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基因組學再登Cell:首次全面揭示小兒腦癌發生機制和治療靶標

2020-12-05 騰訊網

景傑學術| 報導

小兒腦癌(Pediatric Brain Cancer)是全球範圍內兒童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一些小兒腦癌類型的預後很差,5年生存率不到20%,例如高級別膠質瘤和非典型畸胎樣橫紋肌樣腫瘤,因此改善患兒的治療策略迫在眉睫。儘管針對小兒腦癌的發病機理在基因、表觀遺傳以及RNA層面展開了諸多研究,但是將這些發現轉化為臨床上的有效療法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戰。近些年來質譜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蛋白質組學應用的不斷成熟為很多疾病研究帶來了新的視角,進一步整合基因、轉錄、蛋白和蛋白翻譯後修飾的多組學數據能更好的全面認識腫瘤,也為腫瘤未來的精準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0年11月25日,來自西奈山伊坎醫學院Pei Wang與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以及費城兒童醫院等研究團隊合作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Integrated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across Major Histological Types of Pediatric Brain Cancer"的研究論文,採用基於質譜的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磷酸化修飾組學技術(質譜策略)並結合全基因組測序(WGS)、RNA測序(RNA-seq)對7種組織類型:低級別神經膠質瘤(n=93),室管膜瘤(32),高級別神經膠質瘤(25),髓母細胞瘤(22),神經節神經膠質瘤(18),顱咽管瘤(16)和非典型畸胎樣橫紋肌樣腫瘤(12),共218例小兒腦癌臨床樣本(樣本策略)展開研究。

本研究共鑑定定量了8,802個蛋白和18,235個磷酸化位點,基於蛋白質組的無監督聚類分析揭示了不同於小兒腦癌組織學診斷的新的分型,提示可以針對相同蛋白質組學特徵分型的病人展開治療;而蛋白質組學數據也表明體細胞突變和拷貝數變異(CNV)的功能效應在轉錄組學數據中並不明顯。進一步基於磷酸化修飾組學的激酶-底物關聯和共表達網絡分析確定了腫瘤發生的重要生物學機制。同時,針對免疫學的相關分析顯示不同腫瘤呈現出免疫微環境的多樣性

本文是首次針對小兒腦癌展開跨越傳統組織學研究範圍的大規模蛋白基因組學研究,不僅揭示了小兒腦癌的生物學發生機制,也為未來臨床小兒腦癌的診斷、治療等提供重要的指導意義。

Graphical Abstract

相關焦點

  • Cell:不育治療新靶標!揭示EFCAB9引導精子進入卵子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關鍵分子,它協調這些鈣離子通道開啟和關閉,從而激活精子並協助引導它們進入卵子。當通過基因編輯移除編碼這種分子的基因時,雄性小鼠讓更少的雌性小鼠懷孕,而且懷孕的雌性小鼠產生較少的幼仔。他們報導,這些經過基因編輯的雄性小鼠的精子活力較低,並且在實驗室中讓較少的卵子受精。
  • 腦癌細胞系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瓊森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1月29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專刊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首次完成了腦癌細胞系全基因組測序,這也是截至目前對單個癌症細胞系所做的最為徹底的測序分析。
  • Cell:重大突破!首次從結構上揭示CRISPR-Cas3系統作用機制
    圖片來自Cell,doi:10.1016/j.cell.2017.06.0122017年7月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獲得來自嗜熱裂孢菌(Thermobifida fusca)的I型CRISPR複合體的近原子解析度的圖片,揭示出它的作用機制的關鍵步驟
  • Cell:人類結腸癌蛋白質基因組學分析揭示出新的治療策略
    2019年5月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貝勒醫學院、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華盛頓大學、範德堡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患者的結腸癌組織產生的全部基因和蛋白的分析,對這種腫瘤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並指出新的癌症生物學機制和可能的新治療策略。
  • Cell:研究揭示了侵襲性腦癌很難治療的原因
    2019年7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無法治癒的腦癌,大多數患者在確診後不到兩年就會死亡。這種疾病很難治療,主要是因為每種腫瘤都含有多種細胞。侵襲性腦癌在患者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以至於研究人員爭論是否應該將膠質母細胞瘤視為一種單一的疾病。
  • Cancer Cell:劉江等揭示腎癌發病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學與信息重點實驗室劉江課題組與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腎癌發病機制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在低氧的生理條件下,核蛋白SPOP(speckle-type POZ protein) 的過表達和錯誤定位是引發腎癌產生的核心因素。
  • 腦科學日報:神奇的人造蜘蛛網;白血病藥物可能可治療小兒腦癌
    6,白血病藥物顯示出治療小兒腦癌的希望! 來源:轉化醫學網 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是一種兒童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其生長極其迅速;手術不易全部切除;腫瘤細胞有沿腦脊液產生播散性種植的傾向。
  • 《Cell》雜誌發文,河大在國際上首次揭示葉綠體蛋白轉運新機制!
    2020年3月12日,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立新教授課題組及合作者在光合作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闡明了相分離驅動葉綠體內蛋白分選的新機制,推動了蛋白轉運機理的進一步深入
  • 清華中科院共揭示水稻生殖特異phasiRNA的靶標和功能機制
    Nature Comm | 戚益軍/程祝寬合作揭示水稻生殖特異phasiRNA的靶標和功能機制責編 | 王一該研究系統鑑定和分析了水稻雄性生殖細胞中的phasiRNA及其靶標,並闡明了21-nt phasiRNA通過切割mRNA調控靶標基因的作用機制。
  • RNAi篩選揭示曼氏血吸蟲寄生蟲治療靶標
    RNAi篩選揭示曼氏血吸蟲寄生蟲治療靶標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6 13:56:36 美國UT西南醫學中心James J. Collins III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朱楊博士等揭示TFL1-FD的靶標基因和FT的競爭機制
    Nature Comm | 朱楊博士等揭示TFL1-FD的靶標基因和FT的競爭機制植物發育是貫穿整個生命周期的生物學主題之一,不僅受到體內外因素綜合調控,而且和動物相比能較大程度影響植物形態。此外,TFL1 和 FT 作為共轉錄因子(co-TF)需要與 bZIP 轉錄因子 FD 形成蛋白二聚複合體才能作用於下遊靶標基因【1】
  • Nature和Cell共同揭示:與帕金森病相關的蛋白LRRK2作用機制
    一種難以捉摸的蛋白被許多人認為是全面了解遺傳性帕金森病病因的關鍵,而且如今卻更加清晰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帕金森病影響著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它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會逐漸攻擊運動功能,導致運動和協調等方面的持久損害。
  • 研究揭示去泛素化酶OTUB1調控PD-L1穩定性和腫瘤免疫逃逸的機制
    該研究發現去泛素化酶OTUB1通過調控免疫檢查點蛋白PD-L1的泛素化修飾來抑制PD-L1在內質網的降解,揭示了OTUB1-PD-L1信號途徑在調節腫瘤細胞免疫逃逸中的關鍵作用,表明特異性抑制OTUB1的活性和功能可能成為腫瘤免疫治療的潛在靶標。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和受體分子PD-1是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中的重要靶點。
  • 科學家繪製出乳腺癌腫瘤發生和靶向治療的蛋白基因組學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乳腺癌腫瘤發生和靶向治療的蛋白基因組學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4:37:37 美國博德研究所Michael A.
  • Cell上的經典蛋白組學、磷酸化蛋白組學、WES多組學聯合分析文獻
    對蛋白質組、磷酸化蛋白質組、轉錄組和全外顯子組測序數據的綜合分析揭示了腫瘤相關特徵,如腫瘤相關蛋白變異、特有的蛋白質組特徵以及早期患者或EGFR和TP53突變患者的臨床結果。基於蛋白的LUAD分層顯示了三個亞型(S-I、S-II和S-III),它們與不同的臨床和分子特徵有關。
  • Cell: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機制
    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研究提示著nsp13和nsp12相互作用,但是它們之間形成的一種穩定的複合物尚未通過生物化學手段分離出來,也未從結構上加以表徵,而且這種螺旋酶在SARS-CoV-2複製-轉錄中的機製作用尚不清楚。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7.033。
  • Cell:揭示一種引導細胞垃圾進行自噬的新機制
    它們不斷地進行自我清理---從它們自己的東西中挑出不再有用的東西,比如受損的或多餘的細胞器,不能摺疊的蛋白。但是,當細胞無法識別垃圾時會發生什麼?缺陷性的細胞物質的堆積參與亨廷頓舞蹈病、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葛雷克氏症(ALS)等疾病,在這些疾病中,這些垃圾阻止神經元傳遞信號。
  • Cell:Fat蛋白可調節細胞線粒體的功能及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研究者McNeill在研究細胞如何組裝形成組織及機體發育期間生長如何被調節等領域久負盛名,研究者主要研究一種名為fat基因的突變,該基因編碼表達的蛋白為Fat,其可以促進細胞間的吸附和交流;而fat基因的突變則會引發細胞過度生長最終形成腫瘤,該過程的發生是通過Hippo途徑來實現的,Hippo途徑是癌症中被激活的一種途徑。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腸道幹細胞的行為機制
    2014年8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發現了人類腸道中幹細胞的行為機制,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或為腸癌的早期發現以及預防措施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幫助
  • Cell年度巨獻——2020年閃閃發光的醫學評論和研究|抗生素|研究|...
    更重要的是,這種方法也可以應用於其他類型的藥物,如用於治療癌症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藥物。2.揭示新型冠狀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機制冠狀病毒的刺突(S)蛋白(下稱S蛋白)有助於病毒進入靶細胞。細胞進入取決於S蛋白的表面亞基S1與細胞受體的結合,這種結合有助於病毒附著至靶細胞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