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聊聊職業產品經理的如何正確「翻譯用戶需求」?

2020-12-06 鄧鋤頭挖科技

我們有一句話,產品經理要保護技術,不能讓技術直面需求的「迫害」,所以需要產品經理在其中作為一個「過濾器」。如果說獲取用戶需求是產品經理的第一個素質,那麼翻譯需求的能力就是產品經理第二個重要素質。這個素質,包括講故事的能力、抽象能力、邏輯能力和文檔寫作能力。

(1)講故事的能力。就是把用戶的需求場景化,具體地講出用戶的需求,而不是泛泛地提出一些標籤或者概念。好的需求都是具體的需求。你不能說用戶有安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發展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我們說這樣的故事不性感,性感的故事應該是場景化、人物化和故事化的。

(2)抽象能力。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滔滔不絕地講故事,講故事的能力很強,但無法從裡面抽象出核心的需求點,就像滴滴出行產品的核心需求,有人說在一線城市上下班的時候打車難,但更核心的是計程車效率低以及車輛供給不足,所以產品的需求應該轉移到怎樣幫助司機提升運營效率這個問題上。基於此才會設計出好產品。

(3)邏輯能力。歸納和推論的能力是產品經理在做需求翻譯時候的一個重要能力,比如三節課,我們希望構建一個學習社區,基於這個需求,我們需要把用戶關係打通,那我們就要分析用戶是輕社交還是重社交,是熟關係還是生關係,不同的定位會決定我們是用直接彼此認識還是通過某個渠道彼此認識的方式。最後,我們用了基於某個作業彼此發現的產品設計邏輯。

(4)文檔寫作能力。我們戲稱產品經理要有4大文檔做伴,所以寫作文檔的能力也很重要。不管是MRD、PRD,還是原型和流程,都需要我們把嘴上能說清楚的東西通過靜態的文字和圖片表達出來。其實,有很多產品經理嘴上是可以說得很清楚的,但寫起來就漏洞百出。在百度和阿里,我們的要求是,PRD(百度是MRD)裡的文字要和律師文書一樣,一旦研發按照你的PRD開發,出了問題,第一責任人就都是你了。那麼怎樣培養這個能力呢?多看經典PRD,然後模仿沒有第二種方法。

我們把MRD和PRD比喻成翻譯神器,很多人會問我到底PRD是怎麼寫的、什麼樣的格式、什麼樣的形態。作為一個過來人、有點兒行業經驗的人,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PRD是沒有固定形態和格式的,每個公司甚至每個開發團隊對於PRD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更不要說整個行業了。你可以在很多產品圖書裡看到PRD的寫作方法、樣式和規則,我告訴你那只是其中一種,如果你按照這個模板去做,會「很受傷」。

相關焦點

  • 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
    ,那麼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呢?我本身就是用戶,我可以代表他們,我的需求就是他們的需求目標。觀點三:只需要做充分的調研分析就可以了,比如需求調研,產品使用調研,多找找目標用戶,多讓他們提一些反饋意見,根據反饋來做修改即可。觀點四:不要總是順著用戶的意思去做產品。產品設計的核心是產品經理的想法,而不是用戶的看法。
  • 產品經理的進階之路(2):如何搭建產品經理的知識體系?
    在上一期發布搭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之後,後臺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問題,今天我們就詳細來說說產品經理的知識體系有哪些內容。每一個產品經理,應該都需要根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划去收集資料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明確自己職業規劃我們需要在搭建知識體系之前明確自己職業規劃,才能夠去建立知識體系的框架,還記得剛進入產品經理這個行業時,看到的一張產品經理成長方向的圖,他分為了4條線:產品經理到產品專家(技術線),在這條線上,產品經理需要側重產品側知識體系,包括用戶本質訴求的洞察能力
  • 產品經理如何理解/分析有效需求
    腦子裡是不是馬上跳出一個老掉牙的福特汽車例子——用戶想要的是更快的馬,需求是更快的速度。又或者其他的想法:不要關注用戶的want,要深究用戶的need;用戶想要一塊麵包,其實用戶想要填飽肚子的食物;不要關注用戶表層需求,要關注用戶內在訴求;甚至搬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看完以後覺得好像真的是這麼一回事,但是做產品時候這些想法又都只是浮於概念。
  • 進入翻譯公司之後,如何進行職業規劃?
    進入翻譯公司之後,如何進行職業規劃?入職翻譯公司從事筆譯工作之後,我們應該如何進行職業規劃呢?一般而言,譯員有三條路可選:一、提高翻譯水平,最終成為公司的譯審。二、翻譯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做項目經理,帶團隊。三、不做譯員,從事一些翻譯相關的工作:比如外協發稿工作、銷售、下訂單、人事相關工作等。
  • 產品經理與用戶的關係,是我懂你
    活動筆記•產品運營筆記邀您閱讀前,先思考:當前的研究環境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如何使產品滿足快速迭代的需求?今天,我主要給大家分享兩個內容:做產品的態度和技能。那怎樣才能做一個好產品?不管是產品經理還是開發團隊,都需要跟用戶之間建立起一種關係。我們做線上產品,很少有機會能走到線下跟用戶接觸和交流。希望有一個平臺,能夠讓產品經理跟用戶產生更多的碰撞,更多的去吸收用戶的一些吐槽或建議。產品經理需要建立起聯繫用戶的工作習慣。做多少調查,看多少用戶反饋,然後把用戶的反饋集中到產品上,這才是產品的價值所在。
  • 從需求到最終的解決方案,產品經理該怎麼做?
    從需求到最終的解決方案,產品經理的正確姿勢是什麼?用戶需求:為了能夠滿足用戶使用產品時的某種需要而提出的需求。業務需求:為了實現公司的業務目標、使公司利益最大化、產品得到商業化而提出的需求。
  • 產品經理之「不可能三角形」定律
    大多數產品經理都有這樣的疑問——產品經理如何才能做到高薪、高職位和高產出?筆者通過數千字的盤點與分析後,得出一個結論——「三高」只能選其二,不可能三者兼得!產品經理在網際網路圈是個月經話題,隔一段時間就會熱鬧一陣子。產品經理是幹啥的?高P需要什麼能力?產品經理職業發展空間大不大?
  • 產品經理必備之常用需求挖掘的7個方法
    作者對產品經理常用的需求挖掘的方法進行了梳理總結,並結合相關案例進一步加深了對需求分析的理解。為什麼我要說常用需求挖掘方法是產品經理必備的知識?在《俞軍產品方法論》一書中提到產品經理需要為用戶創造價值,在我看來產品經理只有通過解決用戶的問題進而滿足用戶的需求才能不斷為用戶創造價值。
  • 產品經理如何寫出一份「簡練」的PRD
    ; 互動設計師:主要關注產品在用戶交互上的體驗及產品的界面調性、視覺樣式是否符合公司的規範。 所以建議「簡練」版的需求背景要包括以下兩點: 需求產生的原因:可以是發現了原來版本的局限性,即優化/修改老需求;也可以是基於新發現的用戶需求對產品進行迭代,即增加新需求; 需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需求評審中,RD通常會對需求合理性、必要性挑戰產品經理——即為什麼一定要開發上線這些功能,FE和
  • 產品經理如何定義產品 ?這裡有2條路徑
    小米手機又為什麼宣傳其品牌用戶為手機發燒友?以下觀點只作為個人總結,實際的指導意義不同行業差別較大,旨在拋磚引玉:經過之前的兩次交流:一次是與理工學院的學生,進行了如何進行產品設計學習方面的溝通,以及在廈門設計瘋人院,進行了關於職業轉型的交流之後,在產品設計的學習方面,對過往的自身經驗進行了總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學習標準和方案評判標準。
  • 商業產品經理的發展路徑-虎嗅網
    三年前,我曾在職人社發表過一篇《解密商業產品經理:讓他們去改變世界,我們來賺錢》的文章。那篇文章發表後,有很多想從事或正從事商業產品經理一職的人找我聊。今天我就從之前和上百人的對話裡, 總結出做商業產品經理這個職業,未來會有哪些可能性。
  • 對比C端產品,B端產品如何做需求分析?
    出資者通常不是產品經理來搞定,由銷售人員或企業高管來直接對接,出資者在實際執行中不會直接向產品經理提需求,而是經由銷售人員或企業高管來轉達需求。通常出資者如果有需求的話,也都是定性需求,如系統可以提升業務效率、系統安全性應該有保障等,很少會出現具體的、定量的需求。
  • 頂尖技術團隊是如何定義「產品經理」的?
    在我們分析的51個產品經理職位中,33個開頭被標記為產品經理角色,其中18個是高級產品經理角色。 以下就是我們了解到的東西: 洞察1:產品經理擁有的第一樣東西是產品文檔。 65%的職位發布均要求PM負責產品文檔。文檔包括概述用戶需求,構建路線圖,跟蹤功能請求以及創建開發產品所需的任何其他書面文檔。
  • 以翻譯產品為例,談談產品工作展開的方法論
    對一個產品經理來講,尤其是一個多年經驗的PM,所需要的能力不僅僅是對用戶需求的調研,對產品功能細節設計的把控和對項目執行推動能力,還需要對工作進行方法論的沉澱,從而更好的指導自己或者他人來開展工作。隨著工作閱歷的加深,產品經理所需要承擔的職責從最初的解決問題,逐步上升到分析問題,乃至發現問題和新機會。
  • 超級觀點|從翻譯到產品本地化,Airbnb語言經理的出海建議
    特約觀察員 | 葛仲君(前Airbnb語言經理,熊貓譯社創始人)編輯 | 呂方核心提示:1.翻譯針對的是語言(language),而產品本地化則有狹義本地化和廣義本地化,針對的分別是區域設置(locale)以及更加廣泛的內容。
  • 你沒有創造產品,只是翻譯了產品
    ——Sheln首席產品官@翟錦修產品本身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者認為你的產品是什麼——前名創優品品牌總監、木蘭姐品牌創始人成金蘭網際網路產品經理一般沒有創造產品,而是翻譯了產品。2017):以「技術」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時代市場情況:流量便宜、獲客容易、用戶需求容易滿足、創業門檻低(有個想法或產品就能融資)核心關注點:把做產品做出來、體驗好、滿足用戶需求核心能力:需求挖掘、功能策劃、產品規劃、交互體驗、項目管理、懂Boss、協作溝通…產品經理 2.0
  • 見過多位頂尖產品經理,總結成為頂尖PM的金字塔模型
    編輯導語:如何成為一名頂尖的產品經理呢?本文作者為我們總結了一個金字塔模型,看看如何才能成為金字塔尖的產品經理,希望看完本文會對你的職業生涯有所幫助。一、產品的本質是PM與用戶的對話(心法)我們經常會談產品經理的很多角色,項目管理、數據、運營、市場等等,但是在我看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與用戶構建深入的對話關係,了解用戶的痛點、需求、群體個性和想法。做出一個能使用的產品不難,難的是做一個能與用戶深入對話的產品。
  • 三年產品經理的轉正述職報告
    對於需求,應該源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用戶,用戶是我們產品的直接受眾,用戶的意見和建議,是我們產品的根本方向;而另一方面的需求來源於市場,因為用戶的需求是很直觀的需求,對於用戶的一些潛在需求,用戶其實自己也並不清楚,很多時候,用戶的需求都是被引導的。
  • 作為產品經理,不應只知道往產品backlog增加新功能
    《作為產品經理,不應只知道往產品backlog增加新功能》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和產品經理老吳聊聊乾貨(二)本文用語及出發點基於為廣大客戶提供專業意見
  • 判斷需求的正確性——需求相對論
    產品經理的身價每個行業都有一個衡量身價的核心指標,有的是以累計值來衡量身價,有的是以平均值來衡量,核心指標越高,身價也就越高。用來衡量產品經理身價的核心指標則是「最大值」,在從業者過往經歷當中,取得的最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