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評審委員要求歐洲人類腦計劃儘快改革

2020-12-08 科學網

 

圖片來源:《科學》

歐洲一個科學評審小組建議,歐洲人類腦計劃(HBP)—— 一項存有爭議的「巨無霸」研究項目,必須進行改革以保持正確方向,而且須儘快改革。歐盟3月6日公布的該委員會的一份總結報告稱,HBP的管理系統、合作方式以及交流方式等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糾正措施」。

這項報告並未直接提出去年歐盟一批神經科學家對HBP項目的反對,但是卻提及了他們擔憂的一些問題。「我們非常高興,因為我們提出的問題得到了確認。」批評人士之一、瑞士日內瓦大學計算神經科學家Alexandre Pouget說,「他們正在指出我們曾經指出的問題。」

但是HBP理事會主席Philippe Gillet則表示,這些評審並非都是批評性的,HBP對相關建議表示歡迎。「我們的計劃被認為是個好項目,但(評審委員會)給我們提出了一些任務。」他說,「在科學領域,永遠不會有完美的評審。」

委員會表示,HBP的管理必須改革,以「確保決策過程簡單、公平、透明」,而且HBP旗下的各個項目必須更協調地工作。根據這項5頁的報告摘要,HBP必須在2015年6月前作出重要改革,報告還5次提及「儘快」或「從速」等字眼。

HBP是瑞士聯邦理工大學神經科學家Henry Markram構思出的兩項所謂的「旗艦計劃」之一,該計劃在歐盟和歐盟成員國之間得到了10億歐元的經費。然而,HBP的管理系統和優先項目卻飽受批評,一些科學家認為,該計劃關於繪製整個人類大腦計算機模型的終極目標不切實際。去年,在一份公開發表的信中,數百名神經科學家威脅抵制這項計劃,除非歐盟對其徹底審查。

儘管評審委員會希望改善HBP的管理系統,但卻沒有給出具體的意見;而是希望由一個獨立的中間委員會提出這些意見,並期待該委員會在未來幾周公開具體意見。然而,評審委員會卻表示,HBP必須「更好地描述其戰略目標」以及「避免不切實際的想法帶來的開銷」。(紅楓)

《中國科學報》 (2015-03-09 第3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駱清銘:希望儘快啟動中國腦計劃
    深入調研後我們提出,要實行綜合改革,建立一系列規章制度,優化現有的體制機制。現在取得了初步成效,大家達成了共識。」駱清銘表示。    一方面建章立制,另一方面駱清銘以人為本,改革了一些比較僵化的政策。「只要是符合規定的,就要人性化操作,為學生創造更為寬鬆的成長環境。」有一位學生因為申請專利時間晚了一周,在6月30日前學分沒拿到,結果沒拿到畢業證。
  • 全球七大"腦計劃",中國腦計劃遲遲未正式啟動,是否最大規模?
    腦計劃重要性一:腦科學技術研究是21世紀人類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理解人腦的工作機制,進而揭示人類智能的形成和運作原理,對人腦認知功能開發、模擬和保護,決定未來人口素質,搶佔國際競爭的技術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
  • 全球七大"腦計劃",中國腦計劃有望成為最大規模最前沿腦計劃
    腦計劃重要性一:腦科學技術研究是21世紀人類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理解人腦的工作機制,進而揭示人類智能的形成和運作原理,對人腦認知功能開發、模擬和保護,決定未來人口素質,搶佔國際競爭的技術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腦計劃的研究進展
  • 解密人類大腦神秘宇宙,「中國腦計劃」工程新起點
    認識腦、保護腦、創造腦是人類科學發展的長期目標,以神經計算和類腦智能為代表的腦科學是當前國際科技前沿的研究熱點,世界各國腦計劃陸續出臺、穩步推進。中國腦計劃起步較晚,但是,經歷了充分的前期探索和準備工作。2006年2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腦科學與認知」列入基礎研究8個科學前沿問題之一。
  • 工程視野下的腦計劃及其倫理問題思考
    如果說醫藥生物工程與人類社會密切相關,那麼腦計劃則與人類本質密切相關。神經科學知識是對於大腦——人類最核心器官規律的探索,腦計劃的技術未來都將應用於人類。腦計劃的實踐嚴格遵循科學性,需保持科學的觀念看待腦計劃科學性的升級,保持科學的態度客觀評價腦計劃實踐中的不足與進步。其次,腦計劃作為一項大體量的工程,具有以整體、動態為特徵的系統性。
  • 科學網—職稱分類評審:一劑良方?
    ■本報記者 韓琨 一直以來,職稱評審都是壓在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身上的一座大山。要求多、細則繁雜,每年年末都有不少教師為此忙得焦頭爛額。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審相關制度也一直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為人們所詬病。
  • 面上、青基、地區項目評審改革措施及傑青、優青評審原則公布
    、答辯紀律和具體要求等,明確了學部在遴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時遵循的四項原則:(1)學術規範性;(2)研究工作的獨立性和研究方向的獨特性;(3)研究領域分布的均衡性;(4)地區、單位、性別等其他因素。
  • 細說美「腦計劃」:更強調技術創新從最基礎開始
    本月初,美國白宮公布了「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簡稱「腦計劃」)。「腦計劃」是什麼樣子?可以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比嗎?與歐盟的「人腦工程」區別是什麼?近日,美國多個機構的科學家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揭示了更多細節。  1990年,美國發起了對人類「遺傳密碼」測序的人類基因組項目。20多年後的今天,「解碼」人類大腦的奧秘成為一個大科學項目的終極目標。
  • 中國腦計劃破土,投資規模將數量級飛躍
    這些神經領域科學家們熱切盼望的是「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Brain Science and Brain-Lik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簡稱為「中國腦計劃」。上述教授透露,中國腦計劃的投資規模會比現在任何一個重大專項都有數量級上的飛躍。事實上,在五年的努力之後,備受矚目的中國腦計劃已初具雛形,即將破土而出。
  • 搶佔腦科學研究的戰略制高點———透視美國「腦計劃」
    一語道破美國出臺「腦計劃」的深層次動機———搶佔腦科學研究的戰略制高點。無獨有偶,歐盟委員會年初也宣布,石墨烯和人腦工程兩大科技入選「未來新興旗艦技術項目」,並分別設立專項研發計劃,每項計劃將在未來10年內分別獲得10億歐元的經費。由此可見在腦科學領域的角逐不可謂不激烈!
  • 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舉行—新聞—科學網
    競賽宗旨在於激發大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與潛能,培養、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協作意識,促進物理實驗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參賽學生與評委專家交流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徐平表示,該項競賽有力推動了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建設與高水平本科生的創新培養,已成為北京乃至華北地區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研討的重要交流平臺。
  • 「腦計劃」實現遙遙無期!腦機接口靠譜嗎?
    1989起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相繼啟動大型腦科學項目,中國於2016年也計劃推出相關項目。「腦計劃」中的一些技術設想如果實現,便有可能用於操縱神經元,這不僅讓人擔心會產生「讀心術」,還對大腦是否會被控制感到憂慮。究竟是人類控制機器還是機器統治人類。科幻片中的潘多拉魔盒會不會就此打開?所以探索大腦的同時,還要加強生命倫理問題的研究,以探索解答伴隨「腦計劃」科研發展而引發的相關倫理、法律和社會意識等方面的問題。
  • 十年「腦計劃」:下一裡程碑或是空中樓閣?
    十年前的4月,被稱為 「生命天書」的人類基因組圖譜繪製完成,數國科學家們的努力,為人類探索自身的奧秘邁出了極其重要的一步。十年後的4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將進行一項可媲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計劃,以探索我們人類身體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一個部分—大腦。
  • 郭愛克:「中國腦計劃」就像首次攀珠峰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靜嫻 「中國腦計劃」意義重大,就像1960年首次攀珠峰一樣,將帶著中國腦科學向著宏偉戰略制高點進發。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專訪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郭愛克如此表示。
  • 「聚焦兩會」袁亞湘委員:加強對數學等基礎科學領域支持 技術與...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袁亞湘坦言,事實上,在基礎科學領域,純自由探索、不依賴大設備、大裝置的原創性創新研究方面,我國與歐美科技強國之間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差距。「其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國對技術的重視遠遠大於對科學的重視。即使是關於科學,可能國家以及相關部委真正關心的往往是應用基礎研究而不是純基礎研究。」袁亞湘說。
  • 2020年下半年MBA/EMBA國家班論文雙盲評審結果判定及答辯前後相關...
    >研究生院《關於做好2020年下半年專業學位研究生申請學位通知》要求,作如下安排:一、雙盲評審結果判定及答辯前準備研究生院專業學位辦判定結果如下:具體雙盲評審意見請聯繫論文秘書王蘭老師(微信號13289296121)。
  • 代表委員專訪|馬蕭林委員:建議各省加快建立古代人類骨骼標本庫
    代表委員專訪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文物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不可再生資源。古代人類骨骼是特殊的文化遺產,也是不可再生資源。」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特別是隨著生物技術(如DNA分析)的快速發展,古代人骨蘊含的關於『人類自身』的豐富考古信息,對研究人類起源、族群流動、民族融合、社會關係等,具有不可替代的考古價值。同時對理解和揭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促進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基金委化學部2項目評審專家名單公布
    來源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7月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公布2020年度化學科學部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及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評審會專家名單。2020年度化學科學部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評審會專家2020年7月2日化學科學部組織評審創新研究群體項目。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相關規定,現發布評審會專家名單 。
  • 職稱制度30年來重大改革 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職稱制度30年來重大改革  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發布後,市人力社保局對文件進行了詳細解讀。此次改革是自1986年職稱改革以來,30多年來本市再次啟動的職稱領域重大改革,涉及全市30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