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Aging Neurosci:AD細胞模型中氧化應激的調控機制

2020-12-06 腦科學君

氧化應激(自由基和抗氧化劑系統之間的失衡)在阿爾茨海默氏病(AD)的發生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是中樞神經系統中抗氧化應激的重要轉錄因子,Nrf2的核易位能夠促進多種抗氧化劑基因的表達,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血紅素加氧酶-1(HO-1)和NAD(P)H等。先前的研究已經觀察到AD中Nrf2的表達降低。

本研究利用DNA甲基轉移酶(Dnmts)抑制劑5-Aza探討Nrf2的表達是否受DNA甲基化的調節,以及通過DNA去甲基化對Nrf2的上調是否會促進Nrf2的核易位及其下遊基因NQO1的表達。

本研究利用以氧化應激損傷為特徵的AD細胞模型—N2a / APPswe細胞系,證明了5-Aza處理可導致Nrf2基因的mRNA和蛋白質表達增加。

圖1. 5-Aza上調Nrf2 mRNA和蛋白水平

CpG二核苷酸在嘧啶環的5'位點甲基化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破壞細胞轉錄機制並導致基因沉默。反之,DNA低甲基化與基因表達的上調相關。

本研究表明,在未處理的N2a / APPswe細胞中,觀察到較低的Nrf2水平和Nrf2啟動子的前五個CpG位點的高甲基化,表明該甲基化與Nrf2基因低表達密切相關。

圖2. 5-Aza處理使前五個CpG位點特異性去甲基化

DNA甲基轉移酶(Dnmts)抑制劑5-Aza是第一種由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的表觀遺傳藥物,可以通過下調Dnmts或抑制Dnmts酶的活性來使DNA去甲基化,促進基因正常表達。

為了探討5-Aza是否可以重新激活N2a / APPswe細胞中Nrf2基因的表達,該研究以不同劑量5-Aza(3μM和5μM)進行幹預,結果表明5-Aza處理可特異性降低N2a / APPswe細胞中Dnmt1,Dnmt3a和Dnmt3b的表達;通過亞硫酸氫鹽測序,發現在5-Aza處理組中同樣位點的甲基化減少(98%對78%)。作者提出,5-Aza是通過抑制N2a / APPswe細胞中的Dnmts表達來影響Nrf2的表達。

在AD細胞模型中觀察到Nrf2不能順利轉移入核內,或在核內表現出了低反應性。

經5-Aza處理的N2a / APPswe細胞比溶劑對照組顯示出更高的核內螢光反應,結合Nrf2核蛋白(N-Nrf2)定量結果,說明DNA去甲基化能增加Nrf2 mRNA和蛋白質水平,並促進Nrf2的核易位。

圖3. 5-Aza處理促進Nrf2在細胞中的核易位

NQO1是Nrf2的目標基因之一,作為一種抗氧化酶,它通過減少各種醌類和防止活性氧的積累維持細胞氧化還原平衡。

本研究發現5-Aza可以增加Nrf2下遊基因NQO1的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這與Nrf2在N2a / APPswe細胞中的總表達和核轉運增加有關。

圖4. 5-Aza增加了NQO1的mRNA和蛋白質表達水平

參考文獻:

AO H, WANG L, CHEN B, et al. DNA Demethylation Upregulated Nrf2 Express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Cellular Model [J].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2015, 7(244).

編譯作者:樂行僧 (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Victoria, Simon (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Front.Aging Neurosci:人類神經幹細胞移植可改善AD認知缺陷
    研究表明,通過海馬內移植鼠神經幹細胞(NSC)可使神經元發生補充或替換,進而減輕神經變性,改善AD齧齒動物的認知功能。然而,鮮有關於人類神經幹細胞(hNSC)移植治療AD的報導。此項研究表明,移植的hNSCs可通過補償機制增強APP / PS1小鼠的神經元連接性和代謝活性,從而減輕了AD相關的認知功能障礙。1,移植hNSCs在大腦中存活、遷移和分化本研究使用GFP標記hNSCs,以鑑定移植後6周內APP /PS1小鼠大腦各個區域中移植細胞的位置。
  • 生命學院胡穎課題組在腫瘤細胞調控氧化應激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
    哈工大報訊(王計/文)我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胡穎教授研究團隊在腫瘤細胞調控氧化應激的分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如果ROS不斷積累,一旦超過死亡閾值,則會導致細胞凋亡。放射治療以及很多化療藥物均可通過促進ROS過度累積的方式發揮其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而腫瘤細胞一旦啟動抑制ROS過度積累的機制,則導致耐藥。可見,細胞內ROS水平對細胞命運具有決定性作用,明確ROS的分子調控機制對揭示腫瘤的發生機制和腫瘤的耐藥機制都具有重要意義,是生物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
  • Redox Biology: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陳暢課題組提出「氧化還原應激...
    論文首次通過比較年輕和衰老線蟲及細胞對氧化還原刺激的不同反應,提出了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Redox-stress Response Capacity,RRC)新概念,並證明這種動態反應能力的下降是衰老的一個本質特徵。陳暢課題組的助理研究員孟姣為本文的第一作者,陳暢研究員為本文的通訊作者。衰老與氧化還原密切相關。
  • 生物物理所提出「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新概念
    陳暢課題組分別以線蟲和複製性衰老細胞為模型,比較了年輕和衰老線蟲(或細胞)對於氧化還原刺激反應能力的不同。結果顯示在氧化還原刺激下,年輕線蟲(或細胞)能產生更多的活性氧/活性氮(ROS/RNS)從而激活Erk、Akt和AMPK信號通路。同時,年輕線蟲(或細胞)能夠通過促進轉錄因子NRF2的轉位誘導產生更多的抗氧化酶以維持氧化還原穩態平衡。
  • NCB |管坤良組揭示YAP/TAZ參與熱應激調控的分子機制
    他們為了發掘Hippo通路新的調控信號,試驗了多種應激條件,最後發現熱激能夠顯著的促進YAP的127位絲氨酸的去磷酸化。數據表明,在HEK293A和A549細胞系中,43℃處理會使得細胞在30分鐘內迅速地將YAP完全去磷酸化,同時也能夠降低LATS1蛋白表達水平,但是不影響其更上遊的MTS1/2和MAP4Ks。
  • NCB|管坤良組揭示YAP/TAZ參與熱應激調控的分子機制
    而在非活化狀態下,各級激酶失活,非磷酸化的YAP/TAZ進入細胞核,通過與TEAD轉錄因子家族共同作用,激活下遊基因表達。管坤良教授組深耕Hippo信號通路多年。他們為了發掘Hippo通路新的調控信號,試驗了多種應激條件,最後發現熱激能夠顯著的促進YAP的127位絲氨酸的去磷酸化。
  • 「珍藏版」Science綜述|整合應激反應——從機制到複雜疾病
    本綜述總結了ISR調控機制以及ISR異常時如何導致複雜疾病發生,包括認知障礙、神經退行性疾病、腫瘤和糖尿病等。最後作者指出開發出調控ISR的有效藥物,有望使病人獲益。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功能,細胞必需合成適量的蛋白質,合成的蛋白質需正確摺疊組裝,準確定位,適時降解。一旦這個過程出現異常,應激感應分子就會啟動細胞內信號網絡調控。
  • 營養所研究人員發現胰島β細胞中調控內質網應激信號通路的新機制
    RACK1在胰島β細胞中內質網應激IRE1信號通路的負反饋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1月27日,國際著名雜誌《科學·信號轉導》(Science Signaling)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劉勇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腳手架(Scaffold)蛋白RACK1以分子開關的方式,在胰島β細胞中內質網應激(ER stress)信號通路的動態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
  • Neurobiol Aging:蛋白質錯誤摺疊與老化和睡眠相關
    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研究了睡眠的分子機制。現在他們報告說,至少在果蠅中,老化和睡眠在細胞應激反應途徑通路中存在交互作用,並通過調控這些連接,可幫助更好改變中老年人的睡眠模式。Nirinjini博士領導了這項研究,並在Neurobiology of Aging雜誌上發表了相關研究論文。眾所周知,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化以各種方式擾亂睡眠模式。老人晚上的睡覺時間短於年輕人,也沒睡得那麼好,年長的人也往往會在白天打盹。
  • Front. Neurosci|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新方向:Nrf2和鐵死亡
    這篇綜述簡要概述了鐵死亡的調節機制,尤其是Nrf2在鐵死亡過程中的調節作用。鐵死亡的調控網絡鐵死亡有三大主要調節機制,包括脂質過氧化、胺基酸代謝紊亂及鐵蓄積。Nerf2的活性受到Keap1的嚴格調控。在常氧條件下,Nrf2與Keap1結合併隨著在蛋白酶體中的泛素化和降解而失活。一旦人體處於氧化應激狀態,或者如果存在大量親電體或細胞毒性因子,Nrf2就會從Keap1結合位點釋放並迅速轉移至細胞核,隨後與啟動子區域的抗氧化反應元件(ARE)相互作用並通過激活轉錄途徑來平衡氧化應激並維持細胞氧化還原穩態。
  • [中藥單體藥理-Aging:年刊700+]發表芹菜素(CD38抑制劑)減輕糖尿病大鼠腎小管細胞內線粒體氧化應激的相關機制研究
    NAD + / NADH比和Sirt3活性而減輕線粒體氧化應激。【期刊簡介】(網址https://www.aging-us.com/)      Aging發表衰老研究各個領域的研究論文,包括但不限於:機體衰老和細胞衰老
  • 研究發現氧依賴的分泌型細胞內吞體通道調控機制
    以兩棲動物為模型開展的研究為生命科學進程做出了很多傑出的原創性貢獻,如肌肉代謝、神經傳導的化學基礎、體細胞克隆等。兩棲動物的皮膚擔任呼吸、水平衡、黏膜屏障和免疫的重要生理功能,但對其中的細胞生物學原理和分子生物學基礎知之甚少。
  • 研究發現關鍵內質網伴侶蛋白協同自噬途徑負反饋調節細胞應激反應...
    這一調控機制的發現為分子伴侶蛋白維持細胞內穩態的作用和機制提供了新認識。  內質網作為蛋白質加工的重要場所,其穩態對於維持蛋白質代謝平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內質網內未摺疊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的過度滯留會引起內質網應激。持續高水平的內質網應激與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和進展密切相關,如肥胖、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脂質代謝異常等。
  • Nat Comm 丨揭示O-GlcNAc糖基化調控基因毒應激反應作用機制
    研究表明,O-GlcNAc糖基化在調節應激反應和細胞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其眾多底物中,轉錄因子的O-GlcNAc糖基化可能通過動態調控轉錄活性的「開關」以適應包括基因毒在內的多種的外界刺激,提高腫瘤細胞死亡閾值。
  • 免疫調控受體TIGIT在「怒」模型大鼠胸腺及外周血單個核細胞表達的意義
    實驗通過孤立飼養及日夜顛倒改變模型大鼠的生存環境,提高了大鼠對環境應激因素的敏感性,曠場試驗結果表明,隨應激時間延長,模型大鼠水平和垂直活動活躍及修飾次數增多,說明大鼠心理焦慮度、緊張度升高,同時伴隨攻擊行為試驗得分上升,提示大鼠處於易激易怒的應激狀態,說明應激「怒」模型建立是有效的。
  • 上海有機所揭示RNA調控漸凍人症致病蛋白TDP-43形成應激核體
    在正常細胞中,TDP-43蛋白主要彌散分布於細胞核內,但可穿梭至胞漿並與其它蛋白相互作用形成應激顆粒等各種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參與RNA剪切、成熟、加工、運輸、轉運、翻譯、降解等多個步驟的調控。在疾病狀態下,TDP-43在胞漿中形成異常蛋白聚集被認為與ALS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 Sci Adv|周慶華團隊揭示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熱應激跨代遺傳
    已有研究表明,輕度的熱應激(包括由輕度的高溫刺激或短期致死性的高溫刺激所引起的熱應激)可延長機體的壽命和增加其抗逆性。這種對壓力耐受力的適應性誘導被稱為「低毒性興奮效應」,該現象已經在果蠅【6】、人成纖維細胞【7】和線蟲【8】等多種物種中被觀察到。輕度的熱休克會引起低毒性興奮效應,是因為它們會導致熱休克蛋白(HSP)的激活,進而達到延長壽命的效果。
  • 方燕姍/劉聰組揭示致病蛋白TDP-43形成應激核體的細胞保護新機制
    在正常細胞中,TDP-43蛋白主要彌散分布於細胞核內,但可穿梭至胞漿並與其它蛋白相互作用形成應激顆粒等各種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參與RNA剪切、成熟、加工、運輸、轉運、翻譯、降解等多個步驟的調控。在疾病狀態下,TDP-43在胞漿中形成異常蛋白聚集被認為與ALS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 Science|發現全新的決定內質網應激下細胞命運的調控因子
    UPR效應通路可以微調蛋白質翻譯速率,並誘導促進內質網功能基因的轉錄上調,儘管UPR途徑對內質網應激的這些功能性反應旨在恢復細胞穩態,但長期和無法解決的內質網應激仍可引發程序性細胞死亡,那究竟是什麼支配了內質網應激的結果?2021年1月1日,來自美國的Aviv Regev, Daniel B. Graham, Ramnik J.
  • 中國醫學科學院揭示精神壓力調控腫瘤免疫應答的機制
    中國醫學科學院揭示精神壓力調控腫瘤免疫應答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0 16:31:26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馬瑜婷和Guido Kroemer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壓力-糖皮質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