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甘肅新增256套國家級天氣觀測站 氣象預警信息覆蓋率達...

2021-01-14 中國甘肅網

中國甘肅網1月13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記者今天從甘肅省氣象局獲悉,「十三五」期間,在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的雙重領導和支持下,我省氣象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氣象事業取了長足發展。

「十三五」期間,省政府先後出臺《關於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的意見》《甘肅省「十三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等指導性文件,省氣象局同時籤訂省部合作協議,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同推動甘肅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合力,氣象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省新增256套國家級天氣觀測站,新建3部天氣雷達,區域站鄉鎮覆蓋率達到95.81%,貧困縣鄉鎮覆蓋率達100%。氣象預報業務能力穩步提高,預報時間解析度從12小時變為3小時,空間解析度從站點轉變為5km格點。2018年,甘肅氣象現代化評分98.3分,位居西部地區氣象部門第一。氣象防災減災救災成效顯著,努力做到了重大災害性天氣不漏報,為各級黨委政府防災減災部署和人民群眾避災贏得了先機。

同時,我省建成「橫向覆蓋19個省級部門,縱向深入省市縣鄉村5級」的預警信息傳播網,省級氣象預警信息覆蓋率達100%。全省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佔GDP的平均比率從「十二五」期間的2.4%下降到1.13%,2019年我省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92.7分,人民群眾對氣象服務的獲得感顯著增強。構建了覆蓋多領域的生態文明氣象保障服務體系,打造了人工影響天氣、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氣候可行性論證、氣候標誌認證、衛星遙感應用、大氣汙染防治保障等服務品牌,人工增雨(雪)覆蓋面積約32.38萬平方公裡,防雹保護面積2.93萬平方公裡。主動服務和融入脫貧攻堅、一帶一路、軍民融合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大力加強了農業、交通、自然資源、旅遊、能源等領域氣象服務,成功保障了「文博會」「蘭洽會」等重大活動和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

此外,「十三五」期間,我省氣象部門累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6項,位列省級氣象部門第三位,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4項。全省氣象部門本科以上人員比例由69.7%增加到84.0%,碩士及以上研究生由8.4%增加到11.0%,目前有碩士學歷人員183人,博士學歷人員30人,在中國氣象局組織的高層次人才評估中,我省位列全國第五位。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十三五」時期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時期氣象事業發展成就時表示,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氣象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據了解,截至今年10月,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9%,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至38分鐘;颱風路徑預報24小時誤差減小到65公裡,穩居國際先進行列; PM2.5、臭氧汙染氣象條件預報時效提高到15天;對拉尼娜、厄爾尼諾等氣候事件的預測能力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天氣預報覆蓋「一帶一路」沿線243個城市。
  • 雨雪預警有多準多快?這份十三五氣象事業成績單告訴你
    一、氣象觀測站網建設:近4萬個鄉鎮自動氣象站全覆蓋「十三五」期間,我國觀測站網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全國氣象監測能力穩步提升,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國1185個貧困鄉鎮實現自動氣象站全覆蓋;我國近4萬個鄉鎮已實現了自動氣象站的全覆蓋
  • 河北氣象監測預警服務已覆蓋全省6502公裡高速公路
    河北新聞網9月29日訊(田薇)從今天下午召開的氣象工作服務河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河北省氣象局圍繞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努力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解析度、針對性和時效性,目前,河北省已構建智能網格預報業務和技術體系,0-72小時格點預報解析度達逐1小時、1公裡,72-240小時格點預報解析度達逐3小時、5公裡,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達到
  • 「十三五」期間遼寧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超九成
    「十三五」期間,遼寧省地面氣象觀測站平均站網密度達到9.6公裡;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達到92.2%;累計增加降水115億立方米;營口、瀋陽和大連3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熊嶽基本站獲中國百年氣象站認定……12月3日,遼寧省氣象局發布「
  • 保山市氣象服務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原標題:我市氣象服務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十三五」以來,保山市氣象部門按照「服務引領、創新驅動、提質增效、開放合作、跨越發展」思路,不斷加強氣象基礎設施建設,氣象預測預報預警能力全面提升,充分發揮氣象服務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 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本報北京12月4日訊 記者郭靜原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觀測站網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全國氣象監測能力穩步提升,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以智能網格預報為基礎的全國氣象預報業務格局構建基本完成,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
  • 十三五時期我省氣象大數據出爐 3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
    全省建設 1605 個地面氣象觀測站,平均站網密度達到 9.6 公裡,暴雨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精細到鄉鎮,全省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達到 92.2%,強對流預警時間提前至 69 分鐘,營口、瀋陽和大連 3 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熊嶽基本站獲中國百年氣象站認定。
  • 屹立在海上的「守望者」——渤海埕北A平臺國家級自動氣象觀測站
    屹立在海上的「守望者」——渤海埕北A平臺國家級自動氣象觀測站(1/4) >今日(10日)上午9時56分,天津市氣象臺發布海上大風藍色預警信號,提醒今天白天到明天白天,渤海西部中部海面將有西南風轉東北風6-7級。
  • 【曬「十三五」成就·曬「十四五」思路】觀雲測天強監測 精準服務...
    五年來,新建了土壤水分自動監測站4個、建成了盤龍貨運機場項目自動觀測站、雙河麻竹小氣候觀測站,升級改造了10個區域自動氣象站。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區域自動氣象監測站43個、土壤水分自動監測站5個,鎮街自動氣象站監測網格已達到20平方公裡,新購移動氣象站1個,自動站現場校準設備1套,北鬥通信終端1臺,與衛星、雷達探測配合形成了綜合氣象探測系統。
  • 回看「十三五」期間氣象科技發展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氣象系列報導之④短短五年內,從新一代風雲氣象衛星到大型無人機再到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從「天擎」「天鏡」「天衡」「天衍」到不斷升級的數值預報體系再到氣候系統模式,「十三五」時期氣象部門在「厚積」的基礎上發力,鍛造出諸多「利器」,為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 強降雨疊加,我們查找了全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點的數據,發現……
    山洪、內澇、泥石流水庫超汛限,開閘洩洪暴雨橙色預警還在持續我們查找了全國2000多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點的監測數據發現了這些......2日以來,多輪強降水天氣過程來襲,影響範圍廣、過程雨量大、極端性強、疊加效應顯著,強降雨引發多地洪澇、泥石流等災害,多座水庫超汛限並開閘洩洪,氣象部門連續30多天發布暴雨預警,啟動應急響應。
  • 牢築防線守福祉——「十三五」期間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綜述
    2016年,聚焦G20杭州峰會氣象保障服務需求,氣象部門調派國家級技術團隊和4架飛機赴浙江,及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效服務保障獲得黨中央高度肯定。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發揮預警發布樞紐作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預警和相關信息發布工作。面對今年我國遭遇1998年以來最嚴重汛情,各級氣象部門提早研判、準確預報,全方位聯動服務守護生命安全。
  • 德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的通知
    提升綜合氣象觀測能力,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氣象觀測站網規劃建設協調機制,確保氣象觀測資料與信息的充分共享。結合我市城鄉防災減災需要,統籌規劃全市氣象觀測站網和農業、交通、旅遊、生態環境等專業氣象觀測站網建設,加強山洪地質災害敏感區、人口密集區等區域的氣象災害監測能力建設。
  • 我省氣象現代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氣象監測的精密性、預報的精準性和服務的精細性顯著提高。綜合氣象觀測體系日臻完善,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全面實現自動化,區域站鄉鎮覆蓋率達到100%。氣象觀測數據傳輸率和可用性平均達到98%以上。初步建立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氣象綜合觀測裝備技術水平達到98%,比「十二五」末提高5%。
  • 傳承北極閣文化 書寫江蘇氣象新篇章
    地面氣象自動觀測站點達1850個,陸地自動氣象觀測站距從15公裡加密到7.5公裡,新建都卜勒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微波輻射計、三維雷電觀測站、大氣成分觀測站、高精度溫室氣體及邊界層生態梯度觀測站、水上平臺觀測站等觀測設施。啟動建設蘇北龍捲監測預警試驗雷達網和南京特大城市綜合大氣垂直廓線觀測建設工程,建設金壇國家氣候觀象臺和通州灣氣象觀測站。
  • 甘肅民勤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本文刊載於《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年第6期 《中國荒漠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絡的建設與發展》 楊自輝 馬全林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 甘肅民勤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中國氣象局關於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意見
    提高氣象預警信息覆蓋面,提高氣象服務滿意度,提高氣象服務效益。到2010年,初步建成功能比較完備的綜合氣象服務平臺,使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覆蓋率達到85%以上,常規氣象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0%以上,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達到86%以上。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政府主導、多部門聯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管理體系。  —— 大力發展氣象預報預測業務。
  • 甘肅地面氣象觀測4月1日起全面自動化 來看看氣象觀測今昔變化(組圖)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3月31日,記者從甘肅省氣象局獲悉,從4月1日起,甘肅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取消人工定時觀測和日常守班,保留人工應急觀測能力。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後,觀測數據實現秒級傳輸,各種服務產品調取數據更加快捷,公眾服務更加準確及時。今天,讓我們通過一組圖片來感受甘肅地面氣象觀測的今昔變化。
  • 新中國氣象事業70年:從地面人工到空天地一體化自動觀測
    在常年被白雪覆蓋的地方開展氣象觀測,我們克服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今年已經86歲高齡的陳金水老人,回憶起當年仍印象深刻。地面觀測作為最基本的觀測業務。高山之巔、沙漠腹地、海上小島,到處都有氣象觀測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