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單基因糖尿病?

2021-01-19 戴泵君

單基因糖尿病是單基因疾病的一種,單基因疾病是指由於一個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的疾病。儘管此類疾病相對罕見,全球範圍內約有上百萬人患有單基因疾病。單基因疾病可以分為顯性基因突變導致的單基因疾病、隱性基因突變導致的單基因疾病以及X染色體相關的單基因疾病。常見單基因疾病還有鐮刀型細胞病、囊胞性纖維症、多囊腎病等。

單基因糖尿病是由單個基因發生的突變而引起的罕見特殊類型糖尿病。大多數單基因糖尿病的基因突變是由父母中的一方或者雙方遺傳而來,也有部分患者的基因突變與父母遺傳無關。基因的突變減弱了身體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從而使患者無法正常利用葡萄糖給身體提供能量。同時,葡萄糖滯留在血管中導致血糖升高。單基因糖尿病分為新生兒糖尿病(NDM) 和成年起病型青少年糖尿病(MODY) 。新生兒糖尿病發生在剛出生的小嬰兒身上。

成年起病型青少年糖尿病相比新生兒糖尿病更常見,常發生在青少年或者剛成年的時期。這類單基因糖尿病可能會與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相混淆。在過去,成年起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患者通常體重在正常範圍內。然而隨著體重過重或超重人群的增多,這類患者體重過重的可能也增大了。此外,成年起病型青少年糖尿病的患者通常有糖尿病家族史,也就是說這類糖尿病會出現在祖父母輩、父母以及孩子身上。

而我們常說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是多基因糖尿病,意味著它們與體內多個基因相關聯。

相關焦點

  • 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呈母系遺傳
    上海學者認為診療上須有別於1、2型糖尿病  本報訊(記者胡德榮)您知道什麼叫「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
  • 被忽視的家族史——簡單聊聊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
    直到1992年van den ouweland等及Ballinger等分別報導由於線粒體tRNALeu(UUR)基因突變及線粒體DNA大段缺失引起的僅呈糖尿病及耳聾家系,提示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不一定呈現明顯的各系統多種臨床表現而可能隱匿於群體糖尿病患者中,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才被引起重視。
  • 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突變的致病機制
    該研究發現SLC16A11基因編碼區的2型糖尿病易感突變會產生功能獲得性突變蛋白,導致肝臟脂滴不正常積累增多,進而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生。該研究結果對之前報導的認為此類易感突變導致蛋白功能缺失的研究結論提出了質疑。
  • 解放軍總醫院單基因遺傳疾病新生兒出生缺陷幹預取得新進步
    這是我國出生的首例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楓糖尿病基因健康雙胎試管嬰兒,孩子的誕生給家庭帶來無限歡樂與希望。至此,由解放軍總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產前診斷中心,聯合華大基因研究院組成的團隊,為該楓糖尿病患者家庭的診治劃上圓滿句號。這對新生兒的誕生,標誌著我國對楓糖尿病這種單基因遺傳疾病的產前診斷及幹預已上升到新的臺階。
  • 糖尿病自我管理|糖尿病診斷「金標準」 專家教你看懂化驗單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不過糖尿病這一類慢性病的有效治療和控制,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患者的自律和自我健康管理。為此,我們特別邀請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糖尿病中心主任醫師許樟榮教授做客《養生大講堂》,推出系列講座《糖尿病的自我健康管理》,接下來就請大家收聽這個系列講座的第2集《糖尿病診斷「金標準」 專家教你看懂化驗單》。
  • 教您看懂糖尿病化驗單的方法!
    糖尿病的早期診斷依賴於相關的臨床檢驗結果。本文全面梳理了糖尿病相關的各項檢查及其結果判讀。1.尿糖正常情況下,尿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尿糖檢查呈陰性。當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8.96~10.08mmol/L)時,腎臟的腎小管就不能將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尿糖就會增高呈陽性,化驗單上用「+」號表示。一般情況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況。
  • 這樣解說,糖尿病患者自己也能看懂化驗單
    檢驗醫學網如何跟患者解析糖尿病的檢驗報告單?患者教育對於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疾病來說非常重要,但大多數醫生都面對著2個問題——「沒時間和患者解釋那麼多」、「我說了患者根本聽不懂」。這時候,就需要一篇專業的科普文章來幫忙了!
  • 1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最早可能在子宮中就開始了?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6月齡內確診的糖尿病通常被認為是單基因突變引起的,而非1型糖尿病。這一認知近期受到了新研究的挑戰。 這項研究發表於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官方期刊《糖尿病》(Diabetologia)。對6月齡內即診斷為糖尿病的大量特殊小患者分析發現,他們患上的並非已知的單基因糖尿病,而可能是極早發病的一類1型糖尿病;而且,一些因素甚至提示,他們的發病最早有可能始於子宮孕育階段。
  • 科學網—發現控制肥胖及糖尿病轉錄中介體基因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
  • 糖尿病分型最新盤點!
    與既往的 4 個糖尿病分型相比,除了刪除  T1DM   和  T2DM   的亞型、更新了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特定遺傳缺陷單基因糖尿病、孕期糖尿病的命名方法外,亮點就是新增 2 個分型分別稱為混合型糖尿病和未分類糖尿病。
  • 只要敲掉1個基因 無法治癒的糖尿病就治好了?
    只要敲掉1個基因 無法治癒的糖尿病就治好了?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只要從胰島素分泌細胞中敲除一個基因,就能防止小鼠患上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曾經也被稱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極少或是根本不分泌胰島素,因為他們的體內存在多種抗體,會殺死分泌胰島素的胰島B細胞。在此之前,1型糖尿病是無法治癒的,病人的餘生必須通過嚴格的飲食、血糖測量和注射胰島素來維持。研究團隊選取了血清內存在相應抗體的小鼠,在免疫反應開始前,就從B細胞中單獨去除一種叫做IRE1-alpha的基因。
  • 原始人為什麼不得糖尿病?糖尿病又是怎麼來的?
    糖尿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目前已經成為威脅現代人類健康的重要障礙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逾一億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人類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飽受糖尿病的折磨呢?這就要從260萬年前說起……繼承自原始人的基因根據美國及英國的研究發現現代人類之所以會患癌症和糖尿病
  • 拉美土著居民糖尿病易感基因或遺傳自尼安德特人
    新華網倫敦12月25日電(記者劉石磊)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刊登的報告顯示,拉丁美洲土著居民中很多人攜有一個會增加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的基因,這種基因有可能遺傳自歐洲古人類尼安德特人。這項研究由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等機構共同完成。
  • 外媒稱糖尿病與「呼吸」有關 空氣汙染可能導致基因突變
    原標題:《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糖尿病也許是「吸」進來的!》 ◎沈川 【深吸一口氣,再緩緩呼出,如果你居住在某個地方,這一次深呼吸很可能拉近你與糖尿病的距離,也沒準導致你體內的某些基因發生變異。
  • 23andMe將提供面向消費者的2型糖尿病基因檢測報告
    圖片來源:23andMe官網3月11日,DNA檢測公司23andMe宣布,其正在升級售價99美元的家庭DNA檢測,著手開發第一個直接面向消費者的2型糖尿病基因檢測,並解釋可能患上糖尿病的基因和生活方式因素。
  • 科學家發現一基因變異導致肥胖 易引發糖尿病
    英國和法國的科學家日前發現,一種基因發生變異會導致兒童肥胖,從而引發II型糖尿病的提早出現。他們發現,肥胖兒童體內ENPP1基因發生變異的機率比正常兒童高2到3倍。科學家隨後又對肥胖兒童的父母和祖父母進行了研究,發現他們因該基因變異而出現肥胖或早發糖尿病的機率也很高。    研究人員指出,白種人出現該基因變異的機率為25%,黑人的機率為50%。該變異基因主要與大腦及胰臟中的胰島素受體黏合,以防止胰島素在大腦及胰臟中停留。
  • 李湘做基因檢測,糖尿病風險高於常人7倍,原因聽完嚇一跳
    李湘做基因檢測,糖尿病風險高於常人7倍,原因聽完嚇一跳。李湘這次帶著王嶽倫,一起去做基因檢測,非常神奇的是,這個基因檢測是只需要用到唾液就可以了,而在結果出來的時候,讓人也跟著嚇了一跳,李湘其他的身體指數都還可以,但是她的糖尿病那一欄,卻達到了7.17倍,而王嶽倫也才只有0.14倍。
  • 華大基因主導完成腸道微生物與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組關聯分析
    其病因和發病機制較複雜,目前認為屬多基因、多因素的異質性疾病。人體腸道微生物對維持人類健康發揮著重大作用,並在腸道中保持著動態的平衡。而這種平衡因某些因素被打破而致使腸道菌群發生紊亂時,人體可能就會患上各種疾病。近年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可能與腸道菌群存在相關性,但是一直缺少全面系統的研究成果來支持。目前糖尿病還無法根治,而現有的治療方法也需要大力改進。
  • 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抗擊糖尿病大有可為
    另一方面,II型糖尿病(T2D)發生的原因是細胞不再對胰島素產生反應。鮮為人知的是單基因糖尿病(monogenic diabetes)---一種罕見的糖尿病,是由單個基因的突變引起的。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Adrian Teo說,「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胰島β細胞衰竭和β細胞死亡是所有類型糖尿病的共同特徵。
  • 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糖尿病管理學會在深成立
    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糖尿病管理學會成立大會共選舉產生分會委員121名,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深圳國家級領軍人才張帆教授當選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糖尿病管理學會第一屆主任委員。同時選舉產生了陳燕銘、陳紅梅、韓明松、李強、季兵等14名副主任委員,以及徐玲玲、趙恆俠、寧潔等18名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