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把自己的知識體系建立起來?

2020-11-29 前瞻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ID:KMCenter),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該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對於建立個人的知識體系,我的建議是找一個比較小的點,深入學習、思考、幹活、遍歷,最後做到既能夠用幾個關鍵詞(還包括關鍵詞之間的關係)概括,又能滔滔不絕的講上3個小時,這時候你就建立了這個點的知識體系。

第一條、個人知識體系是依賴於自己的目的

如果你的目的是應對考試,只需要掌握考試需要的內容即可;如果你的目的是應付工作,那就掌握能夠讓你遊刃有餘的完成任務即可;如果你想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那可能需要你窮盡這個領域的內容,知識體系的廣度和深度要求都比較高。

所以同樣領域,不同的個人因為年齡、目標和追求不同,其知識體系的廣度和深度要求是不一樣的

舉個例子,一個高中的學生,對於歷史知識的掌握依賴於考試大綱,對於一個朝代大致只需要知道發展歷史、關鍵性事件、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進化及其意義即可。

但這樣的知識體系對於一個研究者顯然不夠,甚至連入門都不算。

第二條、知識體系既包括框架、結構也包括細節和內容

知識體系大的方面看是框架(裡面可能涉及到核心要素、流程步驟),但僅僅知道框架還不算。

例如初中物理的知識體系,你沒開始學的時候老師也能給你畫出這個框架來,你把這個框架背的滾瓜爛熟也不算有自己的知識體系。還需要把裡面涉及到的每個細節搞清楚:所謂搞清楚就是能夠解決問題。

通常的學習是從細節開始的,先概念、定律,然後做題目等。

理想的狀況是你能夠從細節到整體、從低層次的高年到高層次概念,自己總結出這個框架。

如果你畫出來的框架跟可觀的框架完全吻合,並且裡面的細節都掌握了,能夠完成大部分問題,可以看作建立了自己這個地方的知識體系。

第三條、知識體系的前提是你先學會裡面涉及到知識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學會的概念是什麼。

掌握知識不僅僅是指掌握陳述性知識,更包括了流程性知識、場景性知識、策略性知識等內容,並且經過實踐中驗證過是靠譜的,這才能叫學會了。

關於如何學會每個知識點的內容,可以參看這篇文章:專家型學習方法,你也可以用

如果你沒有將裡面的內容真正掌握,即便你記住了一個別人畫出來的體系的框架,也不叫自己的知識體系。

第四條、什麼樣算建立了知識體系

這個領域(可以足夠小)在你腦袋裡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圖或者結構表達,你平時關注的是這個結構的內容,沒有缺項。

具體每一個項展開了,你也知道其中的蹊蹺:包括是什麼、如何做、什麼時候用、長出的問題或錯誤是什麼、最佳是什麼樣等。

KMCenter知識管理實施框架

譬如關於企業知識管理,我腦袋裡面記憶的是上面這個圖,每條展開了有很多內容,都可以說一天。而且這個圖也在被各種實踐驗證,比較靠譜。

第五條、如何建立知識體系

個人建立知識體系的過程其實是將片段的內容基於某種目的在你的大腦中關聯到一起,便於記憶和全局的考慮。

一種是外部沒有成熟的、沒有被驗證過體系,需要你自己從下到上的去學習、實踐、真正搞清楚每一個點。

通過概念升級,構建出一個結構出來,這個結構還被證明比較靠譜,這就是你的知識體系。

另一個是外部已經有成熟的體系了,你可以按照這個體系去學習、轉化成自己的,能夠理解他為什麼是這樣的結構、你的工作是不是還有別的更合理的結構,如果有自己可以創新,再去驗證。

建立知識體系的過程其實就是你學習、實踐和思考的過程,有外部指引的時候可以幫助你更快一點、少點摸索的時間,如果沒有只能自己去做拼圖遊戲。

對於成熟內容通常外部是有的,而對於工作場景下的、創新的業務則很少有,或者有也在某些高手的大腦中沒有線性化,這個時候請教別人就顯得很有價值了。

當人們談到一個具體的點時,是這樣子的:

家長提出問題,這些問題通常是一些現象;

基於積累,你大致會判斷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有幾種。然後通過語言去跟諮詢的家長確認:是因為這個嗎,因為這個嗎.....,直到找到現象對應的問題。

如果確認了問題,基於你之前學習和工作積累的經驗,找到一些對策和方法告訴諮詢者,並在跟他互動的過程中卻取捨這些對策和方法的可行性,從而讓諮詢者認可。

這裡面的「問題-對策」類似於一些知識點,這個時候你已經掌握了不少這個領域上的知識點(因為大部分家長問到的問題,你都能回答出來)。

許多人在這個時候就容易自滿,認為自己很牛了,但你卻發現了自己的問題:別人問能回答,但無法系統的講出來。這個原因是什麼呢?

能夠講出來,說明您通過實踐和學習積累的內容是:現象--原因--問題--對策。如果你能積累100個類似的內容在自己的大腦中,那就可以應對大部分情況了,因為通常的情況是類似的。

但如果你要去跟人講課,事情則要複雜多了。

即便你掌握10000個現象--原因--問題--對策這樣的內容也不夠,你不可能將這一萬種情況給人都解釋一遍。

假設你掌握了1萬個,但家庭教育的現象和問題可能有一千萬個,沒有人都能夠掌握這一千萬情況並記住。

這個時候需要去分類,這個分類要窮盡家庭教育出現的所有狀況,這就是概括:對於常見家庭教育狀況的概括。假設這個分類最後是五個。

你掌握100種或者10000種情況,不如掌握五個分類,因為你的那100種或者10000種狀況可能只屬於五種裡面的三種,不能覆蓋家庭教育最常見的情況。

但如果掌握了這5類的特徵,就知道一千萬種甚至更多的特點。

類似於你掌握了很多點,但這些點沒有連接成塊和面,也沒有上下級的關係連接成體系,所以僅僅去講點沒法講的。這個是之前講過的一個視頻示意!同時,這也是理論的價值,從你的問題看,這塊是欠缺的。

我相信這個領域的前輩們大郅已經總結出來關於家長教育裡面的常見問題,並且對每一類問題都有了相對成熟的對策,你回答的問題都屬於他們總結問題裡面的某一類。

另一個,你不僅僅要教會你的客戶去解決問題,更進一步的需要告訴他們如何規避問題、不出現問題。

就涉及到引起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問5個為什麼(5WHYS)可以分析出一些來。

但這裡估計前人也有分析過,除了自己去分析外,就是學習別人的。

如果僅僅是學習別人家的東西然後講給他人聽,只能算一個學習者和「翻譯」。

你要想弄成一節有價值的課程,還得有你自己的創新和價值:就需要你能夠總結自己遇到的案例和解決對策,形成自己獨創的套路,這樣才能更有價值。

這時候,用戶常見的問題分為五類,每一類可以再展開,列出好幾千條來。

這樣你就可以去講課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通常有五類,每一類的特徵是啥,根本原因在哪裡、如何去解決和規避。

這樣子講起來既能夠覆蓋用戶關注的問題,也能夠揭開問題背後深度的原因,並提出對策,還教會你的學員如何從源頭上避免問題發生。

這些經過概括的5個分類、引起的核心原因、相應的對策、規避的方法等就大致屬於這個事情的一個知識體系。

總結一下:

你已經有許多點,但數量也不足夠多(如果數量夠多、時間做夠長也許自己能夠體系化的總結出來),捷徑是通過學習前人理論知識更快速的從點到面(平面),到體系(縱深結構),提升自己對於領域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寬度。

再結合上對於用戶需求的研究,加上你獨到經驗的套路化,設計他們需要的課程內容,這就是一節有價值的課程。

所以,我的建議是:

除了實踐外,你應該去學習一下這個領域的理論知識(涉及哪些理論知識呢,估計要問問高手和專家),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框架。最簡單的是找這個領域最權威的教材先踏實看一下,搞清楚為什麼他是這樣的結構。

將用戶問題進行歸納並分類,研究每一類問題的深層次原因,並建立解決問題的框架。將這些解決問題的框架、模型、結構和具體內容結構化、標準化,並不斷地在實踐中驗證。

理論+你的產出,再結合你面對用戶(譬如講給家長聽與講給你的諮詢同行聽)的核心需求,設計出相應的提綱,找典型用戶徵求意見,看看是否覆蓋了他們的需求。然後不斷地去講,驗證。

關於如何講,這個也是一門學問,這塊的內容很多,你可以去自學一下,我就不說了。

本文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建立個人知識體系難在哪裡?
    :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是怎樣一種體驗,怎樣才算建好了,與建立之前看外界的眼光有什麼區別?通常我們指的知識體系是指第二層,外界已經有的知識經過個人的學習、做練習題或者實踐(完成任務、解決問題)、思考轉化成自己的(真正理解、能夠使用、能夠講清楚、能夠用來指導實踐等),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對於成熟的領域,外界的知識體系已經很明了、系統,那這個時候就是學習轉化的問題。
  • 如何建立知識網絡圖
    如何建立知識網絡圖  根據建立知識結構圖的目的,建立知識結構的步驟也劃分為兩步。>只有經過這兩步,才能真正利用好知識網絡圖,將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完全掌控於手中!  下面是建立知識網絡圖的兩條原則:  (1)由點及面  知識結構圖是由每一個單個的知識點組成的,每個知識點都是中學階段要求的必須掌握的基礎。所以,要想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首先要打好基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學好「點」。
  • 如何讓自己的思維勤奮起來!
    有一部關於我們大腦如何運行的名著《思考,快與慢》,這本書裡就詳細的解釋了我們大腦怎樣進行思考的。作者告訴我們,我們的大腦時刻都在運行,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大腦都處在自動駕駛狀態,而在我們遇到需要大腦來仔細思考的時候,大腦才會真正的調動深層次的思維系統,來幫助我們思考分析,而這個行為是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完成的,這樣就能大體的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有思維懶惰的習慣。
  • 個人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
    這個時候需要名師指路,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去驗證和判斷,最後才能夠真正將這個領域和主題搞清楚(真正學會了是怎樣一種體驗)。知識體系像葡萄樹上一串串的葡萄!個人的知識體系(你的知識體系)是指你掌握了該領域或者方向上知識的內部聯繫,能夠從更高層次、用更抽象的概念、邏輯連結起這些知識來。
  • 知識大爆炸時代,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觀?|乾貨
    這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我們必須重新建立自己的知識觀,下面3個策略就來自《知識大遷移》,也許它們能助你有效獲得知識,能幫你挖掘知識紅利,成為時代贏家。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韋格納在研究網際網路怎樣改變人們的學習和記憶這個話題時,通過實驗發現,人類的大腦有一套實用主義的記憶體系,不需要有意識的幹預,大腦會自然地對記憶進行分類,大腦更傾向於記住那些不久後就會消失的信息,而那些在網上很容易就能獲得的信息則被選擇性地忽略了,這一現象被稱之為「谷歌效應」。
  • 知識體系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知識點: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前因後果:為什麼要搭建知識體系?為什麼搭建知識體系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基本上人人都有一部手機。我們很多的時間都花在手機上,變得非常的碎片化。吸收有用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更好的運用。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成就相當於美國用120年取得的成就。也就是說美國人三年取得的成就,中國人一年達到這個成就。同時對應的就是這個信息的接收速度是美國人的三倍。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我們必須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面對各種問題的時候才能夠提出系統解決方案。
  • 中國地理空間體系怎樣從「大地原點」上建立起來
    中國地理空間體系怎樣從「大地原點」上建立起來時間:2016-04-03 09:08:49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編輯:鍾瑩 國測一大隊大隊長肖學年介紹大地原點的歷史淵源和背景知識。國測一大隊大隊長肖學年介紹說,新中國成立之後曾長期使用蘇聯提供的基準點進行測繪工作,但隨著中蘇交惡,自己選定一個基準點,建立一套獨立的測繪系統便迫在眉睫。    「不僅僅是國家安全的問題,更關係到主權尊嚴。」 在上世紀70年代初,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測量隊隊員組成的選點組,在考察了全國多處地點後,最後將「大地原點」選在了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原石際寺一等點西南44米的地方。
  • 如何建立有效的網絡安全防禦體系
    踏實實驗室推出萬字長篇文章,踏實君結合十年團隊經驗和二十年從業經驗深度整理和剖析了網絡安全防禦體系如何有效建立,推薦閱讀預計20分鐘。這個文章根據多年網絡安全防禦服務經驗和經歷,寫個如何建立能睡個安穩覺的網絡安全防禦體系思路吧,供大家參考。意識意識意識,意識第一位,意識第一位,其他第二位,有問題的,有大問題,有嚴重問題的基本都是意識出問題了,不是技術出了問題。某國家單位首次被攻破被通報要求儘快整改,由於意識問題領導沒重視資源沒到位。
  • 卓越密碼:個人知識體系構建培訓提綱
    該課程以《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為基礎材料,主要講述高效學習方法和個人知識體系構建的過程,並通過現場練習的方式使學員掌握形成知識體系過程中所需要的能力。建議上課前已閱讀過《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當前該課程主要以內訓方式組織。
  • 歷史學與社會學,如何真正互動起來?
    那麼,如何看待歷史學與社會學之間的關係呢?如何使兩者真正互動起來,從而在對歷史過程的研究中總結出中國經驗呢?本文就上述問題展開了探討。 那麼,歷史學到底應如何處理與社會學的關係呢?筆者以為,將社會學意識嵌入史學研究可能是一種有效的互動形式。此處所謂的社會學意識指的是一種理解社會如何運作的方式。這需要整體性學習社會學理論體系,學會社會學的觀念,並加以應用去觀察人們是如何創造社會的,社會是如何互相依賴的,社會生活是怎樣由一個個模式組成的,權力是如何得以行使的,以及如何創造世界知識的。
  • 如何走出舒適圈,讓自己強大起來!
    上篇文章發了《人是如何一步步廢掉的》,本篇發下我們如何改正錯誤,讓自己優秀起來。。目錄(我們該怎麼做?)1. 給自己一個理由2. 切斷幹擾源3.設定自身體系「1」給自己一個必須做的理由什麼才能算是「必須做的理由?」女明星的克制超乎想像,章子怡吃泡麵只吃四口!這便是我說的,「給自己一個必須做的理由。」
  • 產品經理的進階之路(2):如何搭建產品經理的知識體系?
    在上一期發布搭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之後,後臺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問題,今天我們就詳細來說說產品經理的知識體系有哪些內容。每一個產品經理,應該都需要根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划去收集資料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明確自己職業規劃我們需要在搭建知識體系之前明確自己職業規劃,才能夠去建立知識體系的框架,還記得剛進入產品經理這個行業時,看到的一張產品經理成長方向的圖,他分為了4條線:產品經理到產品專家(技術線),在這條線上,產品經理需要側重產品側知識體系,包括用戶本質訴求的洞察能力
  • 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教你學會高效學習
    學了很多知識,沒多久就忘了,怎麼辦?很少將學到的東西運用起來,仿佛學習和實際是兩碼事?以下,筆者將為大家解答:為何會出現這些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問題1:無法堅持原因:大腦是愚蠢的重複者(基底神經節)與聰明的管理者(前額皮層)的結合體。基底神經節:按照習慣重複行為,節省精力和認知資源。
  • 開課吧山頂Talk第十二期:2021年如何建立自己的職場思維體系
    本期活動以"2021年如何逃離內卷魔咒"為主題,開課吧新商業人才學院院長高瑋攜手職業生涯諮詢師少毅老師一同為大家講述如何對抗內卷,建立一套職場思維體系。2020年年度熱詞的本質,是在這一年中,社會級國民級說話老百姓的呼聲。2019年最火的詞之什麼?"
  • 研究| 如何建立我國醫保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作者:譚中和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 我國建立了世界上最龐大的醫療保障網,如何保證這一體系有效、可及、高質量發展,並真正惠及群眾,防範醫保基金的欺詐風險,遏制各方參與主體違規「驅利」衝動,將是長期而艱難的工作。
  • 《少年》2021徵訂|三聯出品,幫助9-16歲青少年建立思維素養體系
    當正式發行的刊物入手後不禁眼前一亮《少年》6月、8月刊封面▲不愧人文底蘊深厚的內容創作者出品涉及哲學、心理、歷史、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優質、洗鍊的文字情緒穩定,經得起推敲作者們擁有多元專業的背景用博學的知識和平等的價值觀讓少年們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 職場專業的真正競爭力是如何建立的,神經生物學告訴你
    在職場中深化知識認知,通過神經元博弈這個方式是個非常好的方法。生物學是個很好地利用了大腦的可塑性這一原理的案例,在《刻意練習》那本書裡指出,大腦在很大程度上像肌肉和心血管系統響應體育鍛鍊那樣,會為應對各種不同的心理訓練而改變。
  • 加速奮鬥型組織進化,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化管理體系? | 2萬字乾貨
    在組織能量方面,價值創造知識密度越高,越依賴人的創造性。  從人的視角來看,隨著企業業務的發展,在知識密度增加、人員結構複雜等層面上對於企業組織能力的挑戰會越來越大。組織價值創造能量的來源,從一開始依賴於企業家精神,慢慢地會要求其他功能擴展。這個時候就需要企業的合伙人、精英幹部發揮價值,要能夠從一個企業家到不同職能的建立、分工、分裂,需要有企業成員承擔相應的職責,擴大能量的來源。
  • 人類知識體系概論
    下面要講的是人類知識體系,看見這個名字大家就應該有個大概的印象了。人從吃生肉生血的時候就開始努力認識世界,零散的知識積攢到一起,逐漸集合形成體系,這就是人類知識體系。咱們後知後覺的思考這個體系的基礎問題時發現,這個體系的建立是需要前提的,是一個隱含條件--宇宙是整體的。
  • 建立微信移動在線教學體系的思考和探索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推出「經濟學家夢工場」微信課堂,對在線授課模式進行了有益探索,建立了以微信群為基礎,公眾平臺、直播間、微語音等平臺為輔助的立體化、系統化教學模式,實現了學生跨時間、跨地域學習的可能性,促進了微信移動在線教學體系在高校的運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