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你真的理解了主動運輸嗎?

2021-01-13 生物樹

經常在教師的各種交流群裡,都有過關於物質跨膜運輸的討論,特別是主動運輸的討論,很多教師認為主動運輸一定是逆濃度梯度運輸(即從低濃度一側向高濃度一側運輸),也有教師認為主動運輸存在順濃度梯度運輸(即從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運輸)的情況。挑起事端的例子就是葡萄糖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我們知道這個過程是主動運輸,這點沒有疑問,但很多老師認為這明明是順濃度梯度,因為葡萄糖的根本來源從食物中來,小腸腸腔內葡萄糖濃度高,小腸絨毛細胞內的葡萄糖濃度低。因此就有了以上關於主動運輸運輸方向的爭論!

在教師中存在如此大的爭論,那在學生中更是疑惑不斷,有學生感嘆道,答題的的時候我到底該怎麼答呢?來一道高考題大家先練練手!

2014年安徽卷第2道選擇題就考查了通過圖示中的信息判斷Na+和胺基酸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方式。圖5為胺基酸和Na.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的示意圖。表1中選項正確的是()

      

腎小管腎周小圍管組管織腔液

表1

選項

管腔中胺基酸乛上皮細胞

+ 管腔中Na 乛上皮細胞

上皮細胞中胺基酸乛組織液

A

主動運輸

被動運輸

主動運輸

B

被動運輸

被動運輸

被動運輸

C

被動運輸

主動運輸

被動運輸

D

主動運輸

被動運輸

被動運輸

解析腎小管上皮細胞從腎小管中吸收Na +是順濃度梯度的協助擴散,吸收胺基酸則是通過Na + /胺基酸同向轉運蛋白間接消耗A逆濃度梯度轉運胺基酸的主動運輸,而胺基酸從腎小管上皮細胞轉運到組織液則是藉助載體蛋白順濃度梯度轉運不消耗ATP, 屬於協助擴散。

  這道題考察了主動運輸的方向性,同時考察了離子的運輸,又搞事情啦,在人教版教材中敘述認為 "Na+ ,K+和ca2+「.等都不能自由地通過磷脂雙分子層,它們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不僅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 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這種表述導致學生簡單地認為礦質離子一定以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出細胞。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學期以來,由於要給競賽同學上《細胞生物學》,每天逼著自己苦學《普通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等等,這不遇到這樣的疑問,終於可以一探究竟了,接下來,我就和大家聊聊關於主動運輸的那些事!

主動運輸普遍存在於動植物細胞和微生物細胞中,是由載體蛋白所介導的物質逆濃度梯度或電化學梯度由低濃度一側向高濃度一側進行跨膜轉運的方式,且轉運物質的過程需要與某種釋放能量的過程相偶聯。一般根據能量來源,將主動運輸歸納為:由 ATP直接提供能量(ATP驅動泵)、間接提供能量〈偶聯轉運蛋白)和光能驅動3種基本類型(圖1)。從左向右依次是A  .ATP驅動泵;B.偶聯轉運蛋白;C.光碟機動泵圖1主動運輸的3種類型[ 1 ]

這是ATP直接功能的運輸方式,ATP驅動泵(ATP一driven pump)是ATP酶,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的能量,實現離子或小分子逆濃度梯度或電化學梯度的跨膜運動,每秒轉運的離子數為100103不等。ATP驅動泵都是跨膜蛋白,在膜的原生質表面具有一個或多個ATP結合位點,在逆濃度轉運離子或小分子的同時水解ATP,將儲存在高能磷酸鍵中的能量釋放出來。高中生物教學中講的主動運輸一般就是通過ATP水解直接供能,其中最典型的是直接水解ATP供能的ATP驅動泵。

ATP間接供能的主動運輸,不直接消耗ATP,但是要間接利用ATP,小腸上皮細胞從腸腔吸收葡萄糖、胺基酸就屬於這種方式,工作原理就是,載體蛋白上有兩個結合位點,可分別與Na+和葡萄糖結合,由於Na+泵需要ATP供能,並不斷地將Na+輸出到細胞外,結果造成了Na+濃度膜外高於膜內,由此產生了電位梯度。Na+和葡萄糖分別與載體蛋白結合,藉助電位梯度的力量,使Na+和葡萄糖結伴而行,進入細胞,進入細胞後葡萄糖與載體蛋白分開,Na+又被泵出細胞外。


      光碟機動泵(light一driven pump)主要在細菌細胞中發現,對溶質的主動運輸與光能的輸人相偶聯,如菌紫紅質利用光能驅動H+的轉運。因為光能驅動比較少見,就不多贅述了。

主動運輸是溶質分子逆濃度梯度的運輸。綜合現有資料分析,可以認為所有主動運輸類型,都是通過直接或間接消耗ATP將溶質分子逆濃度梯度運輸,從而打破細胞內外物質濃度的平衡,建立並維持一定的濃度梯度的過程。

礦質離子以主動運輸或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出細胞。神經元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形成分析可知,動作電位時N內流和靜息電位時貯外流,均通過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方式進出細胞。由此可見,礦質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可能是主動運輸也可能是協助擴散。

葡萄糖跨膜運輸的方式多樣。細胞內利用葡萄糖進行各項代謝活動,使細胞內葡萄糖濃度低於血糖濃度,葡萄糖進人全身組織細胞是順濃度梯度的過程。因此,從進化的角度來講,細胞以什麼方式運輸葡萄糖是由細胞所處的環境長期選擇的結果,而且也應遵循生物經濟節能的原則。由此可見,葡萄糖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出組織細胞較為普遍。

人體吃進的主要糖類物質是澱粉而不是葡萄糖,澱粉分解成葡萄糖需要過程和時間;另一方面,人體的小腸全長約為5~6米,小腸腔面有許多黏膜和黏膜下層向腸腔突出而形成的環形的皺襞,以及皺襞的絨毛,由於皺襞絨毛的存在,使小腸面積增大了30倍,另外,小腸上皮細胞上約有1700條微絨毛,又使小腸的吸收面積增大了20倍,總之,小腸的表面積比原來的表面積增大了600倍左右.有人經過計算,發現小腸的吸收面積如果全部展開,足有400平方米之大,這麼大的吸收面積,足以導致分解後在局部形成的葡萄糖濃度比小腸上皮細胞中的要低.因此,葡萄糖被吸收進入小腸上皮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即與Na+的協同運輸,具體情況是,順濃度梯度每進入細胞膜2個 Na+就可以逆濃度梯度帶進1個葡萄糖分子;由於主動運輸的原因,上皮細胞的葡萄糖濃度明顯大於組織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因此,葡萄糖分子又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通過上腸上皮細胞膜進入到組織液中 。

參考文獻:

[ 1 ] 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細胞生物學[ M ] · 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7:108一110 ·

[ 2] 朱正威,趙佔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 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6 · 

[ 3] 劉澤羽 生物學教學 [ J ] 2015年10


相關焦點

  • 【教學參考】你真的理解了主動運輸嗎?
    經常在教師的各種交流群裡,都有過關於物質跨膜運輸的討論,特別是主動運輸的討論,很多教師認為主動運輸一定是逆濃度梯度運輸(即從低濃度一側向高濃度一側運輸),也有教師認為主動運輸存在順濃度梯度運輸(即從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運輸)的情況。
  • 順濃度梯度運輸可以是主動運輸嗎?
    若按照新版本的理解則是:開始腸腔葡萄糖的濃度高於小腸上皮細胞的,此時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僅需要載體,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此時這種運輸方式稱之為協助擴散,只有當腸腔葡萄糖的濃度低於小腸上皮細胞中的濃度時,才消耗能量,這時才以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入小腸上皮細胞。請問桑老師,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理解這兩種運輸方式?
  • 胞吞、胞吐、主動運輸與跨膜運輸辨析
    因此就出現了胞吞、胞吐是否只運輸大分子物質,胞吞、胞吐是否屬於跨膜運輸,胞吞、胞吐是否屬於主動運輸的爭議。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定義: 「Na+、K+和 Ca2+等離子,都不能自由地通過磷脂雙分子層,它們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
  • 主動運輸需要的能量來源是什麼?
    ,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                            根據能量的來源不同,將主動運輸分為三種:①ATP驅動泵直接利用ATP水解提供能量,實現離子或小分子逆濃度梯度的跨膜運輸
  • 天線效應你真的理解了嗎?
    ————以上解釋來自百度百科,但裡邊所蘊含的奧秘你真的理解了嗎?讓我帶你一起破案。等離子刻蝕產生的帶電粒子和暴露出的大面積導體是造成天線效應的罪魁禍首。一個是妖嬈的姑娘,一個是紅眼的色狼,受害的卻是無辜的大郎。
  • 【2017課標教材】第2節 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
    1.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2.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3.主動轉運和胞吞、胞吐4.主動運輸15.主動運輸21.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吸收碘是通過被動運輸嗎?【答案】不是。2.聯想逆水行舟的情形,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吸收碘是否需要細胞提供能量?【答案】需要細胞提供能量。3.這在各種物質的跨膜運輸中是特例還是有一定的普遍性?
  • 4.2 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電子課本及答案)
    一、電子課本: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
  • 【新教材答案和提示】第2節 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
    1.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吸收碘是通過被動運輸嗎?【答案】不是。2.聯想逆水行舟的情形,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吸收碘是否需要細胞提供能量?【答案】需要細胞提供能量。3.這在各種物質的跨膜運輸中是特例還是有一定的普遍性?
  • 【教材答案】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
    (P71)2.因為游離於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所合成的蛋白質也只能游離於細胞質基質中,由於蛋白質是大分子有機物,無法直接通過被動運輸或主動運輸穿過細胞膜運輸到細胞外,所以一般只能留在細胞內供細胞自身使用。而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的蛋白質能夠進入內質網腔中,並藉助囊泡移動進入高爾基體,經加工包裝後,包裹在囊泡中的蛋白質就能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細胞外。
  • 鯊魚真的會主動攻擊人嗎?你也許需要知道這些……
    鯊魚在人們心中也成為了恐怖的代表,再沒有比在海中遇到一隻鯊魚更恐怖的事情了,事實真的如此嗎?   Part.1   事實上,在鯊魚的食譜上幾乎沒有人類的存在。
  • 高中生物《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主動運輸普遍存在於動植物和微生物細胞中,通過主動運輸來選擇吸收所需的物質,排出代謝廢物和對細胞有害的物質,從而保證細胞和個體生命活動的需要。二、胞吞胞吐1.細胞為什麼要進行胞吞、胞吐?轉運蛋白雖然能夠幫助許多離子和小的分子通過細胞膜,但是,對於像蛋白質和多糖這樣的生物大分子的運輸卻無能為力。
  • 高中生物--主動運輸和胞吞胞吐(教材挖空)
    輕柳的根部吸收無機鹽離子是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如果要設計實驗加以證明,請說出實驗思路。(1)通過主動運輸進入細胞的離子是____,你作出判斷的依據是______ 。(2)通過主動運輸排出細胞的離子是_____ ,你作出判斷的依據是______ 。
  • 釋疑:一杯開水壽命只有16小時嗎?
    釋疑:一杯開水壽命只有16小時嗎?事實真的如此嗎?對此,《生命時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何麗。 何麗指出,目前並沒有看到權威的實驗數據來證實「開水的壽命只有16個小時」的說法。水在燒開的過程中,其中的致病微生物會被殺死,然而,在開水溫度降到室溫以後,就可能會有微生物在水中繁殖,時間越久,微生物數量就會越多。但放多久微生物的數量會超標以及不再適合飲用,其實是沒有固定時間的。
  • 植物學博士釋疑:家中綠植淨化空氣功效幾何
    原標題:植物學博士釋疑:家中綠植淨化空氣功效幾何   果殼網專業人士為你釋疑——   居家生活,大家都喜歡擺上幾盆植物,為家庭增添一點色彩。   植物能清除室內氣體汙染物嗎   能吸收但不給力   每當有人裝修新家時,總會收到這樣的建議:多放些吊蘭、常春藤,能吸收甲醛。於是很多人的新家恨不得打造成「植物園」、「熱帶雨林」來吸收那些令人不快的甲醛。
  •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說課稿
    三、說教學目標1.能舉例說明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類型及特點;通過學習,自己能理解並說出被動運輸與主動運輸方式的異同點;闡述主動運輸對細胞生活的意義。2.逐漸形成運用類比和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的能力;逐漸形成運用表格的方式進行總結歸納知識的能力。3.樹立生物膜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 有的人說香椿含致癌物,這是真的嗎?你的理解真的對?看專家理解
    有的人說香椿含致癌物,這是真的嗎?你的理解真的對?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其實關於這個說法只是一種謠傳,所以各位不必過於的擔心,完全是可以食用的。去年的時候就有網上一直在流傳著吃香椿芽致癌的這一種說法,導致現在還有很多的人都在擔心,到底香椿還可以不可以進行食用。
  • 你真的理解了光速不變原理?
    光速不變原理就一定是正確的嗎?退一步說,假如光速不變原理是正確的,那麼真的有人理解了嗎?最起碼那些做著「超光速」美夢的人是沒有理解。光速不變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對任何觀察者來說都是相同的。 光速不變原理,在狹義相對論中,指的是無論在何種慣性系中觀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一個常數,不隨光源和觀察者所在參考系的相對運動而改變。
  • 邏輯判斷中的「或」關係,你真的理解它的含義嗎?
    翻譯推理之"或"關係翻譯推理是邏輯判斷中最重要的題型之一,翻譯推理的解題思路為先翻譯,再推理,我們要學習四種基本形式的邏輯關聯詞的翻譯,分別是"如果P,那麼Q""只有P,才Q""P且Q""P或Q",其中"P或Q"的理解稍微有些難度,因為邏輯中P或Q代表的含義,與我們日常的P或Q的理解稍有不同
  • 主動運輸和胞吞胞吐丨課件丨視頻丨課文丨答案
    (×)4)主動運輸都是逆濃度梯度進行的,既要消耗細胞的能量,也需要藉助膜上的載體蛋白。(√)2.下列有關物質跨膜運輸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A.果脯在醃製中慢慢變甜,是細胞通過主動運輸吸收糖分的結果C.葡萄糖進入紅細胞需要藉助轉運蛋白, 但不消耗能量,屬於協助擴散D.大腸桿菌吸收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藉助膜上的載體蛋白,屬於主動運輸3.細胞內的生物大分子(如胃蛋白酶原)運出細胞的方式是 ( A )A.胞吐    B.自由擴散    C.協助擴散    D.被動運輸1.
  • 關於聚四氟乙烯管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你真的理解了嗎
    你真的知曉嗎?下面,梁山四氟就來跟大家明確介紹一下聚四氟乙烯管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希望大家能更明白。(1)聚四氟乙烯管的耐磨性怎麼樣?聚四氟乙烯管的耐磨性居塑料前位,比尼龍、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要高出很多倍,是碳鋼、不鏽鋼的4倍,受砂漿磨損指數比所有塑料、鑄鐵管、碳鋼管都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