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還是半斤? 上海廣良興計價單位故弄玄虛引質疑

2021-01-11 大眾網

圖說:「廣良興」專櫃計價單位為250克 新民晚報記者 張鈺芸 攝

一斤半斤傻傻分不清,「廣良興」計價單位故弄玄虛引消費者質疑

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鑽石的國際單位是克拉,金銀以克來計算,這是貴重金屬的計價單位。中藥材多以「錢」、「兩」來計價,而大眾化的食品如要稱分量,則基本上都用「斤」即「500克」作為計價單位。但在第一食品商店裡的「廣良興」專櫃裡,稱重銷售的蜜餞、糖果的計價單位卻是特立獨行的250克,看上去「很便宜」的結果卻是讓不少消費者「看走了眼」。

昨天下午,記者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的第一食品商店裡看到,位於一樓的「廣良興」專櫃前,正有一位消費者在選購蜜餞,她嘗了嘗九制橄欖後覺得味道不錯,就和營業員說「稱20元」。沒想到橄欖拿到了手,卻覺得特別少。37元一斤的橄欖,稱上20元就超過了半斤,怎會只有這麼一點?營業員指著貼在牆上的「溫馨提示」說,本櫃檯商品的計價單位是250克。原來這橄欖並非37元500克,而是37元250克。

「常見的計價單位不是500克嗎?為什麼你們要設為250克?」面對消費者的質疑,營業員解釋稱,「廣良興」是香港公司,用的是香港的計價單位,「香港賣東西一般都是按照50克來計價的,而且我們也做了提示」。但她並沒有解釋,所謂「香港標準」到了這個櫃檯,為什麼從50克變成了250克。

  圖說:櫃檯上貼著的溫馨提示 新民晚報記者 張鈺芸 攝

「他們是用250克的手法來營造低價的錯覺。」消費者認為,蜜餞這類普通食品在稱重時,其計價單位普遍是500克,購買時不會注意標籤上小小的「單位」一欄,而只會關注加黑加粗的價格,這樣就很容易「看走了眼」,商家此舉有著「噱」進消費者的嫌疑。「稱好了才發現不對,但人家也算是明碼標價,有時候就不好意思不買了。」

事實上,在計價單位上故弄玄虛,假裝價格實惠的例子還不少。例如,部分高端超市的進口牛肉因為價格不菲,其計價單位會設為50克或100克,讓單價「降至」幾十元或百元出頭,看上去更好接受。此外,記者在電商網站上看到,散裝稱重的牛肉乾、巧克力等休閒零食等,都有把100克作為計價單位的做法。

除了讓計價單位直接「縮水」,還有一種方法也能讓消費者難以察覺價格遊戲。例如前兩年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飲料、方便麵等快消品面臨成本壓力,為了避免明晃晃的漲價,流失消費者,部分品牌就採取了規格「縮水」的方法。原本500毫升一瓶的飲料把規格改成了480毫升、460毫升,原本120克的麵餅則變為了110克、100克。

業內人士表示,計價單位是指公認的表示產品與服務價格的一種衡量標準。對於蜜餞、糖果這類普通商品來說,「公認」的衡量標準顯然是500克,這是約定俗成的。商家這一做法不厚道。

推薦閱讀

百度新聞是一款致力於熱門資訊頭條、語音閱讀播報的APP。專業權威的百度搜索技術,您可以在這裡隨意搜索各種新聞、資訊、百科。研發個性化算法,讓您在有限時間裡,讀到最想看、最需要的新聞資訊。語音技術實現情感語音播報新聞,讓您在開車、健身等,需要解放雙眼雙手場合,也能盡情收聽新聞資訊。[詳細]

一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更加聚焦監督執紀問責,加大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查處力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一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成效顯著,力求抓早抓小、將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詳細]

這場10萬元的撒幣活動,讓此前悄沒聲的衝頂大會APP迅速躥紅,而幾大直播巨頭也紛紛開動馬力。目前這幾大平臺套路基本差不多,都一個主持人出題,一堆人在線答題,一共12道選擇題,全答對的人平分獎金。[詳細]

龐華新的英勇事跡得到了一些媒體的關注,更因被救女孩龍羽父親龍勇的感恩行為而得到延續。龐華新住院後,龍勇就打電話給幾位當初被救女孩的家長。村裡人得知龐華新得白血病的消息很震驚,紛紛為龐華新組織捐款,短短時間內,將85901元善款送到龐志玲手中。[詳細]

2015年9月8日,成都市雙流,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火炬傳遞,圖為火炬手陳媛進行火炬傳遞。C感恩奶奶 用文字記下和她的故事  在近30分鐘的微電影中,自始至終貫穿了陳媛與奶奶之間的故事。[詳細]

這句唱得好,加分。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金橋連忙擺手,「傳統的歌曲評價軟體一般只是簡單地把演唱者的歌唱節奏和伴奏曲節奏做匹配對比,來進行評價,說白了就是看你有沒有跑調。[詳細]

最近,部分外媒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當作炒作目標,稱其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朱樅鵬日前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我國一直在監控天宮一號,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讓它墜落。[詳細]

相關焦點

  • 水果店「半斤」計價 律師:該行為屬於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在羅湖區東門老街片區,存在部分水果售賣商家以「半斤」「250g」為計價單位且出現「價格數字標示大、計價單位標示小」的現象。記者調查部分商家以「半斤」「250g」為計價單位在羅湖區東門老街,不少水果商家推出了現切水果產品。根據市民反映的情況,深晚記者發現了兩家門店以「半斤」和「250g」為計價單位標示售賣商品的情況。
  • 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你吃夠了嗎
    「每天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的話題,引起網友熱議。中國營養學會專家建議,應保證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一人每天應吃夠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名為「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的話題在新浪微博上引起了全民討論,截至昨日14:40,該話題的閱讀量已超4.6億。有網友調侃,「不是不想吃,是我吃不起!」也有網友覺得,「蔬果就吃1斤半,其他都不用吃了。」
  • 臺灣一斤=600克,半斤=八兩,你知道為什麼嗎?(乾貨帖)
    那麼按照百科的解釋,1斤是十兩,半斤應該等於五兩,為什麼說半斤等於八兩呢?「半斤八兩」說的是舊制,現在已經是「半斤五兩」了。古代為何一斤要定為十六兩呢,這其中又有哪些特殊意義呢?說起一斤十六兩的起源,那就不得不提一下關於「度量衡」的故事了?
  • 一斤原來不是十兩,古代人稱重為什麼不用十進位?
    度量衡其實就是長度、體積、重量的單位,我們現在比較熟悉的幾尺布、幾鬥米、幾斤肉,還經常在使用。但是你知道嗎?古代先秦的這些單位形制卻和現在不太一樣。度,長度單位,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量,容積單位,1斛=10鬥,1鬥=10升。衡,重量單位,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 專家建議每天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你是不是也吃少了?
    記者10日從中國營養學會獲悉,近年來,我國居民總體蔬果攝入量不足,專家建議一個人每天應該吃夠一斤蔬菜和半斤水果。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冠生建議,應保證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一個人每天應該吃夠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指出,蔬菜水果為人體提供了每日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植物化合物等營養物質,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蔬果攝入不足會提升人群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發病率和死亡率。
  • 為什麼香港的一斤和大陸的一斤,克數是不一樣的?
    因為這裡有一個差別的問題,在大陸的各個地方,一斤等於500克30算是所有人的共識,就算是沒有讀過書的,在菜市場買菜的大爺大媽都會知道。可是這樣的一個常識,放在別的地方就不能作為一個常識了。香港每年迎接的大陸遊客絕對是成千上萬的,很多人也會選擇在香港買東西,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在香港買東西,一斤等於605克,跟大陸人心裡所說的常識是不一樣的。請你們帶著疑惑往下看。
  • 金桔膏做法簡單,掌握火候是關鍵,一斤金桔和半斤冰糖,一熬即可
    做金桔膏的方法如此簡單,一斤金桔,半斤冰糖,加碗水一熬就好!冬天來啦,換季時孩子和老人最容易感冒咳嗽,最近我們家孩子也感冒了,昨天給寶貝熬的這個金桔膏,剛開始還對這個不感興趣,晚上我勸她嘗嘗,沒有想到吃了兩勺,感覺不錯,還自已燒開水,泡了一大杯,說是今天帶到學校去喝。
  • 半斤原來真的等於八兩?這個標準的制定和李斯有關!
    現實生活中,不論是超市,還是菜市場,我們常用千克或者斤作為稱量單位。而且生活中我們會習慣性地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眾所周知,一千克是兩斤,一斤是十兩,這個換算機制我們用了不知道多少年依然成立。而大家熟知的半斤應該是五兩才對啊,為什么半斤和八兩被說成是旗鼓相當呢?說起來,這和我國古代的計量方式有關,甚至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人們一直以來的觀念都是半斤就是八兩,關於這種換算制度的確立,最早要追溯到秦始皇時期。秦始皇完成大一統後,原來各諸侯國還沿用著自己之前的文字和度量衡。
  • 街邊小吃炸雞架骨,15塊一斤送半斤虧本營銷,到底用什麼肉製作?
    一個小小的美食車,簡單幾個幾不鏽鋼平盆上,卻堆滿著油炸好的各式炸雞系列,炸雞排、炸雞架骨、炸雞腿、炸雞翅等等都是主打小吃,其中以炸雞架骨的價格低廉和備受追捧,價格都打著「15塊一斤,買一斤送半斤」看似「虧本營銷」的方法,吸引著眾多顧客前來選購,尤其深受小孩喜歡
  • 看李斯如何將半斤變成八兩
    在我們現在初中的物理課本上有一節專門介紹質量單位和重量單位,現在這個世界上按照物理學統一的質量單位便是千克(kg),其他的單位都是演變出來的,比如噸,克等等。但是在我國百姓中最常用的還是斤這個單位,日常的買菜過程中幾乎都是以此來結算。按照我國現在的換算方法一千克等於兩斤,而一斤等於十兩。
  • 在香港的一斤竟然是605克?而不是500克!
    「半斤等於八兩」。   內地的「兩」是50克,一斤等於十兩,1公斤等於20兩,是中國民間的傳統計量單位;但在香港,「斤」的概念首先不同,香港的一斤是600克,一斤等於16兩,一兩等於10錢;如此折合下來,一兩就是等於37.5克的。
  • 農民黃延秋多次睡夢中瞬移上海,是故弄玄虛?至今科學無法解釋
    黃延秋睡夢中多次瞬移到上海,這是故弄玄虛,還是真實事件?至今科學家也無法解釋!黃延秋出生於1957年,是一位河北農民,在村中也是一位誠實、安守本分並且十分富裕的人家。本以為就這樣安穩富裕地度過一生,不料總有怪事發生在他身上,在1977年7月27日到1977年9月28日曾與「外星人」同行三次,並且目的地都是在上海,此次事件被認為是中國UFO三大懸疑之首的神秘事件。
  • 房地產估價師考點精講:統一計價單位
    統一計價單位統一計價單位包括統一價格表示單位、統一幣種和貨幣單位、統一面積或體積內涵及計量單位。(一)統一價格表示單位在統一為單價時,通常是單位面積的價格。例如,房地及建築物通常為單位建築面積或單位套內建築面積、單位使用面積的價格;土地除了單位土地面積的價格,還可為單位建築面積的價格,即樓面地價。其他的比較單位。倉庫——單位體積,停車場——車位,旅館——客房或床位,影劇院——座位,醫院——床位,保齡球館——球道。
  • 生活中的斤、兩,和國際單位克、千克怎麼換算呢?
    ,同時在生活中運用數學也能促進我們數學的學習。這主要是傳統習慣所致,古代人們就使用斤、兩衡量物體有多重,市場上的秤都是按照斤兩製作而成,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人們已經習以為常,不易糾正。不過,現在菜市場和其它市場中已經存在大量的以克和千克作單位的秤了。
  • 蘇州住建局公布盤扣、模板支架計價係數
    近日,蘇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出臺《關於明確承插型盤扣式腳手架和模板支架計價問題的通知》,承插型盤扣式腳手架和模板支架計價方式進行調整。各建設、設計、施工單位中介諮詢機構,各有關單位: 為規範計價行為,統一計價口徑,根據調研和測算,現就我市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現場使用承插型盤扣式腳手架和模板支架計價問題,明確如下: 一、採用承插型盤扣式腳手架、模板支架的,其定額子目(含簷高超過20米腳手材料增加費子目)中的腳手鋼管、扣件、底座、鋼管支撐(鋼模支撐)
  • 為何古代16兩為一斤,筷子長七寸六分?老祖宗的智慧果然不容小覷
    古代比較統一的計量方式是16兩為一斤,當然這種計量方式,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制定的統一的度量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絮叨絮叨,古代奇怪的度量衡方式和古代對筷子的嚴格要求。16兩為一斤是在秦始皇建國之後,由李斯制定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當然在這種制定方法的背後也有一個相當好玩的說法。
  • 為什麼古時候一斤等於十六兩?算起來那麼麻煩!
    現在看半斤要比八量少,但是在古代一斤十六兩的制度下,半斤和八兩就是一樣的。習慣了十進位,總會覺得一斤十六兩很麻煩。比如,去買一斤十五塊的東西,按照十進位,一兩就是一塊五。如果換成十六進位呢?一兩是多少?九毛三分七釐五。
  • 半斤有八兩重的那些事!
    在喝酒聊天中我一個兄弟開玩笑的跟我說:你買的羊肉夠不夠稱呀才這麼點肉;然後我 隨口答了他一句:夠不夠稱我不知道,反正我買半斤得八兩就對了;就這麼一句話這兄弟和我爭紅臉了。他說半斤只有五兩,是不可能八兩的。當時他大哥也在場,他大哥是個50後。然後他大哥就說話了,他大哥說:半斤得八兩的原由是,那是一把十六兩稱,我們中國以前所用的稱都是十六兩為一斤的,所以半斤就是八兩了,半斤是五兩的稱是外國稱。
  • 一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今天你吃夠量了嗎?
    通俗的來講,就是一人一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怎樣才能達到足量的標準呢,專家建議:一是要保證餐餐都要有,每天至少在家裡準備3斤的蔬菜,生熟可以搭配。每周要至少準備10斤水果,供家人食用。
  • 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出爐 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菜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出爐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菜 吃雞蛋別扔蛋黃每天一兩畜禽肉、一兩水產品、半斤水果、半兩堅果、吃鹽不超6克、每天多喝1-2杯水……昨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發布,與以往相比,有些食物種類的推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