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和能力?做好知識管理,建立大腦知識圖書庫!

2020-12-03 象叔生涯

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新科技新知識層出不窮,每個人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學習本身不應該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嗎?

就像一個人仰望天空,不讀書的人看到的只是星星、月亮,而讀過一些書的人卻能透過天空看到宇宙的浩瀚,思考宇宙背後的真相,學的越多,越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奇妙,大到銀河系,小到我們身體裡面的細胞。

那怎樣從外界獲取各種信息和知識呢?

渠道太多了,你可以通過看書、刷微博、微信,也可以看新聞、看各類公眾號,或者通過

各種知識付費的APP,聽微課、看直播、學演講,下載各類學習APP軟體,象喜馬拉雅、荔枝、慕課等知識類內容軟體。

想要跟上時代真不是難事,從獲取的知識量來說也不錯,從學習知識的深度來看內容也豐富,但就是覺得學了後,老是記不住、講不出、更用不出來,學了和沒學自我感覺區別不大,很是困惑,糾結,學了這麼久沒有成就感。

好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小編絕得這不單純是記憶力差的原因,更主要是學習總是停留在低效的狀態。

那到底怎樣才能高效的學習並掌握知識呢?

通過做筆記,常複習嗎?

現在人工智慧都這麼熱了,連計算機都說自主學習,深度學習了,如果我們還停留在單純的記筆記階段,那高效學習從何談起,沒有工具怎麼高效?

任何學習過程進行拆解後,一般也就這三個過程:

1、開放大腦

2、放入知識

3、提取知識

把這三個過程進行梳理,做好每個過程的知識管理細節,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能力。

一、開放大腦

有位網際網路精英說過這樣一個意思,人的學習分為四個層面: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知道自己不知道

3、知道自己知道

4、不知道自己知道

仔細品味這4句話,感覺學習確實是這麼一回事。

這個過程就是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不是說拿到書就看,盲目的看,盲目的學,而是要知道學習的方向,有針對性的學習。不能只看自己感興趣的,只看自己能看懂的。這種狀態下就是還沒有開放大腦,沒有為學習做好準備,高效學習更無從談起了。

這種狀態很可怕,大部分人都還沒意識到自己處於這種「無知」的狀況下,總覺得自己讀了不少書,知識量還是不錯的,自己不會是沒開放大腦的人。

也許「無知者無畏」比較能說明這個情形吧!

二、放入知識

認識自己的無知後,那就會謙虛下來,擺正態度,以積極熱情的心志去學習,開放大腦後進入了放入知識的階段。

這個階段要注意的是對知識的吸收要有所甄別,不能把所有的都吸收進來。

一切所能看到的、感知到的、聞到的、碰到的都是信息,信息是多樣的,比如看到廣場上的大媽在進行廣場舞,也有碰到路上行人在吵架的,各種新聞信息呀,各類短視頻呀,這些都是信息。

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要放入知識庫中,只有那些有規律的、有一定系統的、被人所驗證的概念、方法之類,才是我們要放入知識庫的對象。

大腦對這些信息要進行過濾,剔除無效信息,放入有用知識,形成個人知識庫,達成圖書館的作用。

那對這些知識怎麼進行歸類管理呢?如沒有一定的方法,只知放入,那到第三階段的提取時就會非常低效了。

網際網路時代用好工具很重要,我們可以藉助各類知識管理工具,對各類知識進行分門別類,打上各種標籤,對知識間的關聯進行標記,通過主流的知識管理APP軟體進行重整知識庫,對知識進行結構化處理,方便記憶提取。

三、提取知識

放入知識階段,如對知識進行有效的結構化處理,那提取知識階段就會高效順利了。

知識爆炸時代,個人知識庫也是海量級了,如不對知識進行結構化處理,那提取就會很困難,知識一放入就沒有以後提取的可能了,被太多的信息淹沒了。

什麼是知識的構化處理呢?

舉個例子,一輛汽車有大量的部件構成,拆解汽車後就是一個一個零部件組成,我們對知識

放入知識庫時,也需要對知識進行結構化處理,對各種零部件進行關聯,打上各種標籤,形成內部的邏輯關聯,這樣在提取時才能通過關聯標籤等方式快速獲取知識,高效的學習。

把學習過程拆分為這三個階段,逐步鍛鍊自己的知識吸收消化能力,用好知識管理工具,讓自己的學習更高效不是難事!

看了本文,你對高效學習有何看法,歡迎評論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運用思維導圖學習知識,學習效率將提高數十倍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對圖形的記憶往往高於對文字的記憶,圖像可以引起人類大腦的高度關注,這是大腦本身所具備的功能。運用思維導圖學習知識,學習效率將提高數十倍,這是在一定科學根據下的實驗結果。我第一次接觸思維導圖是在上大學的時候,大學老師講了自己的學習經歷,非常認真的把思維導圖的學習方式傳授給了全班同學。當時自己也以為是心靈雞湯類的學習方式,無非就是堅持努力,提高記憶力。
  • 知識大爆炸時代,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觀?|乾貨
    湛廬出版過一本書叫做《知識大遷移》,它的英文書名叫做《Head in the Cloud》。這是一個雙關語,一層意思是表示「雲裡霧裡、不切實際、愛幻想」;另一層意思是「知識的雲存儲、雲管理和雲共享」。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通過網絡共建了一個雲端的虛擬大腦,這是一個「集體記憶」構成的大腦,知識和記憶通過網際網路在我們的生理大腦和「雲端大腦」之間遷移。
  • 如何提高思考能力?
    如何提高思考能力?知道了我們的大腦是如何思考問題的,要提高思考能力就有了具體的方向:思考的基礎是背景知識擁有量。增加背景知識量,就是增加樂高積木裡的積木數量和種類。你無法那麼迅速的找到相關的背景知識,當然也可以在自己的筆記本裡查閱,通過搜尋引擎尋找,但是那樣效率太低,你資料還沒收集齊全,對方已經開始執行方案了。那我們該如何提高與背景知識的連接強度呢?第一步:建立初次連接。學習的過程是連接,而不是記憶。
  • 如何提高英語單詞學習的短期記憶效率
    今天我們專門談一談第二項:每一次學習時,如何讓大腦在短時間內產生足夠的神經刺激,換句話說就是背單詞的短期效率問題。我們日常所說的「提高背單詞的效率」,實際上有兩種涵義。效率是結果產出與所耗費時間的比率。這裡面有兩個關鍵因子:第一是如何定義背單詞的結果,第二是如何計算背單詞的時間。
  • 如何建立知識網絡圖
    如何建立知識網絡圖  根據建立知識結構圖的目的,建立知識結構的步驟也劃分為兩步。  下面是建立知識網絡圖的兩條原則:  (1)由點及面  知識結構圖是由每一個單個的知識點組成的,每個知識點都是中學階段要求的必須掌握的基礎。所以,要想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首先要打好基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學好「點」。
  • 大腦是如何學習的?效率低下背後的神經科學真相
    蜂窩兒童大學翻譯推薦第27篇讓每一個家長了解國際前沿教育變革還在因為學習和工作任務太難,而苦苦掙扎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效率低下?研究發現這種「假的低效」可能更有效地刺激你的大腦接受新信息,反過來促進大腦進行真正的高效學習。
  • 建立個人知識體系難在哪裡?
    :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是怎樣一種體驗,怎樣才算建好了,與建立之前看外界的眼光有什麼區別?這裡面不僅僅涉及到學習既有知識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將外部知識跟你的情境結合能力,這也許是最難的部分。每個人的知識體系一定是陳述性知識、流程性知識、場境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的結合體,而不可能僅僅是書上寫的內容。舉個例子,如果你做微信公眾號的編輯,愛好學習,但問新媒體傳播的知識體系該是什麼樣的,估計你也很難說清楚。
  • 如何真正把自己的知識體系建立起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ID:KMCenter),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該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對於建立個人的知識體系,我的建議是找一個比較小的點,深入學習、思考、幹活、遍歷,最後做到既能夠用幾個關鍵詞(還包括關鍵詞之間的關係
  • 你會用印象筆記,打造「知識管理+行動系統」的第二大腦嗎?
    今天,我們邀請@歡喜老師,來給你分享如何用印象筆記打造「知識管理+行動系統」第二大腦的方法,讓知識原料成為知識資產,讓行動效率快如閃電。    當有了一套系統去管理以後,我們等於擁有了另外一個大腦,把我們大腦不擅長的東西,全部扔給這個外腦,讓它幫助我們記憶、整理、抽取調用......  用印象筆記,你也可以建立一個這樣的知識管理系統。
  • 如何利用電腦與筆記軟體做好知識管理——科技就是生產力
    筆記管理與高級檢索知識管理,其實就是做筆記,有系統的筆記,我們才能把學習到的東西做很好地整合起來,而為了便於筆記的查找和應用,電子筆記便是不二的選擇,它能給你帶來很多便利,只要你記得讀那本書中的某一句話,甚至幾個關鍵詞,你便能用筆記軟體內的『 檢索工具 』,輕鬆定位到想找的內容。
  • 提高大腦記憶能力的20個方法
    直到今天,我們所知道的關於大腦的秘密也只是冰山一角,在很大程度上,大腦和記憶之間的關係仍是神秘的。記憶是一個過程,當你記憶的時候,實際上就是你把保存在大腦中零零碎碎的信息進行重建。下面20個關於大腦的秘密,或許能夠幫你找到生活中提高大腦記憶能力的一些方法。1、大腦喜歡色彩。平時使用高質量的有色筆或使用有色紙,顏色能幫助記憶。
  • 家庭領讀人 | 科學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這樣在有效調控思維的過程中,還有助於自己合理的安排好文章的段落和章節,清楚文章的整體構架,從而做到下筆不慌、有條不紊。在閱讀、詩歌鑑賞、病句修改等內容的學習,我同樣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通過精確提取關鍵詞、整體梳理知識構架,不僅可以提升學習記憶的效率,還有利於優化自己的思維。
  • 知識大爆炸的今天,如何提高你的認知能力
    手機的更新迭代,從鍵盤手機到智慧型手機,各類知識也發生了質和數的變化,產生了知識大爆炸的現象,人們感覺各類知識通過手機傳送到人們面前,目不暇接,不知道該學習神馬知識才好,一下子沒有了學習自主能力,這個也想學,那個也想學,蜻蜓點水,因為各類知識滿天飛,不知道哪類知識是適合自己的。
  • 3個方法教你學會如何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在開始一項學習之前,學習如何學習是不可少的功課。具體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自己思考,比如:我為什麼要學習這個知識或技能,這個技能對我真的很重要,學會它對我有什麼好處?然後進行深入挖掘。這個過程,事實上是幫自己建立強大動機的過程。學習中會碰到哪些問題(比如沒人教、堅持不下去、懶惰等等),到時候我該如何處理?這樣做是為了消滅你自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上的障礙,從而對症下藥,找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 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教你學會高效學習
    你有沒有過這些關於學習的困惑:知道學習很重要,但無法堅持,怎麼辦?學了很多知識,沒多久就忘了,怎麼辦?很少將學到的東西運用起來,仿佛學習和實際是兩碼事?以下,筆者將為大家解答:為何會出現這些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 提高大腦記憶能力的20個小技巧!
    孩子的學習更輕鬆?這大概就是科學施教吧。  直到今天,我們所知道的關於大腦的秘密也只是冰山一角,在很大程度上,大腦和記憶之間的關係仍是神秘的。記憶是一個過程,當你記憶的時候,實際上就是你把保存在大腦中零零碎碎的信息進行重建。下面20個關於大腦的秘密,或許能夠幫你找到生活中提高大腦記憶能力的一些方法。  1、大腦喜歡色彩。
  • 《好好學習》:8招讓你提高臨界知識與認知深度,做個會學習的人
    學習是一個人精進最低的成本,但是做到知識吸收其實過程不容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學有所成」。怎麼讓學習更高效?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這本書,給大家分析了為什麼學不進,是因為認知效率和認知深度未達到,讓你無法掌握臨界知識。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內容。認知深度和臨界知識什麼是認知深度?
  • 熬夜學習效率高?做好時間管理,才是高三學生衝刺備考關鍵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現階段正是高三學生衝刺的備考時間,不少同學都會熬夜學習,一分鐘都不想浪費,把學習的時間掰成兩半用。熬夜成為了備考期間的常態學習方式,熬夜真的可以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嗎?
  • 時間管理課:整理學習空間,提高學習效率
    很多家長可能會忽略孩子房間和學習空間的管理,他們會認為孩子只要搞好學習就行了,不用在生活方面,尤其是生活物品的整理方面浪費太多時間,那些是家裡大人應該做的事。甚至,很多家長自身也存在著不愛收納整理房間的問題。事實上,孩子房間的管理,作為收納管理的組成部分,對於孩子的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影響。
  • 【記憶克隆術】最強大腦記憶法,拯救你的記憶力,學習效率馬上飆升!
    在這個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的時代,效率顯得尤其重要。學習效率高的人比學習效率低的人能掌握更多的知識,也能更快的適應不同任務和環境變化!總而言之,學習效率決定了我們的未來發展!而學習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