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剛過不久,閩清縣塔莊鎮溪東村臺商施至雅的農業大棚裡,臺灣名貴花卉「金花石蒜」已經耐不住地下的寂寞破土而出,金燦燦的花束顯出一股高貴的氣息。
臺商施至雅的父親是大陸改革開放、兩岸關係改善後第一批回鄉探親和創業的臺商。前幾年父親去世後,施至雅一邊接管父親的工廠,一邊在閩清發展生態農業,引種臺灣優良品種,為家鄉農民示範有機生態農業生產技術。
「我清楚地記得,1988年,父親得知臺灣開放大陸探親,就按捺不住思鄉深情,帶著我趕回福州看望已經96歲高齡的祖母,後來,親戚朋友挽留父親回鄉投資辦廠。」施至雅告訴記者,1993年,父親選擇在福州馬尾設廠生產防沙固沙的尼龍網和遮陽網。因父親曾在閩清坂東鎮讀高中,對閩清留有很深的記憶,2005年,閩清縣政府到馬尾招商,父親隨即在坂東鎮設立新型尼龍網和遮陽網研發生產基地,企業命名為「施恩織和農有限公司」。
2010年,施至雅父親積勞成疾,不幸去世。施至雅因在父親健在時常來大陸探望,也有了深刻的家鄉情結,她決定留在福州繼承父業。在打理父親留下的工廠事務的同時,愛花的她引進了臺灣本地名貴花卉「金花石蒜」。施至雅介紹,在日本,金花石蒜常用於高檔場所的插花或重要園林景觀的布景,價格昂貴,供不應求,出口利潤很可觀。福建和臺灣的氣候條件十分相似,經過幾年試種,金花石蒜已完全適應在閩清進行產業化種植。
在試種金花石蒜過程中,施至雅看到閩清農民還在從事低效的傳統農業種植,她決定利用兩岸交流便利條件,引進臺灣優良農業特色品種,指導當地農民用現代技術開發生態精緻農業,獲取高效回報。
如今,施至雅已在閩清塔莊鎮溪東村開闢了200多畝基地,在福建農林大學和臺灣農業專家協助下,規劃出「球根花卉園」「金針花卉園」「特色農產品園」「中藥種植園」和「科研試驗園」等園區。目前已種植16畝金花石蒜,同時還試種另一種高檔花卉「伯利恆之星」。基地正在聯合一家優秀的全球花卉專業銷售電商,著手開闢高檔鮮切花出口途徑。
在「特色農產品園」裡,記者發現這裡已經引種李麥、水果玉米、樹豆等臺灣特色作物。施至雅介紹,李麥是營養價值極高的太空食物,在美國很有市場,其果粒還是糖尿病人適宜的食物。今年李麥在閩清已收穫第一季,目前需要解決果粒機械化脫殼和精細化加工問題。水果玉米可以鮮食,是休閒觀光農業的理想種植品種,樹豆也是臺灣推廣的優良品種。這些糧食作物都在閩清基地通過了適應性種植。
福建農林大學中草藥學會會長曾教授介紹,他的團隊正與施至雅聯手在「中藥種植園」裡開展「三葉青」「黃花遠志」等抗癌中藥種植與加工研發。目前已試產三葉青凍乾粉產品,福州總院、福建中醫學院等正在做藥效對比試驗。黃花遠志是觀賞花卉,它的根還可提取香精,基地正在食用和觀賞兩方面進行開發,待打開市場後,再讓農民推廣種植。(記者 廖雲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