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班」為他專門設計,我國第一代神童寧鉑,他現在怎樣了

2021-01-07 青趣報

教育不單單是提高智力那麼簡單,不單單是培養人的知識,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情商,比如品格。

今天我們來聊聊那種人人羨慕的天才。

有的天才,能給社會乃至整個時代整個人類做出突出的貢獻,比如牛頓,比如愛恩斯坦......有的天才,在他們早年顯示出驚人的天賦還有學習能力,甚至讓一些高校給開綠燈,給這些天才特設一個班。

寧鉑就是那樣一個人。他小時候驚人的學習天賦讓他一鳴驚人,讓中科大特設少年班就為招他進來把他培養成才。

小時候的寧鉑是怎樣的?別人還在牙牙學語的兩歲,他就能被不少古詩;別人還在剛說話說利索的4歲,他就識字了,還不少;別人還在剛上小學的7歲,他居然把醫術就學成了,而且是醫術了得那種......真正讓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天才少年的,是他和副總理下一盤圍棋,結果還嬴了才智雙全的副總理。

正是這件事情,讓中科大想攬這位少年成為自己的學子。而那時寧鉑也就是13歲而已。別人13歲在幹嘛?大概也就是剛上初一,還可能沒有他那樣的成就。

當然,中科大的少年班不是唯獨招收一名學生,他招收了20個天才少年,而寧鉑是這些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提前進入了不少人夢寐以求的名校,寧鉑最後怎麼樣呢?

他並沒有在他專業做出特別的貢獻,4年後,他大學畢業後直接成為了大學的一名老師。2年後,也就是他19歲的時候,他成為了全中國重點大學的最年輕的講師。這當然也很優秀了。

讓人惋惜的是他後面的舉動。他大學學的是設計專業,他漸漸地不再喜歡這個專業,希望自己能在天文學有所研究,於是他多次申請南京大學的天文系,只是都被拒了。一向心高氣傲的他,忍受不了這樣的失敗。而且可能是太早成名,別人給的都是讚美和掌聲,他覺得自己能力超群,長年累月下來他慢慢地演變成恃才傲物,不懂得尊重別人,即使別人能力比他強。

在這樣的心理素質下,他跑去當和尚了,因為那時他覺得自己除了痛苦就是痛苦,甚至都沒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可能佛學淨化了寧鉑扭曲的心靈,多年後,他終於覺得自己重活了,不再麼痛苦,他還俗了。

還考了心理諮詢師的牌照,去當了心理諮詢師,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知識能同樣幫助曾經像他那樣迷茫的人,曾經痛苦或者正歷經痛苦的人。

所以,什麼才是好的教育呢?拔苗助長或者能看到短期的效果,可是人是很複雜的動物,心理因素也是影響人的成長和作為很重要的因素。

相關焦點

  • 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四十多年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精挑細選出21名少年,組成了首個「少年班」,這21名少年,當時年齡最大的才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在這21個孩子中,有三個當時已經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而當時中國這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呢?
  • 80年代被認為是天才神童的三個人,如今怎樣了,成為社會棟梁了嗎
    80年代被認為是天才神童的三個人,如今怎樣了,成為社會棟梁了嗎2005年,7月1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一屆少年班成員重返昔日母校,並為母校捐贈了一塊價值10萬元的「少年班」紀念雕塑。(下文出現的少年班均指中科大第一屆少年班)在中科大的校史館裡,關於「少年班」的陳列櫃中,曾任微軟中國董事長的張亞勤,他名字在陳列櫃中最醒目的位置。與之相比的是,在幾張寧鉑、謝彥波和幹政的照片下面,僅僅只有「少年班同學」這幾個字。
  • 少年天才的遁入空門——雲海大師寧鉑
    長江流域的神童寧鉑,終以遁入空門收斂了頭上沉重的光環,從這個少年出場為1978年的「時代人物」,至其中年時的悄然謝幕都飽含著戲劇性,可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寧鉑的事情符合國人的集體心理,符合他們對神化和傳奇的水不饜足的需求。他們在那個特定年代,共同參與了神話的締造和後來的嘆息與譁然。還在贛州八中時,寧鉑的物理成績就在各科目中較弱,更重要的是他對物理缺乏興趣。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2年,謝彥波、寧鉑的同學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昔日的第一神童,媒體當初將他推上神臺,後來又將他狠狠推了下去,他成為了媒體的一枚棋子,活躍在各大媒體的文筆之中,成為「傷仲永」以及抨擊中國教育的典型案例。而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謝彥波,他是78年首批進入少年班中年紀最小的一位,由小學直接進入了少年班。那個時候他才11歲。
  • 曾受矚目的「少年班」和「神童班」為何消失?他們的經歷讓人痛心
    說到《少年班》,不知道各位想到的是什麼。或許有人會以為是前幾年的一部電影,《少年班》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五位「天才少年」被神秘導師慧眼選中,組成「世界數學大賽」攻關小組,從此早於同齡人開始苦樂交織的大學生涯。今天我要講的此「少年班」非電影《少年班》,但他們存在著相同之處。
  • 「少年班」40年:神童也是人
    提到少年班,我們總是會聯想到「神童」,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毫無疑問,「少年班」見證了重新重視知識與人才的改革年代。
  • 當年矚目的「少年班」和「神童班」,後來為何取消?最終黯然退場
    現在社會有很多人興辦一些少年班或者神童班,來培養一些有天賦的孩子,使其發展的更加優秀。少年班和神童班非常實行,許多人都紛紛讓自己的孩子就讀少年班或神童班,但如今這樣的群體卻逐漸的消散,為何?當年矚目的「少年班」和「神童班」,後來為何取消?最終黯然退場。
  • 中國上世紀的3位天才神童你們知道嗎,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
    中國上世紀的3位天才神童你們知道嗎,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提起神童這個詞,我腦海中湧現的第一個人是初中語文課本上出現的方仲永,五歲就能識得筆墨紙硯,文章詩句信手拈來,若是家裡長輩能有些見識的話,相信他不會只存活在王安石的文章中,而是會留名千古。
  • 天才聚集少年班,利弊得失看一看
    (據不完全統計,他們中約20%選擇學術研究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一大批優秀畢業生在國內外著名學府、科研機構脫穎而出,成長為國際一流的科學家;許多人在 IT、金融、製造等行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少年班的出現,以「神童」寧鉑為代表的少年無疑是那個年代上演的最振奮人心的「青春勵志大片」。
  • 天才頻出的中科大少年班,開設42年後,人才分布美國比中國多10%
    經過層層的上述,最後通過周總理向毛主席提出該建議,以全國為範圍,各省城為單位,搜羅年紀較小且極具天賦的「天才少年」,提前進入大學學習,勵志以為國家培育出一支少而精的少年科研隊伍為最終目標。而這隻特殊存在的教育隊伍被稱之為「中科大少年班」。
  • 中科大創辦少年班42年,培養出2000多名神童,他們成才的有多少?
    兩百多名教授,兩千多名碩士和近一千五百名博士,這個成績顯然相當恐怖了,而且即便沒有繼續進修,其他的很多少年班畢業的學子也依然能夠進入世界500強公司任職,並且獲得不錯的待遇,可以說個個都成才了。但即便是如此厲害的一個學府,卻迎來了很多質疑,而作為第一個少年班的天才學生寧鉑的經歷,更是成為這種質疑看法的底氣。
  • 物理天才入籍美國,從未計劃回祖國發展,他的1句話讓人警醒
    1978年3月,在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的大力倡導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了少年班,少年班是專門針對「天才」少年所開設的,並且很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學生寧鉑「火」了,他的事跡被報紙、雜誌、電視紛紛報導。
  • 少年派裡他為林妙妙果斷放棄少年班?那是因為他清楚少年班超可怕
    正值高考結束,《少年派》這部講述中學生活的電視劇也隨之大火,不過就此劇的最新劇情來說,也是讓人摸不到頭腦?那就是劇中出身於高知家庭的小男主居然會為了小女主放棄去上少年班的資格,那麼少年班是什麼班?今天讓我們一探究竟。
  • 中科大神童寧鉑三次棄考研究生,中科院院士薛其坤三考研究生
    寧鉑著名的中科大神童,寧鉑,他曾經棄考過3次研究生考試。寧鉑是上世紀80年代的天才代名詞。他2歲多就能背30多首詩詞,3歲能數數到100,4歲能認好幾百漢字。6歲就能給人開中藥藥方,十多歲下圍棋,贏了國家領導人。13歲被推薦上中科大的第一屆少年班,被稱為中國第一神童。他本科畢業後,留在中科大當老師。19歲成為中科大最年輕的講師。本科生在大學是不夠混的。寧鉑要考研。第一次,報了名,僅僅報了名,什麼也沒幹。第二次,完成了體檢。第三次,領了準考證。
  • 歷經四十餘年的中科大少年班,究竟培養出了什麼樣的一群人?
    在首批少年班成員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神童」寧鉑,而正是由於寧鉑,才上中科大上年班有了巨大的爭議。當時入選中科大少年班的寧鉑年僅13歲,被譽為天下「第一神童」。他之所以能夠進入少年班,是因為當時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的一份舉薦信。
  • 天才定製培養的「少年班」,四十年過去,昔日神童現狀如何?
    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我實際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視培養基礎科學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
  • 此人是中國第一神童,13歲上中科大,因害怕失敗3次放棄考研
    我國古代湧現出了許多神通,他們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超常之處而名傳後世,例如能同時做6件事的神仙童子元嘉,年僅7歲就成為了孔子老師的項囊,9歲中舉的神童楊炯等等,今天我們所講述的也是一位神童。他是新中國第一個被全國公認的神童,他叫做寧鉑,1965年,寧鉑出生於江西贛州市中的一個工薪家庭中,天資聰穎的他自小就表現出了超出常人的學習天賦,2歲半就能熟練背誦30多首長篇詩詞,3歲數數到100,4歲學會了念400多個漢字,5歲直接上小學,6歲自己翻看中醫類書記,不久後就能開藥方,翻看圍棋書,不久後就能和大人博弈。
  • 中國上世紀80年代的3位天才神童,現狀卻一個比一個慘,令人唏噓
    提起神童這個詞,我腦海中湧現的第一個人是初中語文課本上出現的方仲永,五歲就能識得筆墨紙硯,文章詩句信手拈來,若是家裡長輩能有些見識的話,相信他不會只存活在王安石的文章中,而是會留名千古。除此之外我們還知道曹植、王勃等古代有名的神童,當然在現在進步的文明社會,神童也是不少的。
  • 史上最可怕的中科大少年班,看完後忍不住感慨太牛了
    那麼,在外界看來如此傳奇的少年班,究竟有什麼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第一神童」,也是普通人1978年3月,21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少年經過精心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首批少年班學生,平均年齡僅14歲。當時不滿13歲的寧鉑被中科大破格錄取,讓很多人望塵莫及。
  • 天才變瘋子?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他的隕落原因及現狀
    《名人病了》第2章 :80年代天才兒童謝彥波的隕落和他的《廣義相對論》1978年,隨著高考的恢復,中國科技大學的「天才少年班」橫空出世,也正是在這一年,11歲的天才兒童謝彥波滾著一隻鐵環走進了大學校門。11歲,本是普通孩子讀小學五年級的年紀,謝彥波卻直接跨過初中、高中進入了大學。第一屆和謝彥波一起進入少年班的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寧鉑、幹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