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癌症抗爭40年,他戰勝癌症的「秘方」

2020-12-04 騰訊網

40年前,他曾因胃癌被醫生判了「死刑」,權威醫生說,他只能再活一兩年。而如今87歲的他精神矍鑠,去醫院體檢時大夫都感嘆:「這個年紀身體各項指標都這麼好,少見!」

張先生,是北空幹休所一名87歲的離休老幹部,他的事例在他常年體檢的醫院已經小有名氣。前不久他因感冒發燒住院,前後就有15名癌症病人到病房裡找他,向他請教戰勝癌症的「秘方」。

1975年,張先生在北京開會,突然感覺胃疼,便住進醫院檢查。檢查後,兩名醫生找他談話,告訴他被確診為胃癌晚期, 必須立即進行手術。一般病人患這麼嚴重的病,醫生不會把病情直接告訴本人,但當時兩名醫生通過觀察感覺張吉清性格很好,應該能正確對待病情,商量後便將實 情告訴了他。張先生聽了一時思緒如潮,他對醫生說了這樣一句話表明自己的態度:「面對現實,無所畏懼,爭取好的,準備壞的。」當時兩名醫生聽了很驚訝,說癌症病人能有這麼好的心態很不容易。

「不能讓病嚇死,不能消極對待。」這是當時47歲的張先生真實的想法,他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堅持鍛鍊身體,並定期到醫院體檢。這樣一年又一年地過去,張先生的病情竟開始逐漸好轉。

「這些年來,我化療過幾次,吃過一些中藥,沒有特殊治療。」張先生說,他的治療過程沒有「秘方」,他認為自己的病最終能治好,一是靠積極而又良好的心態,二是靠堅持鍛鍊。

2002年,張先生因胃炎又住進了醫院。醫生檢查後告訴他要住院治療,因為他的軟組織有異常增生現象,是癌症復 發的先兆,並說這種異常增生不好治。當時張先生老先生聽了後調整了心態配合治療。他每天6時準時起床,起床後慢跑,練習郭林氣功。早飯後他會唱唱歌,彈彈古箏。他非常喜歡唱歌,經常唱一首《美麗的傳說》,他還自己寫了一首歌,叫《天天樂開懷》,唱過之後便感覺渾身舒暢。每天晚飯後他還會散步40分鐘,21時左右,準時回房睡覺。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他的軟組織異常增生的現象竟奇蹟般地消失了,連醫生見了都目瞪口呆。

如今的張老先生,身體比大多數同齡人要好。他對生活充滿熱愛,喜歡文藝和體育,而且每天堅持鍛鍊。他說,自己與癌症鬥爭這麼多年,總結出這樣幾點送給那些與疾病抗爭的人們:

一是對疾病不畏懼,不要被病嚇倒;

二是生活中遇事不爭,榮辱不驚;

三是有憂慮要自我調節並很快解除;

四是不急不躁,保持心理健康!!!

其實癌症也並不是很可怕,要得到科學的治療與合理有效的康復,帶瘤生存幾年,幾十年都不是難事,更多腫瘤康復資訊,更多郭林氣功知識與教學,請關注「康復樂園腫瘤防控」公眾平臺了解。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如何幫助人類戰勝癌症?
    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癌症。確實,僅僅是在中國,每年就有400萬人被確診為癌症,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每分鐘7.5個人。而且近10年已來,癌症發病率不斷攀升,平均每年增長3.9%,這意味著,新發病數量每18年就要翻一番。癌症治癒非常難,因為癌細胞隨時隨地都在變化,高頻率的基因突變和強大的適應能力,讓它們幾乎不能被完全消滅,總是能捲土重來。
  • 德國科學家:人類永遠無法戰勝癌症
    儘管數十億居民寄希望於諸多醫學研究項目,但最新研究表明,人類「不可能」戰勝癌細胞,因為癌細胞具有較強的進化能力。這項發現意味著人們一旦患有癌症,將很難治療和康復的,人體細胞發展形成癌細胞是一種「固有特性」,已進化數百萬年。德國基爾大學和克羅埃西亞天主教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了解這種「敵人」將使科學家有更多的機會「戰勝它」。
  • 被遺忘的「癌症村」: 汙名、逃離與抗爭
    同一宗村民在應對汙染事件時較易團結一致,形成統一的意志和力量,而移民雜姓村在進行抗爭時,組織強度明顯低於前者。其三,由退休官員所引領的鄉村「紳權」治理在解決汙染問題的過程中得以再現,而「鬧事」厲害的往往是「紳權」薄弱的地方。其四,透過部分居民為汙染問題而不斷上訪的行動,還可以隱約看到單位制的文化遺存。
  • 紐約102歲老人戰勝癌症和新冠病毒 女兒:她有超人的DNA
    ▲資料圖近日,美國紐約一名102歲老人在與新冠病毒的抗爭中取得了勝利,令人震驚的是,在此之前,該名老人還曾在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中倖存,後來還戰勝了癌症。該名老人的女兒在接受採訪時稱,母親具有超人的DNA。
  • 未來,人類能夠戰勝癌症嗎?回顧人類136年抗癌史
    在最近舉辦的騰訊WE大會上,權威免疫專家Carl June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5年之內應該所有的血液腫瘤都可以通過CAR-T療法進行治癒。儘管目前科研界在攻克實體瘤領域還有諸多挑戰,Carl June強調,他相信在未來CAR-T會在實體瘤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作為當今人類的第一大殺手,癌症從被發現至今已經有千年的歷史。
  • 科學網—為人類最終戰勝癌症展現曙光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仁濟醫院臨床幹細胞研究中心教授高建新領銜的一項研究證實:生殖幹細胞基因PIWIL2在DNA損傷修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相關研究論文於11月16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 高建新早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獲得免疫學與微生物學博士學位,之後前往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研究,主攻免疫性炎症方向。
  • 確診癌症,還能活多久?壽命是長是短,關鍵看4個條件!
    最近有很多粉絲在後臺問小艾:確診癌症了,還可以活多久呢?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的答案。因為有的人患癌,仍然存活幾十年:香港闊太陳嵐,6歲確診白血病,骨髓配型成功;而到46歲時患腦瘤仍然治療成功,目前幸福地活著。著名央視主持人朱迅,17歲患癌治療康復;34歲再次患癌再次治療康復,目前健康平安。
  • 40%的癌症可預防 浙江前十大癌症的預防措施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院發布最新報告,第一次明確表示,40%的癌症可以被預防,大部分高發的癌症只要改變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合理健康、積極參加體育鍛鍊、減少肥胖,就可能避免,具體比例是——70%的子宮癌、69%的食管癌、63%的口腔癌、47%的胃癌、45%的結直腸癌、39%的胰腺癌、38%的乳腺癌、36%的肺癌,24%的腎癌、21%的膽囊癌、15%的肝癌、11%的前列腺癌。
  • 拜登當選將治癒癌症?「癌症登月計劃」有望重啟
    川普依舊發著推特,而拜登(Joe Biden)則做出大膽承諾,稱如果他在2020年當選總統,將會「治癒癌症」。 2016年歐巴馬政府時期,時任副總統的拜登領導了「癌症登月計劃」特別工作小組,希望集結所有力量,最終戰勝癌症。
  • 拜登宣誓當選將攻克癌症,「癌症登月計劃」是否會成功?
    川普依舊發著推特,而拜登(Joe Biden)則做出大膽承諾,稱如果他在2020年當選總統,將會「治癒癌症」。和癌症死磕沒有哪個美國總統像拜登一樣,如此迫切地想要攻克癌症。2016年歐巴馬政府時期,時任副總統的拜登領導了「癌症登月計劃」特別工作小組,希望集結所有力量,最終戰勝癌症。
  • 從全身癱瘓到癌症,三次戰勝死神的作家如何扼住命運的咽喉?
    8 月 23 日南國書香節舉辦期間,加拿大華裔作家柯兆龍攜新書《扼住命運的咽喉——我是如何戰勝癌症和全身癱瘓的》舉行線上發布會,分享此書創作的心路歷程。這是一部對抗命運之書,也是一部向命運宣戰的檄文式的紀實之作,更是教殘疾人如何 " 站起來 " 的實用文本,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 一群癌症患者成功「自救」的啟示
    ▲「北京抗癌樂園」已經連續舉辦了25年「五整生日大會」,癌症患者們用自己的方式一起紀念5年以及N個5年的「重生」。研究表明,如果一個腫瘤患者在治療後5年無瘤生存,這個人就算是治癒,也就是說他再發病的機會和其他正常人群是一樣的。
  • 記錄華裔作家如何戰勝癌症和全身癱瘓
    南都訊 記者許曉蕾 8月23日,南國書香節舉辦期間,加拿大華裔作家柯兆龍攜新書《扼住命運的咽喉——我是如何戰勝癌症和全身癱瘓的》舉行線上發布會,分享此書創作的心路歷程。這是一部勵志之書,全程記錄柯兆龍從全身癱瘓到癌症,最後怎樣靠著頑強毅力和刻苦訓練站起來。
  • 他的「癌症登月計劃」會繼續嗎?
    「癌症登月計劃」是在2016年歐巴馬和拜登啟動的,曾受萬人擁戴,但後來因種種原因被擱淺,此次拜登贏得大選,他還會繼續這個「願望」麼?「登月計劃」到底是什麼?拜登又為何對此「耿耿於懷」?然而,2013年,最疼愛的兒子博卻被確診為腦膠質瘤,這讓身為父親的拜登心痛不已,他在兒子接受治療的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第一次看到了「癌症登月計劃」,並將這個看似奇怪的詞彙刻在心裡。儘管與癌症做著積極的鬥爭,但博·拜登最終還是因為腦膠質瘤復發而離世。
  • 80歲時確診癌症,如今已與癌共存20年!他的抗癌秘訣終於公開了
    他自年輕的時候起,身體素質就一直很好,而且自己能活到80歲已經算是長壽了。子女都很懂事,有了自己的生活,所以他的心情並沒有太大的波動。如今他已經與癌共存了20年,依舊精神很好,現在他將自己對抗癌症的秘訣公之於眾,希望其他患上癌症的人不要丟失希望。
  • 癌症早篩基因檢測幫助你有效抗癌
    而實際上,罹患癌症的悲劇照樣在發生——司機張師傅,40歲出頭,1年前參加健康體檢,結果正常。最近,他突然咯血及頭痛,到醫院做CT檢查,竟然發現是小細胞肺癌晚期,腦轉移。網絡工程師李某,1年前也參加了健康體檢,結果正常。
  • 日本2018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癌症免疫療法"是啥 癌症能治了
    日本2018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癌症免疫療法"是啥 癌症能治了 時間: 2018-10-10 09:13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美國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京都大學的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癌症治療領域的貢獻。
  • 本庶佑的治療癌症方法
    故而我們經常看到,接受放化療的癌症病人,體質虛弱,形容枯槁,頭髮脫落,臉色難看。直至病人身體衰弱到不能手術,不能再放化療,最後被癌細胞全面戰勝。一兩百年來,各個國家治療癌症,思路和方法都集中在這三個方向上。
  • 免疫療法:戰勝癌症故事裡的「天使」?「魔鬼」?
    不過,在受到追捧的同時,質疑癌症免疫治療的聲音也逐漸浮出水面。之前備受關注的陳小平團隊的「瘧原蟲治療晚期癌症」事件,學術界各方爭論不休,質疑聲層層疊起。而2018年3月中國CAR-T治療癌症首案之後,免疫療法的副作用也備受關注。
  • 戰勝癌症:光靠重磅藥可能不行,早期檢測才是王道
    美國尼克森總統於1971年宣布了「癌症戰爭」的到來,然而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正在輸掉這場戰爭。據美國癌症協會報導,2014年美國將診斷出167萬的新癌症病例。今年,將有58.6萬的美國人死於癌症,而整個世界範圍內將有600萬人死於癌症。儘管通過加大癌症治療和預防上的投資,美國的癌症死亡率降到了85%以下,但是這與1975年比只下降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