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臂猿:我不只是個跑龍套的類人猿!

2021-01-13 科學大院


電影《金剛》 劇照   圖片來源:mtime 時光網

這些電影的主角都是類人猿(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猩猩),也突出了「類人」二字的特徵,與人類相似的智商、情感以及群體行為。不過在這些電影中,仍有一種類人猿幾乎沒有出現過,即使出現最多也只是跑個龍套,他就是長臂猿。

說起來,其實長臂猿在電影中跑龍套的出鏡率都不高,比如在電影《奇幻森林》中,所有的靈長類都臣服於他們的頭領——一個體型巨大,總盼望著獲得人類的能力的紅毛猩猩,而長臂猿在該電影中總共只出現2次,看形象,再結合地點判斷,似乎是一個雌性黃頰長臂猿。


紅毛猩猩King Louie,喜歡唱歌《I Wanna Be Like You》圖片來源:mtime時光網

說起長臂猿總是跑龍套的原因,我估計可能是由於他的神秘性,人們對他並不了解,所以更傾向於把他當作猴子,這在現實中是有佐證的,比如,在我國長臂猿棲息地周邊的人們習慣稱長臂猿為「風猴」,「黑猴」等。

但其實,長臂猿是真的猿——類人猿,在類人猿兄弟中,只是跑龍套也真是委屈他了。不信,咱們先來梳理下靈長類動物的分類關係,然後你就能明白他有多重要了。      


截圖,最接近男一號的一個鏡頭,露出半張臉的長臂猿 


截圖,跑龍套了一下。圖片來源:Hollywood Reporter

說到靈長類動物,目前公認的是其在6500萬年前分化出來,直至現今共有481種。靈長類動物通常被分為兩個大類:原猴亞目Strepsirrhini 和簡鼻亞目Haplorrhini。

原猴亞目又包括2個下目(infraorders):狐猴下目Lemuriformes 和懶猴下目Lorisiformes。

簡鼻亞目分為2個下目:跗猴型下目Tarsiiformes和類人猿下目Simiiformes。

類人猿下目又可分為2個小目(parvorders)——闊鼻小目Plytyrrhini (新世界猴,如夜猴,吼猴,蜘蛛猴等)和狹鼻小目Catarrhini(舊世界猴如獼猴等,還包括猿)。

類人猿泛指人猿總科的物種,人猿總科 Hominoidea 屬於狹鼻小目,在2500萬年前從舊世界猴中分化出來,這一總科中包括長臂猿科Hylobatidae和人科Hominidae,類人猿與人類的親緣關係由近到遠依次是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長臂猿。


猿類骨骼示意圖,從左到右依次是長臂猿、人類、黑猩猩、大猩猩、猩猩。

當然,實際大小的差異比圖片顯示的更大。圖片來源:維基

從解剖特徵來看,長臂猿是類人猿裡最像猴子的猿,相對於其他猿類(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個體相對小很多,體型大小的性二型差異最小,即雄性和雌性大小相似,所以又稱為小猿。

長臂猿長臂靈活,在樹棲哺乳動物中,移動速度最快,縱身一蕩便可飛出8、9米的距離,要不是沒有尾巴,簡直就是個猴子,行為習性都顯示出對樹棲生活極強的適應性。

既然被稱為類人猿,長臂猿的行為也有像人的地方,比如他經常在樹上依靠兩足行走,從背影看,就像人在樹幹上走似的。


一隻西黑冠長臂猿雄性背影。拍攝者:熊世明

鳴叫是所有長臂猿都有的一個重要且特殊的行為,每天清晨,長臂猿都會鳴叫,多是由雄性發起,雌性配合,形成「二重唱」,每一種長臂猿都有屬於自己的流派唱法。

1871年,達爾文在他的書《The Descent of Man, and Selection in Relation to Sex》中說:原始的人類使用聲音發出有節奏的旋律,那是在唱歌,就像每天長臂猿在做的那樣 ....,這種方式可以表達出多樣的情緒 ....」

達爾文指出了長臂猿鳴叫的吸引異性的功能,除此以外,長臂猿的歌聲還具有許多其他功能,比如對外界宣告領地,顯示身體條件和家庭穩定的關係。

說到長臂猿的鳴叫,不得不提偉大詩人李白千古流傳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句中猿聲啼叫的地點「白帝城」是長臂猿的歷史分布區,不過由於棲息地喪失、捕獵等多種原因,現在我國的長臂猿僅零星分布於雲南、廣西和海南地區。

長臂猿多數是一夫一妻的社會系統,和現代人類的家庭很相似,夫妻團結是家庭穩定的根本。


雄性天行長臂猿在給雌性理毛。 圖片來源:雲山保護

相關焦點

  • 考古學家在印度發現了新的類人猿化石
    2015年,美國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印度北部的Ramnagar遺址發現了一塊新的類人猿化石。經過多年研究、分析和比較,研究人員最終確定,這塊1300萬年前的完整下臼齒化石屬於新類人猿物種(Kapi ramnagarensis),它是現代長臂猿已知最早的祖先。
  • 考古學家在印度發現了新的類人猿化石
    2015年,美國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印度北部的Ramnagar遺址發現了一塊新的類人猿化石。經過多年研究、分析和比較,研究人員最終確定,這塊1300萬年前的完整下臼齒化石屬於新類人猿物種(Kapi ramnagarensis),它是現代長臂猿已知最早的祖先。這一發現填補了類人猿化石記錄中的重要空白,並為長臂猿祖先從非洲遷徙到亞洲的時間節點提供了新證據。
  • 印度發現新的類人猿化石,或能解釋古人類的遷徙問題
    2015年,美國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印度北部的Ramnagar遺址發現了一塊新的類人猿化石。經過多年研究、分析和比較,研究人員最終確定,這塊1300萬年前的完整下臼齒化石屬於新類人猿物種(Kapi ramnagarensis),它是現代長臂猿已知最早的祖先。
  • 中國僅有的被稱為四大類人猿之一,是僅次於人類的高級靈長類動物
    長臂猿是中國僅有的現生類人猿,與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稱為四大類人猿,是僅次於人類的高級靈長類動物。2002年12月7日,為了進一步宣傳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意義,國家郵政局發行了《長臂猿》特種郵票,全套4枚。(4-1)為「白掌長臂猿」。
  • 「人類孤獨的近親」——海南長臂猿喜添加「新丁」
    今天上午,從海南省新聞辦公室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喜添幼猿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海南長臂猿家族第5個家族群中的雌猿誕下一隻幼崽,至此基本確定,這一全球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種群數量增長至5群33隻。
  • 又拍到天行長臂猿母子 小猿已滿2歲
    新華社發 何海燕 攝 在德宏州盈江縣支那鄉香柏村附近,生態攝影師何海燕2020年12月22日拍攝到一對天行長臂猿母子活動的影像。經專家比對確認,這對母子為近兩年前拍攝到的同一對天行長臂猿母子。 「這隻小猿是2018年12月出生,如今已滿2歲。」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範朋飛說,在這隻小猿出生後,該長臂猿家庭成員達到6隻,是當時國內已知最大的天行長臂猿家庭。
  • 海南長臂猿生活習性有多獨特?猿來相識
    與黑猩猩、大猩猩、猩猩一樣,海南長臂猿是四大類人猿之一,雖說身材較為矮小,但與人類的親緣關係十分密切,也是僅次於人類的高級靈長類動物之一。  據《瓊州府志·物產》記載:「猿的毛色有黑白,黑雄白雌……善於攀緣樹木,但不能在地面行走。」
  • 時隔兩年,全國最大長臂猿家庭中的小「天行」再次被拍到!
    雲南省盈江縣支那鄉那裡有著德宏最高峰大娘山也生活著一種特別的野生動物「天行」本次拍攝到的母猿和小猿影像 朱邊勇 攝影2020年12月底,一群攝影家在盈江縣支那鄉香柏村拍攝「全國最大長臂猿家庭」時,拍到了2年前還依偎在媽媽懷抱裡的乳白色小天行長臂猿
  • 2002—27:長臂猿
    △2002—27:長臂猿2002年12月7日,國家郵政局發行2002—27:長臂猿郵票,一套4枚。(4—1)白掌長臂猿,(4—2)白頰長臂猿,(4—3)黑長臂猿,(4—4)白眉長臂猿。長臂猿△白掌長臂猿(暗色型)白掌長臂猿:手、足白色或淡白色,故稱白掌長臂猿,或白手長臂猿、普通長臂猿。自眉的邊緣經面頰到下頜有一圈白毛形成的圓環,把臉部勾勒得十分醒目。
  • 猿聲今何在:長臂猿守護者的故事
    其中,白頰、白掌已多年不見蹤影,東白眉只剩100多隻;東黑冠蜷尚存100來只,蜷縮於中越邊境,其中在中國境內的不過十分之一;最悽慘的海南長臂猿,它的分類地位存在爭議,很多研究者將其列為中國特有種,但至今僅剩23隻,具繁殖能力的雌性只剩下三個[1][2]。分布於中國的長臂猿中,看起來最不「悽慘」的是西黑冠長臂猿。
  • 2200年前古墓現已滅絕長臂猿遺骸 屬長臂猿新屬種
    當年參與發掘工作的考古人員丁巖介紹,長臂猿的遺骸出土於一處陪葬坑中,墓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  長期對當時出土的長臂猿遺骸進行研究的動物考古專家胡松梅表示,經過3D建模和多年的對比分析,最終確認這些遺骸屬於一種已滅絕的長臂猿。「這也提醒我們,長臂猿滅絕的速度很快,需要我們加強對還生存著的長臂猿的保護。」
  • 「跑龍套」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跑龍套」英文怎麼說?   跑龍套」原指在戲曲中扮演配角,後比喻做無關緊要的事(do things insignificant or trivial),起次要作用(play a minor role),或專做跑腿、服務性工作(be a utility man)。現在也指電影裡面的群眾演員(extras in a film)。   例句:   剛開始我跑跑龍套,後來我演上了主角。
  • 跑龍套/群眾演員用英語怎麼說?
    Donny在北京學中文,他的中國朋友要是遇到了不知道用美語怎麼說的詞,就會來請教他。今天是吳瓊要問的:跑龍套/群眾演員。  Donny: Hey,吳瓊,did you watch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Opening Ceremony?  WQ: Yes, I did. What about you?
  • 海南長臂猿,一生要「變身」幾次?
    鄧懷慶(貴州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貴州省林業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此刻的我已經回到貴州了,結束了一天的教學課程,回到家,開始回顧這幾日在斧頭嶺的經過。霧很大,能見度只有幾十米,我們對能否見到長臂猿已經不抱有希望了,指望能聽到其晨鳴就心滿意足了。由於一直在下雨,我們用蒲葵的葉子搭了一個臨時瞭望棚,坐在雨中靜靜等待。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長臂猿的鳴叫沒有等到,卻等到了旱螞蟥,由於雨水的溼潤,螞蟥活躍起來,稍不注意就會爬到你的腳上或者落到你的身上。
  • 黃聖依首談《巫山歷險記》:我沒去跑龍套(圖)
    不免讓人遺憾,又讓亞洲演員跑龍套了!影片講述巨石強森飾演的計程車司機幫助兩名外星小孩逃離壞人追捕的故事,屬於魔幻喜劇,特效鏡頭佔到50%,非常適合兒童觀看。迪士尼電影部總裁馬克·佐拉迪表示,《巫山歷險記》的票房已經超過了預期,觀眾群除了小孩之外還有懷舊的成年人,票房看漲。投資高達1.25億美元的動作大片《守望者》則是暴跌,周末三天僅收入1800萬美元,跌幅高達67%。
  • 海南長臂猿也有「哀悼會」!時間竟然這麼長……
    每當群體裡有長臂猿去世整個家族的海南長臂猿會紛紛趕回蹲守在樹上,久久不離去它們在長達4-5個小時的時間裡待在樹上以靜默的方式想來,從2002到現在,我一直在從事著海南長臂猿的學術研究,這十多年一晃就過去。與海南長臂猿緣起於2002年的一次「徒步穿越五指山」的活動,那時我還是剛入門的一名動物學工作者,對海南長臂猿這一群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就堅持做了下來,初心仍在。
  •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背景下的海南長臂猿調查
    已經在這片山林摸爬滾打了12個年頭,他雖不把這點傷放在眼裡,但偶爾還是感到力不從心,「山裡的路原本就不是為人類準備的,長臂猿在樹冠間健『臂』如飛,我們真是難追上。」海南長臂猿移動速度每秒可達3米,要想靠人的雙腿追蹤它們蹤跡,難度可想而知。
  • 加強海南長臂猿法律保護的思考
    海南保護長臂猿的積極行動與效果  海南長臂猿系全球目前20個長臂猿物種之一,目前僅在海南霸王嶺存活有33隻,其瀕危程度遠遠高於國寶大熊貓、朱䴉等物種,被我國列為國家I級保護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列為「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之一。
  • 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恢復之路 猿來一線牽
    幫助海南長臂猿跨越深谷的繩索是生態廊道的一種,旨在連通雨林間的「孤島」,進一步擴大這群雨林精靈的活動覓食區域,而這只是人類為了恢復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所採取的保育措施之一。風雨過後,監測人員發現C群的活動範圍內至少出現11處滑坡,其中一處恰恰位於海南長臂猿活動的必經之地。對於長臂猿這種終生不會下地、只能依靠雙臂行動的樹棲動物而言,這顯然是個大麻煩。幫助海南長臂猿重建家園的行動隨即啟動。
  • 不足150隻,天行長臂猿成為全球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
    額外列表的5個物種受到的威脅程度並不一定比列表上的25種靈長類動物小了多少。如果我們對目前環境無動於衷,也許再過幾年,就算是30種的列表也無法涵蓋最急迫地需要幫助的靈長類動物了。當然,現在列表上的一部分也可能會永遠地從這個世界消失,而這還只是全世界物種大滅絕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