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甘肅新增256套國家級天氣觀測站 氣象預警信息覆蓋率達...
中國甘肅網1月13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記者今天從甘肅省氣象局獲悉,「十三五」期間,在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的雙重領導和支持下,我省氣象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氣象事業取了長足發展。「十三五」期間,省政府先後出臺《關於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的意見》《甘肅省「十三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等指導性文件,省氣象局同時籤訂省部合作協議,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同推動甘肅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合力,氣象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省新增256套國家級天氣觀測站,新建3部天氣雷達,區域站鄉鎮覆蓋率達到95.81%,貧困縣鄉鎮覆蓋率達100%。
-
中國氣象局:「十三五」時期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12月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鄭江平在介紹「十三五」時期氣象事業發展成就時表示,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氣象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鄭江平「預報能力的提升,源自技術的進步。」鄭江平說,他介紹,我國GRAPES全球模式解析度達25公裡,區域模式解析度達3公裡;全球氣候模式解析度達到45公裡,研發的區域氣候模式解析度達到30公裡。
-
雨雪預警有多準多快?這份十三五氣象事業成績單告訴你
今天(4日)下午,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鄭江平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氣象事業發展的情況。二、氣象預報業務格局構建: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9%五年來,氣象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氣象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
「十三五」期間遼寧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超九成
「十三五」期間,遼寧省地面氣象觀測站平均站網密度達到9.6公裡;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達到92.2%;累計增加降水115億立方米;營口、瀋陽和大連3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熊嶽基本站獲中國百年氣象站認定……12月3日,遼寧省氣象局發布「
-
河北氣象監測預警服務已覆蓋全省6502公裡高速公路
河北新聞網9月29日訊(田薇)從今天下午召開的氣象工作服務河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河北省氣象局圍繞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努力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解析度、針對性和時效性,目前,河北省已構建智能網格預報業務和技術體系,0-72小時格點預報解析度達逐1小時、1公裡,72-240小時格點預報解析度達逐3小時、5公裡,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達到
-
中國氣象局積極推進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能力建設
11月10日,中國氣象局在京組織召開《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能力提升工程(一期)—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氣象局專項初步設計》(以下簡稱《初步設計》)專家評審會,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加強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能力建設,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
內蒙古安徽四川貴州4省份應急廣播試點播發氣象預警
1月4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這樣的應急廣播播發氣象預警信息,今年將在內蒙古、安徽、四川、貴州等4個省份試點開展。中國氣象局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近日聯合印發試點工作方案,共同促進氣象預警信息在應急廣播體系中的應用,進一步推動預警信息發布到村到戶到人,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氣象預警是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行動的「消息樹」。
-
十三五時期我省氣象大數據出爐 3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
全省建設 1605 個地面氣象觀測站,平均站網密度達到 9.6 公裡,暴雨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精細到鄉鎮,全省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達到 92.2%,強對流預警時間提前至 69 分鐘,營口、瀋陽和大連 3 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熊嶽基本站獲中國百年氣象站認定。
-
回看「十三五」期間氣象科技發展
築牢基石織密氣象立體觀測網在「十三五」期間,我國觀測站網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全國氣象監測能力穩步提升,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十三五」期間,伴隨觀測站網布局繪就,自動化改革大幕也徐徐拉開——今年4月1日,全國地面氣象觀測站全面實現自動化觀測,中國氣象觀測事業踏上新徵程。與人工觀測相比,自動化觀測頻次約提高4倍到8倍,其中雲觀測站點數提高約3倍,數據量比人工觀測增加約10倍;觀測數據傳輸用時由分鐘級優化至秒級,到報完整率達99%以上,傳輸頻次從5分鐘提升至1分鐘,數據傳輸頻次與效率大幅提高。
-
牢築防線守福祉——「十三五」期間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綜述
「十三五」期間,中國氣象局黨組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統籌部署,提升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貫穿始終——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大氣象災害、重大活動、重大突發事件應急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
預警信息發布時效整體縮短到三至十分鐘
氣象預報預警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生命安全息息相關。我國已建成多部門共享共用的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努力做到重點災害預警不留盲區。今年汛期,全國氣象部門通過各種渠道,累計發布各類氣象災害預警信息23.3萬餘條,其中,暴雨、雷電的預警信息發布數量,均比過去三年同期平均值增加三成左右。
-
「十三五」氣象預報實現預期目標
11月3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十三五」期間,以智能網格預報為基礎的全國氣象預報業務格局構建完成,為氣象防災減災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經第三方評估,「十三五」期間氣象預報各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預期目標已經實現。
-
極端天氣事件增多 預警信息發布存部分「盲區」
採訪人:本報記者 劉 毅 解讀人: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關於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快構建氣象災害實時監測、短時臨近預警和中短期預報無縫銜接,預警信息發布、傳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監測預警體系。當前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發布傳播中存在哪些不足,今後公眾能夠獲得什麼樣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服務?
-
傳承北極閣文化 書寫江蘇氣象新篇章
全省近九成的市、縣氣象局完成具有江蘇氣象科技特色、彰顯地域文化內涵的臺站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南京和大豐、東山、西連島分獲首批中國百年氣象站和五十年氣象站認定。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中心也將於2020年投入業務試運行。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與氣象應用深度融合,智能化、集約化、標準化、一體化氣象信息業務生態體系在江蘇初步形成。
-
中國氣象局關於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意見
氣發[2007]477號 發展現代氣象業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國務院3號文件和國辦49號文件精神,認真總結改革開放29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的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氣象工作的需求,堅持「公共氣象、安全氣象
-
中國氣象局2018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公布2017年部門決算、2018年部門預算和2017年預算執行審計整改情況,發布《中國氣象局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公開包括部門預算決算、招標(談判)公告、採購項目預算、中標(成交)結果、採購文件等信息327條。 3.推進人事信息和科技項目信息公開。
-
中國氣象局2012年11月新聞發布會
中央氣象臺共發布颱風預警92期,海上大風預警30期,中國氣象局共啟動颱風應急響應8次。特別是在「蘇拉」、「達維」和「海葵」三個颱風接連正面襲擊我國期間,中國氣象局近五年來首次啟動了重大氣象災害Ⅰ級應急響應。
-
氣象雷達測海霧-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晨暉報導 3月3日,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氣象局完成了毫米波測霧雷達系統的安裝工作並成功實現數據入庫。該項目也是北侖區氣象「十三五」規劃的首個實施項目。
-
中國氣象局與工信部聯合開展氣象預警靶向發布試點
近日,中國氣象局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氣象災害預警簡訊精準靶向發布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將在福建、貴州及四川省汶川縣等地開展試點,推動利用通信大數據平臺精準靶向發布預警簡訊,解決簡訊發布的時效性、精準度等問題,努力實現預警信息發布到村到戶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