享結果,同時可運用雲平臺的擴展性託管方艙醫院的信息化建設。
  • 給橋梁裝「天眼」用大數據體檢 武漢市本月再增97座「智慧橋梁」
    6月8日,記者從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簡稱橋科院)獲悉,武漢市「智慧橋梁」工程二期97座城市橋梁將在本月全部安上自動化監測設備。今後,智慧管理系統會自動給橋梁體檢,通過大數據發現、預防各類疾病,提出科學診治方案,讓橋梁更健康。橋梁是武漢市的一張閃亮名片。
  • 小湯山醫院親歷者講述:武漢火神山醫院該注意些什麼
    7天7夜,建起一座醫院。這個奇蹟發生在2003年的北京小湯山醫院。17年後的今天,武漢將再度演繹這一幕。1月24日,武漢的「小湯山醫院」——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正在加緊施工。為有效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武漢市開建專門醫院,用於收治新型肺炎患者。院址位於武漢市四環外的蔡甸區武漢職工療養院旁。
  • 江城醫院多管齊下確保安全接診,住院患者要查核酸CT血常規,部分...
    各家醫院在保證醫療水平、醫療質量的同時,為確保患者安全、安心就醫,在嚴管流程的基礎上,在防護細節上均下了不少功夫。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門診,機器人巡迴消殺,醫療秩序良好。
  • ...醫院護理部開展「假如我是『他』——護士角色轉換就醫體驗」活動
    為了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內涵,為患者提供人文護理關懷,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渭南市華州區人民醫院護理部2020年11月安排了「假如我是他—護士角色轉換就醫體驗」活動。經過近一個月的體驗,11月30日下午,各科就體驗活動進行了匯報,16名護士用PPT和視頻演示了她們科室人員的體驗過程,共有百餘名護士參與,體驗活動涵蓋了門診就診流程、住院全過程及各項護理操作,包括門診就診、住院手續辦理、標本採集、靜脈穿刺、吸氧、心電監護使用、氣墊床使用、約束用具使用、患者體位擺放、轉運、健康宣教等眾多環節,通過體驗反應出了醫院標識、流程、總務
  • 我們討論掛號難,也該討論醫院應該長啥樣
    (旗艦門醫療中心)NBBJ 對旗艦門醫療中心窗戶的外立面做了獨特的設計,在不同建築設施之間保留同樣的標準,如若之後因就醫人數上升需要擴充醫院容量的話,擴建工程將不會影響到現有的就醫體驗。「一個項目之所以好,就是在設計的過程中把未來可能發生的改變考慮進去,使得設計項目成型之後具備很高的靈活性與調整能力。」Saba 說。
  • 瀋陽市衛計委推12項新舉措提升百姓就醫獲得感
    圖文無關瀋陽市衛計委推12項新舉措提升百姓就醫獲得感雙休日兒童口腔科全天開診四院眼科開診時間延至晚記者了解到,市衛計委創新思維,挖掘新一輪提升服務質量的新舉措累計83項。首批確定市紅十字會醫院、市四院、市七院、市口腔醫院、市婦嬰醫院5家試點單位,實施12項成熟、具有特色的創新舉措進行首批發布實施,切實提升百姓就醫獲得感。
  • 搶建「兩山」醫院方艙醫院,建院增床扭轉「武漢保衛戰」戰局
    新華社記者肖藝九 攝)10餘天建成「兩山」醫院,拼速度搶救生命時間就是生命,收治工作刻不容緩,在中央指導組指導下,武漢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救治患者。2020年1月23日下午,武漢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參照「小湯山」模式,在蔡甸知音湖畔建設應急傳染病專科醫院,取名「火神山」。
  • 九旬老人疝氣發作腸子被卡,醫生「隔空問診」勸說就醫
    楚天都市報11月26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劉姍姍)日前,武漢市中心醫院疝與腹壁外科羅文醫生晚上下班後,突然接到一名陌生患者家屬的諮詢電話,他通過微信「隔空問診」,判斷這位94歲老人出現疝氣嵌頓,病情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