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Aging Neurosci:模擬運動或可改善阿爾茲海默氏症患者的病情

2021-01-10 生物谷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

2016年4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據美國阿爾茲海默氏症協會數據顯示,阿爾茲海默氏症是引發美國人死亡的第六大原因,目前並沒有有效的療法和途徑來減緩或抑制患者的病情進展,但患者可以通過機體和認知康復來獲益,而且研究者目前也正在研究是否模仿行為可以作為一種有效工具來幫助重拾患者失去的能力。

近日,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熱那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noa)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進行動作模仿或可幫助減緩阿爾茲海默氏症患者的症狀;研究者指出,患者可以模擬人類簡單的姿勢或者電腦屏幕上移動的點,而這樣的運動方式或許可以補充當前阿爾茲海默氏症的治療策略。

重複別人的行為是一種基本的社會構建模塊,其可以幫助人們去學習並且同他人交際,研究者Bisio指出,通過複製母親的行為活動,嬰兒就可以學會如何與人聯繫,而相同的原則也在網球學生中可以體現出來,網球學生可以向訓練者學習如何進行網球的接發,相關研究結果就表明,模仿行為或許也可以用於幫助阿爾茲海默氏症患者進行疾病恢復。

研究初期,科學家們並不確定是否具有多種連線的大腦功能在疾病剛開始造成損傷的時候就發揮作用,實際上阿爾茲海默氏症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毀滅大腦的某些功能,而本文研究中研究者發現,患者處於輕度疾病狀態時可以保持自身的模仿能力,同時患者還可以很好地完成其訓練者交給的模仿任務。

而基於電腦的訓練方法可以為患者提供另外一種治療方法,據研究者介紹,利用電腦進行訓練是可能的,但以訓練者為基礎的訓練方式或許更加有用,而這或許是因為患者在與訓練者在接觸交流過程中所產生的情緒反應所帶來的益處要優於電腦的模擬訓練。

最後研究者說道,由於阿爾茲海默氏症損壞了大腦中連接運動和認知功能的部分,而行為療法對於患者而言非常重要,甚至在藥物療法後依然如此;通過讓阿爾茲海默氏症患者模擬某些簡單的行為活動獲為後期開發更好的策略來改善或治療阿爾茲海默氏症提供新的線索和希望。(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Voluntary Imit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Ambra Bisio et al.

Alzheimer's disease is the six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U.S., according to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There is no cure and no way to slow or prevent the illness. But, patients can still benefit from both physical an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ers are learning that mimicry may be a useful tool to help them regain lost abilities. "Alzheimer's patients are still able to voluntarily imitate the movement of an object, as well as that of a human being" said Dr. Ambra Bisio. "If this ability is still in place, a patient could relearn how to perform actions that have become difficult due to the disease." Dr. Ambra Bisio is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in the Department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Genoa. She specializes in how the brain responds to movement, particularly somebody else's movements. In a collaboration with Professor Thierry Pozzo at INSERM-U1093, she showed that Alzheimer's patients can still mimic a simple gesture by a human or a moving dot on a computer screen, suggesting that such exercises may complement curre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heir results were published in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相關焦點

  • 滬帕金森病患者生存率高 太極拳等運動能改善病情
    滬帕金森病患者生存率高 太極拳等運動能改善病情 來源:新民網      記者:李若楠
  • Front.Aging Neurosci:人類神經幹細胞移植可改善AD認知缺陷
    研究表明,通過海馬內移植鼠神經幹細胞(NSC)可使神經元發生補充或替換,進而減輕神經變性,改善AD齧齒動物的認知功能。然而,鮮有關於人類神經幹細胞(hNSC)移植治療AD的報導。2,hNSC移植可減輕APP / PS1小鼠的學習和記憶能力缺陷實驗和Morris水迷宮結果顯示,hNSC移植可以緩解AD小鼠的認知,學習和記憶能力,但不能緩解焦慮水平。圖2.行為學測試。(A)測試(OFT)測試的分析;(B) WT和NSC組之間的判別指數(DI);(C)Morris水迷宮(MWM)訓練期的逃避潛伏期;(D)MWM中代表性運動軌跡。
  • PNAS:擬南芥中寡肽酶或可降解阿爾茲海默氏症患者大腦中的β-澱粉...
    研究者認為,OOP和PreP可以「合作」來完成破壞患者大腦中有害肽類的積累以及逆轉患者病情。最後研究者表示研究人類機體OOP的變體非常有意思,通過研究就可以理解其降解β-澱粉樣蛋白肽類的作用,其對於理解阿爾茲海默氏症患者的病情以及老化伴隨病的發病機制非常重要,而且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出新型療法來治療患者疾病。
  • Front Aging Neurosci:AD患者抑鬱症狀的神經解剖學基礎
    除了認知領域的漸進性損傷之外,神經精神症狀(NPS)和行為障礙也是AD患者的常見問題。在AD患者中常見四種神經精神亞症狀:精神病(妄想,幻覺和睡眠障礙),情感症狀(抑鬱和焦慮),冷漠(食慾和食慾障礙)和活動過度。大約一半的AD患者在臨床過程中至少經歷過一次抑鬱發作。核磁共振成像(MRI)被認為是確定疾病階段和評估AD進展的有效方法。
  • Front Aging Neurosci:AD細胞模型中氧化應激的調控機制
    本研究利用以氧化應激損傷為特徵的AD細胞模型—N2a / APPswe細胞系,證明了5-Aza處理可導致Nrf2基因的mRNA和蛋白質表達增加。為了探討5-Aza是否可以重新激活N2a / APPswe細胞中Nrf2基因的表達,該研究以不同劑量5-Aza(3μM和5μM)進行幹預,結果表明5-Aza處理可特異性降低N2a / APPswe細胞中Dnmt1,Dnmt3a和Dnmt3b的表達;通過亞硫酸氫鹽測序,發現在5-Aza處理組中同樣位點的甲基化減少(98%對78%)。
  • 帕金森患者接受首次幹細胞治療後病情好轉
    本文轉自:博雅幹細胞近日,美國每日健康新聞(HealthDay News)報導了「帕金森患者接受首次幹細胞治療後病情好轉」的案例。科學家首次用帕金森患者自己的皮膚細胞來治療這種疾病,將皮膚細胞改造成關鍵的腦細胞,這中間起到關鍵作用的是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
  • 科學家發現:維生素C能改善新冠重症患者病情
    外媒稱,科學家發現,維生素C能改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情。相關研究發表在《營養素》雜誌上。據俄新社莫斯科12月8日報導,專家團隊開展的一系列試驗表明,在重症監護室接受觀察的新冠患者中,68%的死亡率降低。
  • Front Aging Neurosci新視角:從腦白質角度追蹤阿爾茨海默病發展
    證據表明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的腦病理改變早於臨床症狀的出現達10-20年,因此儘早發現AD病理變化對於在最早的時間點進行幹預至關重要,目前,許多研究應用基於多種技術的生物標記物,包括磁共振成像(MRI),來識別症狀前的改變。
  • ...瑞德西韋並沒有改善患者的病情或減少血液中的病毒,這種藥也有...
    吉利德科學在中國開展的試驗表明,瑞德西韋並沒有改善患者的病情或減少血液中的病毒,這種藥也有明顯的副作用。吉利德說,這項研究由於參與試驗的患者較少而提前終止,無法得出有意義的統計結論。FX168財經報社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原作版權,但因數量龐大無法逐一核實,圖片所有方如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繫,核實後我們將予以刪除。
  • 癌症患者能運動嗎?各個階段的自我鍛鍊方法不一,千萬別做錯了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確實保持科學規律運動能增強抵抗力,利於病情恢復,而且也能增強自信心。不過在不同的階段,癌症患者的運動需求是不一樣的,還需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運動量以及運動項目。癌症患者在各個階段如何運動?
  • 糖尿病患者福音:幹細胞改善糖尿病效果已被證實!
    ,中國排名第一,總人數約為1.164億人,第二為印度,約有7700萬糖尿病患者,第三為美國,有3100萬糖尿病患者。 (1)運動療法。研究發現,通過增加運動量,有利於改善人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能力;而且通過運動,有利於降低體重和脂肪,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2)飲食療法。經過大量的試驗研究發現,一些患有輕微的糖尿病患者通過使用運動療法,就能夠控制住糖尿病病情。
  • 顯著改善SMA嬰兒患者運動功能,羅氏口服療法再達3期終點
    ▎藥明康德/報導日前,羅氏(Roche)公司宣布,其口服SMN2基因剪接調節劑risdiplam,在治療1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者的關鍵性3期試驗SUNFISH中顯著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達到試驗的主要終點。
  • 腦科學日報:大腦中的「冬眠開關」;可精準控制的迷你軟體機器人
    2,「新發現」幹細胞+魚油——治療抑鬱症的新武器 來源:轉化醫學網近日,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IC)的研究人員在《分子精神病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患者來源的成人幹細胞,可用於模擬重度抑鬱症並測試患者對藥物的反應。
  • 帕金森中晚期運動併發症可致殘
    原標題:帕金森中晚期運動併發症可致殘   重陽節也叫老人節。人老了,就抖了?老了,就蹣跚了?老了,走著走著就會卡住了?這些都是老年人的正常表現嗎?不!這些可能是老年相關疾病帕金森病的表現。
  • 模擬禁食效果的飲食或可逆轉糖尿病
    2017年2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科赫研究所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證實一種旨在模擬禁食效果的飲食(fasting-mimicking diet, FMD)似乎通過細胞重編程逆轉糖尿病。
  • 最新進展:有氧運動促進帕金森病患者腦內釋放更多「多巴胺」?
    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找到了運動有望治療帕金森病的科學依據。 運動促進PD患者腦內釋放多巴胺 2019年10月最新出版的國際著名帕金森病學術期刊《運動障礙性疾病雜誌》發表了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Sacheli等學者撰寫的研究文章。
  • 透過EULAR看熱點:以患者為中心,關注RA病情持續緩解
    RA應踐行達標治療策略,儘早實現病情緩解並維持緩解,給患者帶來機體功能顯著改善等多項益處。受全球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度歐洲抗風溼病聯盟(EULAR)年會於6月3日~6月6日以線上會議的形式召開。本屆大會上,來自歐洲乃至全球的專家學者通過網絡平臺,為與會觀眾分享風溼病學領域的前沿學術成果。
  • 痛風患者運動有什麼禁忌?可以有性生活嗎?
    痛風是一種關節慢性疾病,在生活中很常見卻又非常複雜,如果得了痛風,說明身體的腎臟代謝出現了問題,由於身體尿酸過高,不能通過代謝排出體外,沉積所導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嘌呤代謝紊亂或者尿酸排洩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主要症狀包括急性發作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尿酸鹽腎病和尿酸性尿路結石,嚴重的情況可出現關節殘疾和腎功能不全
  • 162例新冠患者研究:淋巴細胞比例可作病情指標
    當地時間3月3日,醫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發布的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淋巴細胞減少可作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後的指標。研究稱,來自死亡和重症病例的結果表明,血液中淋巴細胞百分比與新冠肺炎的嚴重程度和預後呈負相關。
  • 慢性腎病患者適當運動,別光看到好處,別忽略了這3個注意事項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每一個人都離不開運動,即使慢性腎病患者也是如此。保持適度運動能調節血脂、血糖和血壓,同時也能提高身體素質。但不能做劇烈運動,以免加重腎損害,那慢性腎病患者該如何運動才能保護腎臟呢。慢性腎病患者運動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