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緣戰略】吳徵宇:作為一種大戰略理論的地理政治學
Weixin ID gggzwj About Feature 打造國際關係學,國際政治學
-
吳徵宇 | 作為一種大戰略理論的地理政治學
這種分歧不僅是海權論與陸權論的核心分野,而且存在於後冷戰時代有關美國大戰略的討論中,尤其是體現在「離岸制衡」和「選擇性幹預」的爭論中。馬漢認為,海權重要性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海洋經濟是決定一國繁榮的關鍵要素;二是一個有海洋優勢的國家總能戰勝一個陸上佔優勢的國家。在馬漢看來,這種基於歷史經驗基礎上的模式同樣適用於未來。
-
楊光斌:論政治學理論的學科資源——中國政治學汲取了什麼、貢獻了...
因此,本文首重討論作為一流政治學學科基礎的政治學理論,思考中國政治學離一流政治學學科的距離及其根本問題和出路。政治學理論包括由概念所構成的知識體系、理論體系以及相應的研究方法,學科「範式」或研究「範式」是政治學理論的最集中表達。由於流行的理論往往能內化為政治觀念乃至政治信念,因此,政治學理論在某種程度上就等同於政治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政治學理論對於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意義。
-
國際政治的新領域——新邊疆政治學呼之欲出
二、新邊疆政治學可能的目標和宗旨(一)新邊疆本身的特徵。作為國際政治和戰略工具的新邊疆,各自的基本特徵、格局是什麼樣,新邊疆的政治學將各自有怎樣的特徵?是哪些約束條件導致了不同新邊疆的區別?(二)新邊疆探索的戰略問題。
-
人民日報:理性推動比較政治學發展
比較政治學只研究本國以外某一國家或地區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以及政治現象等,最多只是把其所處的國際環境作為研究該國政治的背景因素;而國際政治重點研究的是國際環境和國與國之間的相互關係。釐清人們對比較政治學概念的這些誤解,有助於這一學科的正常發展。
-
地域性政治經驗的普遍化:美國政治學的身份建構——《政治學手冊》與《政治科學新手冊》的比較閱讀
阿爾蒙德出生於1911年,沃爾多出生於1913年,二人都經歷了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政治學自然科學化階段。所不同的是,阿爾蒙德在「科學主義」大本營「芝加哥大學(學派)」中獲得博士學位,並一生以政治學家身份行世,而沃爾多則在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雖以公共行政研究專家著名,卻一直認為公共行政「應該屬於一種政治學理論」。
-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
隨著中國海洋開發實踐活動的規模日益增大,中國迫切需要在海洋政治學理論方面進行突破與創新,為海洋事業發展和海洋強國建設提供理論基礎。因此,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就顯得尤為迫切。為了實現「中國夢」和「海洋夢」,中國適時提出了海洋強國戰略、「一帶一路」倡議,將海洋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同時,當前國內學術界已經對海洋政治問題產生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已有研究為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新時代中國特色的海洋政治研究仍需進一步挖掘「海洋政治」的內涵和外延,界定「海洋政治學」的概念,構建一個系統而完整的海洋政治學學科體系與理論體系。
-
趙可金、翟大宇:新時代的中國政治學學科路徑與建設方向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雙一流」建設上升為黨和國家的重要戰略。毫無疑問,無論採取什麼樣的評價指標,上述6所大學入選政治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意味著它們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中國政治學學科建設的「國家隊」,走在代表中國政治學衝擊「世界一流」學科的前列。
-
人民日報:構建中國特色的比較政治學
比較是人類智力活動的一種常見形式。人類進行比較思考似乎已成為一種本能。作為唯一以方法而非研究內容來命名的政治學分支學科,比較政治學表現出相當明顯的經驗研究取向,因此也成為頗具理論創新潛力的政治學分支學科。在中國,比較政治學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視,並逐漸成為推動政治學學科整體發展的新動力。
-
巨變時代的中國政治學研究議程
政治學乃是關於共同體善業的學問,但在美國卻被簡化為作為研究範式的「自由主義民主」,即只要實現了法治下的個人權利(主要是財產權)和個人投票的民主,政治生活就萬事大吉了。其理論基礎是,古典的人民主權概念被置換為選舉式民主,所謂選舉等於民主,民主等於選舉。在改造民主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造合法性概念,將原來的「合法律性」改造為「選舉授權才有合法性」,即以選舉置換了合法律性。
-
第九屆比較政治學論壇舉辦
法制網訊 記者黃潔 由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天津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和《比較政治學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大變革時代的比較政治:主題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暨第九屆比較政治學論壇於近日在中國政法大學國際交流中心舉辦。
-
「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學術評價」研討會在京舉行
6月 9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雜誌社聯合主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學術評價」研討會在京舉行。戴木才、史衛民、楊生平、羅文東、陶文昭、沈湘平、王建國等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首都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高校研究機構的學者就如何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政治學學科進行學術評價展開了熱烈探討。
-
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
換言之,如果經典的或以某國為中心的比較政治學理論存在偏差的話,那它就需要被重新建構或糾偏,而不是各國都需要建立一種以本國為中心的理論體系來替代它。政治現象是客觀的,政治現代化的路徑儘管是可以並應該有所不同的,但趨勢是相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存在的。
-
世界統治者:地理政治學模擬3 光碟鏡像破解版下載
【遊戲封面】遊戲名稱:世界統治者:地理政治學模擬
-
深化中國特色政治學研究(大家手筆)
融入學術的深刻、思想的睿智、邏輯的觀照,凝練出中國政治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判斷、基本原理等,中國政治學的理論體系必將日益成熟並走向世界。方案強調,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哲學社會科學作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政治學有用嗎?」——美國政治學當前面臨的學科危機
2010年9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的美國政治學年會上,一個為媒體所關注的現象似乎比高深的回歸分析、抽象的政治理論或複雜的理性模型,更能表現美國政治學研究與實際政治過程鴻溝進一步擴大這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反映或折射出美國政治學界面臨的社會認同感下降的學科危機。
-
回到歷史:2019年中國政治學回顧
但在二戰以後的美國,社會科學開始遺忘歷史,以實用主義為哲學基礎,將超越歷史情境的理性行為作為分析單位。而世界政治體系共同遭遇危機的今天,不僅西方學界開始呼籲「找回歷史」,中國學者更應該找回被社會科學忽視的非西方歷史經驗。最後,中華數千年的政治傳統一直未能真正進入現代政治學的視野,這是我們重返歷史最重要的理由。
-
潘維教授新著《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在北大召開
《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現場 3月30日,由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法治研究中心主辦的「制度文明,中國視角」研討會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凱原樓順利召開。來自首都政治學、法學等社會科學界的約30位中青年學者和部分黨政政策研究機構的嘉賓參加了研討會,會議圍繞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潘維教授新近出版的新著《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就如何理解世界政治文明發展脈絡、構建具有中國學派特點的政治理論,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
正確認識比較政治學的學科範疇
學科劃分是一種人為構建的類型,是我們認識相關知識的一種必要的方法或工具,其目的在於反映知識的基本類型。但是,為了認識的方便,我們又不得不將具有連續性或相容性的知識進行人為的分隔和分類。具體到比較政治學,我國在學科劃分時最早是將其歸入政治學理論之中,後來又劃歸到中外政治制度之中,再後來成為獨立的二級學科。
-
政治學研究方法的演進邏輯與趨勢
內容提要:本文基於中外政治學研究方法演進歷程的文獻綜述與中外政治學期刊的文獻計量分析,得出以下結論:中文與外文的政治學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類型上存在顯著差異;實證方法尤其是定量分析方法的運用是一種趨勢;我國政治學的混合研究方法有待提升,具體研究方法的種類還比較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