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成功磋商第三起生態損害賠償案例

2021-01-13 瀟湘晨報

12月30日下午,蕪湖市生態環境局作為市政府指定的賠償權利人與賠償義務人蕪湖和成礦業發展有限公司成功磋商一起簡易程序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義務人自願承擔案件造成的406900元生態環境損害費用,主動履行相應的賠償責任。

這是蕪湖市成功磋商的第三起賠償案例,也是首例簡易程序損害賠償案件,充分踐行了「應提則提、應賠盡賠」原則,標誌著蕪湖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制度逐步走向成熟和規範。

根據信訪投訴,2020年5月12日-13日,蕪湖市鳩江區生態環境分局在對蕪湖和成礦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執法檢查。發現2020年4月27日-5月4日,該公司在蕪湖市祥興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運輸固體廢棄物(尾砂)的過程中未採取相應監督、監管等措施,導致固體廢棄物露天堆放在沈巷鎮沈巷社區施村自然村蕪湖外國語學校南側約100米商業地塊空地上,未採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他防止汙染環境的措施。隨後,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屬地政府積極介入,主動作為,及時協調開展鑑定評估。

針對本案事實清楚、數額較小且無爭議的實際情況,根據《安徽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中「對於生態損害事實清楚,責任認定無疑義,損失金額在 50 萬以下的案件,可採用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專家組出具意見的簡易評估認定程序」之規定,市生態環境局適用簡易評估認定程序辦理,特委託省環科院專家出具了《蕪湖和成礦業發展有限公司非法傾倒尾砂案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專家組意見》,並於磋商會上同蕪湖和成礦業發展有限公司企業代表迅速達成共識,籤署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實現了磋商效率和修復效益的雙贏。

本次賠償案件的正式落地,有力打擊了生態環境損害行為,有效震懾了存在僥倖心理的違法排汙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環境效益,進一步促進「環境有價、損害賠償」理念入腦入心,有利於形成人民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自覺,助力蕪湖市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來源:蕪湖市生態環境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北京首例環境損害賠償案以「替代修復」方式完成
    今天記者從豐臺區生態環境局獲悉,目前排汙管道已經啟用,北京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以「替代修復」方式圓滿完成。事件排汙超標引發生態損害事情得從2018年5月說起。由於汙水排入黃土崗灌渠,對豐臺區的水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依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北京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豐臺區人民政府決定啟動生態損害賠償相關工作,並指定豐臺區生態環境局牽頭組織開展對黃土崗灌渠的生態環境損害進行調查、鑑定評估、賠償磋商、提起訴訟及修復監督等工作。
  • 黃山市深入開展生態環境損害索賠工作
    為切實履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黃山市深入開展生態環境損害索賠工作,積極推動典型案件辦理。 加強培訓宣傳。邀請知名專家授課、組織相關部門參加省級培訓、在具體案件的辦理中請國家和省級專家到現場指導,不斷加深各資源管理部門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和整個索賠過程的了解,提高開展索賠的業務水平,同時通過各類普法活動擴大宣傳,加強市民對生態環境損害行為危害和索賠必要性的認知。 多方摸排線索。
  • 廣州去年開展生態環境損害索賠案件19宗,辦案數量居全省前列
    試點先行 以點帶面 積極探索損害賠償近年來,廣州堅持「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積極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有效舉措,開展了一批具有示範作用的實踐案例。2017年11月,南沙區及時處置了傾倒清潔廢水導致廣隆湧河段水體受汙染事件,經技術機構採用虛擬量化等方式進行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認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價值費用共計42.9萬元。
  • 讓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帶電」
    2021-1-7 10:00 來源:廣州日報汙染環境、破壞生態不僅要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還要對受影響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和賠償。自2018年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以來,廣州堅持以「修復受損環境、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為底線,以「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形成合力、全面推進」為主線,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開展生態環境損害索賠案件19宗,辦案數量居全省前列。從「廣州藍」到「廣州虹」,廣州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這一切都離不開廣州的努力。
  • 一個想省錢,一個貪小錢,如今卻可能面臨逾20萬元生態環境損害賠償
    ◆陳娟 丁鳳然  籤合同售賣廢水,竟是花200元非法傾倒,重慶市大足區兩人將面臨20餘萬元生態環境損害賠償。  隨後,依據《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第五條的規定,大足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追究相關人員刑事責任。  目前,企業負責人吳某、貨車駕駛員楊某已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同時啟動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
  • 建議深圳試點 海洋生態補償及損害賠償制度
    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瑋)「建議政府儘快試點海洋生態補償及損害賠償制度,明確海洋生態損害賠償的索賠主體、賠償範圍、賠償程序、賠償標準和形式等。」比如,海洋生態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管理體制有待完善。由於海岸帶管理涉及海洋、環保、海事、交通、文體旅遊等多個部門,職責不同,在管理上造成「真空」或重疊;入海汙染排放控制仍存在困難。
  • 哪些行為要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12月4日,在巴南區宗申工業園區「發言人來了——環保服務進園區」發布活動中,近50家企業代表就各自關心的問題,輪番向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和巴南區生態環境局的6位新聞發言人提問。這也是「發言人來了」系列發布活動首次走進工業園區。今年9月,南川某公司因赤泥輸送管道發生洩漏汙染環境,實施了總額達106.95萬元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措施。
  • 生態環境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六項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
    2020年12月29日,生態環境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技術指南 總綱和關鍵環節 第1部分:總綱》(GB/T 39791.1-2020)等六項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技術標準,明確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的一般性原則、程序、內容、方法,並針對損害調查等重點環節和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沉積物、大氣等環境要素的特點,分別提出了規範性技術要求
  • 河北省首例「官告民」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一審宣判
    原標題:我省首例「官告民」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一審宣判「邢臺市的環境問題本就比較突出,被告的損害行為無疑使邢臺環境問題雪上加霜。誰汙染,誰治理;誰汙染,誰擔責!」12月3日下午,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庭審現場,原告邢臺市生態環境局的訴訟代理人劉建偉律師的最後發言擲地有聲。
  • 今後這4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在重慶將被追責
    按照計劃,我市2018年將全面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並指導區縣開展相關工作。  4類情形將被追究賠償責任  今年8月,重慶作為全國7個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的省市之一,制定了符合本市市情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
  • 案件案例--法制網
    近日,皖江五市檢察機關聯合發布了服務保障長江(安徽)經濟帶專項檢察監督活動典型案例,在案件類型、領域,以及訴訟檢察監督措施、工作機制運用以及監督效果上,具有一定代表性。專家出庭證實修復費用合理近年來,由於建築市場對砂石需求旺盛,受利益驅使,長江流域非法採砂現象屢禁不止。
  • 談談海洋汙染損害賠償的訴訟主體
    關於海洋汙染損害賠償,以致整個生態損害賠償問題,目前我國幾乎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儘管民法通則的一些原則,可以作為處理海洋汙染損害賠償的參考依據,但在司法審判實際工作中,民法通則對於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的作用還是有些尷尬的。在我國眾多法律中,關於海洋汙染損害賠償問題,以致整個生態損害賠償問題,只有海洋環境保護法給予了直接而大膽的法律規範,但卻又是極為原則,而不易操作的。
  • 【典型案例】2019年度安徽法院環境資源典型案例公布,蕪湖法院榜上...
    案例被告單位嘉興市綠一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杭州沃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被告人曹冠等11人汙染環境案基本案情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被告人曹冠、胡餘保為謀取非法利益,先後赴嘉興、杭州等地,聯繫嘉興綠一環保公司、杭州沃傑物業公司等企業,非法收集7164噸有毒有害固體廢物,運輸到蕪湖市長江大橋綜合經濟開發區等地非法傾倒
  • 生態環境部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等工作進展並...
    生態環境部組織研究制定了8項鑑定評估技術規範,基本覆蓋各類主要環境要素;組織開展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評選,公眾參與累計投票數超過440萬,形成良好輿論氛圍。所有省級黨委政府都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還出臺了200多件配套文件。
  • 可以同時主張工傷和人身損害賠償嗎?
    或許有人就要問了:享受了工傷賠償,還能不能要求人身損害賠償?工傷保險責任與侵權賠償責任的區別工傷保險制度和一般的侵權損害賠償制度其實在其法律價值和效用、歸責原則和賠償項目、標準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其次在歸責原則方面,工傷保險制度是為了保障受傷害職工的合法權益,現在遵循的主要原則為責任補償原則,即無過失補償原則;而人身損害賠償的歸責原則與之相比就要複雜得多,其歸責原則體系是以適用過錯責任為主,而以適用無過錯責任作為例外。
  • 天津經開區某企業非法傾倒廢切削液和廢礦物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
    天津經開區某企業非法傾倒廢切削液和廢礦物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 2020-07-10 2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河北省首例由行政機關提起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在邢臺宣判
    河北日報通訊員 張偉亮 攝「邢臺市的環境問題本就比較突出,被告的損害行為無疑使邢臺環境問題雪上加霜。誰汙染,誰治理;誰汙染,誰擔責!」12月3日下午,作為原告邢臺市生態環境局的訴訟代理人,劉建偉律師發表最後意見。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邢臺法院)當天宣判。據了解,這是河北省首例由市級人民政府指定生態環境部門提起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 論被害人精神損害賠償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金某某強姦未成年人案——論被害人精神損害賠償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刑偵案審 〖案例基本內容〗【案情簡介】被告人金某某與被害人金某乙系鄰居,且明知被害人系不滿14周歲的幼女。在民事訴訟活動中,對精神損害賠償的使用也十分頻繁,在保護人身權益方面顯現出重大的社會功能,同時也為刑事被害人提請精神損害賠償提供了條件,刑事被害人通過訴訟提請損害賠償的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只需要直接規定容許精神損害賠償,然後直接適用民事法律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規則即可。
  • 各地環保頭條丨山東印發通知 規範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不罰」「輕罰...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行政處罰銜接修復公共環境與追究企業責任共贏2020年7月9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規範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不罰」「輕罰」等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了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根據《山東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適用規定》第八條第一項「主動消除或者減輕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認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案件,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企業已履行完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對受損生態環境進行了修復或對無法修復的進行了替代修復和賠償的,可以認定為從輕或減輕處罰的情形。
  • 精神損害賠償應於侵權人的過錯程序相適應案例
    徐大雯以宋祖德、劉信達侵害謝晉名譽為由起訴,請求停止侵害、撤銷博客文章、在相關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和精神損害撫慰金40萬元。(二)裁判結果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博客註冊使用人對博客文章的真實性負有法律責任,有避免使他人遭受不法侵害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