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籍二代臺商情注生態農業 臺灣花卉閩清開花

2021-01-08 閩南網

  立秋剛過不久,閩清縣塔莊鎮溪東村臺商施至雅的農業大棚裡,臺灣名貴花卉「金花石蒜」已經耐不住地下的寂寞破土而出,金燦燦的花束顯出一股高貴的氣息。

  臺商施至雅的父親是大陸改革開放、兩岸關係改善後第一批回鄉探親和創業的臺商。前幾年父親去世後,施至雅一邊接管父親的工廠,一邊在閩清發展生態農業,引種臺灣優良品種,為家鄉農民示範有機生態農業生產技術。

  「我清楚地記得,1988年,父親得知臺灣開放大陸探親,就按捺不住思鄉深情,帶著我趕回福州看望已經96歲高齡的祖母,後來,親戚朋友挽留父親回鄉投資辦廠。」施至雅告訴記者,1993年,父親選擇在福州馬尾設廠生產防沙固沙的尼龍網和遮陽網。因父親曾在閩清坂東鎮讀高中,對閩清留有很深的記憶,2005年,閩清縣政府到馬尾招商,父親隨即在坂東鎮設立新型尼龍網和遮陽網研發生產基地,企業命名為「施恩織和農有限公司」。

  2010年,施至雅父親積勞成疾,不幸去世。施至雅因在父親健在時常來大陸探望,也有了深刻的家鄉情結,她決定留在福州繼承父業。在打理父親留下的工廠事務的同時,愛花的她引進了臺灣本地名貴花卉「金花石蒜」。施至雅介紹,在日本,金花石蒜常用於高檔場所的插花或重要園林景觀的布景,價格昂貴,供不應求,出口利潤很可觀。福建和臺灣的氣候條件十分相似,經過幾年試種,金花石蒜已完全適應在閩清進行產業化種植。

  在試種金花石蒜過程中,施至雅看到閩清農民還在從事低效的傳統農業種植,她決定利用兩岸交流便利條件,引進臺灣優良農業特色品種,指導當地農民用現代技術開發生態精緻農業,獲取高效回報。

  如今,施至雅已在閩清塔莊鎮溪東村開闢了200多畝基地,在福建農林大學和臺灣農業專家協助下,規劃出「球根花卉園」「金針花卉園」「特色農產品園」「中藥種植園」和「科研試驗園」等園區。目前已種植16畝金花石蒜,同時還試種另一種高檔花卉「伯利恆之星」。基地正在聯合一家優秀的全球花卉專業銷售電商,著手開闢高檔鮮切花出口途徑。

  在「特色農產品園」裡,記者發現這裡已經引種李麥、水果玉米、樹豆等臺灣特色作物。施至雅介紹,李麥是營養價值極高的太空食物,在美國很有市場,其果粒還是糖尿病人適宜的食物。今年李麥在閩清已收穫第一季,目前需要解決果粒機械化脫殼和精細化加工問題。水果玉米可以鮮食,是休閒觀光農業的理想種植品種,樹豆也是臺灣推廣的優良品種。這些糧食作物都在閩清基地通過了適應性種植。

  福建農林大學中草藥學會會長曾教授介紹,他的團隊正與施至雅聯手在「中藥種植園」裡開展「三葉青」「黃花遠志」等抗癌中藥種植與加工研發。目前已試產三葉青凍乾粉產品,福州總院、福建中醫學院等正在做藥效對比試驗。黃花遠志是觀賞花卉,它的根還可提取香精,基地正在食用和觀賞兩方面進行開發,待打開市場後,再讓農民推廣種植。(記者 廖雲嵐)

相關焦點

  • 兩岸農業交流新貌:浙江蒼南對接「臺灣經驗」
    作為浙江省最南端,浙江離臺灣最近的地方,近年來,蒼南縣新型觀光休閒型農業發展十分迅速,臺商在這裡投資創建農業園的現象也較為普遍。種種新面貌的產生,離不開海峽兩岸之間的友好交流,在兩岸思維碰撞中,「臺灣經驗」在蒼南的農業轉型發展中佔據了重要的一席。
  • 臺商二代在大陸:隨父輩到重慶 夢想與考驗並存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批臺商勇敢地跨越臺灣海峽來到重慶投資創業。  轉眼二十多年過去,很多臺商二代也跟隨父輩的足跡前來投資興業,續寫傳奇。重慶成了他們闖蕩的新天地。他們大多是70後、80後,是有著高學歷、高素質的臺灣創業新青年,被喻為「新臺闖」。今天,重慶晨報走近這些「新臺闖」的身邊,發現除了夢想與收穫外,他們其實也經歷著各種考驗。
  • 【脫貧振興八閩行】築夢大陸「阿里山」——鄉村振興中的臺商身影
    新華網福州9月24日電(劉默涵 肖和勇)一場秋雨過後,位於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的臺品櫻花茶園籠罩在薄霧之中。臺品櫻花茶園的負責人、臺商謝東慶指著眼前被雨水打溼後更顯蒼翠的茶園說,「我們希望把櫻花茶園打造成兩岸最靚麗最生態的園區,也希望通過櫻花帶動鄉村旅遊,進而帶動當地的餐飲、住宿及服務業等發展,助推地方鄉村振興。」永福鎮是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核心區,被臺商譽為「大陸阿里山」。謝東慶是最早到永福鎮投資農業的臺商之一。
  • 閩臺53對特色鄉鎮農業產業結對子 臺灣果蔬在大陸落地生根
    新華網福州6月14日電 10年前,臺灣的小番茄傳到了廈門,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小番茄在大陸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成為人們所熟知並喜愛的水果。在這場對接交流會上,特別看好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的廈門左西右東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謝飛龍也覓得滿意的合作對象,與臺灣三大高山茶農會之一的仁愛鄉農會成功「牽手」,謝飛龍說,這次合作將把臺灣高山茶王帶到大陸。   據了解,此次53對結對子的特色鄉鎮農業產業合作包括了水果、蔬菜、花卉、食用菌、茶葉、畜禽、水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運銷等方面。
  • 植物工場、花卉組培……濰坊現代農業發展融入更多「臺灣元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琳1月6日,記者從中共濰坊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獲悉,濰坊對臺農業合作不斷實現新突破,宋香園生態世界、玉泉窪農業合作社、東籬居養生基地、臺灣復唐農業科技、園生園、禾晟壯農業暨畜禽廢棄物處理、鑫和美青花卉等一批臺灣特色農業項目成功落戶。
  • 龍巖連城縣臺商優質高山烏龍茶香飄臺灣
    26日,賴源鄉農民在連城臺灣佺美茶葉賴源茶場涼曬金秋首批茶鮮。  9月26日,連城縣臺灣佺美茶葉賴源分公司茶場,臺商胡威雄先生對賴源鄉統戰幹部進駐茶山,幫助統籌採茶工人的優質服務表示十分滿意。  「今年的優質高山烏龍茶,返銷家鄉臺灣南投縣又會有好效益。」臺商胡威雄先生舉著鮮嫩的茶芽,滿懷信心地對賴源鄉統戰幹部曹女士說。  佺美茶葉賴源分公司是前些年落戶連城縣賴源鄉黃宗村的臺商企業,利用1380多米海拔的高山生態環境先後投入2200多萬元,種植高山烏龍茶800多畝。今年可總產優質高山烏龍茶幹茶18噸,產值可達1000多萬元。
  • 閩侯送政策送服務助力臺商創業_福州要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受訪企業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通訊員 張存金 陳建鋆 蘇楓 林榮  無名子的中式快餐,二回熟的臺灣涮涮鍋,已經融入了福州人的味覺記憶。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們來自同一家臺企:百粥聚餐飲連鎖集團。  受疫情衝擊,百粥聚董事長兼總經理阮邦盛第三次走上創業之路。
  • 蔡英文當局遭痛批,國民黨籍前民代:六大把戲把臺灣「蠶食鯨吞」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行政機構擬修訂「聘約人員人事條例」,在草案說明中指出,聘約人員若符合相關資格,進用滿三年後,可擔任或兼任機關機構有職稱職等的職務,成為「準公務員」。國民黨籍民代洪孟楷: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執政」當局只要認為是喜歡的人,就可以任意提拔。國民黨籍民代李德維:高級的「政府」政務官,還沒有酬庸完畢,已經在想如何動用(公家)制度,把基層公務人員的職位,拿來酬庸他們的自己人,要用「雙軌」來取代原本的考試制度的話,我覺得這不僅是開後門,而是開大門。
  • [廣西]南寧臺灣花卉產業園成市民旅遊新寵
    [廣西]南寧臺灣花卉產業園成市民旅遊新寵 2014年06月03日 11:24:51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月13日南寧消息 日前,廣西南寧經開區臺灣花卉產業園幸福花海開園
  • 臺灣現代農業概況
    臺灣地區地狹人稠,境內三分之二為山地丘陵,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臺灣現代農業生產發達,現有耕地面積1290萬畝,農戶78萬戶,農業人口400多萬,佔臺灣總人口的19%,目前臺灣農業總產值為4000億元新臺幣,佔臺灣經濟生產總值的3.3%,在臺灣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臺灣農業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與林業四大部分。
  • 第十屆中國花博會「臺灣展園」籤約
    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臺灣展園籤約暨場地移交儀式近日在上海市崇明會議中心舉行,這標誌著本屆花博會臺灣展園籌建工作步入新階段。  在上海市臺辦主任李文輝、崇明區委書記李政等見證下,上海市臺協會長張簡珍、第十屆中國花博會籌備組招展布展部部長鬱京忠分別代表雙方籤署參展協議;上海市臺協常務副會長陳正文、第十屆中國花博會籌備組招展布展部副部長顧培,分別代表雙方進行場地移交。
  • 【地評線】臺商創業,讓「大陸阿里山」搭上致富快車
    光明網訊(記者 郝悅)福建省漳平市位於閩西地區,這裡農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超過80%,是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位於漳平的永福鎮,是全國著名的花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優厚的政策扶持,吸引了不少臺商來此投資、創業,由此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
  • 閩清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引來眾多鳥兒棲息安家
    為您奉上更多精彩的閩清資訊 白鷳(拍攝地點:炮臺山) 近幾年,閩清對生態環境的治理逐步加強,生態質量持續改善、全面向好,山又變綠了,水又變清了,連許多年不見的各種鳥兒都爭相回歸築巢安家了
  • 福建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頭企業達926家
    8.福建仁鋒種豬有限公司9.福州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10.福建省星源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明一國際營養品集團有限公司12.福建福豐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13.福建省聚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4.福建龍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15.閩清金水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16.利農農業技術(福建)
  • 「臺獨」政黨提案稱持大陸居住證者要除臺籍 臺媒:變相懲罰臺灣人
    不過「臺獨」政黨「時代力量」黨團26日聲稱將進行「提案」,要剝奪申請者臺籍。有學者認為,這種做法只是變相懲罰據實申報的臺商、就學人士。據臺灣《聯合報》9月25日報導,「時代力量」黨團公布「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要求剝奪申請人臺灣戶籍,預計10月2日會進入臺「立法院」程序委員會。
  • "臺灣號手"勁吹"東北風" 對老工業基地情有獨鍾
    華夏經緯網12月17日訊:有 「臺灣號手」稱譽的臺灣滿族協會副理事長佟光英2004年12月1日,應臺灣《投資中國》雜誌邀請,在臺北商旅會議室,與臺灣海基會代表、財經專家與臺商參加的「2005年中國經濟重大動向系列座談會」發表了「中國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收為主軸——東北振興與發展綠色特色農業」演講,其中有關遼寧和鞍山市的農漁業做扼要介紹此文收錄於投資中國信息網,供臺商作為投資祖國的參考。
  • 臺灣香檳鳥欲飛東山村 汕臺農業合作又傳喜訊
    為進一步發揮我市對臺區位資源和政策優勢,提升汕臺農業合作水平,構建汕臺乃至粵臺農業合作的新平臺,我市不斷加快推進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近日招商引資工作又傳喜訊,臺商許中庸與澄海隆都鎮政府籤訂了投資協議,計劃在東山村投資200萬元,建設30畝的集香檳鳥(法國大型鵪鶉)飼養、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養殖場,項目落戶後,對汕臺農業合作,將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 連城成為最受臺商青睞的棒球運動及器材生產基地
    投擲、揮棒、接球……昨日下午,在連城縣第二中學,學校棒球運動隊的16名隊員在臺灣籍教練李世翔的指導下,熱情高昂地進行棒球運動各項基本功的訓練。  投擲、揮棒、接球……昨日下午,在連城縣第二中學,學校棒球運動隊的16名隊員在臺灣籍教練李世翔的指導下,熱情高昂地進行棒球運動各項基本功的訓練。
  • 廣西高校聚集臺籍人才工作情況及思考
    本文在調研的基礎上,在廣西發展大背景下,結合廣西高校人才引進工作實際,從機制、平臺、政策、保障等四個重點環節上,提出「4+1」模式完善廣西高校聚集臺籍人才來桂創新創業的建議。 廣西是較早與臺灣建立合作的省區之一,桂臺經貿交流合作開啟了廣西與臺灣經貿往來、兩岸「三通」,大批的臺企、臺商和臺籍人才在廣西工作就業。
  • 閩清家有老中醫中藥減肥堂開網上診所
    老中醫堂負責人告訴我們,由於我們媒體的不斷報導,很多外地的人也打電話過來諮詢,為了滿足外地朋友購買減肥茶,現在家有老中醫也在淘寶開設了網店,可以搜索「閩清家有老中醫」找到我們,消費者反饋效果一如既往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