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突狀細胞的世界

2021-01-21 流式中文網


圖a:

顯示樹突狀細胞(DC)各亞群之間的關係,並且包括了不同DC亞型的關鍵表面標記。上述關係是根據各亞群在次級淋巴組織中的定位來組織的。表達CD103和CD11b的腸相關DC已經包括在CD11b + DC亞群中。炎症性單核細胞衍生的DC迅速募集到炎症部位,而其他DC亞群通常以穩定狀態存在。炎症和穩態DC之間的關係仍然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此外,不清楚單核細胞衍生的DC除了通過循環到達組織,是否還可以通過原位增殖產生。  


圖b:

在小鼠骨髓中,造血幹細胞(HSC)分化為共同髓系祖細胞(CMP),其中一部分表達FMS相關的酪氨酸激酶3(FLT3)並分化成巨噬細胞和DC祖細胞(MDP)。 MDP似乎是共同DC祖細胞(CDP)的直接前體,其分化後可產生DC系列各亞群。 CDP可產生前體DC(前DC)和漿細胞樣DC(pDC),離開骨髓並穿過血液行進到次級淋巴器官和非造血組織。小部分DC也可以從骨髓中的CLP和胸腺中的早期T系祖細胞分化產生。

在穩態條件下,由前體DC產生的淋巴組織駐留DC是脾臟中發現的唯一亞群。該群體由三種常規DC亞型組成,即CD4 + DC、CD8α+ DC和CD8α-CD4-雙陰性(DN)DC。

外周淋巴結主要包含CD8α+和CD8α-DC群體,但有時候也會存在兩類遷移性DC。

朗格漢斯細胞在表皮中發育,並通過在真皮中出現的末端淋巴管通過基底膜遷移到引流淋巴結。真皮DC群體廣泛地由CD11b +和CD103 + DC組成,並且這些細胞通過淋巴管遷移到淋巴結。

單核細胞從血液到達組織,在炎症刺激下,它們可以分化成單核細胞衍生的DC,其表現出常規DC的許多特徵:DC-SIGN、DC特異性ICAM3-捕獲非整合素(DC-specific ICAM3-grabbing non-integrin)。

圖片來源於文獻:Gabrielle T. Belz & Stephen L. Nutt. Transcriptional programming of the dendritic cell network.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12, 101-113 (February 2012)

本文來自流式中文網(flowcyto.cn)歡迎轉發到朋友圈,但謝絕複製粘貼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mail@flowcyto.cn




相關焦點

  • 樹突狀細胞
    樹突狀細胞因其成熟時在形態上像神經元上的樹突而得名,由斯坦曼(R.M.Steinman,1943-2011)於1973年發現。2011年,斯坦曼因發現樹突狀細胞及其在免疫系統中的作用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也是一位去世後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當年是10月3日頒獎,他於9月30日去世)。斯坦曼利用自己發現的樹突狀細胞治療自己的胰腺癌,使自己多活了4年多。
  • 樹突狀細胞對免疫治療起關鍵作用
    科技日報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付麗麗)12日,記者從信達生物製藥集團獲悉,該公司研發人員關於腫瘤免疫治療機制最新進展11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轉化醫學》上,研究首次闡明樹突狀細胞在PD-L1抑制劑中對於臨床抗腫瘤治療的關鍵作用和機制,這對以後臨床篩選病人和指導聯合用藥具有積極意義。
  • 耐受性樹突狀細胞:治療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新手段
    樹突狀細胞的分類與分化 樹突狀細胞(DC)是一類異質性的天然免疫細胞。人類cDC1細胞表達TLR3和TLR10,識別病毒和細胞內抗原,並產生III型幹擾素;cDC2細胞表達TLR2、TLR4、TLR5、TLR6和TLR8。 另一組樹突狀細胞以所謂的炎性樹突狀細胞(infDCs)代表,炎症樹突狀細胞從外周血中滲出的組織中分化而來。在穩定狀態下,特別是在炎症狀態下,在不同的組織中都可以檢測到infDCs。
  • 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由Ly6D+淋巴祖細胞發育而來
    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由Ly6D+淋巴祖細胞發育而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8 18:34:14 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Florent Ginhoux研究組揭示了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由不同於髓系的
  • 藥學院唐海東課題組發文揭示樹突狀細胞PD-L1抑制T細胞活化的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10月6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藥學院唐海東課題組針對樹突狀細胞的PD-L1分子削弱T細胞活化並調控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的應答開展研究並取得成果,成功揭示了樹突狀細胞上PD-L1分子在T細胞活化與腫瘤免疫治療中的關鍵作用。 近年來,腫瘤免疫療法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 B肝先天性開發新藥,樹突狀細胞,被認為在誘導應答有意義
    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HBx被發現屬於一種重要的細胞內的B肝病毒蛋白,在肝細胞的宿主細胞中,起著幹擾轉錄、信號轉導、細胞周期進程、凋亡以及染色體穩定性的作用。科學家也因此,引出了一系列的新藥研發靶點。
  • 樹突狀細胞功能的代謝調控:詳細解讀
    編譯:杜春春;審校:繆長虹 樹突狀細胞分化和可塑性的影響以及DC亞群之間的代謝差異,2019年《Front Immunol》雜誌上發表了題為《Metabolic Control of Dendritic Cell Functions: Digesting Information》的綜述,具體介紹如下: DC發育的代謝控制 靜息狀態下DC包括1型樹突狀細胞
  • 研究發現樹突狀細胞新亞型
    研究發現樹突狀細胞新亞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6:10:50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Alexander Y.
  • J immunol:STAT2調節樹突狀細胞交叉呈遞
    2016年5月3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樹突狀細胞的交叉呈遞效應"cross-presentation"能夠激活CD8 T細胞抵抗胞內的外源微生物以及並不感染樹突狀細胞的其它微生物。此外,交叉呈遞作用還能夠有效激活抗腫瘤T細胞免疫反應。外源微生物特有的分子結構是激活DC的主要元素,激活後的DC能夠提高其交叉呈遞的效率。
  • 免疫輔佐細胞包括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細胞、樹突狀細胞和B細胞
    還有一類細胞可將表面抗原與MIHCI類分子結合,遞呈給Tc細胞,結果是使Tc細胞活化,將遞呈細胞自身殺滅,這類細胞通常稱為靶細胞(targtcell).能夠表達MHC I類分子的細胞都可成為靶細胞,但一般不算作抗原遞呈細胞。2.
  • 白細胞介素6的持久性受到樹突狀細胞來源血液緩衝系統的調節
    白細胞介素6的持久性受到樹突狀細胞來源血液緩衝系統的調節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43:07 2020年12月22日,麻省理工學院Daniel Lingwood課題組在《免疫》雜誌發表論文表明,
  • 基於樹突細胞的癌症免疫治療手冊(患者版)
    隨後,他一直在研究這種細胞在人體抵抗病原體中發揮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被用來治療疾病。34年後,他不幸被診斷為最為難治,預後極差的胰腺癌。於是他基於樹突狀細胞設計了一系列癌症治療方案。包括三種樹突細胞疫苗,最終研發出一種疫苗,使用斯坦曼的腫瘤表面特異性多肽刺激斯坦曼自己的樹突狀細胞,然後用激活的樹突狀細胞啟動免疫應答。當這些樹突狀細胞注射回體內時,已經可以識別並攻擊腫瘤細胞了。
  • TGF-β促進樹突狀細胞分泌IL-31是傷口癒合過程產生瘙癢的主要原因
    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於機體穩態的維持以及疾病的發生發展十分重要,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神經系統可通過細胞間接觸以及可溶性因子的釋放調節免疫反應。但是,鮮有報導闡述免疫系統對神經系統尤其是感覺神經的調節。
  • T細胞通過外泌體轉移DNA 起始樹突狀細胞的免疫反應
    該研究結果有助於理解早期階段開始的細胞過程,並解釋了免疫系統的不同細胞群如何交流以對病原體產生有效反應。CNIC研究人員證明,納米囊泡中含有的線粒體DNA會激活受體細胞的警覺狀態,從而激活抗病毒遺傳程序。這些稱為外泌體的納米囊泡由T淋巴細胞產生,並通過細胞間接觸被樹突細胞吸收。
  • 巨噬細胞與樹突細胞形態學
    吞噬異常巨噬細胞明顯大小不一,常呈不規則圓形,胞膜可呈裙邊狀,胞質豐富,染色反應不一,可同時或單獨吞噬多量紅細胞、血小板、粒細胞、有核紅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等造血細胞(圖5~9)。>LC) Langerhans 細胞(朗格漢斯細胞)即髓系單核細胞分化的樹突細胞(DC),一般指未成熟型。
  • 研究發現人樹突狀細胞的兩條發育途徑對IRF8偏好性不同
    研究發現人樹突狀細胞的兩條發育途徑對IRF8偏好性不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23:20:51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Venetia Bigley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遷徙性樹突狀細胞激活TGF-β來調節CD8 T細胞
    2019年10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遷移性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DCs)在調節未致敏的CD8 + T細胞之前可以激活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使T細胞轉換為定植在皮膚的組織駐留T細胞(tissue-resident T cells,TRM)。
  • J immunol:TGF-b信號調節樹突狀細胞分化
    2016年7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樹突狀細胞(DC)具有不同的亞群,每一亞群的DC在基因表達、組織分布、細胞因子分泌以及呈遞抗原的種類方面都有明顯的區別。由於所有類型的DC都是從骨髓的DC前體細胞分化而來,因子,IRF、HLH、BATF、ETS、STAT等家族轉錄因子對DC各亞型的分化具有關鍵的作用。
  • 新型樹突細胞疫苗「大顯身手」
    在近期舉行的2020年ASCO臨床免疫腫瘤學研討會上,令醫學家們為之振奮的Ilixadencel(伊利沙定)就是一款新型樹突細胞疫苗。樹突細胞疫苗樹突細胞是一群異質性的免疫細胞, 抗原提呈功能最強, 是唯一能夠激活初始型T細胞的專職抗原遞呈細胞。
  • Nature:揭示腸道杯狀細胞新功能---護送抗原到樹突細胞
    杯狀細胞可能是治療炎性腸道疾病、乳糜瀉和食物過敏的一個潛在靶標。圖中,小鼠攝取的糖類抗原經由腸道杯狀細胞(紅色)運送到樹突細胞(綠色)。樹突細胞利用抗原教會免疫系統認識到食物抗原是無害的抗原,而不是傳染原。