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7:長臂猿

2021-03-01 郵票小屋

2002—27:長臂猿

△2002—27:長臂猿

2002年12月7日,國家郵政局發行2002—27:長臂猿郵票,一套4枚。

(4—1)白掌長臂猿,

(4—2)白頰長臂猿,

(4—3)黑長臂猿,

(4—4)白眉長臂猿。

長臂猿

△長臂猿

長臂猿:靈長目動物,有4屬16種,因臂長而得名。無尾,腿短,手掌比腳掌長,手指關節長;身體纖細,肩寬而臀部窄;有較長的犬齒;喉部有音囊,善鳴叫,不同種類叫聲差別很大。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南部和東南部的大陸及島嶼上的熱帶或亞熱帶森林中。

白掌長臂猿

△白掌長臂猿(暗色型)

白掌長臂猿:手、足白色或淡白色,故稱白掌長臂猿,或白手長臂猿、普通長臂猿。自眉的邊緣經面頰到下頜有一圈白毛形成的圓環,把臉部勾勒得十分醒目。

△白掌長臂猿(淺色型)

分布於中國雲南、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等地。

白頰長臂猿

△白頰長臂猿(雄性)

白頰長臂猿:腿短,體毛長而粗糙,雄獸以黑色為主,混有不明顯的銀色,只是面頰的兩旁從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塊白色或黃色的毛。

△白頰長臂猿(雌性)

雌獸體毛為桔黃色至乳白色,腹部沒有黑色的毛。總數約350隻,屬於高度瀕危的物種。

黑長臂猿

△黑長臂猿(一雄一雌)

黑長臂猿:也叫黑冠長臂猿,兩性之間的毛色相差很大。雄性完全是黑色的,頂多在嘴角邊有幾根白毛,頭上有一簇毛。雌性的毛色從黃灰色到淡棕色,在頭的頂部和腹部有一黑斑,此外手指和四肢可能部分是黑棕色的。極度瀕危物種。生活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群中,由一頭雄獸、一頭雌獸和一至三頭幼獸組成。領地由它們的叫聲來標誌。分布於中國雲南和寮國。

白眉長臂猿

△白眉長臂猿

白眉長臂猿:雌雄異色,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具白色眼眉;雌性大部灰白或灰黃色,眼眉更為淺淡。分布於孟加拉、中國、印度、緬甸。全球種群處於下降趨勢。

相關焦點

  • 海南長臂猿也有「哀悼會」!時間竟然這麼長……
    目送離去的同伴這是它們之間的「哀悼」↓↓↓海南長臂猿 成年雌性海南長臂猿成年雄性。想來,從2002到現在,我一直在從事著海南長臂猿的學術研究,這十多年一晃就過去。與海南長臂猿緣起於2002年的一次「徒步穿越五指山」的活動,那時我還是剛入門的一名動物學工作者,對海南長臂猿這一群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就堅持做了下來,初心仍在。
  • 2200年前古墓現已滅絕長臂猿遺骸 屬長臂猿新屬種
    2200年前古墓現已滅絕長臂猿遺骸  動物遺骸出土於陝西神禾原秦陵 屬於長臂猿新屬種 被命名為「帝國君子」長臂猿  6月22日,美國《科學》雜誌官網發布消息稱,中英兩國學者的合作下,確認2006年在中國陝西神禾原戰國秦陵園出土的動物遺骸屬於一種現已滅絕的長臂猿新屬種。
  • 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恢復之路 猿來一線牽
    長臂猿母子在樹上活動。白沙青松鄉斧頭嶺棲息的長臂猿。白沙青松鄉斧頭嶺的一隻母猿。長臂猿在樹上追逐打鬧。長臂猿在果樹上覓食。風雨過後,監測人員發現C群的活動範圍內至少出現11處滑坡,其中一處恰恰位於海南長臂猿活動的必經之地。對於長臂猿這種終生不會下地、只能依靠雙臂行動的樹棲動物而言,這顯然是個大麻煩。幫助海南長臂猿重建家園的行動隨即啟動。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11月16日,參與海南長臂猿大調查的工作人員在海南霸王嶺的熱帶雨林中行走。近期,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舉行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來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海南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和貴州師範大學等多家單位的調查人員,對海南霸王嶺內的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家庭群結構及棲息地猿食植物等展開調查。海南長臂猿是中國特有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極度瀕危,現僅存於海南霸王嶺的熱帶雨林中。
  • 加強海南長臂猿法律保護的思考
    海南長臂猿是目前全球20種長臂猿中唯一保持穩定且呈現緩慢增長趨勢的物種。  海南長臂猿法律保護的制約因素  海南長臂猿保護採取的一系列舉措雖然取得了重要成效,但大多屬於政策性措施,沒有轉化成法律制度,難以行穩致遠。
  • 海南長臂猿,一生要「變身」幾次?
    霧很大,能見度只有幾十米,我們對能否見到長臂猿已經不抱有希望了,指望能聽到其晨鳴就心滿意足了。由於一直在下雨,我們用蒲葵的葉子搭了一個臨時瞭望棚,坐在雨中靜靜等待。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長臂猿的鳴叫沒有等到,卻等到了旱螞蟥,由於雨水的溼潤,螞蟥活躍起來,稍不注意就會爬到你的腳上或者落到你的身上。
  • 長臂猿「小吃貨」——愛吃「水果」也講「禮儀」
    擁有12年護猿經歷的謝贈南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想找到海南長臂猿的蹤跡,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蹲守它們的「糧食」林。為此,專家們展開監測研究,逐步摸清海南長臂猿的「食譜」與進食習慣。「海南長臂猿最愛吃肉厚多汁的植物果實,這個季節林子裡果實豐富,長臂猿覓食活動範圍較為固定。」參與本次調查的中山大學博士鍾旭凱介紹,一路上山他們發現,沿途長滿了海南長臂猿的喜食樹種,包括肖蒲桃、紅錐、嶺南山竹子、秋楓、烏墨、大葉胭脂等,種類繁多且數量充足,根本不用擔心小傢伙們的「吃飯」問題。
  • 猿聲今何在:長臂猿守護者的故事
    黑冠長臂猿會變色,剛出生的時候是棕色的,幼年會變成黑色,雄性一生都會保持黑色,但雌性會在性成熟時變成棕色。拍攝:張興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婦孺皆知的詩句告訴我們,在李白的時代,長臂猿的分布北及長江。然而,一千三百年以後,長臂猿在中國的分布卻已經退守西南一隅,對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猿聲」只能停留在書本上了。
  • 長臂猿:我不只是個跑龍套的類人猿!
    不過在這些電影中,仍有一種類人猿幾乎沒有出現過,即使出現最多也只是跑個龍套,他就是長臂猿。說起來,其實長臂猿在電影中跑龍套的出鏡率都不高,比如在電影《奇幻森林》中,所有的靈長類都臣服於他們的頭領——一個體型巨大,總盼望著獲得人類的能力的紅毛猩猩,而長臂猿在該電影中總共只出現2次,看形象,再結合地點判斷,似乎是一個雌性黃頰長臂猿。
  • 海南長臂猿E群幼猿生存狀況良好
    海南長臂猿E群的母猿和幼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11月18日上午,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暨數據總結大會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結束。海南日報記者從多方獲悉,海南長臂猿最新家庭種群E群的第一隻幼猿生存狀況良好。
  • ...上野「靈猴天地」迎客-靈長類,展區,黑猩猩,紅猩猩,長臂猿,猴...
    東方網記者曹磊4月27日報導:靈長類動物是我們星球上最智慧的一類物種,甚至我們人類都起源於這一群體。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宣傳靈長類動物及動物科普知識。今天上午,上海野生動物園全新打造的「靈猴天地」新展區正式與遊客見面。
  • 「人類孤獨的近親」——海南長臂猿喜添加「新丁」
    今天上午,從海南省新聞辦公室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喜添幼猿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海南長臂猿家族第5個家族群中的雌猿誕下一隻幼崽,至此基本確定,這一全球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種群數量增長至5群33隻。
  • 《BMC進化生物學》:長臂猿「歌聲」有地方口音
    《BMC進化生物學》:長臂猿「歌聲」有地方口音可以更廣泛的用於識別物種關係以及確定它們的遷徙經歷 近日,科學家發現長臂猿用來相互交流的歌聲中存在著地方口音,長臂猿是僅次於大猿的最接近人類的物種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背景下的海南長臂猿調查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背景下的海南長臂猿調查你好,「猿」住民! 海南長臂猿監測隊隊員周照驪的手機相冊裡,塞滿了海南長臂猿的各種照片。點擊其中一張不斷放大,直到一雙黑亮、清澈的眼睛佔據屏幕。「你看,它的眼睛裡像是寫滿了心事。」從事海南長臂猿監測工作17年,周照驪無數次與這群全球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對視。
  • 比大熊貓還瀕危的長臂猿,雲南啟動種群數量調查
    據云南無量山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東管護局消息,日前,來自國內相關院校的專家及當地相關工作人員一起,在雲南省景東縣啟動了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西黑冠長臂猿的種群數量調查。據了解,西黑冠長臂猿數量比野生大熊貓還稀少,絕大部分分布在雲南省無量山、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 海南長臂猿生活習性有多獨特?猿來相識
    毛色轉變的整個過程,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也就是說,在海南長臂猿幼崽至性成熟期前,很難從外貌上判斷出它們的性別。  海南長臂猿看似毛茸茸的,其實也怕冷。海南大學林學院劉輝博士介紹,海南長臂猿的體表溫度在31度左右,它們一般選擇與體表溫度相近、靠近河流的地方生活。
  • 「極度瀕危」物種海南長臂猿竟有這樣的習性
    當海南長臂猿發出如口哨般清亮的長音,由低漸高,響徹整片山谷時,幾乎所有生活在霸王嶺山區的村民們都知道,那是海南長臂猿睡醒了。 據考察,最早關於海南長臂猿的文字記載,見於清代《瓊崖府志》,當時長臂猿廣泛分布於整個海南。由於島嶼效應,絕大多數物種斷絕了與大陸的基因交流,長臂猿也因此獨立進化出了海南特有種。 1891年,一位英國傳教士僱人抓獲了一隻雄性的長臂猿,並帶回了英國博物院自然歷史博物館。
  • 過去27年,我們可能阻止了28個物種的滅絕
    這 27 年間,仍然有物種在滅絕,包括以上 3 種動物在內的 10 種鳥類和 5 種哺乳類可能永遠消失了,生物多樣性仍面臨嚴重危機。但另一方面,保護瀕危物種的努力並非徒勞——不久前一項研究指出,如果沒有保育措施,鳥類和哺乳類的滅絕速率可能是現在的 2.9~4.2 倍。
  • 儋州在看丨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啟動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73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開展為期7天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將對海南長臂猿的的生存狀況、熱帶雨林生態、棲息地保護等情況開展調查,對改善海南長臂猿瀕危現狀具有重要意義。 摸清海南長臂猿的種群及棲息地情況,是開展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幫助長臂猿種群快速恢復最基礎性的工作。
  • 不足150隻,天行長臂猿成為全球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
    天行長臂猿作為2017年才被定義的新種位列其中,這也是中國本次唯一出現的本土物種。而曾經在列表中備受關注的東黑冠長臂猿(2008-2010, 2010-2012, 2012-2014,現存大約129隻)與海南長臂猿(2014-2016 & 2016-2018,現存27-29隻)雖然數量增長並不明顯,卻被暫時移出了「全球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