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補鈣的真相
芝麻醬補鈣不輸奶酪
芝麻醬是非常好的補鈣食品,含鈣量不遜色於奶酪。芝麻本身有硬殼,營養素的消化率也低,但經過磨製成芝麻醬,消化率大大改善。芝麻醬美味可口,吃1大勺芝麻醬,大概相當於25克的量,其中所含的鈣可達200毫克左右,實在不可小視。除了大量的鈣之外,芝麻醬還提供了十分豐富的鉀、鎂、鐵、鋅等礦物質以及大量的維生素E、維生素B1、尼克酸,還有蛋白質和單不飽和脂肪酸。
芝麻醬的營養價值,連號稱濃縮營養食品的奶酪也難以匹敵。奶酪中維生素E很少,鐵和鋅更少,鎂含量也不足,沒有抗氧化成分。芝麻醬唯一不及奶酪之處,就是不含有維生素A和維生素D。如果配合綠葉蔬菜或橙黃色蔬菜,再加上經常在室外接觸陽光,就可以彌補這兩個不足。
許多人以為,用黃油、奶酪醬和花生醬抹麵包,是一種時尚的吃法,而芝麻醬抹饅頭,是很土的吃法。其實,從營養角度來說,事實正好相反。黃油是高脂肪、高飽和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奶酪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也很高;市售花生醬中往往含有反式脂肪酸;而芝麻醬,才是貨真價實的高營養食品。其脂肪酸構成合理,還含有強力的抗氧化成分芝麻酚。
說到芝麻醬,推薦黑芝麻醬。普通的芝麻醬是用白芝麻來做的,顏色是褐色的。實際上,黑芝麻做成的芝麻醬營養價值更高,而且味道更為香濃迷人。黑芝麻醬是黑色的,包含了黑芝麻當中的全套營養和抗氧化保健成分,特別是芝麻皮上的花青素。中醫經常推薦黑芝麻,認為它健骨、補腎。
蝦皮補鈣
不如牛奶更有效
蝦皮的含鈣量為2000mg/kg,而芝麻醬、海帶、大豆、木耳、牛奶的含鈣量分別為870、367、295、120mg/kg,有十多種比牛奶含鈣量高的食物,可為什麼平常身體缺鈣就都說要多喝牛奶呢?是因為牛奶的消化吸收更好一些嗎?
其實,很多人都認為,蝦皮是最好的補鈣食品。也有很多書的營養食譜上,經常出現蝦皮這種材料,經典的是「蝦皮炒小白菜」。很多人認為,既然有了蝦皮,滿足鈣的需要很容易,何必要喝奶呢?
這種想法是典型的「唯含量論」,在每100克食物的營養素含量數據背後,還隱藏著很多問題。
首先,沒考慮到食物實際上能吃進去多少。凡是做過飯的人就知道,蝦皮很輕,很乾,一包蝦皮,能吃很長時間。炒菜的時候,每次最多只能放一兩把而已,換算成重量,也就是5至10克。如果做湯,加1至2克就夠了。這一盤菜或一盆湯,還是一家人一起吃的量,每個人吃的量只有三分之一。加蝦皮的菜,也不太可能天天吃頓頓吃。所以說,雖然100克蝦皮中的含鈣量多,但吃的量不多,得到的鈣也就不算太多了。
那多放一些蝦皮呢?這做起來有難度。一方面,蝦皮太鹹,又有腥味,放多了鹹味重不利於健康,腥味重不好吃。另一方面,蝦皮中含有微量的亞硝胺類致癌物,放多了也同樣不利健康。
相比之下,牛奶喝起來非常之方便,天天喝沒問題,每個人每天一次就喝250克,得到的鈣總量達近300毫克,再加上日常膳食中的400多毫克鈣,已經接近800毫克的推薦量。
其次,蝦皮這麼多的鈣,真的能充分消化嗎?實際上,蝦殼子中的確鈣很多,但是吸收率並不理想。鈣要想吸收,首先要溶解出來。可是蝦殼是人的牙齒沒法徹底嚼碎的,在胃裡面被胃酸作用之後,能溶解出來的也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鈣會隨著不消化的殘渣一起排出體外。除非對它進行微細粉碎,效果能好一些。
相比之下,牛奶中的鈣是可溶狀態,和蛋白質、檸檬酸和磷酸形成微妙的複合物,完全無需人體咀嚼。
第三,蝦皮中只有鈣,沒有幫助鈣吸收的因素。它不含有維生素D,所以鈣的利用率得不到充分保證。
相比之下,奶類中天然含有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牛奶中的乳糖、酸奶中的乳酸以及乳蛋白質消化產生的CPP(酪蛋白磷肽)也能促進鈣的吸收。所以,奶中的鈣是各種天然食物中利用率最高的。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就叫作「食物的營養貢獻」。有些食物貢獻大,有些貢獻小。對於補鈣來說,顯然牛奶的貢獻會更大,蝦皮的貢獻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