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金剛》 劇照 圖片來源:mtime 時光網
這些電影的主角都是類人猿(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猩猩),也突出了「類人」二字的特徵,與人類相似的智商、情感以及群體行為。不過在這些電影中,仍有一種類人猿幾乎沒有出現過,即使出現最多也只是跑個龍套,他就是長臂猿。
說起來,其實長臂猿在電影中跑龍套的出鏡率都不高,比如在電影《奇幻森林》中,所有的靈長類都臣服於他們的頭領——一個體型巨大,總盼望著獲得人類的能力的紅毛猩猩,而長臂猿在該電影中總共只出現2次,看形象,再結合地點判斷,似乎是一個雌性黃頰長臂猿。
紅毛猩猩King Louie,喜歡唱歌《I Wanna Be Like You》圖片來源:mtime時光網
說起長臂猿總是跑龍套的原因,我估計可能是由於他的神秘性,人們對他並不了解,所以更傾向於把他當作猴子,這在現實中是有佐證的,比如,在我國長臂猿棲息地周邊的人們習慣稱長臂猿為「風猴」,「黑猴」等。
但其實,長臂猿是真的猿——類人猿,在類人猿兄弟中,只是跑龍套也真是委屈他了。不信,咱們先來梳理下靈長類動物的分類關係,然後你就能明白他有多重要了。
截圖,最接近男一號的一個鏡頭,露出半張臉的長臂猿
截圖,跑龍套了一下。圖片來源:Hollywood Reporter
說到靈長類動物,目前公認的是其在6500萬年前分化出來,直至現今共有481種。靈長類動物通常被分為兩個大類:原猴亞目Strepsirrhini 和簡鼻亞目Haplorrhini。
原猴亞目又包括2個下目(infraorders):狐猴下目Lemuriformes 和懶猴下目Lorisiformes。
簡鼻亞目分為2個下目:跗猴型下目Tarsiiformes和類人猿下目Simiiformes。
類人猿下目又可分為2個小目(parvorders)——闊鼻小目Plytyrrhini (新世界猴,如夜猴,吼猴,蜘蛛猴等)和狹鼻小目Catarrhini(舊世界猴如獼猴等,還包括猿)。
類人猿泛指人猿總科的物種,人猿總科 Hominoidea 屬於狹鼻小目,在2500萬年前從舊世界猴中分化出來,這一總科中包括長臂猿科Hylobatidae和人科Hominidae,類人猿與人類的親緣關係由近到遠依次是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長臂猿。
猿類骨骼示意圖,從左到右依次是長臂猿、人類、黑猩猩、大猩猩、猩猩。
當然,實際大小的差異比圖片顯示的更大。圖片來源:維基
從解剖特徵來看,長臂猿是類人猿裡最像猴子的猿,相對於其他猿類(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個體相對小很多,體型大小的性二型差異最小,即雄性和雌性大小相似,所以又稱為小猿。
長臂猿長臂靈活,在樹棲哺乳動物中,移動速度最快,縱身一蕩便可飛出8、9米的距離,要不是沒有尾巴,簡直就是個猴子,行為習性都顯示出對樹棲生活極強的適應性。
既然被稱為類人猿,長臂猿的行為也有像人的地方,比如他經常在樹上依靠兩足行走,從背影看,就像人在樹幹上走似的。
一隻西黑冠長臂猿雄性背影。拍攝者:熊世明
鳴叫是所有長臂猿都有的一個重要且特殊的行為,每天清晨,長臂猿都會鳴叫,多是由雄性發起,雌性配合,形成「二重唱」,每一種長臂猿都有屬於自己的流派唱法。
1871年,達爾文在他的書《The Descent of Man, and Selection in Relation to Sex》中說:原始的人類使用聲音發出有節奏的旋律,那是在唱歌,就像每天長臂猿在做的那樣 ....,這種方式可以表達出多樣的情緒 ....」
達爾文指出了長臂猿鳴叫的吸引異性的功能,除此以外,長臂猿的歌聲還具有許多其他功能,比如對外界宣告領地,顯示身體條件和家庭穩定的關係。
說到長臂猿的鳴叫,不得不提偉大詩人李白千古流傳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句中猿聲啼叫的地點「白帝城」是長臂猿的歷史分布區,不過由於棲息地喪失、捕獵等多種原因,現在我國的長臂猿僅零星分布於雲南、廣西和海南地區。
長臂猿多數是一夫一妻的社會系統,和現代人類的家庭很相似,夫妻團結是家庭穩定的根本。
雄性天行長臂猿在給雌性理毛。 圖片來源:雲山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