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正方體切去一刀的驚喜-中國教育新聞網

2020-12-03 中國教育新聞網

故事永遠是迷人的,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數學課也不僅僅是課堂上的簡單學習,更可以拓展成生活的故事、成長的案例。

我帶著學生學習了關於「點、線、面、體」知識後,布置了一項數學故事的寫作任務:點、線、面、體就在我們身邊,天空中、大地上,上學的途中、靜思的教室,還有香甜的美夢裡……那就圍繞點、線、面、體創作一個數學故事吧。

一周後,我陸續收到學生提交的數學故事。其中,有這樣一個正方體的故事,開頭是這樣寫的:正方體爺爺這幾天好不自在,一會腰疼,一會腿疼,一會又覺得胸口疼,到底是哪裡生病了呀?正方體奶奶好不焦急,趕快找圓柱體醫生去看。到了圓柱體醫生的小診所,先是望聞問切,接著是懸針把脈,最後圓柱體醫生決定再為正方體爺爺做一個全方位的CT,看看正方體爺爺到底是哪個地方生病了……

讀到這裡,我興奮不已——長久以來的「心病」——正方體截面的形狀終於找到了治癒的「良藥」。將正方體切上一刀,截面是什麼形狀?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還是六邊形?這個問題小學生遇到過,初中生做過,高中生也要做。但很多人都回答不出這個問題。所以,如何通過有效的載體來發展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是每一個數學教師都要面對的問題。如今,我從學生的數學故事裡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金鑰匙」,雖然故事沒有嚴謹的教科書式的數學語言,但是我知道學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秘訣。於是,我為學生布置了新的學習任務:將正方體切上一刀,截面可能是什麼形狀?

第二天,我剛走進教室就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每個學生面前都擺著大大小小、各種形狀的「塊」——蘿蔔塊、土豆塊、冬瓜塊,還有幾個裝著紅色液體的透明正方體,我們就暫且稱呼它們為「水立方」吧。

「是三角形。」

「是四邊形。」

「有時是六邊形……」

學生爭先恐後的回答加上嘰嘰喳喳的討論,證明他們已經弄清楚了將正方體切去一刀截面的形狀。結果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的收穫比這更多,且聽他們的切身感受:「沒切蘿蔔之前,別人說切面形狀我一頭霧水,腦瓜子都拍疼了也想不出來。但是,今天我全明白了」「我們也不能下結論太早,畢竟蘿蔔正方體、土豆正方體不是真正的正方體」「說得很對,切實物讓我們理解了切面的意思,但現實的物體和數學嚴格的正方體還是有區別的,因此當切面出現了不規則的形狀,還需要我們根據正方體的特點進一步確定……」

「將正方體切去一刀」的驚喜讓我重新思考教學,而圍繞主題或者項目的課程實踐活動才剛剛開始……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榮成市第二十五中學)

●校長點評

再創造打開新世界       |  高萬裡

學知識最好的方法是去做,學數學也是如此。

實踐活動是搭建現實世界與抽象數學的橋梁。在活動中,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程度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和教師一起進行實踐活動探索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教師和學生才是最豐富、最深刻、最具有創造力的教育教學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說,數學活動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教育世界,一個走向探索和開放的時空。

我曾在校園散步時聽到一個學生說:「我數學不是很好,但是我特別喜歡數學實踐活動,也喜歡數學。」這個學生的話帶給我許多遐想,初中三年如果我們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個讓他們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學科拓展活動,讓他們經歷一次次刻骨銘心的活動體驗和經歷,定會對他們學科素養的培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從原宗紅老師組織的「將正方體切去一刀」的實踐活動看,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個鮮活、有思想、有創造力的精靈,他們不僅解決了學科問題,還經歷了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這也給教師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如何組織好學科實踐活動?我想,學科實踐活動不是知識總量的擴充,也不是讓學生通過實踐去驗證某些結論。僅就數學實踐活動來說,應以探索為主線,學習材料應具有開放性,活動主題應具有生成性。而教師角色需要再次定位:教師是活動主題的發現者和創造者;教師是學生成長中的質疑者,以疑促學;教師是學習成果的欣賞者,學生的每一次探索和每一項成果都值得教師真誠欣賞與鼓勵。

教師定位好角色,帶領學生一起創造性學習、實踐,就能將學習真正引向深入。

(作者系山東省榮成市第二十五中學校長)

《中國教師報》2020年11月25日第7版 

相關焦點

  • 【小學數學】如何判斷一張展開圖能否折成正方體或長方體
    判斷一張展開圖能否折成正方體或長方體,只需記住以下標準: (1)必須滿足的條件: 141 132 222 33
  • 假如「地球」變成正方體人類會怎樣?科學家: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假如「地球」變成正方體人類會怎樣?科學家: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大家應該知道我們的地球是一個球體,雖然並不沒有那麼標準,但總體來說還是一個圓的,而且宇宙中的其他星體也幾乎都是圓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宇宙當中沒有方形的天體呢?
  • 【五年級】第三單元長方體與正方體內容與重要公式回顧總結
    ③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候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3)正方體面、頂點、稜的特徵:①正方體有12條稜,8個頂點,6個面。②正方體的12條稜長度相等;6個面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4)長、寬、高的認識: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 探秘知了-中國教育新聞網
    他們有的將知了放在手中把玩,「嘻嘻,好癢!」有的用雙手捂得嚴嚴實實的,生怕知了一不留神飛走了。還有的手中拿著三四隻知了展示自己的成果。與知了初次親密接觸,孩子們躍躍欲試,展現了了解知了的強烈願望。我捕捉到這一興趣,確立探究主題,設計系列活動。    釋疑解惑,揭秘知了孩子們對知了愛不釋手,都不約而同地詢問老師,知了的「殼」是怎麼回事?
  • 防城港山心沙島驚喜發現環頸鴴寶寶破殼而出(圖)-廣西新聞網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李林霞 攝廣西新聞網防城港5月15日訊(通訊員 李林霞)日前,筆者在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心沙島驚喜地發現,環頸鴴孵出了一窩環頸鴴「小寶寶」。當時,這窩小環頸鴴在山心沙島沙灘上,兩隻幼鳥剛剛破殼而出,小巧可愛。據悉,每年4-7月為環頸鴴繁殖期。
  • 最新書事-中國教育新聞網
    據介紹,中央編譯出版社「編譯·傳記」叢書今年還將推出一系列對人類文明有重大影響的科學家傳記。 (萱軒)《北大閱讀課》系列新書發布本報訊 (記者 梁傑)由現代教育出版社主辦,北京大學出版社、北大培文教育文化集團等協辦的《北大閱讀課》系列新書發布會日前在京舉行。
  • 周其林-中國教育新聞網
    他給出的答案是:教育和培養學生。通過將學生引領到學科的前沿,幫助他們學會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他們培養成棟梁之才,才是高校科研的根本。從到南開之日起,周其林就承擔了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有機立體化學》《當代化學前沿》等課程的任務,他講課條理清晰,深入淺出,即使沒有有機化學基礎的學生也能聽得懂。
  •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體美勞教育將從「軟任務」變為「硬指標」
    體美勞教育將從「軟任務」變成「硬指標」從近日召開的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針對德智體美勞「五育」中,一直被視為短板弱項的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教育部今年將精準發力,推動教體相融合、劃出美育硬槓槓、構建勞動教育責任鏈條。
  • 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及TOP10圖書
    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TOP10圖書《我的二本學生》黃燈 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 中國教育新聞網 - 記錄教育每一天! www...
    劉樂瓊 供圖    受地理位置與辦園傳統影響,我園一直致力於科學教育領域的探索。與此同時,我園家長也主要來自中國科學院各大院所,佔比約75%,他們都非常關注幼兒科學素養的提升。為提升幼兒科學教育質量,我們堅持把家園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在科學領域採用家園一體化方式,共同為幼兒科學探究創造良好生態。
  • 我的2017書單-中國教育新聞網
    《我們如何思維》是杜威關於思維科學的基礎論述,在此書中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和「學校即社會」的著名觀點。90年前,此書得到過胡適、潘家洵、羅德輝、許昂若等學者推薦;90年後,此書依然帶著火炬的光芒。3.《審辯式思維》 謝小慶著 學林出版社現代社會的蕪雜尤其需要正確的思考方式,以便快速決晦明、判曲直、斷是非,找到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
  •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揭示家蠶愛吃桑葉奧秘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揭示家蠶愛吃桑葉奧秘 2019-02-28 中國新聞網 鄭瑩瑩 徐明睿 栽桑養蠶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傳統的蠶業生產上,桑葉是家蠶的唯一食物來源。為什麼家蠶只取食桑葉?這是一個長久以來沒有得到解答的科學問題。雖然有報導稱家蠶的一些突變體可部分取食其它植物葉片,但決定家蠶桑葉專食性的分子基礎及相關的基因一直沒有得到揭示和鑑定。
  • 中國科技新聞網
    寒冬中,同學們發揮專業特長  雪中繪製圖案為「中國加油」  為所熱愛的校園「大工加油」  讓我們一起  為中國抗疫 點讚加油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 向著歷史與未來的兩極-中國教育新聞網
    當國家遭受不幸之時,容庚先生毅然擔起了保存、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而國家承平之際,先生又以天下為公的寬博胸懷將私藏捐贈國家,與世人共享同樂。容庚先生曾說:「聚實不易,散則何難?與其身後任其散失,不如現在就完整地獻給國家,讓更多的人在前人的基礎上做出更好的成績來。」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令人感佩、景仰!先生辭世後,子女秉承先父遺訓,陸續將他生前未及捐贈的文物繼續捐獻給國家。
  • 費曼談教學-中國教育新聞網
    費曼不僅是一位物理學家,更是一位偉大的教師,他擅長將複雜抽象的理論深入淺出地講授給聽眾。本文是他《物理學講義》的序言,標題為編輯所改。在這裡,費曼作為一名教師,講述了他對物理學講授和教育的一些看法。因此,拋開物理學術語理解上的障礙,同樣身為教師的我們,應該能在這篇文章中得到一些共鳴。(楊贏)這是我去年與前年在加州理工學院給大學一、二年級學生講授物理學時的講義。
  • 【上海教育新聞網】大學生「昆蟲」演繹古典精粹,這個學生版...
    【上海教育新聞網】大學生「昆蟲」演繹古典精粹,這個學生版《長生殿》有看頭 來源:上海教育新聞網   時間:2020-12-01  瀏覽:
  • 正方分割,一個看似很難的問題,其實用二元一次方程組就可解!
    1936年,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四名學生塔特、斯通、布魯斯和史密斯,同時對以下的正方分割產生的興趣。正方分割是指:把正方形或者矩形分割成邊長不等的小正方形。當時人們已經知道,長33寬32的矩形能夠製作下圖的下方分割。
  • 將英語降為副科,我支持!
    爭議點一:英語是簡單語言交流工具還是重要的應用工具 正方當前教育是背了一堆英語單詞但是不會背唐詩,很可悲 正方: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看英語論文,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出國,但語文數學是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用到的。 反方:企業、工廠、醫院裡高端進口設備上標註英文說明,必須要會看。英語是重要應用工具。
  • 馬雲:中國未來教育應進行個性化教育
    對於中國的應試教育,國內有兩種聲音。一種認為應試教育一文不值,覺得中國培養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學生;另一種認為雖然中國大學培養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大學生,但也同時培養了大量人才,讀書參加高考仍然是最好的出路。持第一種觀點的人覺得中國的教育迫切需要改革。有一部分人認為中國應該學習西方,引進素質教育。
  • 正方科技攜兩款行業級新品亮相深圳國際無人機展
    鄭州正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方科技)攜兩款行業級新品亮相展會。正方科技自成立以來一直積極在電池領域發展,所涉足的電池領域包括正方科技此次就攜兩款無人機行業級新品亮相了深圳國際無人機展會,其中一款29000毫安的電池是適用於工業級無人機的,該電池具備高密度高壓的特點。另一款電池是適用於25公斤到40公斤級的中載型的植保機,該款電池預計在10月左右會小批量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