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在商代古玉加工中的應用,以點帶面,提高鑑定眼力(乾貨)

2020-12-05 養玉

在商代玉器中,圓圈線常用來表示動物的眼睛,如玉魚、玉鳥。本文看圖說話,分析工痕,掌握工藝,了解工具。

一、工痕

鹿邑太清宮長子口M1出土商代晚期玉飾,臣字眼的眼珠為圓形線圈,線槽坡度不甚明顯。

圓圈線的溝槽多呈斜坡狀,也有斜坡不顯著而作粗線者。圓弧不夠規則,過渡生硬。放大觀察,線槽內部可見交織放射狀條痕,細密毛躁,長短不一。

二、工藝

不難看出,這件玉圓圈並非正圓,而是「削方為圓」。製作時,先有起稿,然後按照圓形切線的方向,不斷變換角度,採用切線逼圓、以直取彎的形式,磋磨而成。

這其實就是微積分原理。多邊形不斷變化,達到一定極限,就成了圓形,這是由當時的工具決定的。

三、工具

商代玉器的陰線均為細石器、砂巖類工具以及金屬片製作,未見砣工痕跡。工具決定工藝,工藝決定工痕。可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論在任何時代,都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本文通過館藏商代玉器微距分析,闡述了圓圈線的加工工具、工藝與工痕,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些許幫助,筆者倍感欣慰。

相關焦點

  • 古玉品鑑典型基礎知識
    中國古代玉器文明相當複雜,這些無與倫比的造型、巧奪天工的雕琢使得玉器之美呈現在慢慢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古代玉器受到了歷代收藏者的青睞和追捧,也是當今藏家的收藏重點。但是古玉鑑賞入門知識卻繁雜甚多,今天紫色百合香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您進入古玉的世界,與您一起品鑑古玉典型基礎知識。
  • 蔣玉晨:明清古玉的痕跡學與鑑定方法
    明清古玉的外形主要就是它在磨製、打磨、拋光過程中產生的痕跡,偶爾也能看到切割痕跡,鑑定就是從這幾種痕跡判斷。首先,一件古玉要有磨製的痕跡。磨製的是它的輪廓和外形,外形不是圓鈍,而是有過渡的。然後,古代打磨玉石是用解玉沙,或者皮砣、葫蘆皮等進行的,是有打磨痕跡的。
  • 商代青銅器鑑定技巧
    商代青銅器鑑定技巧 1,白礬與硼砂都是可溶性物質有人也提倡用舌頭嘗商代青銅器鏽的味道,白礬的味道非常澀,其 他結晶狀的偽鏽有時是苦的或鹹的,而真 正的古銅鏽幾乎沒有味道。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偽鏽有毒,最 好不用這種嘗味道的方法。將水噴灑到銅鏽上,觀察銅鏽的親水程度,古銅鏽是親水的,那些油漆、 膠水的親水性則較差。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銅鏽的結晶形態及生長狀態,可以發現新銅鏽和老銅鏽有很大差別。
  • 王紅旗:古玉鈣化的形成原因
    「鈣化現象」會發生風化淋漓和滲透膠結兩個不同的階段,也就是說,古玉在墓室環境下,由於各種物質的影響,玉質內部的晶粒會溶解,晶粒之間的縫隙逐漸增大,導致了玉質疏鬆、硬度下降、透明度下降、顏色發白、吸水性增強等一系列變化,這就是「風化淋漓」過程。
  • 明高濂精於鑑定與辨偽,記述古玉偽造的6個方法,古玉辨偽要仔細
    傳世的古代玉器是指從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玉器中,非經正式發掘出土的和從未入土而流傳於世的那部分玉器。傳世古玉摻雜著偽古玉,辨偽是迫切要求。傳世古玉辨偽需要知道古人如何製造偽古玉。高濂是明末杭州的詩人、戲曲家、收藏家,熟知江南古銅、新鑄偽造、宣銅、倭銅爐瓶器皿、漢唐銅章、玉章、古瓷、歷代碑帖、古玉器、剔紅、倭漆、雕刻、鑲嵌器皿等等行業的作偽情況,故精於鑑定與辨偽。他在《遵生八箋燕閒清賞箋》中記述古玉贗品時講到了以下六個重要問題。
  • 傳世古玉和出土古玉,看了就學到了
    傳統的古玉是指新石器時代至清代末期,經正式或非正式發掘出土的和歷代官府及民間流傳於世的玉器。傳世古玉與出土古玉相比,不僅從數量、款式、玉種、質量上大為遜色,而且還摻雜著許多制玉商和古玩商為謀求高額利潤而製作的偽古玉。使人真偽難辨,無所適從,從而降低了傳世古玉的可信性和科學性。
  • 純乾貨!商代青銅器真假如何鑑別?
    純乾貨!商代青銅器真假如何鑑別?是指鑄造或鑿刻在商代青銅器上的文字。以禮器上的文字最為常見。其少者僅見單字,多者達數百字。內容豐富,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2,青銅器歷代都被稱為國之重寶。它的製作對象是皇帝或者王公大臣,地位非常高。國家有大事的時候都要用青銅器作為禮器,所以青銅器以禮器為主。最主要的器形包括鼎、鬲、簋、簠、豆、敦、爵、斝、觚、觶、觥、尊、卣、彝、壺、盤等。
  • 古玉玻璃光特點及玻璃光古玉成因淺探
    古玉玻璃光,是一種奇妙的存在,令玩家鍾愛有加。但究意什麼是古玉玻璃光,目前來看這個概念只是民間通俗說法,大體的意思是光亮、油潤,反光有點像玻璃的鏡面反射。(一)古玉玻璃光的特點。通觀館藏和一些民藏玻璃光古玉,不難發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廣泛性。玻璃光多見於戰漢古玉,但並不僅限於戰漢古玉才有玻璃光,文化期古玉、夏商古玉、西周古玉也不乏玻璃光的存在。戰漢之後,宋代、元代、明古玉有的也存在玻璃光。
  • 古玉學步(108):商工玉作有特徵 旋轉切割多圓形
    商代玉器與「圓」相關的為數眾多,如玉璧、玉玦、環龍、玉璜及近二分之一圓或者近三分之一圓的玉龍、玉鳥、玉魚等。對此,吳棠海先生的研究頗為全面、見解獨到《中國古代玉器·商代玉器》,掌握其特點對認識商代古玉大有裨益,特稍作編輯錄以為饗。
  • 高古玉特徵——真古玉表面增生晶體及與仿古玉酸蝕痕跡區別
    (一)高古玉表面的晶體增生現象。高古玉作為一種無機鹽構成的堅韌的玉石,結構和形態具有高度的穩定性。但是,無機物是否溶於水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時間足夠長,玉石中有少量的成分慢慢溶於水中也不是不可能的,加上埋藏環境不同,有的水可能偏酸性或者偏鹼性,少量玉石成份溶入水中又結晶析出也很正常。
  • 「量子鑑定」引收藏界熱議 亮點何在?
    以對古陶瓷製品的檢測為例。用以燒造陶瓷器的各種礦物原料都存在著不同的磁場波,在陶瓷器的生產製作過程中,礦物原料、練泥、成型、施釉、入窯燒制等這些施加於礦物原料的外力作用,又會產生新的、各種不同的磁場波,這些磁場波信息便以疊加的方式儲存在陶瓷器物中。
  • 飯糝、水沁、石灰沁、雞骨白,圖說古玉白化5種形態
    古玉白化也稱鈣化,是古玉在幾千年埋藏特定條件下發生的玉質質變。關於古玉白化的機理有火焚、水沁、脫水、酸鹼腐蝕等多種推測,從博物館收藏的古玉來看,古玉白化大體有幾種類型。(一)古玉內生性白化。在古玉內部開始出現白化點,形似米粒,也被稱為飯糝。
  • 古玉細節圖:商代眼睛部位的「逼圓」工藝痕跡呈態
    商代開始已經有了青銅砣,有細砣也有寬砣,砣作用玉器上面,不管是刻陰線還是拋磨,都是走直線不會拐彎。記住了這個特徵,再看下面幾張館藏圖片,就不難理解了。 下面,再發一張龍瀛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商代晚期玉鹿各部位的工藝痕跡特寫。供大家欣賞、學習。
  • 故宮將開講「古陶瓷鑑定基本要領」講座
    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王鶴瑾)據故宮博物院消息,故宮講壇將於2015年1月11日在故宮學院舉辦主題為「古陶瓷鑑定基本要領」的講座,主講人為現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古陶瓷研究中心秘書長呂成龍。 據了解,古陶瓷鑑定的內容包括斷時代、判窯口、評優劣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斷時代(辨真偽)。
  • 高數微積分|課件|3.9 導數與微分在經濟學中的應用
    高數思維 導讀:同學們好,本期主要內容是高數微積分課件,就是說高等數學和微積分均可使用。滿滿的乾貨! 歡迎收藏,歡迎轉載!
  • 商代青銅器應該如何識別
    與其他的投資項目不同,商代青銅器有著其他投資品種所沒有的歷史背景,同時它自身所獨有的政治色彩也更加成為了今天商代青銅器收藏投資的升值點所在。而之所以投資者們會置身於商代青銅器的收藏投資,正是因為從商代青銅器本身所固有的歷史文化中探測出了商代青銅器的稀有和珍貴性,同時精湛的鑄造工藝更是加注了投資者們的投資熱情。 2,要鑑定一件商代青銅器,應對這件銅器有整體的認識,才能作明確的論斷。要從銅質、樣式、鏽色、款識、裝飾、做工、花紋、字體、氣味、聲音等方面入手。真品當然不會有問題。
  • 古玉有貓膩,用茆山石和萊州石偽造?收藏古玉這幾種偽造法要留意
    傳世玉器不容易偽造,大概也就是下列幾種情況:有人用藥材在罐子內燒造假玉,顏色雪白,俗稱雪白罐子玉。只是這種做法製作複雜,現在已經沒人這樣做了。有的石頭很像玉,假玉既然不容易偽造,很多人便用類似玉的石關來冒充玉,如珷、玦、璡、璒、珵、瓀、瓔、瑕等都是。如果不是玉器鑑定方面的行家,很容易受到欺騙。石頭中頗像劣等玉的也很多,如、現、珸、琘、堅、琰、琭等等都是。
  • 仿製古玉的七大造假手法
    近年來,古玉成為有一定實力收藏愛好者的追逐目標。古玉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成為收藏愛好者頻頻出手的原因。然而,市面上假冒的古玉不少。為了避免上當受騙,了解造假者基本的造假手段很有必要。   血沁作假   古玉「血沁」,是因玉質鬆軟,地下紅色礦質沁入玉體所致。真品蒼老溫潤,精光內含,土鏽、土斑較重,濃淡深淺有自然變化的色彩。
  • 手裡的古玩被估價上百萬 這些鑑定內幕你知道嗎?
    還有的在古代空白的磚上刻花,在沒有花紋、銘文的古玉、銅器上面,鑲上金銀或翠玉,使其市場價值大大提高。"老料新器":有些文物的底部是真的,在上面接一個新的;有的仿造物,其瓶口和底部是真的,中間部分是假的。有時為了追求高利潤,造假者甚至不惜把文物鋸開。
  • 殷商玉器中,常見的片狀玉動物都有哪些造型?
    如果熟悉殷商古玉當中鷹造型的話,就不難解讀苦禪筆下鷹喙的塑造,其實就是借鑑殷商玉鷹,是殷商玉鷹的翻版(圖2)。而且圖1鷹的嘴部上沿平直,圖3嘴部的上沿線是上揚後作銳角轉折,與殷商時期的玉魚很相近;下垂尾部底線中間的小豁口,也正是魚尾中間的分叉。所以圖3不是鷹造型,而是一條魚。殷商有幾件被命名為「鷹」的造型,其實都是魚。導致識讀歧義的,與皮影式造型特點不無關係。在殷商玉器中,還有一些難於讀懂的造型,比較典型的就是所謂的「牙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