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定義:「Na+、K+和Ca2+等離子,都不能自由地通過磷脂雙分子層,它們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
根據能量的來源不同,將主動運輸分為三種:
①ATP驅動泵
直接利用ATP水解提供能量,實現離子或小分子逆濃度梯度的跨膜運輸。如人的紅細胞內是高K+低Na+,而細胞外環境是低K+高Na+,這種離子梯度是離子逆濃度梯度利用ATP直接釋放能量推動的一種典型的主動運輸結果。
②協同轉運
一類靠間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動運輸方式,物質跨膜運輸所需要的能量直接來自膜兩側離子的電化學梯度。根據物質運輸方向與離子沿濃度梯度的轉移方向,分為同向轉運和反向轉運。如小腸上皮細胞含有鈉離子驅動的同向運輸蛋白,可以將一類單糖或胺基酸運進細胞,不通過ATP直接提供能量。
③光碟機動泵
與光能的輸入相偶聯,如菌紫紅質利用光能驅動H+的轉運。
主要參考文獻:
[1]田正貴.與細胞物質運輸相關的三個知識問題[J].生物學教學.2013,(08):42
[2]劉澤羽.談主動運輸的能量來源[J].生物學教學,2015,(10):70.
[3]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細胞生物學[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