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知識點:錯覺理論辨析

2020-12-05 中公教師網

錯覺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對事物歪曲的知覺,這種歪曲往往帶有固定的傾向。每種錯覺的產生都有它獨特的原因,目前解釋錯覺的理論有六種:

(一)眼動說

在看幾何圖形時,眼球會跟著圖形的輪廓和線條做掃描的運動,而眼球運動的方向會影響到眼球運動的速度,這就會導致錯覺的產生。

(二)移情說

觀察者把自己認同於圖形的某部分,並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圖形上面,因而引起視覺的變形。

(三)完形傾向說

人的知覺系統具有某種完形的傾向,這種傾向誇大了似乎能分開的事物各特徵間的距離,因而引起錯覺。

(四)透視說

由於圖形通過透視暗示著深度,因而導致圖形大小知覺的變化。

(五)常性誤用說

這種理論,認為錯覺是知覺恆常性的顛倒。

(六)神經抑制說

在看兩個接近的圖形時,他們所引起的相鄰的神經細胞的活動會發生側抑制的作用,從而導致看到的圖形發生了位置的移動,造成錯覺。

辨析:

1.下列屬於錯覺理論的是( )

A.眼動說 B.移情說 C.常性誤用說 D.透視說

解析:ABCD。錯覺理論包括六種:眼動說,移情說,完形傾向說,透視說,常性誤用說,神經抑制說。故選ABCD。

2.在看兩個接近的圖形時,他們所引起的相鄰的神經細胞的活動會發生側抑制的作用,從而導致看到的圖形發生了位置的移動,造成錯覺屬於哪種理論的解釋( )

A.眼動說 B.移情說 C.神經抑制說 D.透視說

解析:C。神經抑制說認為,在看兩個接近的圖形時,他們所引起的相鄰的神經細胞的活動會發生側抑制的作用,從而導致看到的圖形發生了位置的移動,造成錯覺。故選C。

3.觀察者把自己認同於圖形的某部分,並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圖形上面,因而引起視覺的變形,屬於( )理論對錯覺的解釋

A.眼動說 B.移情說 C.神經抑制說 D.透視說

解析:B。移情說認為,觀察者把自己認同於圖形的某部分,並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圖形上面,因而引起視覺的變形。故選B。

4.錯覺的透視理論認為( )

A.錯覺是知覺恆常性的顛倒

B.觀察者把自己認同於圖形的某部分,並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圖形上面,因而引起視覺的變形

C.由於圖形通過透視暗示著深度,因而導致圖形大小知覺的變化

D.觀察者把自己認同於圖形的某部分,並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圖形上面,因而引起視覺的變形

解析:C。錯覺透視理論認為,由於圖形通過透視暗示著深度,因而導致圖形大小知覺的變化。故選C。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學習理論中四大主義易混淆知識點辨析
    大部分考生對學習理論中四大主義的觀點容易出現知識點混淆。現在針對大家經常出錯的點進行一下辨析:1.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的核心觀點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常考點之錯覺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常考點之錯覺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2021福建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備考:錯覺
    2021福建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備考:錯覺 福建教師招聘網 :提供2021福建教師考試備考資料,包括福建教招教育綜合基礎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及重點、教師招聘面試技巧、 備考指導等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一、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成就動機最初由麥克裡蘭和阿特金森提出,後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
  • 常見心理學效應辨析
    心理學效應是在教師資格證考試過程中非常重點的內容,主要是以單選題等客觀題型來進行考察。在社會心理學玲玉,各類效應可謂是數量繁多,今天只結合一些常見的知識點來幫助大家梳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一些幹擾選項,注意相近知識點之間的辨析,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通過考試。接下來就常考的心理學效應進行簡要介紹和辨析。
  • 心理學的各種錯覺
    心理學的各種錯覺錯覺是人們觀察物體時,由於物體受到形、光、色的幹擾,加上人們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誤認物象,會產生與實際不符的判斷性的視覺誤差。錯覺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的扭曲的知覺,也就是把實際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為與實際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 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羅傑斯的學習理論
    羅傑斯,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實踐與研究,首創非指導性治療。除了在心理諮詢方面做出極大貢獻,他還推動了教育理論的發展。在教師招聘筆試中,羅傑斯的觀點也是重要的備考知識點,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與羅傑斯的相關學習理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教師編考試知識點:心理學流派之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是由德國心理學家韋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於1910年至1912年間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創建的,其產生的正式標誌是韋特海默於1912年發表的論文《關於運動知覺的實驗研究》。格式塔是從德文「Gestalt」音譯而來,意為「完形」、「整體」,因此格式塔心理學也被稱作完型心理學。
  • 心理學知識點:心理測量的誤差
    【摘要】下面給2017考研心理學的考生們分享心理學知識點之一:心理測量的誤差。   【摘要】下面給2017考研心理學的考生們分享心理學知識點之一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案例分析題考點分析
    為了幫助廣大考生能更好的解答此類考題,中公教育講師對案例中涉及到的教育心理學知識點進行了匯總,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教育心理學案例分析中常考知識點:1.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1)學習動機的培養: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係培養、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2)學習動機的激發: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1.本我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本我是由先天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組成的,以追求非理性的、衝動性的和無意識的自我滿足為目標進行活動。
  • 教育心理學必考知識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這個知識點在教師考試中必考的內容,大多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每年考到2-3題,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考試平率比較高,其次是形式運算階段。考題比較靈活,因此需要對每個階段的特點都要有清晰的把握並且能熟練的運用,並且掌握這個知識點還能促進對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的理解。
  • 教育心理學重要人物知識點梳理
    教育心理學重要人物知識點梳理2.四個專題報告(教育心理學成熟階段)(合社反動)註:布魯納的考點集中於他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經常會拿來與奧蘇貝爾進行比較區分,布魯納強調發現學習,形成認知結構;奧蘇貝爾強調以接受的方式,形成新舊知識的有意義聯繫,強調新舊知識之間產生固定點。注意,這二人是認知學習理論的重要考核對象。
  • 2009年考研心理學考前預測指導
    5、發展心理學四大主要理論,四大基本問題,四種研究方法;嬰兒依戀與氣質;嬰兒的動作發展(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幼兒遊戲理論、心理理論、同伴關係;童年的品德發展(皮亞傑和科爾伯格);老年的認知發展。(注意:複習一定要有橫向縱向把握的能力,今年極有可能沿襲以往思路給一個嬰幼兒的實際例子,讓考生從認知發展的角度來剖析。
  • 動機理論-教育心理學知識點
    1.享樂主義理論他們認為,人類的動機是求得最大限度的快樂和最低限度的痛苦。人是理性的人,可以根據可能得到的快樂或痛苦的結果來決策自己的行動。英國哲學家邊沁(J.Bentham)認為快樂和痛苦決定人類行為的動機,人都是以快樂作為生活的目的。幸福也就是趨樂避苦求得最大的快樂。邊沁把人類動機過於簡單化了,並且把資產階級的利己本性,普遍化為全人類不變的本性。它的作用相當於動機。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二)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二),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考情分析】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主要是以單選題和判斷題為主,考查的內容多為個階段的衝突以及每個階段的人格特徵,但是由於劃分階段過多,學員們總是容易記混或者忘記,因此,本篇主要目的是梳理每個階段的對應的年齡、衝突以及品質等,幫助學員更好的理解和記憶。
  • 教育心理學丨動機理論-教育心理學知識點
    本世紀20年代,心理學家用驅力解釋動機,把個體內部情況(如飢、渴等)所產生的驅力或需要看作行為的動力。他們認為,生理需要引起緊張或造成驅力狀態,有機體必須從事某種活動以滿足需要,才能降低驅力。這種「需要→驅力→行為」的關係是受有機體平衡作用所控制。本世紀50年代,許多心理學家認為,不能僅僅用驅力降低的動機理論來解釋所有的行為。誘因在喚起行為時也起重要作用。
  • 心理學常考易錯知識點——泛化與分化
    泛化與分化這類題目在歷年教師考試試題裡也經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學員也經常在這個題目中摔跤絆跟頭,所以中公教師今天特意為大家準備了關於心理學常考易錯知識點——泛化與分化的相關練習題,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對這個知識點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和記憶,以防於未然:一、提出者蘇聯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巴普洛夫
  • 心理學的「理論知識」第一篇~
    今天想給大家普及一些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想要學心理學的小夥伴看過來,以下知識點都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入門心理學!記得點讚收藏,以免想看找不到哦~科學心理學的創始人是馮特。人類心理的物質基礎是大腦。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和心理特性。
  • 教育理論——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在教育基礎理論部分相對來說比較重要,也是之一。當我們在備考的時候拿到一個知識點,首先要進行考點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